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小腸鏡以前,請用好這些檢查

2020-11-30 騰訊網

最近,朋友了解到我們可以做小腸鏡,紛紛打電話說想介紹患者來檢查檢查,我欣然同意,叮囑他們帶上以前的檢查單,化驗結果來。有好幾次,預約的患者來了,又被我勸回去了,為什麼呢?

從消化科醫生的角度,再沒有比小腸鏡更直觀,更可靠的確診小腸疾病的手段了,其不僅可以觀察,還可以直接治療!用慣了常規胃腸鏡的大夫,都願意拿到這樣一把鏡子,穿梭於整個消化道,那感覺一定會很過癮!

不過,從小腸疾病的診治流程上講,這個檢查位於最頂端,不僅僅是設備的普及率低,主要是花費多,技術難度高,相對有創,所以小腸鏡並不適合篩查疾病,而是適合其他檢查不能明確,或者其他檢查發現了一點蛛絲馬跡,亟需獲得病理支持,或者明確了元兇,而且剛剛好內鏡可以治療,我們才建議患者做小腸鏡。

那麼哪種方法適合做篩查呢?其實,最方便的是查糞便常規及潛血,看看有無異常的潛血,脂質,細菌的比例,寄生蟲及蟲卵,哪家醫院都可以檢查。不定期的重複三次以上,不要嫌難為情,怕麻煩。當然,糞便裡的檢查項目越來越多,也越先進,比如查特殊的致病菌抗原,甚至腸道菌群檢測等另當別論。

第二方便的是全消化道氣鋇雙重造影。這是一個經典的檢查,在多排螺旋CT還未普及的20世紀,還有當前的鄉鎮醫院裡,仍然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只要有X線透視機,患者事先口服瀉藥清腸,然後邊喝稀鋇邊被透視觀察。醫生可以看到對比劑通過空腸,迴腸,黏膜塗布的鋇劑是不是均勻,哪段腸段有憩室,哪段裡面有充盈缺損,腸段狹窄(見圖)?腸道蠕動的是否過快,緩慢?有無腸段的激惹表現,按壓腹部的時候腸管的活動度怎樣?等等。全消化道造影可以從觀察咽腔開始,一直到造影劑進入結腸結束,有些人可能一個上午能做完,有的還要到下午再拍片子才能結束。目前,在大型醫院裡,這樣一個檢查還存在其特殊的價值:可以觀察腸道動力和傳輸功能,尤其是對於結腸。但是,由於定價較低,費時費事,很多醫院開展的越來越少。

第三個檢查,大家都覺得挺好,小腸CT造影(CTE),不僅看了小腸的內部情況,還可以看整個腹部,是準備精良的增強全腹CT。如果你學會了自己準備,那就更好了,一下子為患者節約了兩千多人民幣!只要患者能夠做好腸道準備,一幅相對靜態的小腸造影就可以呈現了。

除了增強CT要看的肝膽胰脾腎,胃的輪廓、十二指腸、空迴腸、結腸、闌尾是不是都那麼的清晰? 如果患者腹痛,還可以看看動靜脈血管有無異常,從大血管一直可以追蹤到腸繫膜。目前,從事炎症性腸病的專家團隊已經建議CTE作為克羅恩病的優選檢查方式。

CTE不同部位重建圖像

當然,磁共振小腸成像(MRE)具有無輻射,軟組織解析度高,對比劑相對也更加安全的優勢,可以更加精細地評估病變,比如狹窄腸段的良惡性,且可以用於克羅恩病活動度的判斷和治療療效的評價。只不過,受到腸道蠕動的影響,需要快速掃描序列並常規應用解痙劑才可以獲取高質量的圖像。

劃重點了!如何準備腸道呢?

