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發怵!17歲學霸檢查出直腸癌,醫生痛心告誡…

2021-01-17 騰訊網

「癌症」不再是上了年紀的人專屬

現在很多年輕人

檢查出來有癌症的不在少數

最近,一名17歲學霸的患癌經歷

讓人發怵

年紀輕輕檢查出直腸癌,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這則新聞起自

胃腸專科醫生練磊的朋友圈

最近新收治的一名患者牽動了他的心:

這名17歲的高二學生,成績優異,是衝刺北京大學的苗子,在沒有家族病史的情況下,突然被診斷出直腸癌,經過直腸癌根治術以及造瘻術後,患者順利出院了,準備進一步恢復後重返校園。

然而,練磊的心情仍然有些沉重,他發出朋友圈「警告」——「17歲就得了直腸癌,40歲的你還有什麼理由不重視胃腸體檢」,希望讓更多的人重視體檢,及時狙擊癌症警報信號,早診斷早治療,延長生存期和提升生活質量。

持續半年肛門痛,17歲少年確診患癌

年僅17歲的患者小輝(化名)來自外省,在當地一所重點中學就讀高二,成績非常優秀,每次考試平均在全級前兩名,如果按照正常的軌跡,他的高考志願是希望衝刺北京大學。

然而,今年以來,病魔悄然來襲。據了解,約半年前小輝開始出現肛門疼痛並進行性加重持續1月,兩個月前,發現自己開始出現鮮紅色血便,於當地縣級醫院行腸鏡並活檢示:直腸下段腫物,病理疑癌。後轉至當地省級醫院,重新取活檢,病理是腺癌。確診後,家人帶著小輝連夜趕至廣州,來到了中山六院求診。

接診醫生、中山六院外六科醫生練磊仔細詢問了患者的家族史,並馬上為患者進行了肛門指檢,發現腫瘤下緣距肛緣不到2cm,環繞直腸約3/4周。這麼低位的腫瘤,能否保得住肛門?然而這名患者才17歲,太年輕了。

腫瘤局部晚期,實施根治術保命

練磊找到影像科醫生專門研究了腫瘤與肛門括約肌的關係,小輝的腫瘤位於齒狀線,已突破肌外膜5-15mm,意味著腫瘤局部浸潤,局部晚期。如果不及時手術,腫瘤會進一步侵犯周圍組織,這將會對小輝年輕的生命造成嚴重威脅。

經過多學科討論以及跟患者及家屬商量後,練磊為患者進行了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手術持續3個半小時,術中出血量僅有50ml,即便從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的專業角度而言,這已經是一臺「近乎完美」的手術,但練磊卻仍倍感遺憾,因為腫瘤離肛沿非常近,不足2cm,為了將腫瘤切除乾淨「以絕後患」,只能無奈選擇為患者進行腹壁結腸造瘻。

結束漫長的手術後,看到這位患者這麼年輕就需要帶瘻生存,這名醫生心痛地跟團隊成員說出第一句話,「希望這位小朋友不要恨我」。

經過直腸癌根治術以及造瘻術後,小輝恢復非常順利,術後第二天便可以下床走路。

考慮到患者年紀小,而且面臨升學,術後練磊及其團隊儘量對他進行安慰與恰當引導,小患者在得知永久性造瘻後,情緒還是較為穩定。每天查房時,總是問醫生什麼時候可以回去上學。目前,小輝化驗指標均正常,已經順利出院。

醫生發朋友圈警示

不要等到晚期才追悔莫及

「17歲就得了直腸癌,40歲的你還有什麼理由不重視胃腸體檢。」帶著惋惜的心情發下這條朋友圈,練磊希望有更多的癌症患者可以重視疾病的早期信號,不要等待中晚期症狀嚴重才到醫院確診,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

練磊介紹,小輝並沒有家族直腸癌病史,結合手術標本的病理學特徵及基因檢測結果,考慮還是散發的直腸癌,經過半年的症狀後,確診時腫瘤已發生局部浸潤,術標本的病理檢查顯示腫瘤已經侵犯了控制肛門的橫紋肌。他表示,直腸癌雖危害大,但早期診斷正確並及時治療,五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

練磊強調:血便、粘液便、大便次數增多、肛門下墜、便不盡感、肛門痛、大便變形...以上這些疑似症狀,若出現1-2項,建議到醫院進行直腸指診和糞便潛血檢查。若出現2項以上症狀或症狀持續時間較長,建議到醫院進一步進行腸鏡檢查。

才17歲

還在校園學習的年紀

就查出了直腸癌

成年人看後早已瑟瑟發抖!

