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科醫生開出這樣一份結腸CT檢查,影像科直呼不敢做

2021-01-15 澎湃新聞

原創 杜華陽 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 收錄於話題#影像圖解4個

本期《影像圖解》,帶大家了解結腸CT的相關內容。

先來看一個小故事:

在放射科,我曾遇到過這樣一件讓人為難的事。

患者上午剛做完結腸鏡,鉗取完4塊組織,快速病理提示是結腸癌,臨床醫師馬上聯繫我們希望做結腸CT,因腸道很清潔,不用再次進行腸道準備,我們電話裡拒絕了。

但是臨床醫師直接來放射科,「給個面子,您加個班,直接做了吧!」

不是臣妾不給做,實在是取完病理是結腸CT的絕對禁忌證,臣妾不敢做啊。

在臨床中我們經常遇到便血、腸道息肉篩查、結腸癌等下消化道病變的患者,便潛血實驗、內鏡檢查以及下消化道造影(鋇劑灌腸)等都是常規的檢查方式。

其中,便潛血實驗是最常用的檢查方式,但假陽性率高、無法判斷病變位置;內鏡檢查最為直觀,但不能觀察腸道的整體及腸道外結構;結腸氣鋇雙對比劑檢查是二維圖像,無法顯示與周圍組織關係。

結腸CT是相對來講比較新的檢查方式,用於下消化道病變及結腸癌篩查,有效彌補常規檢查方式的不足,如結腸癌導致腸道狹窄,腸鏡無法通過,臨床醫師又需要了解病變的範圍以評估手術的可行性,此時可通過結腸CT提供更多信息。

通過上面的小故事,想跟大家強調的是,可能我們消化科的同行對結腸CT成像方式、後期重建等了解不充分,這都沒關係;但一定要掌握結腸CT的絕對禁忌證。當我們了解了該檢查的禁忌證,就不會出現像上面這樣的錯誤了。

一、啥是結腸CT?

結腸CT即利用CT採集結腸原始數據,在工作站使用計算機對其進行後處理,重建形成2D、3D圖像,從而發現和診斷結腸病變。結腸CT成像已被證明與結腸鏡檢查的敏感性和特徵性相當,但它仍然只被普遍作為一種預防、篩選結腸癌的經濟有效的檢查。

各種檢查方式各有利弊,為了讓大家更加了解不同檢查方式優缺點,給大家做了一個對比表格,幫助理解記憶:

表1:各種檢查方式對比

二、結腸CT的適應證與禁忌證

■ 適應證

結腸CT的適用人群主要包括結腸癌的篩查以及結腸鏡檢查不成功的的人群,此外,經腸鏡確診為結腸癌需要術前評估的人群也可以選擇結腸CT。

(1)結腸癌篩查:具有發生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大於50歲、一級親屬患大腺瘤性息肉或結腸癌、炎性腸病、之前患腺瘤性息肉或結腸癌);

(2)結腸鏡不成功:各種原因導致結腸鏡檢查不成功的患者,不適合腸鏡檢查(鎮靜藥過敏、心肺功能差、出血素質、患者畏懼焦慮等);腸腔狹窄或阻塞,腸鏡無法通過;腸憩室病;腸道迂曲;因患者不適腸鏡檢查不成功。

■ 禁忌證

結腸CT檢查的禁忌證主要包括但不僅限於下面幾種情況(絕對禁忌證):

(1) 急腹症(炎症急性期、穿孔、梗阻等);

(2) 中毒性巨結腸;

(3) 包含結腸的腹壁疝;活動性出血;

(4) 結腸鏡活檢或治療後兩周內。

需要強調的是,只要有腸道穿孔或出血風險的患者,一律不準行結腸CT成像!