CTE和MRE檢查前一天晚飯後禁食,晚餐後半小時服用緩瀉藥,可以是甘露醇、番瀉葉、酚酞、硫酸鎂等,以排出宿便為目的,至大便呈稀糊樣。次日早上禁食,口服2.5%的等滲甘露醇液大約1700~2000 ml(1瓶20%的甘露醇250 ml+7瓶等量溫水),於40分鐘至1個小時內分次喝完,喝完一大半的時候可以肌注一支解痙劑,然後帶上剩餘的等滲液體到影像檢查室門口等待檢查,並於檢查前再次補喝500 ml左右以充盈胃部。檢查時間控制在服藥後的一小時左右,不然,充盈小腸的液體就有可能進入了結腸,達不到小腸檢查的要求。所以,只要醫院有64排CT或1.5T的核磁,和影像科醫生溝通好,都可以進行這項檢查。

之後的小腸檢查方式,要數膠囊內鏡了。這個小東西之所以深入人心,就是宣傳的到位:無痛,安全,全腸道都能看。可以一秒鐘拍攝3幅左右的圖像,連續拍攝6~8小時,然後從肛門排出。檢查過程中需要攜帶信號採集接收設備,隨時監測其所處的位置。前提是:腸道清潔度要高,避免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腸道不要有明顯的狹窄、憩室,以免膠囊嵌頓,如果是狹窄段需要外科幹預還好,一起手術取出,如果是個良性的憩室,那怕是要多挨一刀了!

對於可疑小腸出血者,看到病變固然是好,如上圖,小腸裡面一個分葉的腫瘤合併出血。但若腸道出血不穩定,也可以不用太計較清腸的效果,畢竟,救命要緊,只要能明確出血的大概腸段,外科就可以進行急診手術了!

最後,就像篇首提到的那樣,小腸鏡才開始隆重登場!畢竟,完成4~5米的小腸完全對接還是很難的,目前很多醫院都是找到病灶就可以了,經口和經肛需要安排兩次檢查,對醫生和患者來說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驗。除了麻醉,操作時間,費用,能否找到病變和對接等因素,還要考慮操作本身所致的黏膜損傷,尤其是十二指腸壺腹區的水腫導致澱粉酶升高等風險;對於如何選擇先從哪一側進,還是需要先評估病變的大致位置,這時,之前提到的幾項小腸影像檢查就派上用場了。

所以,就像任何其他疾病的診查思路一樣,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無創到有創,小腸疾病的診斷過程中也是這樣,用好了這些檢查方式,可以篩選出真正有需要的患者進行檢查,使患者受益最大化,又不浪費檢查資源。

作者:仁醫鏡界 來源:仁醫鏡界

消化界長期徵稿:原創稿件及特約作者招募!

