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多發於中老年人群,它的發生與遺傳基因、飲食習慣、社會環境等諸多因素有關,是消化道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早期的直腸癌症狀通常不會很明顯,但隨著癌細胞不斷增生,患者就會出現排便習慣改變的情況,大便會出現一些異常情況,到這時往往病情比較變得比較嚴重了。
那麼出現直腸癌時,大便會有哪些症狀呢?
1、便血
便血是直腸癌的典型症狀之一,但常被誤認為痔瘡引起的,事實上痔瘡和直腸癌引起的便血是有區別的,前者是排便後出血,後者是血和糞便混在一起排出。
2、排便次數增加
隨著癌細胞的增多,許多直腸癌患者的排便次數會明顯增加,因為癌細胞會反覆刺激腸道,使人有排便的感覺,但是,糞便量卻不多,有時只排出粘液或血液。
3、便秘
隨著直腸中的癌細胞越來越多,就會堵塞腸道,導致便秘,容易出現大便乾燥、排便困難的情況。
4、排便習慣改變
直腸癌發生時,患者的排便習慣會發生很大變化,排便變得特別地不規則,有時一天上好幾次廁所,有時幾天才會上一次廁所。
那麼如何診斷是否患有直腸癌呢?
1、肛門觸診
肛門觸診是一種簡便、有效的直腸癌診斷方法,通過觸摸直腸周圍的腸壁,看是否有壓痛和腫塊,腸腔是否狹窄,如果發現腫瘤,需要進一步檢查,以了解腫瘤的大小、形狀和性質,以及腫瘤的生長位置。如果腫瘤表面凹凸不平、潰爛、周圍黏膜發生改變,則說明腫瘤發生惡變。
2、結腸鏡檢查
肛門觸診時如果沒有碰到腫瘤,但指腹有血跡,需要進行結腸鏡檢查,明確腫瘤是否發生病變。
3、B超檢查
當直腸有腫瘤時,應在直腸腔內進行B超檢查,了解直腸腫瘤的範圍。
4、CT掃描
CT掃描可以大致了解癌細胞向外浸潤的程度,查看是否轉移到肝臟和淋巴結,主要用於直腸癌復發的檢查。
5、糞便潛血試驗
高危人群需定期進行糞便潛血檢查,如發現紅細胞、膿細胞及潛血試驗呈陽性,則需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
要確定是否患有直腸癌,到醫院後醫生會首先建議進行肛門觸診檢查,通過直接觸診,確定是否有直腸癌,然後進行結腸鏡檢查,結腸鏡可以準確地確定直腸癌的位置,然後進行活檢以明確病理性質。
直腸癌的危害是相當大的,所以為了避免出現直腸癌,平時要調整飲食,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多吃含粗纖維食物,增加主食中粗糧的比例,控制動物脂肪的攝入,平時多參加戶外活動,通過運動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出糞便,降低患直腸癌的風險。如果有便秘的情況,需要及時治療,保持大便通暢,否則會讓大便長期滯留在大腸內,增加對致癌物質的吸收,導致直腸癌的發生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