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與MR(核磁共振)的區別

2021-01-08 新華網山東頻道

  CT與MR(核磁共振)究竟是什麼,想必有很多家長不是很明白,孩子有病做什麼檢查好,是不是MR一定比CT強。下面我們談談CT與MR(核磁共振)的區別

  CT是X線束圍繞人體某部位一定厚度的層面進行掃描,透過該層面的X線小部分身體被吸收,大部分穿透身體被探測器吸收,後經計算機重建生成圖像。CT的優勢在於檢查速度快,對於不配合的兒童要求低,易於完成檢查。單部位CT檢查只需兩到三分鐘即可完成。因此對於一些危重、急症疾病,CT應作為首選檢查。因為是利用X線進行檢查,CT在進行掃描檢查時是會產生一定的電離輻射的,但一次掃描所接受的劑量是在安全範圍內的,患兒家長不必因此有太多的擔心。

  適合CT檢查的疾病有:

  頭部疾病:腦出血、顱腦外傷、顱內感染、顱內鈣化等。眼眶腫瘤、乳突及內耳病變、耳的先天發育異常、鼻竇和鼻腔的炎症及腫瘤等。

  頸部疾病:寰樞椎半脫位。

  胸部疾病:氣管、肺、縱膈、胸膜、膈肌、心臟、心包和主動脈等,CT可較好地顯示肺間質和實質性病變,對心包疾患、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擁有較好的診斷。

  腹部盆腔疾病:CT可明確腫塊病變的部位、大小以及與鄰組織結構的關係、淋巴結有無轉移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對於腹部、盆腔腫瘤的術前分期有重要作用。

  軀幹、四肢疾病:對於軀幹、四肢的骨性疾病,利用CT掃描數據進行三維重建可以更直觀的觀察疾病。另外,利用CT掃描數據可以為手術提供導航、3D列印技術,提高了手術的精確性。

  MR(核磁共振)就像將人體置於一個大磁體中,這個磁體有著很大的磁力(場強),磁場使身體內氫質子有序排列,利用射頻信號激勵氫質子產生共振,根據不同組織結構的氫質子放出的信號不同來獲取信息經計算機數據轉換生成圖像。磁共振優勢在於利用射頻激勵共振產生圖像,無電離輻射。其劣勢在於 MR成像時間較長,噪音較大,一個部位需要近十分鐘的檢查時間,對於孩子的配合度要求較高,很多患兒經常因恐懼造成檢查失敗。如體內帶有鐵磁性植入物以及危重症病人,均不宜進行此項檢查。肺部由於缺少水(氫質子),磁共振檢查效果不佳,因此肺部疾病應選擇做CT。另外磁共振對鈣化病變顯示亦不理想。

  磁共振因其多參數、多方位成像的特點,使其對於神經系統(腦、脊髓)、腹部(肝膽胰脾)、四肢關節(半月板、韌帶、肌肉病變、微小的骨折、骨腫瘤)、脊柱(椎間盤)、乳腺、婦科腫瘤、頭頸軟組織等敏感度和特異度較高。

  對於頭部疾病中的腦瘤、血管疾病、腦變性疾病、腦白質病和顱腦先天發育異常等有很高實用價值。MRA是血管疾病重要檢查技術之一。頭頸部MR提高了眼、鼻竇、鼻咽腔以及頸部軟組織病變的檢出、定位、定量與定性的準確性。

  顱頸交界處、顱底、顱後窩及椎管內疾病和脊髓病變磁共振為首選檢查。

  對於肌肉骨關節疾病、軟組織病變、關節周圍病變、骨髓腔內病變,磁共振檢查也有重要價值。

  MR水成像是指體內靜態或緩慢流動的液體的MR成像技術,信號強度高,對比度大。現已有MR膽胰管成像(MRCP)、MR尿路成像(MRU)、MR脊髓成像(MRM)、MR內耳迷路成像。對於診斷上述系統疾病有很大價值。

  綜上所述,CT、MR檢查不能說哪一種檢查更好,兩者各有利弊並可以互補。究竟採用CT還是磁共振檢查,應由臨床醫生根據患者病情及當時的情況決定,只要能使病變完整的展現出來就是好的檢查。

