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生了病,我們是如何知道的呢?通常情況下,除通過症狀分析外,就會涉及到各種各種影像學檢查手段,那麼有人就懷疑了,我們在做這些檢查時,到底有沒有輻射呢,會不會因為這些輻射而導致癌症的發生呢?我們選了四種最常見的影像學檢查來簡單分析。

X光
就是人們俗稱的「拍片子」,顧名思義,就是用X線穿透身體,形成一張影像,當碰到遮擋物,底片上就不會曝光,從而顯示出白色,就好像拍照片一樣。
檢查範圍:X光是觀察骨骼簡便的檢查方式,價格也相對較便宜,快速易得。如果由於各種外傷懷疑傷到了骨骼,一般會優先選擇X光,但如果要明白更多的內容,需要再做其它檢查。
缺點:由於人體內有些器官對X線的吸收差別極小,因此X射線對那些前後重疊的組織的病變就難以發現。只能提供平面影像,易受衣物、首飾、深淺組織等影響。
一般情況下,孕婦、備孕人群不建議做X光,以免影響胎兒。
有無輻射:X線檢查的輻射劑量差不多是0.02-0.1mSv,跟坐一次飛機接受的輻射差不多。一般而言,X線檢查是安全的。

CT
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x線檢查的加強版,X線會一層一層地穿過人體,之後經過處理計算後二次成像,幹擾更小。如果說x線是檢查一整塊麵包,那麼CT就是把這塊麵包切成一片一片的檢查,很細微的病變也能看得見。
檢查範圍:CT最常用在頭部、胸部、腹部和脊柱疾病等方面的檢查,有些四肢和骨骼問題用X線檢查看不清楚時,也可以選擇做CT。目前體檢項目中的CT主要是胸部CT,用於早期肺癌篩查。
有無輻射:輻射大於X光。
B超
B超超聲檢查是利用聲波穿透人體,聲波遇到人體組織反射回來得到不同的回聲來形成影像。就如同蝙蝠根據超聲波返回來的距離來覓食或躲避遮擋物一樣。
檢查範圍:B型超聲檢查的範圍很廣,涵蓋了泌尿系統、盆腔、腹部等器官是否有病變。如膀胱在充盈狀態下,可更好的顯示內部的結石、腫瘤、息肉等。

缺點:穿透力差,當病變較小時,不易成像或有幹擾。如1cm的腫瘤不易被檢出,如果要更早的篩查某種早期癌症,需要做相對應的專業檢測。
有無輻射:無輻射,孕婦也可檢查。
核磁
雖然名字帶了一個「核」字,但不是所有叫核的東西,都擁有和核武器一樣的破壞力。核磁是利用強大的磁場,使人體中的氫原子核能夠有規律地運動,通過計算機處理,形成圖像。
檢查範圍:可以做任何角度的切層,對顱腦、脊髓等疾病是目前最有效的影像診斷方法。但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作為初步的健康檢查則沒必要。
缺點:必須把身體上的金屬物全部拿掉。不能佩戴如手錶、金屬項鍊、假牙、金屬紐扣等磁性物品。此外,戴心臟起搏器,有金屬夾、支架、鋼板和螺釘等,也不能進行磁共振成像檢查,若需要檢查,需提前告知醫生。
有無輻射:利用的是電磁波成像,無輻射。

通過這幾種常見的描述,我們大概了解了這些常見檢查的優缺點,有無輻射等基本知識。需要告誡大家的是,任何檢查都是有限度的,也不是任何人都適合某一種檢查,更不是越貴越好,無論是正常的身體初步體檢還是疾病早期篩查,我們都要遵醫囑,而不是一鍋端,無論哪個全來一遍,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