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素分析與相對分子質量的測定
1.元素分析:
(1)定性分析:用化學方法鑑定有機物分子的元素組成。如燃燒後,C生成CO2、H生成 H2O。
(2)定量分析:將一定量的有機物燃燒轉化為簡單無機物,並定量測定各產物的質量,從而推算出各組成元素原子的質量分數,然後推算出該有機物分子中所含元素原子最簡整數比,即確定其實驗式。
2.相對分子質量的測定——質譜法:
(1)原理:用高能電子流等轟擊樣品分子,使該分子失去電子變成帶正電荷的分子離子和碎片離子。分子離子、碎片離子各自具有不同的相對質量,它們在磁場的作用下到達檢測器的時間因質量不同而先後有別,其結果被記錄為質譜圖。
(2)質荷比:指分子離子、碎片離子的相對質量與其電荷的比值。
質譜圖中,質荷比的最大值就表示樣品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
下圖所示質譜圖,則其相對分子質量為46。
二、分子結構的鑑定
1.紅外光譜:
(1)原理:不同的化學鍵或官能團吸收頻率不同,在紅外光譜圖中處於不同的位置。
(2)作用:初步判斷某有機物中含有何種化學鍵或官能團。如下圖是一種分子式為C4H8O2的有機物的紅外光譜圖,則該有機物的結構簡式為CH3COOCH2CH3。
2.核磁共振氫譜:
(1)作用:測定有機物分子中氫原子的種類和數目。
(2)原理:處在不同化學環境中的氫原子在譜圖上出現的位置不同,而且吸收峰的面積與氫原子數成正比。
(3)分析:吸收峰數目=氫原子種類,吸收峰面積比=氫原子數目比。
例如:甲基氯甲基醚(Cl—CH2—O—CH3)有兩種氫原子如圖。經測定,有機物A( C2H6O)的核磁共振氫譜示意圖如圖,則A的結構簡式為CH3CH2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