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中心運營兩周年,37家醫院獲細胞採集質量認證

2020-11-25 中國產經新聞網

 

 

近日,記者從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獲悉,2017年度國家基因庫人類細胞存儲採集江蘇省內合作醫院的評審認證工作已經完成,37家醫院首批獲得採集質量認證。

首批獲得國家基因庫細胞採集質量認證的醫院是: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江蘇省婦幼保健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逸夫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浦口醫院)、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泰康仙林鼓樓國際醫院、南京市第一醫院、南京市第二醫院、南京市婦幼保健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南京市溧水中醫院、南京市明基醫院、南京華世佳寶婦產醫院、蘇州市立醫院蘇州市婦幼保健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蘇州科技城醫院、蘇州市明基醫院、無錫市婦幼保健院、江陰市人民醫院、江陰市中醫院、江蘇大學附屬澳洋醫院、常州市婦幼保健院、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揚州市婦幼保健院、淮安市婦幼保健院、徐州市婦幼保健院、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邳州市婦幼保健院、連雲港市婦幼保健院、新沂市人民醫院、徐州賈汪區人民醫院、宿遷市婦幼保健院、宿遷市人民醫院、泗洪縣人民醫院。

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開展的人類細胞存儲類型幾乎覆蓋了人一生中的整個生命周期:從0歲剛剛出生新生兒的幹細胞(胎盤、臍帶間充質幹細胞),5—12歲兒童乳牙牙髓間充質幹細胞,18歲以上成人免疫細胞、18歲以上成人脂肪幹細胞、18歲以上成人皮膚成纖維細胞等類型,不同生命階段的細胞儲存了有不同的意義,對應著不同的醫學應用價值。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國家基因庫提供的新生兒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儲存並不是所謂的「臍帶血」,因為採集臍帶血對寶寶有危害,長期以來國家衛計委一直嚴格限制只允許少數省份限制性開展,江蘇省衛計委一直嚴格禁止採集臍血,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中心並不提供臍帶血項目,並且受國家計生政策限制的精子、卵子等細胞的凍存服務也暫不提供。

中國國家基因庫(China National Genebank)是全世界第四個建立,規模第一大、規格最高、功能最全的國家級基因庫,是國家「十二五」重點基礎建設項目。2011年由國家發改委、國家衛計委、工信部、財政部聯合批覆,由科技部、國家食藥監總局、農業部、中國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軍事醫學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華大基因研究院等12家權威機構組成理事單位,負責長期存儲和管理生物物種與人類醫學與疾病的重要遺傳資源,服務於農業育種、臨床醫學的研究與實踐,搭建基因資源挖掘的基礎性支撐平臺,促進我國生物產業提升創新能力。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是2016年4月由國家基因庫和南京昌健譽嘉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共同組建,按照規劃,將承接國家基因庫華東地區的樣本採集、科研及部分存儲任務,同時將開展基於基因組學的幹細胞科研項目。

但不在以上醫院採集的樣本就不能儲存了嗎?對於記者的疑問,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主任、南京昌健譽嘉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德明表示,如果要在其它醫院提取樣本需要提前兩個月以上預約,以預留時間與醫院聯繫和給醫護人員進行培訓。「採集並不算複雜,通過對幾個核心要點的指導和國家基因庫提供的專業採集套裝和設備的使用培訓,一般的醫護人員都可以掌握。但是國家基因庫細胞製備平臺的服務通量是有限的,雖然中國國家基因庫已經是全世界規模最大和規格最高的基因庫,但是生物樣本庫的總容量仍僅為2500萬份目前已存儲2000多萬份!在全國各地分庫和平臺建成投入使用前,龐大的市場需求較難全部滿足,所以需要提前預約。而且細胞是活的,需要及時製備如果客戶「扎堆」就製備不過來。」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主任王德明說,尤其是孕婦客戶需要按預產期提前預約,此前已經有很多孕婦因為預約時間較短而未能成功。將「生命種子」儲存起來,未來不只寶寶可以用,兩個家庭三代人都可以因此受益,疾病治療、返老還童、克隆復活都不是夢!(梁忠傑)

科普小貼士:

什麼是細胞存儲?

細胞存儲是將細胞現有的狀態程序降溫後置於-135至-196攝氏度的氣相液氮超低溫環境中冷凍保存,在超低溫條件下細胞內的代謝活動處於「休眠」暫停狀態,但細胞活性仍保持,在需要的時候再進行復甦以供使用。

細胞儲存的意義是什麼?

