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橋醫院完成國內首例納米碳+TA-TME超低位直腸癌極限保肛手術

2021-01-17 騰訊網

近日,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普通外科完成了一例納米碳聯合雙腹腔鏡經腹經肛全直腸繫膜切除術(TA-TME),為一位低位直腸癌患者切除了腫瘤並得以成功保住肛門功能。據悉,該項技術為目前國內首次開展。

55歲的張先生來自重慶合川草街鎮,一個月前開始出現大便帶血,到醫院檢查在距離肛門3公分的位置有一個直徑約4公分大的惡性腫瘤,屬於直腸癌,由於腫瘤位置極低,多家醫院求診均被告知完整切除腫瘤沒問題,但保留肛門難度極大,只能在連同肛門一起切除瘤體後,在腹部重新造一個「肛門」解決以後的排便問題。張先生感覺自己還年紀不大,對這一術式堅決抵制,對家人說:「寧可不做手術也要保住肛門」。抱著一絲希望,一家人來到新橋醫院普通外科就診。

針對張先生的訴求,科室楊樺主任率團隊對其進行了詳細的檢查、分析和評估,認為採用傳統的經腹腔途徑腹腔鏡手術的確難以保留肛門,也很難保證徹底清掃腫瘤,術後容易局部復發和轉移,經過討論、研究,治療團隊決定採用當前國際上最新的經肛門途徑的直腸癌根治術,聯合經腹部腔鏡手術,醫學上叫經肛經腹的腔鏡全直腸繫膜切除(hybrid TA-TME)術。但該術式實施中有個很困難的地方在於,術中缺乏解剖標誌和參照物,僅通過單孔腔鏡這個狹小通道很難判斷直腸周圍解剖及判別直腸固有筋膜與周圍組織的狹小間隙,稍有不慎便會造成前列腺被膜及骶前出血,甚至輸尿管等周圍臟器的損傷。基於這一考慮,手術組決定創新採取納米碳混懸液染色的辦法,用於標記直腸腫瘤與周圍正常組織之間界限和觀察淋巴結轉移情況。該懸液是近年來研發出來的一種高科技淋巴區域引流示蹤劑,手術組在前期臨床手術應用中發現適度濃度的納米碳混懸液對於標記直腸周圍固有筋膜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通過術前在腫瘤周圍直腸黏膜下注射少量納米碳稀釋液,可以在經肛手術時更好的幫助手術醫生進行層面判斷,既可以保證腫瘤周圍繫膜的完整切除也提高了手術安全性。

在完善充分的術前準備和詳細的醫患溝通後,3月7日,新橋醫院普通外科副主任肖衛東帶領手術組為患者實施了手術。術中,在利用腹腔鏡進行腹腔淋巴結清掃和直腸游離後,再從肛門由下而上的進行單孔腔鏡下逆行直腸腫瘤切除,同時在腫瘤周圍直腸黏膜下注射少量納米碳稀釋液,在精準判斷了腫瘤侵犯程度之後,將腫瘤周圍繫膜完整切除,最後成功將上下腸管進行吻合。經過三個小時的精心奮戰,手術取得成功。術後經過一周的住院觀察,張先生恢復順利,肛門功能正常,淋巴清掃乾淨,於昨日出院。

據肖衛東副主任介紹,近年來直腸癌呈逐年高發態勢,經腹腔途徑的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是當前直腸癌手術的主流手術方式,但在開展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問題,特別是對於一些「困難骨盆」即骨盆狹小、肥胖的男性低位直腸癌患者,傳統的經腹腔途徑腹腔鏡手術進行全直腸繫膜腫瘤切除和保留肛門非常困難,對於腫瘤遠段切緣也很難保證,術後容易局部復發和轉移。

針對這一難題,根據低位直腸腫瘤距離肛門最近的特點,近年來國際上開始開展經肛門途徑的直腸癌根治術,充分利用肛門這個天然腔道,自下而上的進行單孔腔鏡下逆行直腸腫瘤切除,通過與經腹腔途徑結合,既可進行腹腔淋巴結清掃和腹膜返折以上的直腸游離,也可充分利用經肛直視下操作途徑的優勢,充分保證腫瘤遠段切緣,也克服了困難骨盆的狹小空間,上下結合進行腫瘤切除和腸管吻合。但儘管TATME技術理念先進,但操作難度大,主要就在於如前所述,經肛單孔腔鏡通道狹小,術中難以判別腫瘤界限及觀察轉移情況,此次手術組採用納米碳懸液染色的辦法,是TA-TME手術應用的一個全新嘗試和新思路,兩者聯合,既可保護肛門,又可最大限度清除腫瘤物,對於下一步TA-TME手術的推廣開展將會有所幫助。