結腸CT導致出血的可能性一般很小,即使出血,一般也是在操作過程中,由於插管比較粗、硬或者是充氣操作不當所致。需要警惕的是,結腸CT所致的腸道穿孔風險,除了上面所述的幾種情況,還需注意以下情形:

(1)老年人≥75歲;

(2)炎性腸病(尤其炎性腸病活動期、潰瘍型結腸炎活動期);

(3)腸道手術史;

(4)阻塞性病變;

(5)憩室病、腹股溝疝等。

三、結腸CT的腸道準備與檢查

結腸CT成功的關鍵在於腸道清潔、充氣滿意2方面。

腸道清潔應該做到:無糞便、無液體。

充氣滿意應該做到:常規充分擴張、無塌陷,同時小腸無氣體進入。

與結腸鏡、鋇劑灌腸檢查一樣,結腸CT也需要良好的結腸準備。不同的醫院腸道準備要求也不大相同,但都大同小異。如檢查前限制飲食,應用緩瀉劑和(或)鬆弛劑,腸道準備。

具體推薦要求是:

(1)檢查前48小時,進食無渣或少渣飲食(推薦是玉米面糊等);

(2)檢查前一天晚飯後,口服50%硫酸鎂40~80ml,同時大量飲水( >1000ml)。

結腸CT的操作注意事項:經肛門插管手動或利用自動CO2機器打入空氣擴張腸管,最好是手動打氣,在打氣過程中可以根據患者耐受情況,選擇打氣的量。由於結腸內打了很多氣體,對比度很難好,結腸成像技術應用低劑量、一次閉氣完成掃描,並進行仰臥位與俯臥位兩次掃描。

四、結腸CT,片子怎麼看?

結腸CT包含2維圖像(橫軸位、冠狀位)以及3維圖像(SSD、VRT、VE)。橫軸位圖像,影像醫師會看到薄層(1mm)、厚層(一般為5mm);冠狀位圖像(3-4mm)。

臨床醫師拿到的膠片無論是橫軸位,還是冠狀位都是厚層圖像。SSD、VRT、VE圖像影像醫師和臨床醫師看到的都一樣。

下面,以77歲便血的女性患者的結腸CT為例(結腸CT正常),簡單介紹一下每個序列的圖像重點該看什麼。

結腸CT的閱片

軸位:仰臥位及俯臥位,連續層面觀察(軟組織窗、肺窗),對頭足方向走行腸管(直腸、升降結腸、盲腸)內的病變顯示好(上圖分別為近橫結腸、升降結腸、近回盲部、直腸上段軸位圖像)。

冠狀位:左右方向走行腸管(乙狀結腸、橫結腸)內的病變顯示好(上圖分別為顯示橫結腸、升結腸、降結腸、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較好的冠狀位圖像) 。

(上4圖分別為VRT的前後位、左前斜、左後斜、後前位圖像)

(上4圖分別為SSD的前後位、左前斜、左側位、後前位圖像)

SSD、VRT:整體顯示結腸,直觀,不宜診斷細微病變。

(上圖分別為VE和對應的位置)

VE(虛擬內鏡):順行、逆行結合仰臥位、俯臥位。對腔內隆起病變敏感性高;有盲區,對結腸充氣程度要求較高,對扁平病變或黏膜充血水腫敏感性差。

有的醫院在做結腸CT時,會使用鋇劑,達到空氣鋇劑雙重對比劑效果。後處理重建中,在SSD基礎上,選取特殊透亮重建技術獲得類似於結腸雙對比造影的圖像,觀察腸壁及腸腔內情況。

五、結腸CT如何顯示腸道病變?

