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都是靜悄悄的,出現以下三個標誌,往往提示癌症不斷進展

2020-11-26 騰訊網

62歲的老楊找我來為他做腸鏡檢查,他與我父親是多年的同事,退休後老楊也沒閒著,一直在外面做事,但是最近三個月,他卻出現了便血,剛開始的時候一直以為是痔瘡,也用了不少藥,可症狀不僅沒有絲毫緩解,反而越來越嚴重。

真的是痔瘡所致嗎?問題其實沒那麼簡單,腸鏡檢查很快揭開了真相,導致老楊便血的罪魁禍首,其實是直腸癌,遺憾的是,由於老楊拖了三個多月的時間,腸鏡檢查提示,腫塊已經引起了腸腔的變形狹窄。

直腸癌都是靜悄悄的,很多早期直腸癌,不一定會有很典型的症狀,比如我們最近進行的腸鏡檢查,很多患者只是來醫院做一下腸鏡體檢,結果確診了直腸癌,事實上,這些患者並沒有特別的症狀。

即便沒有症狀,也不意味著就沒有直腸癌。

但是一旦出現症狀,特別是以下三個,則往往提示癌症在不斷進展。

第一,嚴重的便血,很多人經常把直腸癌誤認為是痔瘡,畢竟十人九痔,所以人們對痔瘡的認識可能比直腸癌更多,的確,直腸癌和痔瘡都會引起便血,兩者常常難以鑑別,但痔瘡往往是便後少量滴血,這些血液粘附在大便表面,如果你發現大便與鮮血混在一起,或是便血越來越嚴重,這個時候要警惕直腸癌。

第二,排便習慣改變,很多直腸癌的患者,隨著癌症的不斷進展,患者會出現排便習慣改變,這個時候也要重視,這是直腸癌在不斷進展的提示。

第三,大便變細,排便困難,甚至出現腸梗阻,想想看,直腸裡的空間是有限的,但如果長了腫塊,導致直腸腔變得狹窄,腫塊越來越大,腸腔越來越窄,出現大便變細,排便困難的風險就會更高。

