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肖曉琳因患直腸癌,在美國治病期間不幸離世,終年55歲。直腸癌再次受到公眾關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肛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劉長寶說,近年來,直腸癌年輕化趨勢愈加明顯,這與生活壓力、飲食習慣、環境汙染有關。劉長寶接診最年輕的直腸癌患者才17歲,不過幸好治療及時,預後不錯。
17歲男生患直腸癌
腫瘤直徑約達4公分
龍灣人小唐(化名)今年17歲,是名高中生。在確診前,小唐以為自己是因痔瘡,時常有便血。後來,他的便血症狀加重,每天的大便次數也增加到5次至6次,每次都會大量便血,血還是暗紅色。這樣的症狀持續了3個多月,一直沒有好轉。他才去醫院就診。
劉長寶說,當時門診檢查就摸到小唐直腸附近有硬塊,懷疑是腫瘤,便讓病人做腸鏡檢查。腸鏡檢查發現,小唐直腸長了直徑約達4公分的腫瘤,被確診為直腸癌。「幸好發現及時,還只是早中期的直腸癌,之後手術切除,預後不錯。」劉長寶說。
為何小唐才17歲就得直腸癌?劉長寶介紹,小唐的母親就是因直腸癌去世的,有家族病史,而直腸癌有一定的遺傳性質。
30歲男人愛吃油炸食品
不良飲食習慣致直腸癌
30歲的阿州(化名)是名銷售,身體不錯,但他的飲食習慣並不好,一直很愛吃油炸、油膩的食物。除了三餐喜歡吃肥肉、豬蹄等油膩食物,他還喜歡烹飪時用很多油的重口味食物,夜宵還會去吃燒烤。
長期下來,阿州的腸胃出現不適,時常會拉肚子,漸漸開始便血。剛開始,阿州並沒有放在心上,但之後便血的情況加重,症狀持續了1個月。因為大量便血,導致他的臉色變蒼白,這才去醫院就診。
劉長寶說,阿州通過檢查,也被確診為早中期的直腸癌,之後做了手術,切除腫瘤,恢復良好。他說,阿州患病原因主要是因為不良的飲食習慣,工作壓力等原因,從而引發了直腸癌。
醫生說法
直腸癌越來越年輕化
油膩油炸食品別多吃
劉長寶介紹,如今,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在惡性腫瘤發病率中已經排第三位,患者數量也在逐年遞增。直腸癌本多發於50多歲的人群,但近七八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近兩年來,年輕化趨勢更加明顯。
劉長寶說,根據臨床經驗,現在30歲至40歲的直腸癌患者在不斷增加,佔比約10%,40歲至50歲患者佔比約15%,50歲以上的患者,佔比60%以上。他認為,這主要和高油、高脂等不良飲食習慣、生活工作壓力、結直腸息肉、遺傳以及重金屬等環境汙染有關。「現在門診會接診到不少30多歲得直腸癌的年輕人,他們大多愛吃肥肉、巧克力等油膩、高脂等食物,消化這些食物都會增加腸胃負擔,誘發直腸癌。」
劉長寶還說,現在不少人存在誤區,以為便血就是痔瘡,長期不理會,這是不對的。因為便血不一定是痔瘡導致,有可能是腸道腫瘤、炎性腸病等疾病引起,尤其是便血是暗紅色的,更加要注意。另外,長期便血不理會,還容易延誤病情治療,影響醫生正確判斷。因此,劉長寶建議,首先,不要過量食用高油高脂的食物,儘量搭配一些粗糧,幫助腸道消化;其次,如果有便血,一定要及時治療;最後,有直腸癌家族病史、患有炎性腸病等市民,最好要定期檢查。他還說,患直腸癌並沒有那麼可怕,只要早發現早治療,把腫瘤切除了,一般預後都是很好的,不會有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