肖教授還特別指出,TA-TME是一種基於自然腔道和單孔理念的全新直腸癌手術新技術,國內外開展時間短,例數少,手術難度大,對手術醫生技術和團隊配合要求極高,也有嚴格的手術適應症,不是所有的低位直腸癌都適合應用,必須在有經驗的醫生團隊指導下確認手術適應症。

(通訊員 李春梅)

相關焦點

  • 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超低位直腸癌極限保肛技術提供「中國經驗」
    日前,河北70歲直腸癌患者王阿姨,在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原火箭軍總醫院)肛腸外科成功接受超低位極限保肛手術,不僅將腫瘤完整切除,而且還保留了肛門功能。而在此前,王阿姨因腫瘤距離肛緣僅2.0釐米,位置十分險要,輾轉多家大醫院都需要切除肛門,讓她無法接受。
  • 火箭軍總醫院超低位直腸癌保肛技術獲國家衛計委專項基金資助
    日前,河北石家莊70歲直腸癌患者王阿姨,在火箭軍總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成功接受超低位保肛手術
  • 濰坊市中醫院胃腸外科為超低位直腸癌患者挑戰「保肛」極限
    近日,濰坊市中醫院胃腸外科採用經肛內括約肌切除術為患者完成超低位直腸癌極限保肛手術。術後患者及家屬為胃腸外科畢秀葉副主任醫師送來錦旗表示感激。超低位直腸癌是指腫瘤距肛緣3cm,一般手術選擇是Miles』(不保留肛門),給患者精神及以後的生活造成很大創傷,該手術的成功開展,讓越來越多的超低位直腸癌患者不僅可以完整切除腫瘤,又能擺脫「人造肛門」帶來的痛苦,同時也了填補濰坊市中醫院外科醫療技術空白,獲得外科醫療同行的高度認可。
  • 低位直腸癌苦不堪言 黑龍江省醫院精準微創手術幫患者極致保肛
    低位直腸癌苦不堪言 黑龍江省醫院精準微創手術幫患者極致保肛2020-11-26 15:01:18 作者:宣傳統戰部康豔立 董宇翔 瀏覽次數:01結直腸癌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趨勢,特別是低位直腸癌患者,還面臨著肛門是否可以保留的難題
  • 福建漳州首次5G手術直播在漳州市醫院順利完成
    通過直播向全國醫師們演示腹腔鏡結直腸手術的手術方式及操作要點,解惑技術難點,交流漳州市醫院相關技術經驗,積極推廣普及腹腔鏡結直腸癌標準化手術。直播當天共完成4臺精品大腸癌微創手術: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馮波教授團隊、青海大學附屬醫院燕速教授團隊分別完成腹腔鏡輔助下右半結腸癌根治術,面對隨時出現的血管變異及困難解剖,教授團隊們手術中鎮定自若,將微創手術做成藝術化、幾乎零出血程度。
  • 北京醫院普通外科成功實施首例機器人低位直腸癌根治性保肛手術
    2020年11月19日,在普通外科肖剛主任、手術室劉鵬護士長和麻醉科楊寧副主任醫師的支持配合下,普通外科趙剛主任醫師團隊經過精心準備,成功為一名直腸癌患者實施第四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輔助低位直腸根治性保肛手術
  • 新輔助治療後直腸癌竟然完全緩解
    核心提示:41歲的張先生是超低位直腸癌患者,在做了幾次放化療,保肛術後病理提示,腫瘤竟然不見了!日前,39健康網從位於員村的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結直腸肛門外科獲悉此消息。   41歲的張先生是超低位直腸癌患者,在做了幾次放化療,保肛術後病理提示,腫瘤竟然不見了!
  • 他打贏了一場場「保肛」之戰,也守護了更多直腸癌患者的尊嚴
    黃學鋒說,這個手術將由他和另外一個「人」共同完成。這個「人」就是達文西機器人。邵逸夫醫院是國內開展機器人大腸癌手術的較多醫院之一,現在已經施行機器人的大腸癌手術230餘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手術使大部分低位直腸癌患者肛門得以保留。上文提到的那位江幹男士,手術非常成功,逢人便說要感謝機器人後面的那個人——黃學鋒,讓他活得有品質,有尊嚴。
  • 上野雅資:與結直腸癌「死磕」,這些治療方法常見且有效
    日本的消化道癌症治療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在一批醫術精湛的日本專家中,有一位名叫上野雅資的醫生,他師承因建立日本消化道癌症手術體系而聞名的梶谷環教授(癌研有明醫院前院長),是日本大腸癌治療領域的領軍人物。
  • 新橋醫院胸外科微創切除國內最小肺部腺癌
    感謝新橋醫院的精湛技術!」近日,在陸軍軍醫大大學新橋醫院胸外科肺磨玻璃結節診治中心,該中心主任戴紀剛教授運用3D模型精準定位,為32歲的李女士在腹腔鏡下微創切除了僅有5毫米大小的肺部磨玻璃結節,將微小肺腫瘤消滅於萌芽中。  噩夢!磨玻璃結節困擾4年  李女士今年32歲,近四年來一直被一個問題困擾著,經常失眠。
  • 直腸癌與飲食大魚大肉有關 排便方式改變須警惕