而說起腸癌

更是讓人聞風喪膽!

這是直接關係我們的消化排洩系統

關乎一個人的能量供給和代謝

更令人驚心的是

查看此類新聞報導

近兩年來

直腸癌的患病情況

竟呈現了年輕化的趨勢

多個新聞見諸報導

多名年輕人全部患上直腸癌!

4個年輕人患直腸癌的經歷

每一個都發人深省

每一個都敲響警鐘

!!!

23歲女孩吃出直腸癌,便血3個月沒在意

來自揚州的23歲姑娘小玉(化名),出現便血近3個月,才去醫院檢查。她以為自己患了痔瘡,就去醫院買了一些外用藥膏自治。「病情一再加重,直到出現食慾減退、消瘦、全身無力等症狀,才來醫院檢查。用直腸鏡一查,是直腸癌。」醫生惋惜地說。

醫生說,與別的癌症不同,直腸癌開始時,除了大便次數增多、大便稀薄、便血,並沒有疼痛難耐、突然消瘦的症狀,「這些表現,很容易讓患者以為拉肚子,或者痔瘡。」

20歲女孩被查出直腸癌

罪魁禍首很多人愛吃

湖南長沙一大學女生

因為常年吃麻辣燙等街邊食品

最後被查出患上結腸癌

還是晚期

在病房裡的她

講述自己的患癌經歷

讓人無比驚心……

警醒所有年輕人!!!

30多歲女子生產時患上痔瘡

檢查竟得了直腸癌

另一個病例,來自江蘇一中醫院肛腸科。30多歲的李女士(化名),生產時患上痔瘡。在查出的半年前,她覺得病情加重了,就去外地一家醫院做了一個痔瘡切除手術。術後,她找了離家較近的中醫院換藥。誰知連續換藥三個月,李女士的創口一直在滴血。

醫生為她換藥時,覺得很奇怪,簡單做了一個肛門指診確有異樣。就立刻取了標本送去活檢,結果顯示是直腸癌。

而醫生詢問後發現,她同樣也有不良的飲食習慣,喜歡吃火鍋、麻辣燙、燒烤,都喜歡熬夜玩遊戲,看電視劇。

22歲小夥查出直腸癌

長期拉肚子沒在意

平時拉肚子根本都不在意,吃點藥就好了,可是誰也沒想到竟是這種病。

在醫院裡,來自中山一22歲小夥說:有時候痛到啊,就是痛到自己都不想治了,自己也辛苦,家裡人也辛苦。我化了二三十次化療,你知不知道,天天都在這裡見到這些病人,隔兩天就死一個,我自己都覺得很害怕。

據他介紹,自己以前在茶樓工作,作息不規律,飲食習慣不好,出現腹瀉也沒有太重視,直到後來因病情加重才去醫院做檢查,隔一年再去已轉變為直腸癌。

年紀輕輕,患上腸癌!

太令人唏噓……

這樣的報導比比皆是

17歲、19歲、30歲……

大好的年華!

觸目驚心!!

對於腸癌來說

可能很多人還沒意識到

問題的嚴重性!

讓我們來看一組患病統計數據

更直觀的感受——

2018全球癌症統計數據出爐

結腸直腸癌發病率全球前五

癌症,本就是人人談之色變的疾病,其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不斷增長,更讓人們膽戰心驚。於是,不少人都漸漸加入了「防癌大軍」,但儘管如此,癌症依然在全球高發。

不久前,美國癌症學會官方期刊發表了《2018年全球癌症統計數據》報告,這篇文章評估了185個國家36種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全球癌症發病率前五的分別是:肺癌、乳腺癌、結腸直腸癌、前列腺癌、胃癌。相比於其他國家,我國癌症發病率、死亡率均為全球第一!

在中國,男性胃癌、肝癌、結直腸癌、食管癌;女性乳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胃癌等較為高發。

看完這些數據

有沒有深吸一口氣?

令人不安的是

由於一些人,特別年輕人平時不在乎

越來越多的不良生活和飲食習慣

一步一步將自己推向腸癌「深淵」

今天

讓我們藉此再來好好重視

可怕的腸癌!!

