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脈CT造影檢查是怎樣做的?看些什麼?

2020-11-22 騰訊網

這個話題不是說檢查的技術操作,而是從臨床的角度介紹一些冠脈CT造影(冠脈CTA)的知識。

冠脈CT造影,是採用CT技術對冠狀動脈做血管造影檢查。CT是什麼?是計算機斷層掃描。用CT做冠脈造影,就是打(注射)了造影劑(對比劑)做CT檢查看冠狀動脈。因為要看血管,不注射造影劑就顯不出來(所以很多要做增強的CT檢查就是要看血液供應情況)。由於不需要插導管到心臟,所以歸於無創的心血管檢查。

造影劑通常用的是碘造影劑。冠脈CT最常用的是碘普羅胺(優維顯)。注射的方法是使用高壓注射器快速地把造影劑注射到靜脈裡,這樣造影劑在血管裡的濃度高。

整個做的過程就是靜脈注射碘造影劑後,CT機根據造影劑從注射至到達心臟血管不同部位的時間、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序快速進行掃描成像,這個成像是把一支血管一個層面一個層面掃描出來的,也就相當於把一根血管截成一小段一小段成像,然後用計算機技術把這些影像重新組合(重建)起來,就可以看血管了。所以這個造影看到的圖像,跟插導管造影看到的圖像有所不同。

有了這個方法,一些不適宜或者不需要做插導管造影檢查的患者就可以採用這種方法檢查了。所以,這種方法有幾個好處:

第一是無創,CT冠脈造影不需要插管子到冠狀動脈,就減少了創傷,也就減少了創傷可能帶來的風險,所以安全性要更好。不過,無創傷不等於無損害,咱們以後再講。

第二,簡便易行。這種檢查在門診就可以進行,無需住院。

第三,有效。隨著CT檢查技術的進步,CT檢查的影像和作為金標準的插導管的冠脈造影結果越來越接近,檢查的作用範圍也越來越擴大。因為這項檢查在最初應用的時候,最好的效用是排除診斷。也就是說,要是CT冠脈造影檢查結果沒有問題,那基本就排除血管病變的可能了。反過來,如果有問題呢,可能不那麼準確。不過,現在後面的問題也大大改進了。所以,只要做得好,診斷的效能還是很高的。

第四,對診斷心肌橋有幫助。因為CT檢查可以同時看血管和旁邊的心肌,所以對心肌橋的診斷要更好一些。

但是,冠脈CT造影只能用於診斷,這是和插導管的冠脈造影最大的區別,因為後者發現問題即時就可以治療(球囊擴張、支架植入等)。

按照CT冠脈造影的原理,有些情況就會影響造影的結果。

第一是心律不齊。前面說了,CT掃描檢查是把血管截面一層層地掃描後重新組建起來的,這就要求每次掃描的層面對得整齊。可是我們心臟是跳動的,收縮、舒張的,那就要求每次在跳動的同一時間取樣,否則就會影響圖像。所以機器上就有程序控制,根據心跳的時間(心動周期)來取樣。可是,如果心跳不齊,忽快忽慢,心動周期就有長有短,取樣的圖像就會對不上,造影的結果也就沒法看了。所以,明顯的心律不齊、頻發早搏、心動過速(每次心跳時間短)等,都會影響圖像形成,那樣的患者就不適宜做。

第二是血管鈣化。鈣化斑塊會影響對狹窄的判斷。CT檢查說到底是一種X線檢查。X線檢查對鈣化的影像最敏感,比如骨頭、牙齒、鈣化的結石(有些結石看不出來就因為缺少鈣)。可是如果血管壁上有了鈣化斑塊,就把血管壁給擋住了。所以,冠脈CT造影看血管壁鈣化程度會比較好,但鈣化太明顯了會影響對血管的判斷。

第三,還有一些技術層面的問題。比如圖像處理、判讀的技術等。所以,任何檢查結果都需要結合臨床判斷的。

那麼,冠脈CT造影檢查用於哪些情況?