要想明確有無直腸癌,最佳的方式就是進行腸鏡檢查,千萬不要像老楊這樣,一拖再拖。

相關焦點

  • 體檢不做三個檢查,得了癌症都不知道,三個部位最好四年體檢一次
    癌症總是靜悄悄的來臨,當身體中細胞發生突變後,細胞會不斷的分裂,根本不受身體控制,進而生成癌症。癌細胞可侵犯和破壞臨近的組織和器官,同時癌細胞也會從腫瘤中穿出,進入淋巴系統或血液系統,使得癌細胞向其他部位轉移。癌症治療的原則是早發現早診斷,9成以上的癌症早期只要科學規範性治療,5年生存率能達到85%以上。
  • 直腸癌近期研究進展一覽
    隨著癌症死亡率整體下降,醫生們注意到一個令人不安的異常現象:55歲以下人群的結直腸癌死亡人數似乎正在逐漸上升。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數據,2007年至2016年,這個年輕人群的死亡人數增加了1%。這些小鼠出現結直腸癌的早期徵兆,因此她決定同時監測它們體內的膽汁酸水平。她發現已知與FXR相互作用的膽汁酸類型在癌症起始的同時增加了---而且其他膽汁酸的存在加快了癌症進展。論文共同通訊作者、沙克生物研究所高級研究員Michael Downes說,「我們觀察到與膽汁酸相關的癌症生長顯著增加。我們的實驗表明維持膽汁酸平衡是減少癌症生長的關鍵。」
  • 體內血管堵,身體往往有五個標誌,佔兩個以上,提示堵塞進展很快
    但是心血管發病初期沒有明顯的表現,這也讓很多人錯過了最佳防治時期,所以今天給大家總結了5個早期標誌,供大家自檢。體內血管堵,身體往往有五個標誌,佔兩個以上,提示堵塞進展很快1.視物模糊。是由於視神經或視網膜暫時性缺血缺氧所致。
  • 2019年結直腸癌治療進展盤點
    而在ESMO的直腸癌診療指南中,直腸癌的局部復發危險度分級中,側方淋巴結轉移則被歸為危險度最高的「極差組(Ugly)」。 直腸癌側方淋巴結清掃的問題,一直是外科領域頗有爭議的話題,儘管在2019年該領域並沒有什麼有影響的研究問世,但鑑於國內幾乎每一個大型的學術會議都在討論這個問題,還是把這個話題列為2019年的年度進展。
  • 癌症患者,突然出現以下四個表現,可能是骨轉移的信號,要留心
    「癌症」是臨床最為棘手、治療突破一直沒有明顯進展的慢性、惡性疾病。數據調查顯示,我國是全球癌症最為高發、死亡率最高的國家,平均每年新被確診的癌症患者就達到了400萬左右。和癌症高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對癌症本身、防癌篩查普及的嚴重不足!
  • 微衛星不穩定:癌症個體化治療的又一個關鍵指標?
    目前已發現人類的MMR系統含有9個錯配修復基因,其產生的錯配修復蛋白主要有MLH1、PMS2、MSH2、MSH6、MLH3、MSH3和PMS1等。MMR基因一旦出現問題,基因在複製過程中產生的錯誤會不斷累積起來。而這些基因錯誤往往就是癌症產生的元兇。
  • 2020結直腸癌免疫療法大盤點
    結直腸癌在全球範圍內都是影響程度較大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在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三,死亡率排名第四。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第4位,死亡率位居第5位。但是近年來,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在全世界範圍內均呈上升趨勢。 目前,臨床治療結直腸癌仍以手術、放化療、靶向藥為主,但總體效果差強人意。
  • 長期便血,一查已是直腸癌晚期!若是出現「3多、3痛」儘早去醫院查查!
    沒想到在一次的體檢中,卻被查出他的直腸內長有多個息肉,腫瘤有五六公分大,經診斷,確診為直腸癌,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大腸癌,並且已經發現了遠處轉移的徵象,屬於癌症的晚期。,痔瘡老毛病又犯了,擦個藥膏吃點藥就行了; 要麼就是嚇得花容失色,魂不附體的,以為自己得了癌症。
  • 體內有癌,腿部先知,腿部若出現三個特徵,請及時排查一下癌症
    究竟是什麼東西,居然連醫生都說無法再手術治療呢。 原來,楊奶奶右下肢的這個腫塊,是肺部轉移過去的,通過全面檢查,醫生發現,楊奶奶的右側肺部還有一個雞蛋大小的腫塊,病檢提示為腺癌,由於肺癌發生了骨轉移,腫瘤不斷增長,最後突出於體表,再加上神經受壓,所以楊奶奶才有劇烈的疼痛。
  • 拜登力推的「癌症登月計劃」會實現嗎,癌症真的能被攻克嗎?|癌症|...
    2016年,時任副總統的拜登開始領導美國的「癌症登月計劃」,拜登表示,醫學界在基因組學、癌症免疫療法、病毒療法和聯合療法等方面已經取得了驚人進步,現在需要的是要打破數據屏障,盡一切努力推進癌症研究的進展速度。
  • 直腸癌肺轉移會降低生存率嗎
    核心提示:直腸癌是所有癌症疾病裡面其中的一種,直腸癌的發生對於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造成了非常大的威脅,並且有些直腸癌患者已經出現了轉移,也就是直腸癌肺轉移,雖然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並不是很大,但是卻不可以排除,那麼直腸癌肺轉移會降低生存率嗎?