80%的腸癌發現時已是晚期

腸癌一直被稱為生命健康的「隱形殺手」,因為它早期時幾乎沒有任何症狀,等患者出現便血等症狀時,再去醫院檢查,往往都已經是晚期了,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在我國,腸癌發病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約60%的腸癌長在直腸,其中有60%~75%的直腸癌是在指檢範圍內,即很容易通過直腸指檢早期發現。而在延誤治療的直腸癌患者中,大約80%以上又是因為沒有做直腸指檢造成的。

據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顧晉教授介紹,雖然大腸癌的五年生存率可以到達60%~70%,但臨床上確診的患者當中,接近八成已經是晚期!

相對於其他腫瘤,大腸癌的發生要經過息肉—腺瘤—腫瘤等病理過程,從臨床前期病變發展到腫瘤,時間較長。如果能在早期就發現病變,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其實可以到達80%~90%。

「重口味」成直腸癌高發病因

腸癌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二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纖維的飲食結構是誘發腸癌的主要因素,胃腸道在消化高脂肪類食物時,需要更多的膽汁,多餘的膽汁被腸道細菌分解後,產生有致癌作用的『二級膽酸』,這種致癌物常年作用於腸黏膜,容易使腸黏膜發生癌變。

再加上都市人的運動量減少,機體的抵抗力下降,而所有腫瘤的發生都和機體抵抗力下降有關,運動量少還會導致腸的蠕動比較慢,存儲的宿便比較多,增加患癌機率。

夜生活頻繁,三餐無規律也是誘因

長時間的夜生活,三餐飲食沒有規律,暴飲暴食,飲酒無度等也會直接或間接地誘發腸癌的發生,而這些生活方式一般都出現在年輕人身上,這就導致了此類疾病的年輕化趨勢。

長期飲食品種單一,吃隔夜飯也是成因

吃得太好容易得腸癌,而吃得太單一也會出問題。有老兩口,老爺子76歲,被查出直腸癌,沒過多久,老伴兒也因為直腸癌住進了醫院。而老兩口平時很注意飲食,葷腥食物吃得少,蔬菜吃得多,怎麼還會得腸癌呢?

原來夫妻倆每天都吃很固定的幾樣食物,幾十年來幾乎沒有改變過,雖然蔬菜吃得多,但長期飲食品種單一,又習慣了節儉,吃隔夜飯菜等,都是患腸癌的誘因。

專家建議:這些人是直腸癌高危人群

目前我國每年新增結直腸癌確診病例44萬例,每年死亡患者多達23萬人。結直腸癌是一種典型的『富貴病』,與人們的生活條件和飲食方式有關。」年輕人患結直腸癌主要受遺傳因素影響,環境因素次之。

1、家族性結腸多發性腺瘤病、結腸息肉、軟組織腫瘤和骨瘤的人

2、經常吃高脂高熱食物、生活不規律、抽菸嗜酒、有熬夜習慣的人

-直腸癌的6個信號-

-你是高危人群嗎?-

超重肥胖

「一胖百病生」的說法一點也沒錯,超重或肥胖人群罹患及死於大腸癌的風險會高於體重正常的人,而且大腹便便的男性「中招」機率會更高。

吃肉過多

如果你是個平時無肉不歡的人,喜歡吃大量紅肉(如牛肉、豬肉、羊肉)和加工肉類(如熱狗和一些午餐肉),那麼患大腸癌的風險可能會增加。

吸菸酗酒

長期吸菸者比不吸菸者更容易罹患大腸癌。大腸癌已被證實與酗酒相關。建議男性每天不超過兩杯,女性不超過一杯。

缺乏運動

長期缺少運動,腸道蠕動會減慢,糞便中的有害成分,包括致癌物,會在結腸內滯留並刺激腸黏膜,從而增加了大腸癌的發病危險。

飲食過精

飲食過於精細,體內就會缺乏膳食纖維,糞便在腸道內停留時間會延長,造成腸道對廢物再次吸收,長此以往,患大腸癌的概率將大大增高。

45歲以上人群應每年做腸癌篩查

腸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有的可能只是腹部不適或者腹脹,這使得很多人並不在意,還有的患者因為出現便血症狀而誤以為是痔瘡,結果耽誤了治療。專家建議,大家應重視腸癌的篩查,健康人群45歲以上應每年做便潛血的檢查。