一是看有沒有冠心病、到什麼程度。也就是明確診斷。

這裡也有不同的情況。

如果是不穩定性心絞痛,心肌缺血明顯,預計有可能要放支架的患者,那就不要選擇做CT冠脈造影了,直接做插導管的冠脈造影更好。因為檢查的同時就可以治療了。如果是做冠脈CT,放支架時還得再做造影,短時間內多用造影劑對身體也不好。

下面這些情況適合做。

1.需要明確冠狀動脈情況,又不適合做有創檢查的患者,比如一些特殊職業者的診斷。

2.一些臨床症狀可疑,但又不那麼明確的患者。比如有些人有胸痛,但不典型,也有危險因素,但風險不算最高,需要鑑別;或者是做了其他心臟檢查有問題的,比如平板運動試驗陽性,核素心肌灌注顯像異常,要明確原因的。

3.一些重大手術前,需要排除冠脈疾病或了解冠脈情況的。

4.一些心臟病患者,比如要做心臟電生理檢查的、一些先天性心臟病、還有心肌病不能明確原因的,等等。

5.再有一部分,那就是要解除心病的。有一些患者,總是懷疑自己得了冠心病,一定要看一看冠狀動脈有沒有病變、到底什麼程度才能放心。這部分患者,從診斷的角度是不主張做的,可是如果因此有了嚴重的心病,也只好做一下,解除「心病」。

二是用於複查,複查以前已經有的冠脈病變。

最常用的,是做了支架、搭過橋的患者,又犯病了,懷疑血管又堵了,可以做冠脈CT來複查。

近年來,隨著CT檢查儀器和檢查技術的普及,CT冠脈造影也做得越來越普遍了。可是,有些時候也有過度的應用,導致檢查的陽性率比較低。因此需要強調:

診斷冠心病的方法不只是做造影。醫生根據臨床情況、綜合的危險因素分析和臨床表現、以及常規的心電圖檢查,或者還有動態心電圖、次極量運動試驗等,就可以把一大部分冠心病診斷出來,這些都是有診斷標準的。而且治療原則、用藥都是一致的,不是都要做造影檢查才能診斷、治療的。