  • 直腸癌與飲食大魚大肉有關 排便方式改變須警惕
    醫學指導/ 廣州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胃腸腫瘤外科主任劉海鷹教授  直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在全球癌症排行榜上位居第三。在直腸癌中,低位直腸癌所佔比例最大。對付低位直腸癌的主要手段是「一刀切」,以前除了切除腫瘤外還被迫將患者的肛門一併切掉,患者只能拖著「便袋」生活,度日艱難。
  • 癌症的「幫兇」被揪出,患上癌症的人,通常都有四個共同點!
    我之前身體非常健康啊,一點症狀都沒有,怎麼最近有點不舒服,就成了癌症晚期呢?這是很多癌晚期患者在確診時,會反覆諮詢醫生的問題。因為在大家的認知中,疾病發展都需要過程,只有急性病才會突然爆發症狀。自己僅僅只是最近不舒服,就算是出現癌症,也應該在早期,不能進展到晚期啊,難道癌症也是急性病嗎?錯!癌症之所以早期難察覺,正是因為癌症的隱匿性高!癌細胞形成癌腫的最初,既沒有破壞器官功能,又沒有被免疫系統察覺和攻擊,所以患者自然就很難產生症狀。
  • 結直腸癌篩查市場爆發在即,諾輝健康獲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未來可期
    一直以來,癌症都是懸在人類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癌症賽道也被普遍認為是未來最具投資價值的賽道之一。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2015年全球癌症發病數為1680萬例,2019年增加至1850萬例,預計2030年將達至2410萬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的年度癌症發病數為目前全球最高。龐大的需求自然催生了市場不斷擴張。
  • 三個症狀不斷出現,可能是癌症找上門了,最好去檢查一下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癌症新發病例數為380萬,城市226萬例,農村154萬例,癌症死亡人數為260萬人。十年前咱們國民對癌症的認識還不多,基本都認為這種「絕症」離自己是很遙遠的。
  • 一文讀透結直腸癌PD1免疫治療神預測指標-微衛星不穩定(MSI)!
    「豪門」有15%的發病率跟微衛星不穩定相關,躲它都來不及,幹嘛還費盡心思地找它呢,因為啊,研究表明,MSI-H早期結腸癌(II/III期)具有獨特的臨床病理學和分子生物學特徵,臨床進展緩慢,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較少,與非MSI-H型結腸癌相比預後相對較好。
  • 結腸直腸癌無創篩查的新工具_結腸直腸癌無創篩查_癌症檢測_醫脈通
    ,從而更好地區分健康人以及那些出現癌前或惡性病變的人。他和同事鑑定了90人的腸道微生物組,包括30名健康人,30名腺瘤患者和30名癌症患者。他們指出,腸道微生物群體的變化與癌症發展相對應。Schloss表示:「我們發現,腸道微生物的組成讓我們能夠鑑定誰有著癌前腺瘤性息肉,而誰又有著結腸直腸癌。
  • 宮頸癌的6個特徵,佔3個以上,提示宮頸癌已到中晚期
    宮頸癌的6個特徵,佔3個以上,提示宮頸癌已到中晚期 接觸性出血,這是宮頸癌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往往在同房後出現異常出血,病情不同,出血量有可能也會不同。
  • 《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範(2017版)》發布!
    2015中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惡性腫瘤中均位居第5位,其中新發病例37.6萬,死亡病例19.1萬。其中,城市地區遠高於農村,且結腸癌的發病率上升顯著。多數患者發現時已屬於中晚期。為進一步規範我國結直腸癌診療行為,提高醫療機構結直腸癌診療水平,改善結直腸癌患者預後,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特制定《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範(2017版)》。現將診斷技術部分內容整理如下。
  • 湯富酬/付衛合作揭示結直腸癌腫瘤微環境細胞的遺傳變異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單細胞雙組學測序技術對來自21例結直腸癌患者以及6例未患癌症的正常人的總計15,312個單細胞的轉錄組數據進行了深入分析。 研究人員從來自7例結直腸癌患者癌旁組織的664個成纖維細胞中僅發現37個細胞發生了基因組拷貝數變異,不同患者癌旁組織裡成纖維細胞中遺傳異常細胞的比例為1.1%-10.6%,而在來自9例結直腸癌患者癌組織的1,183個成纖維細胞中發現了333個發生基因組拷貝數變異的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