預防腸癌請記住這些

最後給大家科普一個

簡便的檢查辦法:

常規體檢中的肛門指檢

因為令人尷尬和不適

一直成為體檢中棄檢率最高的項目

但是如果你因為不好意思而放棄

很可能失去早期診斷直腸腫瘤的機會

別緊張

肛門指檢不用一分鐘就能搞定

醫師戴手套並塗以潤滑劑,用食指在肛門外口輕輕按摩,等受檢者肛門括約肌適應且放鬆後,再徐徐插入肛門直至直腸。

肛門內部主要檢查有無肛裂、內痔等;直腸內部主要檢查直腸息肉、直腸癌等早期症狀。由於現在無痛腸鏡也被一些人當成體檢的早篩項目,因此肛檢反而被忽視了。

別忽視

它是直腸癌最簡便經濟的檢查方法

廈門第二醫院肛腸科副主任醫師黃國學說

肛檢是直腸癌診斷手段之一

是最簡便最經濟的檢查方法

可早期發現直腸佔位或黏膜及黏膜下病變

肛門到直腸上端約12至15釐米,一般醫生手位指診能到10釐米的位置,也就是說,80%的腸癌發生在直腸,其中有2/3發生在專科醫生手指能夠摸到的地方。

最後提醒,關於腸癌

切不可忽視而厭惡病情!

由於直腸腫瘤早期症狀較輕,偶有大便下血或夾有黏液,患者常常自以為是大腸「上火」或痔瘡發作所致,口服或外用一些藥物緩解症狀,從而延誤直腸癌的早期診治,因此,肛門指診對直腸下段腫瘤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腸癌大都是由良性的腺瘤惡變發展來的,腺瘤惡變大概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如果體檢時選擇做一個肛腸指診,除了能夠預防和篩檢腸癌,對較早發現腸癌意義很大。

