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爸寵媽們帶毛孩子們去醫院
常常會接觸到影像學檢查
但是面對長相差不多的醫學影像設備
很多主人還是會 「傻傻分不清」
X光、B超、CT、核磁到底有啥不一樣呢?
X光:拍一張透視照
當進行X光檢查時,機器會發出X射線穿透全身,把身體各個部位的立體圖像照在一張二維圖上。由於骨骼、肌肉組織等對X射線吸收不同,衰減了的X線能量不同,就形成了包含黑、白以及不同程度灰色的平面影像。但受制於不同解剖結構的影像相互重疊,病灶可能被隱藏,所以有時需要多次多角度拍攝X光片,才能發現問題。
CT:分層看更清楚
CT同樣利用X射線獲取身體內部的照片,但是不同的是CT是將X射線從不同角度分層穿過身體,之後通過電腦計算後二次成像。就像把千層蛋糕切開,每一層都看得清清楚楚,從而獲得更多的組織信息。
B超:回聲原理成像
B超不是用射線,而是用超聲波來觀察身體內部結構。其原理是用超聲波穿透人體,當聲波遇到不同的組織,特別是組織界面時會產生反射波,超聲探頭一面發出超聲,一面接受反射波,並通過計算反射波成像。就像挑西瓜一樣,邊敲打邊通過反射回來的聲音推測西瓜熟了還是不熟。
核磁共振:搖一搖再看一看
核磁共振機使用較強大的磁場,使身體中所有水分子磁場的磁力線方向一致,此時再賦予相應的頻率可使水分子共振而得到能量,當頻率關停時,共振也消失,核磁共振機器能擷取被釋放的能量來成像。
因為毛孩子各種器官和組織結構含水量不同,發生病變時,水的含量與狀態也會相應變化,而這種變化在不同序列會顯示與正常組織不同的差異,通過對比我們就可以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麼啦!
通過工作原理,弄清它們的區別後,相信還有一部分寵爸寵媽們會疑惑:給毛孩子檢查時為什麼有的時候用CT,有時就用核磁,是因為寶貝的病情加重了嗎?為什麼給寶貝做了X光檢查,還要掃CT呢?
其實是因為不同部位,不同病情,需要選擇不同的影像檢查來幫助醫師們發現病灶,確診病情。
下面就是針對不同部位所選用影像檢查方式的大概介紹
1腦、脊髓——初篩用CT、甄別用核磁
對於腦出血,CT檢查可最早發現異常。而對於缺血性腦卒中(腦梗),核磁可比CT更早發現異常。所以臨床上往往用CT判斷是否有出血病變,如無出血可用核磁進一步明確是否有腦梗出現。
除此外,對於腦、脊髓疾病,包括腦腫瘤,核磁擁有最強的軟組織解析度,可以直接獲得清晰的三維圖像,反應不同組織的各種不同序列,從而為醫生的診斷提供有效信息。
2頸椎、腰椎、胸椎——常用核磁與CT
當毛孩子出現外傷,並懷疑傷到頸椎、腰椎、胸椎處的骨頭時,一般首選X光檢查。除骨骼問題外,對頸椎、腰椎、胸椎進行檢查,常常會選擇使用CT或核磁。特別是椎間盤疾病,需要觀察椎間盤與相應的神經根,而核磁是觀察這些組織的最優選擇。同樣,對於關節、肌肉、軟組織、脂肪組織檢查,核磁也是首選。
3胸部——粗看X光片,細看CT
當懷疑毛孩子的胸部有病變時,醫師首先會進行X光胸片檢查,可大致對心臟、主動脈、肺、胸膜、肋骨等進行大致評估。如有異常,往往需要CT檢查來觀察細節,進一步判斷病變的類型。胸部 CT檢查顯示出的結構更清晰,對胸部病變檢出敏感性和顯示病變的準確性均優於常規X光胸片,特別是對於早期肺癌診斷有重要意義。
4心臟——看心功能用超聲和核磁,冠心病用CT
心臟超聲檢查能觀察出常規的心臟結構與功能,但不能看到心肌內部的變化或異常。而核磁不僅能觀察和測量心臟的結構和功能,還能看到心肌的異常病理變化,常用於診斷心肌供血情況或心肌病變類型。但是核磁對於冠狀動脈的觀察不及CT,所以醫師常常會利用CT來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進行篩查。
5腹部/盆腔——除腸道外,超聲是初篩首選檢查
腹腔器官實質臟器都是軟組織密度,X線難以顯示病變。而超聲波檢查對肝臟、脾臟、胰腺、腎臟、盆腔臟器等疾病診斷準確率較高,所以首選超聲波檢查進行初步診斷。CT、核磁往往是在超聲波檢查初步診斷後進一步鑑別的手段。但是,超聲波檢查受氣體幹擾很大,對於腸道等含氣較多的器官,診斷準確率會降低,因此胃腸道檢查常選擇使用鋇餐造影檢查或胃腸鏡檢查。
6外傷骨頭——粗看X線、細看CT
骨骼外傷最常用的檢查是X線,可快速得到診斷結果。但如果診斷不明,需要進一步觀察,如某些複雜骨折需要更詳盡的評估,周圍的重要組織是否有合併損傷等,則需要進一步用利用CT做更加細緻的觀察。
X線、CT、B超、核磁因為原理不同,在實際檢查診斷中有其優勢的地方,但也有局限性的一面。動物中心醫院的專家和醫師們會結合每隻動物的身體情況,從動物福利出發,合理安排各項檢查,讓每個小生命在安全、方便、痛苦少的前提下,得到最專業、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通過這篇文章的介紹,寵爸寵媽們都了解到影像檢查對於診斷寵物疾病的意義了嗎?以後帶毛孩子看病時要注意理性地與醫師相互理解、溝通哦,大家共同守護毛孩子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