中國國家基因庫運營 五千年前猛獁象或可復活

2020-11-25 中國青年網

國家基因庫內的猛獁象雕塑格外引人注目。

館內展示著各種動物的標本。

深圳國家基因庫內部。

數據機房。它的存量假如一個人每天24小時看電影,可看十萬年。

  繼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日本DNA資料庫(DDBJ)之後,全球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位於深圳的國家基因庫於昨日正式運營。它是中國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國家基因庫,相對於全球另外三個基因庫而言,國家基因庫樣品保存的規模、存儲量和可訪問的數據量皆是全球最大。在這裡,經過對基因的解碼到重編,解讀到書寫,合成與編輯等,已經滅絕的物種或可再復活。未來,這裡將是一個科普平臺,會有更多公眾走入其中,對話科學。

  規模 儲存樣本超過1000萬份

  國家基因庫的佔地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1.6萬平方米,已經投入使用的第一期建築面積4.75萬平方米。還將有二期、三期建設。中國擁有的這艘「諾亞方舟」,承載著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

  新快報記者了解到,歷時五年準備,國家基因庫在生物大樣本及資源存儲、基因測序、資料庫建設、基因合成、基因編輯及產業應用等方面,多項指標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它是全世界最大的綜合性基因庫,其中,樣本庫已儲存樣本超過1000萬份; 數位化平臺年產數據5Pb以上;活體庫保護和保存世界約三十萬種植物、百萬種動物、近千萬種微生物活體資源。

  優勢 對數據研發利用有更大作為

  位於深圳大鵬新區的國家基因庫是繼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日本DNA資料庫(DDBJ)之後的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前三個基因庫更多的是以保存數據為主,但我國的國家基因庫不僅僅有利於生態保護,對數據的研發、利用會有更大的作為,比如破譯基因密碼,還能作用於精準醫療。

  其中,在精準醫療方面,國家基因庫啟動的百萬雲健康隊列項目,「從母親懷孕到小孩4歲中間的關鍵點對母親和小孩的關鍵的遺傳信息、關鍵的生物樣本和一些生理特徵進行詳細的保存,以此建立起母嬰健康最強的機械和隊列,同時對母嬰健康的精準醫療提供資料庫的服務。」據國家基因庫執行主任徐訊介紹,國家基因庫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存樣本、存數據、存信息,但同時我們還要把儲存利用到推動產業發展中去,我們不僅面向科研,還面向推動中國精準醫學、精準農業的發展。

  探秘 立於氧吧腹地與自然相融合

  這個外觀仿若巨大梯田的建築,就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大鵬街道下沙片區「禾塘仔」地塊,每一層建築都倚著山體的自然坡度建設,有山體結構的支撐,與自然融為一體。國家基因庫的建築設計理念參考桃花源、梯田、山石、三生(生態、生產、生活)融合的概念 ,是一個與外界相對獨立的生態建築。一走入國家基因庫,隨處可見的裝潢則恰如其分與科學靠攏,比如,那段從大廳通往二樓的庫房的樓梯,螺旋狀上升,設計的就是一個DNA的形狀。

  國家基因庫站在「氧吧」的腹地上,面朝大海,三面環山,「站在這裡,PM2.5的濃度要比市區低幾個數。」國家基因庫講解員說。

  在國家基因庫內,有兩頭巨大的古銅色的猛獁象顯得很特別,「有人問國家基因庫為什麼要放著兩頭猛獁象。」徐訊解釋,猛獁象其實是一個消失了的物種,5000年前是大型的哺乳動物,但是它的細胞可以完整地保存,因為這樣的保存我們才可以恢復出來胚胎,「如果有合適的母體的話就可以重新復活猛獁象。」而這,正是利用基因合成生命的結果。在大堂,除了展示龐然大物外,一些草本植物、微小生物也登臺亮相。

  高大上設備動輒數億元

  在國家基因庫內,動輒數億元的國際前端設備在這裡安家後,已經開始運作。

  新快報記者了解到,位於3樓的左側是測序機房,這裡擺放著我國自主研發的150臺BGI-Seq500基因測序儀,以及一臺造價2000萬美元的Revolocity超級測序儀。這些設備每天產生大量的數據,最終會面向全球的科研機構、企業發布。位於5樓的樣品區,擺放著溫度最低可以達到零下90攝氏度的國產牌冰箱,每臺冰箱儲存十幾個樣本,「冰箱主要存儲的是RNA、DNA,還有一些血漿,目前存儲了有550萬個樣本,樣本量每天都會增加,深圳地區現在增加有6臺樣本量。」據該區的解說員說。

  未來將是科普教育平臺 公眾可參觀

  在9月22日的直播網友互動環節,在觀看國家基因庫的現場直播後,就有網友驚嘆表示:「我也想去看看。」如何走進國家基因庫?能否近距離接觸這些高精尖的設備?據記者了解,國家基因庫不僅是生物樣本資源和生物信息數據的儲存、利用平臺,也將是一個科普教育平臺。未來將能有更多的公眾走進國家基因庫,與科學對話。「等完全建好後,在我們的網站會提供公眾參觀的方式,我們是最大的基因庫,科普教育也是我們其中之一的功能。」徐訊說。

  成立國家基因庫,

  能改變什麼?