資料來源:廣州日報、人民日報、生命時報、丁香醫生、健康時報、揚州晚報

綜合整理: 江蘇交通廣播網

相關焦點

  • 溫州17歲高中男生患上直腸癌 腫瘤直徑約4公分
    劉長寶接診最年輕的直腸癌患者才17歲,不過幸好治療及時,預後不錯。17歲男生患直腸癌腫瘤直徑約達4公分龍灣人小唐(化名)今年17歲,是名高中生。在確診前,小唐以為自己是因痔瘡,時常有便血。後來,他的便血症狀加重,每天的大便次數也增加到5次至6次,每次都會大量便血,血還是暗紅色。
  • 結腸鏡檢查正常,結直腸癌的長期風險如何?
    現行指南建議在結腸鏡檢查結果正常(陰性結腸鏡檢查結果)後,間隔10年重新進行篩查,但支持該建議的證據有限,證據質量為「適度」。為了評估正常結腸鏡檢查後結直腸癌及其相關死亡的長期風險,該研究在大型社區環境中,對結腸鏡檢查結果陰性的個體與未篩查的個體進行了比較。
  • 19歲小夥患上大腸癌,醫生告誡:做到這3點,大腸癌繞著你走
    如果腸道出了問題,消化道不能正常工作,會有很多症狀。小劉今年19歲,已經大四的他近期異常忙碌。被各種各樣的面試、考試和畢業論文弄得措手不及。不僅如此,對他來說最不舒服的事情是,最近他總是在飯後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而且吃了很多藥也沒有好轉。一天,他在同學的陪同下去醫院檢查。
  • 痛心!27歲未婚女孩6年做了17次人流,醫生都看不下去了…
    文章來源:十堰晚報(ID:sywb8110110)、杭州交通918等27歲,未婚,人流手術17次。春節剛剛結束,十堰女孩小橘(化名)又一次走進醫院婦科門診,在21歲時就做了第一次人流手術的她,流產頻率令人驚悚。這一次,醫生都看不下去了......
  • 不同人群該如何進行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看這裡
    2符合 「 有大腸癌家族史 」 直系親屬篩查(1) 1 位一級親屬患有明確高級別腺瘤或癌(發病年齡小於 60 歲)、2 位及以上一級親屬患有明確高級別腺瘤或癌(任意發病年齡),40 歲 開始(或比家族最小發病者發病年齡小 10 歲開始)篩查,每年 1 次 FOBT 檢查,每 5 年 1 次腸鏡檢查;
  • 醫生:能讓直腸癌「現形」,一次只要幾十塊
    40歲的阿強最近大便帶血,肚子也特別不舒服,在醫院工作的老婆聽說這個情況後,就建議他去醫院做個腸鏡檢查,看看是不是腸道出了問題,畢竟家裡有長輩得過腸癌。沒想到,老婆的提議遭到阿強的強烈反對,雖然知道是正常體檢,但這些檢查總讓他有種「被爆菊感」!像阿強這樣談腸鏡色變的人不在少數,主要原因就是怕痛,怕不適,也怕尷尬。
  • 45歲,結直腸癌篩查年齡要提前了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建議所有無症狀,年齡在50-75歲的成年人應該根據檢查的需要接受不同時間間隔的結直腸癌篩查。對於年齡76-85歲的成年人來說,是否繼續篩查應根據個體的整體健康狀況和之前篩查史決定。
  • 出現結直腸癌症狀或篩查發現異常,還可以做哪些檢查進行診斷?
    如果需要,可以通過結腸鏡進行活組織檢查或移除任何可疑區域(如息肉)。 結腸鏡檢查可以在醫院門診部、診所或醫生辦公室進行。對於這項檢查,醫生用直腸鏡觀察直腸內部,這是一個薄而堅硬的發光管,末端帶有一個小型攝像機。它是通過肛門投入的。醫生可以通過鏡頭仔細觀察直腸的內層。可以看到並測量腫瘤,還可以確定其確切位置。例如,醫生可以看到腫瘤與控制糞便通過的括約肌的遠近。 活檢 通常,如果通過任何篩查或診斷測試發現疑似結腸直腸癌,則行結腸鏡進行活組織檢查。
  • 直腸癌自檢方法,當大便出現這4個情況,趕緊看醫生檢查
    1、肛門觸診 肛門觸診是一種簡便、有效的直腸癌診斷方法,通過觸摸直腸周圍的腸壁,看是否有壓痛和腫塊,腸腔是否狹窄,如果發現腫瘤,需要進一步檢查,以了解腫瘤的大小、形狀和性質,以及腫瘤的生長位置。如果腫瘤表面凹凸不平、潰爛、周圍黏膜發生改變,則說明腫瘤發生惡變。
  • 「男主臉」醫生火了:17歲上中山大學本碩博連讀,25歲成博士男神
    在這個既看實力又「看臉」的時代,不僅才華橫溢、還外貌出眾的人,無論走到哪裡都是搶手的「香餑餑」。生活中,那些才貌雙全的高顏值學霸也更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和讚嘆。在人們看來,這些高顏值、高智商的學霸們簡直就是「上天的寵兒」。
  • 結腸直腸癌家族史的基因檢測,篩查和預防
    如果您有結直腸息肉或癌症的家族史,您自己患結直腸癌的風險較高,有強陽性結直腸癌家族史的人群的風險甚至更高。父母,兄弟和姐妹等親密(一級)親屬的癌症最值得關注,但更遠親的癌症也很重要。有2個或更多患有結直腸癌的親屬比只有一個親屬患有結腸直腸癌更令人擔憂。如果您的親屬在比普通人更年輕的時候被診斷出患有癌症,那也更值得擔憂。