    醫學指導/ 廣州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胃腸腫瘤外科主任劉海鷹教授  直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在全球癌症排行榜上位居第三。在直腸癌中,低位直腸癌所佔比例最大。對付低位直腸癌的主要手段是「一刀切」,以前除了切除腫瘤外還被迫將患者的肛門一併切掉,患者只能拖著「便袋」生活,度日艱難。
  • 低位保肛受哪些因素影響?
    我們知道,直腸癌治療方式主要還是以手術治療為主,早中期能達到根治效果,晚期的手術治療目標以降低手術局部復發為主,姑息治療,儘可能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命周期。如果是低位直腸癌,早中晚期都會涉及到保肛問題,多少釐米才能保留肛門?低位保肛受哪些因素影響?
  • 名院周報 | 天壇醫院完成全國首例介入機器人輔助DSA手術
    技術⊙ 天壇醫院:介入機器人「魯班」完成全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全腦血管造影手術⊙ 華西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微創瓣膜團隊再創全國TAVR手術記錄日前,華西醫院心外雜交手術室內產生了一項新的全國紀錄——單中心經心尖TAVR手術總例數突破150,並且成為全國唯一過百的中心。2014年3月,華西心外微創瓣膜團隊開展了全國首例經心尖TAVR手術。
  • 南華附一醫院泌尿外科完成區域內首例達文西機器人腎上腺手術
    南華附一醫院泌尿外科完成區域內首例達文西機器人腎上腺手術。紅網時刻衡陽11月17日訊(通訊員 黃忠欣 記者 譚倩)11月16日,一名38歲的男性患者在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接受了由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操作下的右側腎上腺腫瘤切除術,完整切除了直徑達6cm的腎上腺腫瘤。據了解,此次手術為區域內泌尿外科首例「達文西」機器人手術,標誌著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泌尿外科順利邁入了「機器人」時代。
  • 不同人群該如何進行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看這裡
    四治療方式結直腸癌主要治療手段包括手術、放療和化療。高位直腸癌的治療與結腸癌基本相同。手術是結直腸癌的主要治癒方法。但是低位直腸癌患者往往由於腫瘤位置距離肛門太近,受限於醫學技術水平,而不得不切除肛門,建永久性造口來治療直腸癌。
  • 湘雅二醫院完成全球首例鏡面人心臟「迷宮手術」
    人民網長沙8月5日電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心血管外科教授劉立明團隊成功為吳先生做了「鏡面右位心瓣膜病合併房顫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經中南大學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檢索,這是世界首例鏡面右位心瓣膜病合併房顫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也是3D列印技術首次應用於輔助鏡面右位心行雙極射頻消融迷宮IV手術。吳先生今年39歲,在福建泉州工作。一場意外,讓他被確診為心臟瓣膜病合併房顫,而且發現自己的心臟長在胸腔右側,和正常人不一樣,也就是 「鏡面人」,這種發病率是百萬分之一。
  • 治療低位直腸癌能保留肛門嗎?可以,但要符合這些條件!
    直腸癌是一種常見的胃腸外科疾病,也是我國發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目前,手術仍然是治療直腸癌的主要手段,但又由於直腸與肛門相連,手術治療直腸癌時,是否保留肛門(保肛)就成為患者十分關注的問題。尤其當病變十分靠近肛緣,即低位直腸癌時,關於局部切除還是根治性切除、保肛還是不保肛、是否只能腹部造口……相關爭議不斷。低位直腸癌是否保肛需綜合考慮病情、患者意願和風險預後等問題,並非所有患者都能保肛,即便是選擇保肛,術式方面也是值得商榷的。低位直腸癌能做保肛手術嗎?
  • 深圳這家醫院的特需門診將開診,一號難求的專家們要來了
    這些在國內「一號難求」的專家們,將於當天上午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首出特需門診。此行專家包括胸外科、頭頸外科、肝膽外科、結直腸外科、乳腺外科、腫瘤內科、影像診斷科和病理科。據了解,9月1日下午17點開始,有需要的患者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160平臺、撥打電話等方式,預約10位國家癌症中心專家特需門診號,數量有限先到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