  新快報:這個基因庫是按照什麼機制實現資源共享的?

  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我們是一個公益性、擔負著國家使命的國家基因庫,當然是免費的,但是有人是付費做的,我們鼓勵大家都為人類社會發展做貢獻。越早地把這些東西拿出來共享、共為,你就可以得到更大的效益。

  新快報:國家基因庫的成立對基因組的理解會有什麼促進作用?

  汪建:大數據能夠很清晰地揭示規律,我們不需要那麼多假說,大數據驅動模式會形成一種全新的模式。

  採寫:新快報記者 鄭雁虹

  攝影:新快報記者 祝賀

相關焦點

  • 國家基因庫運營 基因庫已有1000萬份樣本
    國家基因庫運營 基因庫已有1000萬份樣本時間:2016-09-22 19:02   來源:中金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 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裡面裝啥 幹啥用) 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現在的中國也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就是可以去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
  • 國家基因庫正式運營 已消失物種未來或可復活(圖)
    國家基因庫外景。廣州日報軒慧攝各種生物標本。廣州日報軒慧攝  廣州日報深圳訊 (記者鮑文娟)國家基因庫將於今日正式運營,這是中國首個獲批籌建的國家基因庫,也是全球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在昨日的運營儀式上,「基因組合成2020計劃」等多個新項目啟動,對於DNA的理解從數據觀察到人造模仿,將讓人們對生命本質有更深理解。  「國家基因庫是一項生命科學時代的最基礎設施。」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傑這樣描述國家基因庫運營的意義,「基因庫的意義應放在更長遠的時間軸來理解,……地球進化幾十億年才有了生命。整個宇宙100多億年的進化集聚在基因裡。保存這些基因並進行研究是件了不起的事。」
  • 猛獁象兩年後可復活?中國已造出胚胎
    實際上,中國學者也在從事著相關研究。2月19日,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首席科學家、國家基因庫執行主任徐訊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我國科學家已經恢復了猛獁象細胞的全功能,形成了胚胎細胞,只待合格代孕體,猛獁象就可從4000多年前穿越而來,驚豔回歸。
  • 我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
    22日起在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正是帶著「留存現在、締造未來」的使命誕生。中國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  在基因時代,這樣的未來可期:到醫院看病,只需自己的基因作為「身份證」和病歷;想「返老還童」,保存完好的幹細胞就能輕鬆搞定;憨態可掬的大熊貓不再稀奇,就在你家庭院裡懶洋洋地打盹;遠古的恐龍、猛獁象不只活在特效裡,它們在博物館奇妙之夜真實復活……  通向這樣的未來,需要一些堅實的「磚石」——生物樣本和數據。
  • 華大基因專家:若以活的胚胎細胞為準,中國已經讓猛獁象復活
    日本科學家在做猛獁象復活研究;哈佛大學團隊稱,猛獁象還有兩年就可復活……這兩天,國際上關於猛獁象將復活的消息不斷傳來。19日,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首席科學家、國家基因庫執行主任徐訊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我國科學家已經恢復了猛獁象細胞的全功能,形成了胚胎細胞,只待合格代孕體,猛獁象就可從4000多年前穿越而來,驚豔回歸。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 裡面都有啥(圖)(1)
    原標題:中國「諾亞方舟」起航——揭秘搭載生物遺傳密碼的國家基因庫在西方神話中,諾亞建造了一艘方舟,帶著各種牲畜、鳥類等,躲避了大洪水,安然渡過「世界末日」。
  • 國家基因庫運營 揭秘國家基因庫裡有什麼?
    在現實世界中,美國、歐盟和日本都擁有世界級基因庫,由此掌握生命經濟時代的戰略性資源。22日起在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正是帶著「留存現在、締造未來」的使命誕生。中國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國家基因庫裡有什麼?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
    央廣網深圳9月22日消息(記者鄭柱子 通訊員劉旭林)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深圳國家基因庫9月22日開始正式運營。這個依託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組建的國家級基因庫,目前已存儲多種生物資源樣本超過1000萬份。  中國的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一期佔地面積4.75萬平方米,裡面建有基因測序房、超級計算房以及冷凍資源房。
  • 中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
    ,這是中國首個獲批籌建的國家基因庫。該基因庫於5年前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原衛生部聯合批覆,並由華大基因最終負責承建運營。這是繼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日本DNA資料庫(DDBJ)之後的全球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
  • 中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 系世界最大的基因庫