  • 別等到「有感覺」再做腸道篩查|結直腸癌|大腸癌|腸道|檢查|檢測|...
    一則新聞在朋友圈流傳(德維克·博斯曼的社交帳號公布了他去世的消息)據外媒報導,當地時間8月28日,著名演員、電影《黑豹》男主角查德維克·博斯曼因罹患結腸癌去世,終年43歲。大便潛血檢測(FOBT)是用單克隆免疫試劑檢測出大便中有無微量出血,進而間接判斷腸內有無出血性病變。據統計,50%~60%大腸癌患者、30%大腸息肉患者的FOBT試驗均呈陽性。如結果為陽性,需進一步做腸鏡檢查。FOBT也是目前惟一得到循證醫學證實能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的篩檢手段,可使大腸癌死亡率降低18%。優點:方法簡便易行,可作為普查篩選手段。
  • 80歲腸癌老人術後5天出院,專家教你觀察大便來發現結直腸癌
    近日,年過八旬的劉阿婆因心臟不適到醫院就診,原以為是心臟疾病,醫生卻意外發現已患直腸癌,需要儘快安排手術治療。可是劉阿婆年齡大,且患有心肺等多種慢性疾病,手術難度極大。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普外二科團隊的精心治療下,不僅為劉阿婆成功實施經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而且術後僅五天就順利康復出院。
  • 消化科醫生開出這樣一份結腸CT檢查,影像科直呼不敢做
    患者上午剛做完結腸鏡,鉗取完4塊組織,快速病理提示是結腸癌,臨床醫師馬上聯繫我們希望做結腸CT,因腸道很清潔,不用再次進行腸道準備,我們電話裡拒絕了。但是臨床醫師直接來放射科,「給個面子,您加個班,直接做了吧!」不是臣妾不給做,實在是取完病理是結腸CT的絕對禁忌證,臣妾不敢做啊。
  • 他打贏了一場場「保肛」之戰,也守護了更多直腸癌患者的尊嚴
    原來他因為便血去醫院做了一個檢查,結果把他嚇得不輕,是直腸癌。醫生告訴他需手術,技術很成熟,風險不大,這使他心安不少。 然而,隨著同醫生交流的深入,他的心理壓力又陡然加大,在家中糾結數天後,決定放棄手術,聽天由命。醫生到底給他講了什麼?醫生說,他患的是低位直腸癌,手術要做得乾淨徹底,必須切除肛門。
  • 直腸癌和痔瘡症狀那麼相像,怎麼區分?
    痔瘡可發於任何年齡,青少年發病率低,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多,50歲以上的人發病率為60%-70%。婦女因妊娠、分娩,發病率高於男性,但女性的就診率低於男性。通常來說,從事久站、久坐、少活動的工作的人發病率較高,如的士、汽車司機,教師、理髮師等。 平時喜歡憋便的人,會更容易發生痔瘡。
  • 26歲女孩,腸癌晚期,告誡:這3種肉,少往嘴裡「塞」
    26歲的樂樂,就是因為自己的一張嘴,躺在了病床上,接受治療。1、便便形狀改變 排便後,最好多看一眼,正常的大便,呈現出圓柱形條狀。 抽菸的女性,患上直腸癌的機率,比不吸菸的高43%。 減少腸道癌變,要注意越早戒菸越好。
  • 直腸癌漸趨年輕化,傳統手術要挖掉肛門,西安這位醫生為患者保...
    43歲的高先生(化名)沒想到,年紀輕輕地就患上直腸癌。醫生提醒,直腸癌是老年病,多發於45歲以上人群,但近幾年卻有年輕化的趨勢,有些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也患上了直腸癌,且男性比例稍高一些。早期手術治癒率高 但傳統方式很尷尬每周二下午是西安交大一附院腫瘤外科醫生宋永春教授出診的日子,開診時間還沒到,號就已經掛滿了。他從2010年就開始主攻直腸癌,據介紹,直腸癌是一種早期手術可以達到很高治癒率的疾病,但是每一個挖掉肛門的病人都會攜帶永久性糞袋。
  • 直腸病變不容忽視,提醒:早晚期直腸癌的症狀,一旦出現及早檢查
    直腸是人體腸管的最後一段,與肛門連結,檢查發現有直腸病變時,覺得害怕,認為是直腸癌,其實不然,直腸的一些疾病都稱之為直腸病變,通常檢查結果顯示直腸病變之時,還需要做進一步檢查,並不一定是直腸癌,也有可能是直腸息肉和痔瘡等,那麼真是直腸癌的話,早晚期身體會有哪些表現症狀呢
  • 杭州市重點人群結直腸癌篩查工作正在進行...
    40歲後,其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也逐漸上升,2019年杭州市結直腸癌報告死亡率位居惡性腫瘤的第二位。結直腸癌已成為威脅生命健康和引發社會負擔的重要惡性腫瘤之一。   ★篩查是指運用快速簡便的實驗檢查或其他手段,從表面健康的人群中去發現那些未被識別的可疑病人。篩查能夠有效的降低結直腸癌疾病負擔。   浙江省2020年民生實事項目——   重點人群結直腸癌篩查   為降低我省結直腸癌的死亡率和發病率,浙江省政府將重點人群結直腸癌篩查列為2020年民生實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