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是大家都談及色變的一個物質,認為它對於我們的身體健康危害很大,甚至會引起癌症的發生。其實我們不必談輻射色變,每個人每天都在接受電離輻射。
一、輻射真的是洪水猛獸?
輻射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在日常的檢查中用到的都是電離輻射。很多人在日常為了避開檢查可能會帶來的輻射,寧願選擇傳統的治療方式也不願意去醫院檢查。
其實,在臨床常用的檢查項目中,輻射是必不可少的,如X光、CT等,都會產生一些輻射。一般情況下,進行正常的檢查並不會給人體造成傷害,但是過量的輻射不僅會破壞細胞結構,嚴重的甚至會引起細胞突變導致癌症的發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人體接受的輻射一年不能超過5mSv(毫希伏)。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X光、b超、CT、核磁共振的輻射量分別是多少?咱們接著往下看。
二、對比X光、b超、CT、核磁共振的輻射量
X光
醫學中涉及到X光檢查最多的兩個項目就是:胸透和X光片,X線檢查的輻射劑量差不多是0.02-0.1mSv,跟坐一次飛機飛行20小時接受的輻射差不多。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每年也會接受自然界輻射2.0~3.0mSv,所以X線檢查是很安全的。
B超
B超檢查是利用聲波反射,得到不同的回聲來形成影響,跟朝水裡扔石頭聽回聲來測深度差不多一個道理。B超檢查是利用聲波反射成像,是沒有輻射的。
CT
CT也是用X線穿透身體,但跟X線檢查不同,現在多排螺旋CT檢查是通過採集掃描範圍內人體的每一個體素進行成像,說白了就是要把檢查的部分劃分無數體積不足一個立方毫米的微小方塊,可以看清楚一些細微的病變。
胸部普通CT檢查的輻射差不多為2~5mSv,胸部低劑量CT檢查的輻射劑量大約是0.2-0.5mSv,差不多是10張胸片的劑量,所以是非常安全的。建議對肺癌高危人群進行肺低劑量CT篩查。
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是人造了一個磁場,利用電磁波信號成像,沒有放射線,對人體沒有輻射也沒有傷害。但是在檢查的時候人處在磁場中,可能會產生熱量,本身存在發燒情況的人群是不建議做這個檢查的。
三、上述的各個檢查最適用篩查的疾病是什麼?
X線一般用來檢查胸片、腹部平片、四肢的骨和關節片,一些胃部、食管和腸道疾病也會用到該檢查;B超主要篩查腹腔、盆腔內臟器官是否存在病變;CT最常用在頭部、胸部、腹部等方面的檢查,有些四肢和骨骼問題用X光線檢查看不清楚時,也會選擇做CT;核磁共振可以檢查的部位很多,包括腦部、血管、肌肉等,但是一般常規體檢是沒有必要做核磁共振的。
讀完以上內容,相信大家對各項檢查的輻射有了更多的了解,不必因為害怕輻射而諱疾忌醫,只要在正常範圍內,都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參考資料:
做一次CT,對身體的傷害有多大?,醫學之聲,2019-10-2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