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診斷疾病,並不是根據患者所說的症狀、體表表現確診,而是要經過一系列科學檢查,然後結合檢查報告做出相關判斷。
但是,有不少人在聽到x光檢查、ct檢查時,都會產生抗拒心理,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大家受到了「輻射致癌」的影響!
由於我們對醫療知識並沒有過多了解,更別說是醫療設備使用了。再受到當今網絡發達、真實或不真實的信息影響,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對醫療設備有錯誤認知。
甚至盲目認為,ct、x光、B超等,都有輻射,只要做了就可能會致癌!
輻射主要輸分為兩種,分別是非電離和電離輻射。前者沒有電離能力,所以它並不會對機體造成損傷,比如我們日常使用到的手機、電視、電腦、微波爐等,產生的都是非電離輻射。而電離輻射,則是一種能量較高、具有破壞性的存在;
人體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直接和電離輻射產生接觸,身體某些組織細胞就可能會發生物理、生物變化,一旦細胞DNA受損,出現一個或多個複製錯誤,就可能會發展成癌!
而醫院各種影像學檢查中,部分檢查儀器產生的就是「電離輻射」。但是,電離輻射致癌、對人體造成傷害,主要是看輻射量。
不同檢查儀器,產生的輻射量都不相同:
1、x線檢查
這是一種常用與骨骼的檢查項目,部分消化道疾病也會藉助x線進行檢查,比如鋇餐、消化道造影等。X線檢查主要就是通過x射線穿透人體後形成影響,這種原理就跟日常拍照片差不多,檢查報告顯示的圖像是平面狀態;
研究顯示,每1次拍攝x光片時,儀器產生的輻射量為0.02-0.1mSv,這個劑量就如同我們連續坐20小時的飛機一般,不會對機體造成影響。其實,即便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每年接收來自大自然的輻射,也超過了2.0~3.0mSv,所以,無需過度擔心。
2、ct篩查
這是一種常用於胸部、頭部、脊椎的檢查項目,它的原理也是通過x射線檢查,但是其卻有普通的x線檢查有絕對區別。這種檢查項目篩查準確度更高,身體內部細小的病變,都可以在ct下暴露出來;
而由於檢查精確度的提升,它的輻射劑量自然也要比普通的x光片高一些,大約是x線的10被左右。一次普通胸部ct檢查,產生的輻射約為2~5mSv,低劑量螺旋ct的輻射約為0.2-0.5mSv。不過,即便如此,ct篩查產生的輻射也不會對機體造成傷害;
臨床掌握的資料顯示,只要人一年內接受的輻射不超過100mSv,就屬於安全範圍內。所以,臨床對肺癌患者、需要頻繁進行ct檢查的人,都建議他們進行低劑量螺旋ct篩查。
3、B超篩查
這是一種常見於內臟器官、乳腺、甲狀腺等方面的影像學檢查。和以上兩種檢查方式有明顯不同,B超檢查主要是利用了聲波反射,它是根據不同回聲在儀器上成像的,B超產生的輻射為非電離輻射,所以完全不用擔心B超會對機體造成損傷,也正是因為這一原因,孕婦可以定期進行B超篩查。
最後還要提醒大家,醫生建議患者進行的篩查項目,都是結合患者症狀、家族或個人疾病史、年齡等方面進行考慮後的結果。無論是什麼篩查項目,都是為了能更加準確的判斷疾病。所以,在就醫檢查時,應積極聽從醫生建議和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