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年過八旬的劉阿婆因心臟不適到醫院就診,原以為是心臟疾病,醫生卻意外發現已患直腸癌,需要儘快安排手術治療。可是劉阿婆年齡大,且患有心肺等多種慢性疾病,手術難度極大。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普外二科團隊的精心治療下,不僅為劉阿婆成功實施經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而且術後僅五天就順利康復出院。
圖文無關,僅為配圖
專家提醒,結直腸癌具有較強的隱蔽性,30%患者查出時已經是晚期。因此,早期篩查十分重要,建議40歲以上人群每1-2年篩查一次,40歲以下人群每3-5年篩查一次。同時,日常也多觀察大便的顏色、形狀、頻率等,如發現異常,需及時就診。
挑戰難度!為高齡腸癌患者行微創手術
今年9月,來自廣州的劉阿婆突然感到胸悶氣喘,因為長期心臟功能不好,家人認為是心臟病發作,急忙將她送至省二醫,檢查中發現劉阿婆心肺功能都有較大問題,包括冠心病、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在給劉阿婆行CT檢查時,意外發現她腸道有腫瘤,醫生立刻安排腸鏡進一步檢查,結果證實了是直腸癌。
由於劉阿婆年齡大,基礎疾病多,病情相對複雜,手術風險及難度大大增加,為了確保安全完成手術,省二醫普外二科團隊組織了全院多學科會診。經過詳細討論後,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必須儘快進行手術治療,但必須處理好劉阿婆心肺等基礎疾病。普外二科團隊經過慎重考慮,在積極處理心肺等基礎疾病的同時,為劉阿婆行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
「微創手術相對傳統開刀手術而言,痛苦少、康復快、併發症少、預後好。目前,科室結直腸癌的微創手術率近7成,2018年已成功完成100餘例結直腸癌的微創手術。」負責此次手術的普外二科副主任醫師鄭權說,劉阿婆的手術也取得成功,術後五天就康復出院了。
鄭權主任為患者進行康復鍛鍊(圖片為醫院提供)
鄭權主任檢查患者術後康復情況(圖片為醫院提供)
圍手術期少遭罪 ERAS管理是關鍵
在此次手術中,不得不提到ERAS(加速康復外科)管理。「由於劉阿婆高齡,並且心肺多項功能異常,她手術後可能存在較大風險,科室特地引入ERAS管理,幫助劉阿婆在圍手術期應用多項措施,快速康復出院。」鄭權介紹,ERAS是針對外科系統設計的既能降低患者術後併發症、住院日及醫療費用,又能最大限度利用有限醫療資源的技術,由丹麥外科專家Henrik Kehlet 教授於 1997 年首次提出,2007年,黎介壽院士首次將ERAS理念引到了中國,經循證醫學論證後針對患者制定個性化圍手術期加速康復的治療技術。
ERAS管理具體措施包括:術前讓劉阿婆用一周時間進行爬樓梯、吹氣球等康復訓練,最大限度的鍛鍊了心肺功能。術中實時監測體溫和心肺功能,並採取導向性輸液和多模式鎮痛方案。術後18小時指導劉阿婆下床活動。術後第一天開始進食流食。與此同時,繼續心肺功能鍛鍊。鄭權說,正是有了ERAS系統管理措施,通過術前、術中、術後的全流程科學管理,劉阿婆才恢復快速。
30%結直腸癌患者查出時已經是晚期
近年來,我國腸道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持續增高。據統計,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及死亡率都高居所有其他腫瘤疾病第五位。
最新發布的《中國大腸癌預防和篩查白皮書》顯示,我國腸癌發病和死亡率從30歲開始,到40歲-45歲以後迅速上升。在調查中,30-74歲的高風險人群腺瘤發現率高達6.1%,相當於每16人就有一人有腺瘤或者息肉。
然而,結直腸癌作為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早期卻沒有明顯的症狀,具有較強的隱蔽性。等到發現問題時,大部分已經是中晚期。有統計顯示,30%的患者查出時已經是晚期,晚期5年生存率只有5%。尤其是30 歲左右的結直腸癌病人,認為自己尚年輕,通常警惕性不夠。
圖文無關,僅為配圖
腸鏡是發現結直腸癌最有效的檢查
由於結直腸癌的進展較慢,從息肉到腫瘤一般需要3-5年的時間,所以,早發現、早治療是防治結直腸癌的關鍵。目前,結直腸癌的篩查有多種方法,包括腸鏡、糞便潛血、直腸指診、血清癌胚抗原測定等。其中,腸鏡是發現結直腸癌最有效的檢查。「腸鏡可清晰地觀察全部結腸的情況,發現癌前病變和早期癌,還可及時切除早期癌前病變的病灶。而且腸鏡還能做到無痛。」
鄭權提醒40歲以上人群每1-2年篩查一次,40歲以下人群每3-5年篩查一次。如果是家族中有腸癌、腸胃病患者;本人有癌症史或者腸胃病史、腸息肉史;經常性腸胃不適、腹瀉、便秘、大便出血;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家族史等高危人群,則需要每年做一次篩查。
學會觀察大便,發現結直腸癌「蛛絲馬跡」
鄭權說,結直腸癌分為「左半」和「右半」,「左半」包括降結腸、1/3橫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等,「右半」則包括盲腸、升結腸和近端2/3的橫結腸。區分「左半」和「右半」有什麼意義呢?這兩種的症狀有所不同,了解特點可有利於早期發現。
左半結腸癌主要表現為腸梗阻,患者的大便習慣、形狀、物質會發生改變。正常人每天1-2次排便,呈條狀的軟糞便,而左半結腸癌病人大便次數則一天好幾次,有時候幾天不排便;大便不成條狀或形狀變細變扁,或硬結乾燥;大便帶血。
右半結腸癌則大便呈水狀帶有粘液,大便混有血液、黏液和膿液,顏色變成果醬樣、瀝青樣等。晚期還會出現全身慢性消耗表現,例如,消瘦、貧血、乏力、腹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