人體的一切疾病和衰老都是細胞的病變或衰老,儲存細胞就是備份現在的生命狀態。儲存了細胞,未來到醫院看病只需要取出基因作為身份證和病歷,想返老還童?保存了出生時的幹細胞就能輕鬆搞定!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個人都會老、會病、會死,但是冷凍保存在國家基因庫的細胞就不會再老、不會再病、不會再死。通俗的說就是用超低溫「冰封」時間,所以未來可以這樣預期,當你老了,保存在國家基因庫的細胞不會老可以用來返老還童,當你病了,保存在國家基因庫的細胞不會病可以用來疾病治療,甚至當你死了,保存在國家基因庫的細胞不會死可以用來克隆復活(法律暫不允許,科學上可以做到)」。

返老還童或克隆復活離你有點遠?

其實並不遙遠,人的年齡本質上是細胞的年齡,冷凍的細胞的年齡就停留在冷凍的時刻;而關於克隆,早在1996年人類就成功克隆了第一個哺乳動物「多利羊」,此後老鼠、豬、牛、貓、兔子、馬、狗、猴子等均被克隆,複製人並沒有科學難度,只是法規倫理暫時不允許。但是克隆細胞和組織器官用於疾病治療是可以的,國務院已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通知,規劃指出構建基於幹細胞與再生技術的醫學新模式被列為戰略性重點產業。「我國幹細胞研究已躍居世界前列,個別方向處於領跑地位,在細胞重編程、多能性建立及調控等領域取得了眾多國際影響力的重大成果,在該領域論文發表及專利申請量已經連續5年位居世界第二。」——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沈建忠說。而與我們每個人健康息息相關的,在疾病治療領域目前幹細胞再生醫學已經覆蓋的疾病種類有:腫瘤、失明、白血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症、早衰症、心臟病、腦癱、帕金森、紅斑狼瘡、癱瘓、中風、心力衰竭、骨關節損傷、肝臟損傷、脊髓損傷、硬皮病、炎性腸炎、關節炎、傷口癒合等等(截至2017年3月,可統計的已有6000多項覆蓋了140多類疾病)。

 