不要僅僅為了看看冠脈斑塊多少、狹窄了多少,有沒有進展就去做CT檢查,有些病人甚至年年做,沒有必要,得不償失。得了冠心病、或者有了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規範治療就是。你看不看,它就在那裡。而CT造影檢查雖然屬於無創傷,但是也是有損害的。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杏林夜談|冠脈造影檢查正常一定沒有問題嗎
    如此可怕的冠心病,到底是怎樣一種疾病呢?心臟,如同人體的「水泵」一樣,將血液泵出,給全身的器官供血,同時心臟作為人體的器官,自身也需要血液。有一組血管像帽子一樣,包繞心臟,負責給心臟供血,因此稱為「冠狀動脈」,簡稱「冠脈」。冠心病就是冠狀動脈出現了狹窄堵塞,影響供給心臟的血液,導致心臟缺血,產生心絞痛等不適症狀。
  • 幫你真正理解冠脈造影:冠脈造影投照體位基礎
    冠脈造影對術者的要求  ◆了解心臟解剖形態  ◆熟悉冠狀動脈解剖  ◆熟悉造影體位與冠狀動脈走行關係  ◆病變血管需要多體位投照  ◆這些體位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  3  冠脈造影常用體位特點  3.1 右冠脈造影常用體位
  • 冠脈CT能多深入了解心臟?做一次就夠嗎?答案揭曉,有3點要注意
    在近些年因為慢性疾病存在,導致並發冠心病的人也比較多,而想知道自己的冠脈以及心臟情況,一般醫生會建議做冠脈CT。冠脈CT可能大多數人都聽說過,可以需要通過此項檢查來了解心臟情況。大多數人認為只要做一次冠脈CT就能知道全部情況,但其實並不是。
  • 心臟做一個CT就能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醫生告訴您做CT的優缺點
    我們診斷冠心病要靠症狀、心電圖、運動實驗、動態心電圖、冠脈CT、冠脈造影、核素顯像等等。當然我們不是給每個患者都做所有的檢查,我們需要根據不同情況選擇適合患者的檢查。 我們今天就說說冠脈CT。
  • 心臟做一個CT就能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
    我們診斷冠心病要靠症狀、心電圖、運動實驗、動態心電圖、冠脈CT、冠脈造影、核素顯像等等。當然我們不是給每個患者都做所有的檢查,我們需要根據不同情況選擇適合患者的檢查。我們今天就說說冠脈CT。冠脈CT啥意思,就是CT,但是一個強化CT,目的是看心臟的動脈血管,也就是冠狀動脈。
  • petct能檢查哪些癌症 這4種人群要做PET-CT檢查
    能發現早期癌症的PET/CT是目前診斷癌症的一個有效的方式,那麼PET/CT到底能檢查出哪些疾病。哪些人要做這種檢查呢?做這種petct檢查之前患者需要注意些什麼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pet-ct能檢查出哪些疾病與傳統的影像學檢查相比,petc具有靈敏度高、解析度好、圖像清晰等特點。
  • 心臟放支架後複查可以不做造影嗎?符合這3種條件可以不做!
    很多人都知道任何疾病在動手術後都需要複查,也包括心臟放置支架手術,而在目前心臟放置支架手術後複查主要是通過造影,但很多患者在說到造影時會感覺害怕,就想知道是否可以不做造影檢查改做其他?其實在手術後符合這些條件,可以不用造影檢查。心臟放置支架後複查可以不做造影檢查嗎?
  • 懷疑心臟病,應該做什麼檢查?心臟專家一次總結,收藏再也不求人
    我們心血管醫生給患者開檢查,一般是先通過詢問,也就是問診後,初步有一個方向,有時候也會配合聽診,然後再決定給患者做什麼檢查。只選對的,不選貴的。當然患者也有自己的困惑,說什麼時候做心電圖都是正常的,當然一個是心電圖是發作時最容易看出問題這是其一,其二心電圖最重要的是看變化,也就是不同時間的心電圖,尤其是發病和不發病的時候對比,更有意義。對於到醫院症狀就馬上緩解的情況,必要時,可以選擇24小時動態心電圖,把心臟24小時每一次心跳都詳細記錄。
  • 心電圖,心臟彩超、CT、核磁共振,心肌酶學,冠脈造影各有何區別
    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到醫院似乎醫生總要做一些檢查,有的患者其實並不知道做這些檢查對診斷自己的病情到底有什麼幫助,甚至非常排斥做檢查,認為只要給我開藥就好,做那麼多檢查沒有必要,事實真的如此嗎?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聊6種與心臟相關的檢查到底有什麼作用?
  • 56歲心臟病患者,要求複查造影,醫生講完造影的危害,馬上拒絕!
    門診有位56歲男性患者,直接要開一個檢查單,說要複查一個造影。我說:第一造影得住院,第二您具體什麼問題,說說看,看有沒有必要複查造影?我說:如果沒有不舒服,沒有特殊情況根本不用造影,因為第一沒必要,第二造影本身是有創檢查,是有風險的。經過詳細解釋,這位患者才放棄自己的」特殊要求「。那冠心病患者哪些情況需要造影?如果不造影都應該複查哪些項目呢?
  • 行業|為什麼影像廠商都愛強調「這款CT能掃描心臟」?
