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B超以及核磁共振都是平時去醫院檢查時常見的一些檢查手段,我們的病情不同,醫生會讓我們去做不同的檢查,有的時候是CT檢查或者B超,有的時候又說需要做核磁共振。
那麼問題來了,這三種檢查手段到底有什麼不同呢?生病時要如何選擇才好?下面帶大家了解一下有關CT、B超以及核磁共振的知識。
想要了解這三種檢查手段之間的不同,那麼就要先了解CT、B超和核磁共振分別是什麼。
1、CT是計算機斷層掃描。是利用X光通過斷層透過人體,吸收人體不同的輻射,之後經過計算機的處理形成圖像,通過對圖像的對比分析來判斷身體是否出現了病變。
2、B型超聲。B型超聲被檢查為B超,它是利用超聲技術來完成檢查的一種手段。能夠看到體內的病變情況,目前在臨床上的應用是比較廣泛的。
3、核磁共振。它屬於目前較為常見的影像檢查手段,簡稱為MRI,利用的是磁共振成像技術。
通過上面的介紹應該知道了這三種檢查手段所藉助的技術是不同的,另外,它們在優缺點、應用範圍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區別,下面具體來說一下。
1、優缺點不同。CT的優點在於可以通過分層查看病灶,能夠對組織結構進行平面觀察。缺點在於具有一定的輻射劑量;B超的優點在於無害、無痛苦,不會像CT一樣有輻射,而且在對心血管及血流動力方面的觀察具有優勢。缺點在於穿透力不強,檢查範圍具有局限性;核磁共振的優點是比CT敏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人體的組織結構。缺點是對於肺部以及骨骼結構的一些細節觀察不如CT有優勢。
2、適用範圍不同。CT檢查一般適用於對頭顱、胸部、骨骼等的細節觀察,對診斷神經系統疾病、大血管以及頭頸部疾病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因為CT具有一定的輻射,因此孕婦等特殊人群不適合做;B超可以用於進行產檢,以及對骨骼問題的發現,能夠避免輻射損傷;核磁共振也沒有輻射,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做,因為可以多角度切層,因此顱腦、脊髓及脊柱等疾病都可以選擇核磁共振進行觀察,效果要好於CT。
以上概括介紹了CT、B超和核磁共振之間的區別,但是無論是什麼檢查手段都只是診斷病情的一種參考,要根據自身的症狀以及需要來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檢查,不要盲目的跟風檢查。身體有任何不適應及時就醫,根據醫生的指導和建議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檢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