下面,通過一個結腸癌在常規CT及結腸CT臨床實例,讓大家更直觀地了解結腸CT是如何顯示腸道病變的。

患者男性,68歲男性,在常規CT平掃的圖像:

上圖,大家仔細看,可以看到乙狀結腸腸腔內軟組織影。而在臨床中,如果腸道佔位較小,腸內容物較多,在工作量較大時,很容易被了臨床醫生忽略。

相同的患者,在結腸CT中,由於進行腸道準備,結腸內打了很多氣體,乙狀結腸佔位清晰,VE圖像可以顯示狹窄的腸腔。

除了對結腸癌顯示較佳外,結腸CT對結腸息肉、結腸憩室、填塞憩室、結腸皺襞、脂肪瘤、結腸氣囊腫症、結腸外壓性改變、內鏡無法發現的同時癌均有良好的顯示。

六、結腸癌篩查,試試結腸CT

結腸CT是診斷結腸疾病尤其是隆起性病變的有效方法,是結直腸癌篩查的一種檢查方法,是對結腸鏡的有益補充。

我們國內關於結腸癌篩查的普及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我們可以參考美國癌症協會關於結腸癌篩查的建議,從50歲開始,男性和女性都遵循這下面時間表進行篩查,以發現結腸息肉和/或結腸癌症:

(1) 每5年進行一次靈活的乙狀結腸鏡檢查;或結腸鏡檢查每10年一次,或每5年雙對比鋇灌腸,或每5年進行CT結腸成像(虛擬結腸鏡檢查);

(2) 每年糞便潛血試驗;

(3) 每年糞便免疫化學試驗;

(4) 每3年進行一次糞便DNA檢測。

此文只是簡單介紹有關結腸CT的相關內容,希望同行們對結腸CT有所了解,尤其是了解結腸CT的禁忌證。不要讓患者或者是影像科醫師覺得開結腸CT檢查的醫師太「業餘」!