投稿郵箱:DDP@high-med.com

相關焦點

  • 小腸X線、CT、磁共振檢查和小腸鏡檢查,哪個比較好?
    1.小腸X線、CT、磁共振檢查和小腸鏡檢查,哪個比較好? 2.小腸X線、CT和磁共振檢查分別能查出小腸的哪些疾病?
  • 什麼是小腸消化功能檢查 吃這些有效緩解
    什麼是小腸消化功能檢查?都知道人體消化道分為食管、胃、十二指腸、小腸、結腸和直腸,而有些人消化不好基本就去檢查腸胃,殊不知消化不好其實應該去做小腸消化功能檢查。腸道吸收不好怎麼調理?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
  • 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一粒小藥丸就能完成的檢查
    「與大眾熟悉的插管胃鏡不同,安翰『磁控膠囊胃鏡』機器人檢查非常舒適,吞一顆膠囊就能進行胃鏡檢查,且全程無痛、無創、無麻醉,檢查結果高度準確,不僅免去了插管的痛苦,一次性使用也更加安全衛生。」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這項高科技研發成果於2013年1月上市,核心技術跨越電磁控制、定位、傳感、光電成像、圖像處理、無線通信和器件封裝等主要領域,擁有近百項國內外核心專利。
  • 如何更好地用好飛行檢查單?
    在手冊中寫道「空速80海裡/小時後,在離地2000ft AGL以下,且離地後150秒以前,若飛行指引關閉,則按壓TO/GA電門也能接通起飛方式。」所以理論指導實踐能更好地幫助我們保障安全。  十二.檢查單處理故障的設計不能涵蓋所有情況。檢查單前言介紹時已說明:「雖然盡力提供所需非正常檢查單,但仍不能涵蓋所有可能的情況。」
  • 從3歲就開始做...
    8月20日,女兒在浙江省人民醫院接受了小腸鏡下息肉摘除手術,由消化內科潘文勝主任主刀,手術長達12個小時,共取出200多顆小腸息肉,最大的息肉直徑5釐米。「她從3歲開始,幾乎每隔一兩年就要動次手術。」這些年看著女兒一次次被推進手術室,劉宗磊心裡有著說不出的酸楚,給了女兒生命,卻同時帶給她痛苦。
  • 為什么女性在試管嬰兒前需要做這些檢查?
    隨著科技的進步,醫療水平的提高,輔助醫生對疾病做出判斷的檢查項目變得更加細緻和準確,最終醫生做出的診斷和治療也就更加正確然而大家經常反應相關檢查項目太多,可不可以不做這些檢查呢?   現在我就給大家介紹介紹為什麼要做這些檢查,讓您明白每一項檢查的大致作用。   非月經期三天內不同房   一、陰道分泌物檢查:白帶常規、支/衣原體檢查、HPV檢查。
  • 小腸檢查你了解多少呢? 盤點四種小腸常見檢查
    小腸檢查是診斷腸癌的一個重要手段,那麼小腸檢查有什麼要注意呢?   什麼是小腸消化功能檢查   小腸檢查多年來未被人們充分認識,其主要原因是對於人體小腸的檢查手段不多。小腸是人體消化道中最長的器官,成人小腸5~7米,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同時它還具有內分泌和免疫防禦功能,是人體的重要臟器之一。
  • 甲狀腺結節需要做什麼檢查_成都甲狀腺結節醫院哪個好
    (此時間僅為11月會診時間,預約12月及以後時間需提前諮詢會診時間》》》)甲狀腺結節需要做什麼檢查_成都甲狀腺結節醫院哪個好?成都西部甲狀腺醫院是一家專業診治甲狀腺疾病的正規醫院,真正做到專病專治更專業,致力於為甲狀腺疾病患者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 做CT對人體傷害很大嗎?這些情況下,必須做CT檢查
    很多人都排斥去醫院做CT,認為CT這項檢查對於身體有很大的損傷,甚至還有得癌症的可能。那麼到底這種說法是不是正確呢?做CT對人體傷害很大嗎?什麼情況下必須做CT檢查呢?讓我們接下來一起來了解一下。醫生曾接受採訪表示,身體檢查是現代發明相當好的一種檢查方法,適應範圍是相當廣泛的,理論上來講,只要能夠配合檢查的人都是可以做CT檢查的。可以通過CT檢查疾病做一個明確的診斷,甚至可以用來挽救重病患者的生命。那麼做CT會對人體傷害很大嗎?
  • CT、B超、X光片,這些檢查都是啥? 這些檢查怎麼選你造嗎?
    CT、B超、X光片,這些檢查都是啥? 這些檢查怎麼選你造嗎?時間:2016-12-08 11:29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CT、B超、X光片,這些檢查都是啥? 這些檢查怎麼選你造嗎? 到醫院看病時,醫生會開各種各樣的檢查。