    歷時5年的建設,9月22日,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宣布正式對外運營。這是繼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國家基因庫將以生物資源為依託,形成資源到科研到產業的全貫穿、全覆蓋模式,應用方向包括人類健康、新型農業、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環境保護等。
  • 科學家:猛獁象完全復活是不可能的
    長期從事「地球早期生命起源、演化和環境背景」的研究,並擔任《生物進化》科普雜誌主編的袁訓來認為,雖然猛獁象與亞洲象、非洲象是近親,但是復活猛獁象對於增強現代大象基因並沒有明顯的好處。  袁訓來告訴記者,把時間尺度放大後來看,地球上每一個物種生存200—300萬年後,大多滅絕了。「這是非常正常的自然現象,正所謂生生不息,有生有死、有死有生。」
  • 我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裡面裝啥?幹啥用?
    在現實世界中,美國、歐盟和日本都擁有世界級基因庫,由此掌握生命經濟時代的戰略性資源。22日起在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正是帶著「留存現在、締造未來」的使命誕生。中國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是全球最大基因庫
    歷時5年的建設,2016年9月22日,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宣布正式對外運營2011年,該基因庫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聯合批覆,並由華大基因最終負責承建運營。,每一層都相當於是第一層,都有山體結構的支撐,穩固性好,可擺放大型設備;三是深圳正在全力推進「東進戰略」,將在深圳東部的大鵬半島規劃建設國際生物谷,並將其打造成為國際領先的生物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基因庫是大鵬新區的重要產業基礎設施,有助於生物產業提升創新能力。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是全球最大基因庫
    歷時5年的建設,2016年9月22日,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宣布正式對外運營。這是繼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國家基因庫將以生物資源為依託,形成資源到科研到產業的全貫穿、全覆蓋模式,應用方向包括人類健康、新型農業、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環境保護等。
  • 探秘國家基因庫、海洋產業園,注入創文新動力
    國家基因庫探秘之旅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8月28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古亮宇 通訊員 吳琳君、吳戈)8月28日,大鵬新區群團工作部、新區團工委聯合大鵬辦事處團工委開展「鵬湃青年•悅動青春」之「創文明城市,建美麗大鵬」主題活動,約50名新區青少年前往國家基因庫、海洋產業園開啟生態探秘之旅。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 一圖讀懂國家基因庫是幹什麼的
    今天起,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將正式開始運營,其也被稱為是中國的生命「諾亞方舟」。  據介紹,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一期佔地面積4.75萬平方米。  與美國、歐盟、日本其他三大世界級的基因庫不同,中國國家基因庫不僅僅是資料庫,而是國際上現有的各類生物樣本庫、資料庫、生物多樣性庫、疾病庫等的綜合升級版。
  • 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中心運營兩周年,37家醫院獲細胞採集質量認證
    中國國家基因庫(China National Genebank)是全世界第四個建立,規模第一大、規格最高、功能最全的國家級基因庫,是國家「十二五」重點基礎建設項目。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是2016年4月由國家基因庫和南京昌健譽嘉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組建,按照規劃,將承接國家基因庫華東地區的樣本採集、科研及部分存儲任務,同時將開展基於基因組學的幹細胞科研項目。但不在以上醫院採集的樣本就不能儲存了嗎?
  • 國家基因庫為什麼會選擇華大基因來承建和運營?
    經過5年建設,2016年9月22日,總部位於深圳的中國國家基因庫將正式投入運行。這是繼美國的NCBI,日本DDBJ和歐洲EBI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為止世界最大的基因庫。中國國家基因庫要解決什麼問題?未來如何運營?
  • 科學家們發現了若猛獁象復活時可生活的地方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Cnet網站援引哈佛大學研究者喬治∙邱奇的消息報導稱,科學家們發現了在猛獁象復活時猛獁象可生活的地方。邱奇說,4千年前滅絕的猛獁象可能在西伯利亞定居。他認為,那裡可能出現一種重新適合猛獁象生活的生態環境。邱奇的團隊花了11年時間研究猛獁象基因。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深圳開業運營,打造國民「生命銀行」
    這是中國首個獲批籌建的國家基因庫,更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綜合性基因庫,由華大基因承建運營。我國基因庫承建較晚,5年前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原衛生部聯合批覆,是繼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日本DNA資料庫(DDBJ)之後的全球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