    二、CT在心血管疾病診斷中應用心臟CT檢查的適應症包括心絞痛、心絞痛等同症狀;其他檢查不能提供有效的診斷;懷疑先天性冠脈血管異常;心臟搭橋的通暢和心肌病的檢查等。從檢查快捷和經濟角度出發,相關研究表明心臟CT能夠減少約54%診斷時間和約38%的花費[2]。
  • 做肺部ct可以查出什麼病?提醒:檢查前注意這5項
    隨著近些年環境的變化、菸民增多、大氣汙染、霧霾等多個原因的影響,患肺部疾病的人群也越來越多,而臨床上最常用到的肺部檢查就是ct。在眾多影像學檢查中,最常見的一種是ct,它也是臨床普及度較高、且相對簡單的影響血檢查方式,其檢查價格相對合理,容易被廣大患者所接受。
  • 專家解答:核素檢查不危險
    核心提示:核素心肌灌注顯像是核醫學影像診斷方法之一,是目前國際公認的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最可靠的無創性檢查手段。可以直接顯示有無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為冠心病診斷提供直接證據,具有簡單、無創傷、安全、準確性高等優點。而多排螺旋CT和冠脈造影則主要用於判斷冠脈病變,直觀顯示冠脈壁有無斑塊形成,管腔狹窄部位、程度等,是診斷冠脈病變的重要方法。
  • 無創冠脈核磁來了 向造影劑說再見
    吳佳佳攝吳佳佳報導:「無創冠脈核磁的最大優勢在於無創,不需要打入造影劑,就能觀察血管形態發育情況等,還可以觀察心臟外形、心肌、內膜及瓣膜附屬結構,心臟與周圍組織關係有無異常,同時還能動態監測心臟各瓣膜活動情況、心肌收縮力,準確評估心肌活力。」近日,美年健康聯合佳能醫療宣布,在全國率先引進無創冠脈核磁設備。
  • X光、B超、CT等,哪些檢查最傷身,幾句實話醫生一直想告訴你
    甚至盲目認為,ct、x光、B超等,都有輻射,只要做了就可能會致癌!輻射主要輸分為兩種,分別是非電離和電離輻射。前者沒有電離能力,所以它並不會對機體造成損傷,比如我們日常使用到的手機、電視、電腦、微波爐等,產生的都是非電離輻射。
  • 動不動就做CT真的好嗎?對身體有沒有傷害?聽聽醫生怎麼說
    隨著醫療科學的發展,醫院的檢查儀器也在不斷的更新換代,沒有你想不到只有你沒見過的,以前醫生看病只能憑藉自己的看病經驗和學到的知識來進行判斷,後來出現了一些醫療器械輔助檢查減少了對一些惡性腫瘤的誤診,以至於發展到今天的高科技,什麼疾病只要一照就能很快給出結論。
  • CT,PET-CT,MRI怎麼區分 胸科醫院開放日市民沉浸式體驗影像「檢查」
    胸科醫院開放日市民沉浸式體驗影像「檢查」(央廣網發 胸科醫院提供)央廣網上海9月4日消息(記者楊靜)「我第一次近距離看到了PET-CT機器,也終於弄明白CT、PET-CT這些檢查到底有什麼不同了。」今天上午,在上海市胸科醫院的核醫學檢查室內,市民代表陳先生興致勃勃地說道。在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的統一部署下,9月1日至7日,胸科醫院為期一周的第二屆「市民健康科普宣傳周」和「醫院開放日」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CT、冠脈CT、PET-CT、MRI、B超、心超……這些檢查究竟有什麼不一樣?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 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 檢查需要注意這些
    在我們檢查身體的時候就有要檢查CT,CT是一種功能齊全的病情探測儀器,它是電子計算機X線斷層掃描技術簡稱。那麼,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做ct能檢查出什麼?ct掃描有危害嗎?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了解一下吧。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任何檢查方式都有其適應範圍,沒有什麼檢查手段是萬能的。
  • CT檢查會致癌?哪些人不能做?你恐怕不知道
    科普一下什麼叫做CTCT在醫學領域是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即Computed Tomography)的首寫字母的簡稱,是利用X線束對人體的某一部位進行連續的斷面掃描,從而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清晰等圖像的X線檢查方法,在多種疾病的檢查中具有重要價值,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顱內腫瘤、腦水腫、腦積水、腦膿腫、腦肉芽腫、腦寄生蟲病、顱腦損傷、腦梗塞、腦出血、椎管內腫瘤、頸管狹窄、椎間盤突出等
  • 已經做了CT檢查,為什麼還要再做一個增強CT,醫生告訴你真相
    小王三年前通過檢查,發現了肺上有個結節,大約6mm左右,在醫生的安排下,定期做隨訪檢查CT。今年小王又來醫院複查,做一個CT檢查。做完CT以後,醫生看了一下CT片子,結果發現肺結節變大了,也變實了,醫生建議小王再做一個增強CT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