本文首發: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

本文作者:杜華陽

本文審核:楊衛生 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

原標題:《消化科醫生開出這樣一份結腸CT檢查,影像科直呼不敢做……》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累 收入地位不高 有輻射 影像科醫生的煩惱:我們就像影子
    像這樣的檢查室在浙大一院共有十幾個,每天需要面對1400多名患者。去年,浙大一院超聲影像科共檢查了51.6萬名患者。同樣,在省腫瘤醫院,邵國良所在的科室,2001年,他一天才做30個CT檢查,如今已超過750個。今年以來,省腫瘤醫院放射科每月平均要進行20000餘次各項檢查。有數據表明,目前我國醫學影像數據的年增長率約30%,而醫師的增長率只有4.1%。
  • CT檢查會致癌?哪些人不能做?你恐怕不知道
    科普一下什麼叫做CTCT在醫學領域是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即Computed Tomography)的首寫字母的簡稱,是利用X線束對人體的某一部位進行連續的斷面掃描,從而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清晰等圖像的X線檢查方法,在多種疾病的檢查中具有重要價值,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顱內腫瘤、腦水腫、腦積水、腦膿腫、腦肉芽腫、腦寄生蟲病、顱腦損傷、腦梗塞、腦出血、椎管內腫瘤、頸管狹窄、椎間盤突出等
  • 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 檢查需要注意這些
    在我們檢查身體的時候就有要檢查CT,CT是一種功能齊全的病情探測儀器,它是電子計算機X線斷層掃描技術簡稱。那麼,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做ct能檢查出什麼?ct掃描有危害嗎?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了解一下吧。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任何檢查方式都有其適應範圍,沒有什麼檢查手段是萬能的。
  • 做小腸鏡以前,請用好這些檢查
    最近,朋友了解到我們可以做小腸鏡,紛紛打電話說想介紹患者來檢查檢查,我欣然同意,叮囑他們帶上以前的檢查單,化驗結果來。有好幾次,預約的患者來了,又被我勸回去了,為什麼呢? 從消化科醫生的角度,再沒有比小腸鏡更直觀,更可靠的確診小腸疾病的手段了,其不僅可以觀察,還可以直接治療!
  • ...台州一男嘗不出酸甜苦辣-化學藥水 舌頭 味覺 醫生 先生 消化科...
    跑到醫院,他先後看了口腔科、皮膚科、神經內科、消化科,一圈下來,都沒看出啥毛病。沒有了味覺,生活索然無味,陳先生很鬱悶:我該怎麼辦?  將化學藥水當成飲用水  7月30日下午3點多鐘,家住溫嶺城東街道的陳先生要外出幹活,出門後感覺到有些口渴,便到鄰居家開的玻璃店討水喝。
  • 動不動就做CT真的好嗎?對身體有沒有傷害?聽聽醫生怎麼說
    去醫院看病,醫生了解完你的情況就會開出相應的檢查單,做完檢查才會進行診斷最後下結論開藥。所以一些老年人感覺自己的身體不舒服就想著去做個全身ct呀或者核磁共振,感覺這樣自己才能夠放心,才覺得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這樣就導致了一些不必要的檢查的人出現,自己要求醫生幫他開檢查單的情況,而有的人覺得任何有放射性的檢查都不想做,對身體有損害,年輕人就很抗拒做這些檢查,有時候還會跟醫生發生爭執。
  • 胃不舒服,到底做什麼檢查好?聽聽消化科醫生的建議
    其實,這種做法是很不科學的,有可能就會由開始的淺表性胃炎拖成慢性萎縮性胃炎。那麼得了胃病如何科學地檢查才能明確診斷呢?胃鏡檢查是胃病診斷「金標準」胃鏡檢查是把前端裝有鏡頭的纖維導管直接插入胃和十二指腸, 用肉眼觀察胃腸內部情況。通過內窺鏡我們可以直接觀察到病變,並可經內鏡取活組織檢查,而且還可在內鏡下治療相應疾病。
  • 作為消化科醫生我最怕你做這件事!做腸鏡的患者千萬要注意!
    點擊查看 我是一名消化科醫生,每次做腸鏡,都會問自己這樣一個無釐頭的問題:做腸鏡,醫生最怕什麼?不知道你們覺得會是什麼?其實答案很簡單:最怕你沒拉乾淨!也許你聽到這樣的答案覺得不可思議、覺得有點丟人,也許你會說,我最怕喝清腸藥了,不僅會喝了吐、而且拉得腿軟、肚子不舒服。
  • CT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大?不了解這些別輕易做檢查!
    但是CT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大,很多人卻不甚了解。為此,家庭醫生在線採訪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影像科初建平副教授,她詳細地進行了解答。   CT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大?   關於CT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大這一問題,初建平副教授認為這個問題要這樣看,取決於做CT檢查的輻射劑量總量。