相關焦點

  • 彩超,X光,CT,核磁,都有什麼不一樣?醫生和你講一講
    對於曾經在醫院看過病的人來說,各種各樣的雷射或者ct肯定是非常常見的。而在醫學專業裡,醫學影像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不過對於普通人來說,什麼彩超、核磁共振、ct和與x光的確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這也讓很多人都感到了一絲迷惑。
  • 兒童做ct,x光,核磁共振對他們身體生長發育有多大影響?
    有時候孩子生病了,特別是好長一段時間都沒辦法痊癒,尋求醫生幫助時只想儘快讓孩子好起來,但是一聽到醫生說要做CT、X光、核磁共振等等檢查時,家長們又會猶豫了,生怕這些檢查會對孩子身體造成影響。兒童做ct,x光,核磁共振對他們身體生長發育有多大影響?
  • X光、B超、CT、核磁,究竟有何區別
    核磁共振:搖一搖再看一看核磁共振機使用較強大的磁場,使身體中所有水分子磁場的磁力線方向一致,此時再賦予相應的頻率可使水分子共振而得到能量,當頻率關停時,共振也消失,核磁共振機器能擷取被釋放的能量來成像。
  • 全球與中國核磁共振譜儀行業發展回顧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
    第一章 行業概述及全球與中國市場發展現狀調研  1.1 核磁共振譜儀行業簡介    1.1.1 核磁共振譜儀行業界定及分類    1.1.2 核磁共振譜儀行業特徵  1.2 核磁共振譜儀產品主要分類    1.2.1 不同種類核磁共振譜儀價格走勢(2015-2026年)    1.2.2 Sub
  • ...到醫院主動要求醫生用它給自己做身體檢查核磁共振一定比CT好嗎?
    原標題:有人認為它是診斷疾病的「神器」,到醫院主動要求醫生用它給自己做身體檢查核磁共振一定比CT好嗎?   其實,用「核磁共振成像」才能更準確地定位這種臨床檢查儀器的本質,因為它是靠強磁場中的原子核共振現象成像的,這裡的「核」不是核輻射,而是指「原子核」,核磁共振與核輻射沒有任何聯繫。   1980年核磁共振成像首次被應用於臨床診斷   1946年,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愛德華·米爾斯·帕賽爾發現了核磁共振現象。
  • CT、核磁、X光、B超有啥區別?搞清楚別瞎花錢!
    CT、核磁、X光、B超有啥區別?搞清楚別瞎花錢! 瀋陽媽媽網 瀋陽最權威的親子微信號,獨家親子孕育實用攻略,美食、旅遊、打折等優質生活信息一手掌控! 與小編聊天:搜微信號「wxxb-sy」 去醫院看病,「CT」、「核磁
  • X線、CT、B超、核磁…哪個檢查輻射更大?你絕對想不到!
    導 讀一提到X線、CT、B超、核磁但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什麼情況下適合做X線,什麼情況下適合做CT呢?磁共振(MRI)就是常說的核磁,因為名字裡帶個核字,大家老誤解它可能有放射線和輻射,其實這個核指的是氫原子核。
  • 記漫漫核磁共振譜儀維修之路
    我攻讀博士的時候,基本只是解譜,對核磁硬體並不了解。接管核磁後才逐步了解。開始只是按時加液氮,壓縮機定時排水等常規操作。2010年9月去北京參加了布魯克核磁初級培訓,填鴨式的教學也沒學到太多,倒是解析出了一個結構,據當時的培訓師呂娟說這麼多年,我是第一個解對的。頭幾年核磁還是比較穩定,偶爾關機重啟。2011年夏天,有核磁管斷在探頭裡,諮詢了工程師,拆下探頭將其取出,還好只是頭部斷裂而底部未破。
  • 質譜儀、紅外光譜、核磁共振氫譜
    2.核磁共振氫譜:(1)作用:測定有機物分子中氫原子的種類和數目。經測定,有機物A( C2H6O)的核磁共振氫譜示意圖如圖,則A的結構簡式為CH3CH2OH。
  • 超導脈衝傅立葉變換核磁共振譜方法通則
    本通則規定了用超導核磁共振譜儀作常規測試的一般方法,並對 在該領域使用的一些最基本的定義以及樣品、溶劑和譜圖作了說明,適用於不同場強的超導類型脈衝傅立葉變換核磁共振譜儀。
  • 北京綠綿科技最新代理產品—picoSpin微型核磁共振波譜儀
    2011年5月13日,北京綠綿科技有限公司與美國Cole-Parmer公司籤署代理協議,在中國推廣和銷售picoSpin微型核磁共振波譜儀,該儀器是世界上首臺真正意義上的微型核磁共振波譜儀,並獲得2011愛迪生最佳新產品獎。
  • ct和核磁共振,究竟哪一種才是最佳選擇?提醒:二者的區別要知道
    比如檢查內臟器官常用到的就是ct,比如篩查肺部疾病、骨骼病變等,都會使用ct檢查。除此外,近些年還有一種名為「核磁共振」的檢查手段。ct和核磁共振之間,究竟哪一種才是最佳選擇呢?但是,ct檢查有一個輻射問題,雖然輻射量遠達不到傷害人體的程度,不過輻射也確實是真實存在的。雖說核磁共振沒有輻射,但和ct比起來,還是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價格:ct之所以應用廣泛,除了和檢查速度快有關係外,還有一點就是價格便宜。