  • 冠脈CT造影檢查是怎樣做的?看些什麼?
    用CT做冠脈造影,就是打(注射)了造影劑(對比劑)做CT檢查看冠狀動脈。因為要看血管,不注射造影劑就顯不出來(所以很多要做增強的CT檢查就是要看血液供應情況)。由於不需要插導管到心臟,所以歸於無創的心血管檢查。 造影劑通常用的是碘造影劑。冠脈CT最常用的是碘普羅胺(優維顯)。注射的方法是使用高壓注射器快速地把造影劑注射到靜脈裡,這樣造影劑在血管裡的濃度高。
  • 孕前檢查不重視,小夫妻遇悲劇,這些項目做到位,「好孕」自然來
    執筆:張蒙編輯:王之風定稿:蘇子後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夫妻開始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會選擇在懷孕之前做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避免將來懷孕後寶寶患有先天性遺傳疾病的風險,如果沒有提前做體檢,後期出現意外,就有可能會對婚姻和家庭造成不利影響
  • NT檢查和四維彩超,這些非硬性孕檢到底需不需要做呢?
    一般建議唐氏症候群高危人群做頸後透明帶掃描,如大於35歲的高齡孕婦、以前分娩過唐氏兒或有分娩唐氏兒的家族史等。NT檢查什麼時候做?NT檢查最好在懷孕11-14周做,超過14周檢查會不準確,比唐氏症候群的檢查時間更早。
  • 用過這些家居好物,才知道做了這麼多年的家務,我白費了多大勁!
    有些家居好物,用過一次就會讓人懷疑人生,有種「以前的力氣都白費了」,「為什麼現在才知道」的感慨。這篇,我們就盤點了這種類型的家居物品,幫助大家少走彎路,很輕鬆做家務,也能擁有好的家居環境。1、擦窗機器人窗明几淨是無數住在高層朋友的期望,可是日常擦窗實在太累了,還很危險。
  • 檢查肝臟,做B超好還是CT好?哪個更準確?選對了不花冤枉錢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現代的醫療設備也在不斷完善,許多以前沒有被發現的疾病現在能被查出來了,B超和CT就是兩種比較重要的方法。特別是在檢查肝臟的時候,除了最基礎的肝功能檢查,B超和CT也是很重要的手段。B超檢查價格比較低,能夠反覆檢查,也沒有輻射,孕婦和兒童都可以做,這個優點讓很多人都傾向於選擇做B超。
  • 什麼是磁共振檢查?檢查需知這些
    原標題:什麼是磁共振檢查?檢查需知這些   什麼是磁共振檢查呢?磁共振檢查是可以輔助醫生確診很多疾病症狀的一種方法,並且檢查的時間較短,是很方便的醫學影像檢查方法。今天,不如就來一起看看磁共振檢查都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前了解吧。
  • 杭州做染色體檢查醫院?染色體檢查杭州怎麼做
    核心提示:杭州做染色體檢查醫院?染色體檢查杭州怎麼做?染色體檢查是一種細胞遺傳學的檢查方法,在臨床上常用於產前檢查和血液系統疾病的檢查。產前檢查有羊水穿刺和絨毛膜穿刺,常用於地中海貧血、唐氏症候群的產前檢查。血液系統的染色體檢查是抽取患者的骨髓液,然後做染色體的檢查,去發現有沒有異常的染色體。
  • 在做肝臟檢查時,選擇CT好還是B超好?有什麼不同?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人們的健康意識相對來說,提高了很多,會注重體質的提高,身體出現問題都會及時的去檢查,早處理更放心一點。在做肝臟檢查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選擇CT檢查和B超檢查,這兩個應該怎麼選,很多人並不太清楚,那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CT和B超有什麼不同?在做肝臟檢查的時候,必不可少的就是血液檢查、肝功能檢查,然後就是針對的一些檢查,就會用到CT和B超。
  • 帶寶寶做微量元素檢查就是個坑!
    這些天,李女士一直為一個事兒煩心,那就是:她發現自己的寶貝欣欣頭髮晃晃的,她自己百度了下,各種答案五花八門。有說帶寶寶去剃幾次光頭的,有說多給寶寶補充營養的,也有說帶寶寶去做微量元素檢查的……看帖子看得頭暈的她,便向自己的同事,辣媽小劉求助。小劉一聽,回答得十分堅定:「那肯定要去做微量元素檢查啊,知己知彼,才能更好照顧欣欣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