  • 做肺部ct可以查出什麼病?提醒:檢查前注意這5項
    不過,任何檢查方式都有其適應範圍和局限性,在做肺部ct前,醫生需詳細諮詢患者的症狀和家族史,隨後判斷是否需要ct檢查.而且,ct本身屬於射線檢測原理,其需要權衡後才能進行。其對於血流方面檢測有一定效果,並且增強掃描還可以提高解析度,檢查出疾病的機率也相對較大。
  • 「CT室」的故事:一支影像科隊伍的3次火線「接管」
    然而,這樣的場景每天都要重複多次。 剛亞棟所在的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由徐海波主任帶領,自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爆發以來,這支100人組成的「隊伍」,除了堅守中南醫院本部外,還先後接管了武漢市第七醫院、雷神山醫院、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的CT檢查工作,這場時間跨度長達2個多月的日日夜夜,他們累計為15000餘名患者進行了CT檢查。
  • 做一次CT,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大?對照《輻射劑量表》,心裡有數了
    …… 拍片,查CT,很多人去醫院體檢看病的時候,都會被醫生建議做這些檢查,但是很多患者卻擔心「CT有輻射會致癌」而不敢做檢查。那麼,真相到底如何呢? 但FDA官網曾有一篇文章內容顯示:正常人一生中得癌症的機率將近20%,而CT檢查的輻射劑量達到10mSv,才會提升0.05%的致癌風險,我們對照輻射劑量表就可以知道,偶爾進行一兩次ct檢查引發癌症的機率非常低甚至沒有。 而且臨床上,Ct檢查的輻射量一般都是固定好的,只要你聽醫生的話,好好配合,那就沒什麼大問題。
  • 總結來說:若有這些情況,還是要去做「尷尬」的腸鏡
    腸鏡是一種消化科常用的檢查方式,但是很多人對於腸鏡都抱有幾分排斥和恐懼的心理。很多患者一聽到醫生建議做腸鏡,就已經先打了退堂鼓。因為在很多人看來,腸鏡就是一根管子在腸道中捅來捅去,不僅畫面有些不雅,生理上也會產生一定的不適。
  • 做腹部增強CT前為什麼要多喝水?一文讀懂腸胃準備的重要性!
    每天早上放射科候診室都擠滿了患者,而早上大多數患者都是做全腹部CT掃描,做檢查之前的胃腸道準備大家都清楚嗎?特別是臨床的消化科醫生。做好了胃腸道準備後,來到放射科,依然要求喝大量清水或對比劑(急診除外),但是每次叫患者喝水的時候,部分患者及其不配合,喝了2杯(一次性紙杯)後都說:我自己喝飽了,要嘔了,為什麼還要叫我喝水?
  • 盤點常見的10項便秘檢查,讓你從此告別「冤枉錢」
    況且,便秘是一組複雜的症候群,每個人便秘的原因不一樣,便秘的亞型更是天差地別,要辨別這些亞型就需要專業的檢查來評估。 01 便秘專業檢查 便秘檢查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分辨排便障礙的亞型。
  • X光、B超、CT等,哪些檢查最傷身,幾句實話醫生一直想告訴你
    再受到當今網絡發達、真實或不真實的信息影響,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對醫療設備有錯誤認知。甚至盲目認為,ct、x光、B超等,都有輻射,只要做了就可能會致癌!輻射主要輸分為兩種,分別是非電離和電離輻射。前者沒有電離能力,所以它並不會對機體造成損傷,比如我們日常使用到的手機、電視、電腦、微波爐等,產生的都是非電離輻射。
  • 彩超,X光,CT,核磁,都有什麼不一樣?醫生和你講一講
    2.Ct所謂的ct雖然聽起來更加的高級一些,不過其實和x光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他們都是採用x射線,只是由於ct是利用計算機進行斷層掃描的,所以它的耗時也會更長一點,能夠出來10個以上的層面。他就像是在一層一層的切我們的身體一樣,將我們身體內的所有問題都一字不差的找了出來,進而給醫生提供更多的參考。
  • 究竟腸鏡是怎樣一種檢查,沒想得那麼恐怖,醫生告訴你它的優缺點
    近些年受到飲食、生活習慣等多方面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出現了腸道疾病,特別是腸癌的病發率也呈現出了增長趨勢。在出現腸道不適之後,比如便血、黑便或大便不規律等,醫生都建議患者進行腸鏡檢查。然而,有不少朋友對腸鏡充滿了誤解和疑問,害怕腸鏡會傷害自己的身體。
  • 做一次CT,對人體的傷害有多大?醫生來告訴你!
    相信很多人對於ct檢查都有聽說過吧,可能有些人雖然聽說過,卻不怎麼了解,只是認為CT對人體的傷害很大。因此我在問診時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就是很多病人在聽到需要做ct的時候就突然很猶豫或者直接拒絕,生怕這對身體有什麼傷害。那麼做一次CT,對人體的傷害到底有多大呢?
  • petct能檢查哪些癌症 這4種人群要做PET-CT檢查
    能發現早期癌症的PET/CT是目前診斷癌症的一個有效的方式,那麼PET/CT到底能檢查出哪些疾病。哪些人要做這種檢查呢?做這種petct檢查之前患者需要注意些什麼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pet-ct能檢查出哪些疾病與傳統的影像學檢查相比,petc具有靈敏度高、解析度好、圖像清晰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