  • 印度一男子攜帶氧氣瓶被捲入核磁共振機器死亡
    【環球網綜合報導】印度孟買一家醫院發生日前發生一場人被捲入核磁共振機器的意外,導致一名男子當場死亡。目前調查人員正調查氧氣瓶是如何進入本不允許金屬物品入內的核磁共振室之內的。死者一名親屬表示:「到達核磁共振室時,護士要求我們清除身上的皮帶/錢包和別針等所有金屬物體,但核磁共振區監視員認為病人可能需要氧氣,明確表示家屬可以將氧氣瓶帶入核磁共振室,我們猶豫了一下,甚至提到那個氧氣瓶是金屬的,但對方說MRI機器沒有打開,因此允許馬魯拿著氧氣瓶進來,但他被磁力吸向機器最終死亡。」
  • 都能透視,核磁共振、CT、X光,還有B超,有啥區別?
    最近有些小夥伴留言問小濟,經常聽到去看病要用到核磁、ct、X光片和B超等這些東東,它們到底有啥區別?在回答它們的區別之前,小濟先說一下它們的相同之處:1、它們都有「透視」能力人的肉眼無法看到身體內部的狀況,如哪裡器官上長了個腫瘤,哪裡血管塞了,它們能看到。
  • 新的量子感測技術可實現高解析度核磁共振光譜
    核磁共振光譜是用於化學分析和分子結構識別的廣泛使用的工具。由於核磁共振通常依賴於小的熱核自旋極化產生的弱磁場,因此核磁共振與其他分析技術相比,靈敏度較差。常規的核磁共振設備通常使用大約一毫升的大樣本量,足以容納大約一百萬個生物細胞。
  • 做防癌體檢,超聲、核磁、CT、PET-CT,哪種準確率最高?一文讀懂
    超聲、核磁、CT和PET-CT都是臨床常用的檢查手段,統稱為影像學檢查。它們的工作原理並不相同,因此臨床應用也不一樣。在實際工作中,超聲、核磁、CT和PET-CT都可以作為篩查癌症的手段,但由於成像原理和價格的不同,因此在檢查順序上也有先後。
  • 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問世
    原標題: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問世   8月18日,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樣機通過了專家組檢測。   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是核磁共振系統中最核心的部件,其磁場強度、穩定度、均勻度對系統形成的圖像影響較大。相比傳統的1.5T核磁共振系統,具有成像速度快、圖像質量高、掃描噪音小等明顯的技術優勢,使患者可得到最快捷、最精準的診斷,為疾病的有效治療贏得寶貴時機。   該磁體是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由濰坊新力超導磁電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
  • 為什麼拍了CT還要拍磁共振?X片、CT、磁共振有什麼區別?
    椎間盤(經常說的頸、腰椎間盤突出、膨出等):首選核磁共振,次選CT4.腹部盆腔疾病(最常見的闌尾炎,女同志婦科疾病,子宮附件等等發炎):通過超聲B超篩查,明確到特定臟器或對特定臟器高度懷疑時做CT5.頭顱疾病(突然沒原因中風、昏厥):急診拍CT,具體病變選核磁
  • iCMR 2017特邀報告:17O固體核磁共振譜學研究氧化物納米材料
    第一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7)特邀報告17O固體核磁共振譜學研究氧化物納米材料  以氧化鈰納米材料為例,我們發展了藉助17O固體核磁共振譜學研究氧化物納米材料的新方法[1]。和理論計算相結合,通過17O核磁共振化學位移能夠區分氧化鈰納米粒子表面第1、2、3層以及內部的O物種。我們還發展了選擇納米氧化物材料表面標記17O同位素的新方法。
  • 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樣機在濰坊高新區誕生
    魯網濰坊8月19日訊(記者 張盟)8月18日,由濰坊新力超導磁電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樣機順利通過權威部門檢測這意味著由濰坊新力超導磁電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樣機已經完全掌握精準醫療領域高端核磁共振超導磁體的核心技術,成功通過權威部門檢測,成為中國醫用超導磁體技術從通用型1.5T邁向高端型3.0T的新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