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些年生活水平提升、環境改變、飲食變化等多方面的影響,越來越多的疾病也開始悄悄在人體潛伏下來,比如心腦血管病、癌症等都是常見種類。然而,發生在身體內的病變,僅僅依靠肉眼無法發現,且很多疾病的症狀相似,若不進行系統檢查,很難判斷身體究竟出現了什麼問題。
所以,醫療界也在不斷進步,推出了各種檢查身體的儀器,且都在疾病篩查上發揮了作用。比如檢查內臟器官常用到的就是ct,比如篩查肺部疾病、骨骼病變等,都會使用ct檢查。除此外,近些年還有一種名為「核磁共振」的檢查手段。
ct和核磁共振之間,究竟哪一種才是最佳選擇呢?這一問題,首先要從二者的工作原理來看:
1、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使用的就是強大的磁場,讓人體內的所有水分子磁場的磁力線保持在一致的方向,當核磁共振的磁場突然消失後,水分子磁力線也會恢復至原來的方向。總的來說,就是機器提供磁場,然後通過檢測氫原子在磁場下的運動,以此來獲得影像學圖案。
這種檢查的優點就是,圖像重建不會受到骨質影響,成像序列的方式多樣化,能更有針對性地獲得檢查結果。而且核磁共振檢查,輻射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對人體沒有影響。
2、ct檢查
這就是一種通過x線來成像的方式,其具有檢查速度快的優勢。特別適合外傷患者、情況危急的患者,檢查結束後短時間內就可拿到結果。但是,ct檢查有一個輻射問題,雖然輻射量遠達不到傷害人體的程度,不過輻射也確實是真實存在的。
雖說核磁共振沒有輻射,但和ct比起來,還是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價格:ct之所以應用廣泛,除了和檢查速度快有關係外,還有一點就是價格便宜。在大部分醫院中,患者想要進行核磁檢查,不僅需要提前進行預約,且檢查費用也相對較高,甚至能達到千元左右。
2、人群局限:核磁共振並不適合所有人,比如體內有金屬的患者,就不適合核磁檢查,這包括了金屬避孕環、金屬的牙齒、心臟起搏器等等。因為金屬在強大的磁場作用之下,可能會發生移位,對健康不利。另外,對於含氣體的內臟、運動器官等也不適合做這類檢查。
3、檢查不全面:雖然核磁的檢查成像結果較為豐富,但並不代表它能對任何疾病都進行檢查。比如類似鈣化的表現、急性出血、肺部情況等,ct無疑都是最佳的選擇;
4、耗時問題:拋開核磁需要預約這一項不說,在進行核磁檢查時時間也相對較長,可能需要半小時、甚至是一小時左右。所以,對於急診的患者,就不適合進行這種檢查,比如急性腦出血患者,首先應是ct檢查,只需要短短的幾十秒檢查就結束了,而結果出的也比較快。
雖說ct有優點,但是在患者選擇時,也需要諮詢醫生的建議。如果比較適合進行核磁檢查,為了身體健康著想,還是進行核磁比較好。一旦查出身體有異常,就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以免病情向著更嚴峻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