相關焦點

  • 江蘇37家醫院獲國家基因庫人類細胞存儲採集質量認證
    交匯點訊記者9日從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獲悉,2017年度國家基因庫人類細胞存儲採集江蘇省合作醫院的評審認證工作已經完成,江蘇省人民醫院、江蘇省婦幼保健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南京鼓樓醫院等37家醫院首批獲得採集質量認證。
  • 徐州5家醫院獲首批國家基因庫細胞存儲採集質量認證
    記者9日從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獲悉,2017年度國家基因庫人類細胞存儲採集江蘇省合作醫院的評審認證工作已經完成
  • 國家基因庫運營 基因庫已有1000萬份樣本
    國家基因庫運營 基因庫已有1000萬份樣本時間:2016-09-22 19:02   來源:中金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 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裡面裝啥 幹啥用) 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現在的中國也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就是可以去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
  • 從合作到反目 華大基因「舉報門」背後糾葛
    在5月18日的這則聲明中,華大生命研究院表示:1、我院從未以任何形式授權南京昌健譽嘉以「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的名義開展市場活動、發表相關言論,亦從未以任何形式授予該公司員工王德明「國家基因庫細胞中心江蘇運營中心主任」之身份,南京昌健譽嘉及王德明的所有行為、言論均不代表國家基因庫的立場、觀點。
  • 華大的「新衣」:魏則西事件後,細胞存儲捲土重來
    《等深線》(ID:depthpaper)記者採訪的情況顯示,在經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中央部委批准後,以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華大研究院」)為法人實體,華大集團方面承接位於深圳的深圳國家基因庫運營工作。在此期間,為了彌補運營費用的不足,該院在細胞存儲方面做了對外合作的嘗試,先後與11家企業籤訂了技術服務合同。  南京昌健就是合作方中的一家。
  • 國家基因庫運營 揭秘國家基因庫裡有什麼?
    在現實世界中,美國、歐盟和日本都擁有世界級基因庫,由此掌握生命經濟時代的戰略性資源。22日起在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正是帶著「留存現在、締造未來」的使命誕生。中國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國家基因庫裡有什麼?
  • 中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 系世界最大的基因庫
    並將其打造成為國際領先的生物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基因庫是大鵬新區的重要產業基礎設施,有助於生物產業提升創新能力。官網資料顯示,深圳國家基因庫初步建成「三庫兩平臺」的結構業務和功能,「三庫」由生物資源樣本庫、生物信息資料庫和生物活體庫組成,「兩平臺」為數位化平臺、合成與編輯平臺。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是全球最大基因庫
    2011年,該基因庫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聯合批覆,並由華大基因最終負責承建運營。官網資料顯示,深圳國家基因庫初步建成「三庫兩平臺」的結構業務和功能,「三庫」由生物資源樣本庫、生物信息資料庫和生物活體庫組成,「兩平臺」為數位化平臺、合成與編輯平臺。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正式對外運營:是全球最大基因庫
    2011年,該基因庫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聯合批覆,並由華大基因最終負責承建運營。,並將其打造成為國際領先的生物科技創新中心,國家基因庫是大鵬新區的重要產業基礎設施,有助於生物產業提升創新能力。
  • 深圳華大基因投資超千萬在青島建細胞中心項目
    半島記者 劉笑笑 報導本報12月26日訊 12月26日,在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舉行青島華大細胞中心項目開業儀式。該項目是深圳華大細胞在山東成立的細胞技術研發和服務平臺,一期總投資不少於1000萬元,將依託華大基因北方中心的技術支撐,採用國際前沿細胞製備存儲技術和標準,聯合國際頂尖細胞治療研究中心,在國際經濟合作區打造的集幹細胞和免疫細胞提取、製備和存儲一體化的平臺,規劃建設輻射山東省乃至華北地區的細胞資源庫,將推進個體化診斷及治療先進技術的研發和醫學轉化應用。
  • 我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
    22日起在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正是帶著「留存現在、締造未來」的使命誕生。中國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  在基因時代,這樣的未來可期:到醫院看病,只需自己的基因作為「身份證」和病歷;想「返老還童」,保存完好的幹細胞就能輕鬆搞定;憨態可掬的大熊貓不再稀奇,就在你家庭院裡懶洋洋地打盹;遠古的恐龍、猛獁象不只活在特效裡,它們在博物館奇妙之夜真實復活……  通向這樣的未來,需要一些堅實的「磚石」——生物樣本和數據。
  • 華大基因闢謠基因編輯嬰兒傳聞:「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不存在,已報案
    針對網傳「華大基因編輯58個嬰兒」一事,華大基因官微發聲明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和「定製人類」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其系2017年發表於Nature的學術論文,項目由美國俄裔研究員米塔利波夫團隊主導,完全遵守「人類胚胎14天」原則,沒有回植、妊娠,更沒有嬰兒出生
  • 細胞治療:千億美金藍海的細胞醫學革命
    公司CIK生物細胞治療項目是利用人體免疫系統機制,用自身的抗癌細胞去殺滅癌細胞,使癌細胞不能再侵犯正常組織,實現機體的永久和平,修復人體免疫系統以實現綠色抗癌。CIK項目通過和腫瘤設備一起或通過合作運營方式銷售。2014年6月,公司與許昌市第二人民醫院籤訂合作協議,合作項目包括建設DC-CIK生物細胞治療中心。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深圳開業運營,打造國民「生命銀行」
    這是中國首個獲批籌建的國家基因庫,更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綜合性基因庫,由華大基因承建運營。我國基因庫承建較晚,5年前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原衛生部聯合批覆,是繼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BI)、日本DNA資料庫(DDBJ)之後的全球第四個國家級基因庫。
  • 從1到8,「數說」國家基因庫
    2019年9月22日 是深圳國家基因庫的第3個生日 從2011年獲批組建 2016年正式啟動運行 到2019年運營三周年 8年淬鍊 國家基因庫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私人「基因銀行」進行時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國家基因庫將於9月22號正式運營,這將是中國首個獲批籌建的國家基因庫,同時也是目前為止的唯一一個。該基因庫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原衛生部聯合批覆,並由華大基因最終負責承建運營。
  • 國家基因庫先定個小目標:深圳嬰兒出生缺陷降至全球最低
    「基因庫是生命科學的『國庫』,比銀行的金庫還要寶貴。」昨日,中國版「生命銀行」、位於深圳大鵬新區的國家基因庫正式開業,深圳國家基因庫主任梅永紅如是表示。當日,2016深圳國際BT領袖峰會和生物/生命健康產業展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啟動深圳國家基因庫正是其重頭活動。
  • 一文了解臍帶血的發展歷程|細胞|臍帶血|臍血庫|造血幹細胞|臍帶血...
    臍帶血是胎兒娩出斷臍後從臍靜脈中採集的血液,其中富含造血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等多種幹細胞及免疫細胞。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管理規範(2017年版)》,臍帶血造血幹細胞治療技術現已應用於以下疾病的治療:▼隨著再生醫學、免疫治療技術的發展,臍帶血中其他幹細胞和免疫細胞的作用也日漸被重視。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 一圖讀懂國家基因庫是幹什麼的
    今天起,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將正式開始運營,其也被稱為是中國的生命「諾亞方舟」。  據介紹,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一期佔地面積4.75萬平方米。  與美國、歐盟、日本其他三大世界級的基因庫不同,中國國家基因庫不僅僅是資料庫,而是國際上現有的各類生物樣本庫、資料庫、生物多樣性庫、疾病庫等的綜合升級版。
  • 我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裡面裝啥?幹啥用?
    一粒種子、一個細胞、一管血液、一口唾沫、一段脫氧核糖核酸、一條數據……這些不起眼的「現在」可能是構建未來生物科技和產業的磚石。在現實世界中,美國、歐盟和日本都擁有世界級基因庫,由此掌握生命經濟時代的戰略性資源。22日起在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正是帶著「留存現在、締造未來」的使命誕生。中國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