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心臟彩超、CT、核磁共振,心肌酶學,冠脈造影各有何區別

2020-11-29 何藥師健康科普

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到醫院似乎醫生總要做一些檢查,有的患者其實並不知道做這些檢查對診斷自己的病情到底有什麼幫助,甚至非常排斥做檢查,認為只要給我開藥就好,做那麼多檢查沒有必要,事實真的如此嗎?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聊6種與心臟相關的檢查到底有什麼作用?

對於高危人群或疑似出現心梗症狀的人,只靠身體的一些表現是不能作出正確判斷的。此時需要科學的檢測方法來給出正確的答案。

心電圖:通過電流來檢查心臟

在眾多的檢查方法中,心電圖是診斷冠心病最簡單、最常用的方法。當心肌缺血時,心臟的電活動會發生特異性變化,通過心電圖儀器描記這種電生理變化,可以幫助診斷冠心病。心電圖包括安靜狀態下描記的心電圖、心絞痛發作時的心電圖、做運動負荷試驗時的心電圖,以及24小時動態心電圖。

超聲心動圖:看清心臟結構

超聲心動圖是通過都卜勒原理來檢查心臟血流灌注的手段,無痛苦、方便、可靠、準確率較高。超聲心動圖檢查能清楚地顯示心臟結構,如心壁厚薄、心腔大小、心臟瓣膜啟閉等情況,還可以顯示心壁的運動情況,能較準確地測定患者的心功能,對冠心病的診斷和鑑別診斷提供了很大幫助。超聲心動圖價格較心電圖要高很多。

CT:檢測血管鈣化程度

CT即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近年影像學檢查設備發展迅速,從多層螺旋計算機斷層顯像(MSCT)到雙源計算機斷層顯像(DSCT),已經可以清楚地觀測到冠狀動脈的血管,通過檢測冠狀動脈的鈣化情況,預測冠狀動脈是否存在狹窄以及狹窄的程度和部位。如果沒有鈣化斑,基本可以排除冠心病,CT為冠心病的無創檢查提供了一種安全可靠的手段。

核素檢查:給心臟拍照片

心血管的核素檢查可分兩大類:一類為心臟功能檢查,另一類為心肌顯像。它們都是將核素(一种放射性物質)注入患者體內,核素隨血流到達心臟,再通過一種能夠捕捉到核素放射性的相機來進行顯像。

核素心血池顯像

屬於心臟功能檢查,不僅能測定安靜狀態下的左、右心室功能,也可測定運動或藥物負荷下的心室功能狀態,並可用於觀察心室壁收縮和舒張的動態影像。核素心血池顯像是目前評價心肌供血及心臟泵血能力的一種早期可靠而無創傷性的檢查技術。

核素心肌顯像

核素心肌顯像可以顯示缺血區,明確缺血的部位和範圍大小,結合運動試驗再顯像,則可提高檢出率。該技術通過心肌損害、室腔擴大、肺攝取放射性程度等,可用於診斷急性或慢性冠狀動脈疾病,並確定疾病的嚴重程度。

心肌酶學檢查:抽點兒血就「知心」

心肌酶學檢查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和鑑別診斷的重要手段之一。心梗急性發作時,心肌由於缺血發生局部壞死,細胞死亡後其中的一些酶會溢出,導致血清酶濃度升高以及酶的序列發生變化。通過檢測這些酶,可以判斷有無心梗以及心梗發生的時間等。

血管造影: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

冠狀動脈造影,是在X線透視的引導下,將一根很細的塑料導管,從大腿根部的股動脈或手腕上的撓動脈,插入和心臟交界的主動脈根部,注射造影劑,使冠狀動脈顯影,以了解冠狀動脈的走行及管腔的大小。冠狀動脈造影是目前診斷冠心病最直接、最可靠、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清楚顯示冠狀動脈有無狹窄,狹窄的部位、程度、範圍以及病變處血管的血流情況。

通過以上講解,你是不是對冠心病有關的檢查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了呢,也更能主動配合醫生做好相關檢查和診斷,期待您獲得更好更精準的治療,重獲健康人生!

相關焦點

  • 冠脈CT造影檢查是怎樣做的?看些什麼?
    用CT做冠脈造影,就是打(注射)了造影劑(對比劑)做CT檢查看冠狀動脈。因為要看血管,不注射造影劑就顯不出來(所以很多要做增強的CT檢查就是要看血液供應情況)。由於不需要插導管到心臟,所以歸於無創的心血管檢查。 造影劑通常用的是碘造影劑。冠脈CT最常用的是碘普羅胺(優維顯)。注射的方法是使用高壓注射器快速地把造影劑注射到靜脈裡,這樣造影劑在血管裡的濃度高。
  • 冠脈支架置入術後血壓驟然下降為何:心梗?心包填塞?
    治療經過:入院考慮為急性冠脈症候群(不穩定型心絞痛),急診行冠脈造影檢查,造影檢查結果提示:1、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單支血管病變(前降支中段狹窄約 80 % - 90 %)。
  • 心電圖解析,小心第一個「坑」
    Q波,是心電圖的第一個負向波,從外形來看,Q波是心電圖中出現第一個「坑」。臨床實踐中也確實如此,即便都是異常Q波,原因卻千奇百怪。因此,我們要學會識別這些異常Q波之間的差異,才能進一步發現「罪魁禍首」的線索,從而避免被「坑」。
  • 心臟放支架後複查可以不做造影嗎?符合這3種條件可以不做!
    近些年患上心臟疾病的人越來越多,其中有很多通過心臟放置支架來治療疾病。很多人都知道任何疾病在動手術後都需要複查,也包括心臟放置支架手術,而在目前心臟放置支架手術後複查主要是通過造影,但很多患者在說到造影時會感覺害怕,就想知道是否可以不做造影檢查改做其他?
  • 冠脈CT能多深入了解心臟?做一次就夠嗎?答案揭曉,有3點要注意
    在近些年因為慢性疾病存在,導致並發冠心病的人也比較多,而想知道自己的冠脈以及心臟情況,一般醫生會建議做冠脈CT。冠脈CT可能大多數人都聽說過,可以需要通過此項檢查來了解心臟情況。大多數人認為只要做一次冠脈CT就能知道全部情況,但其實並不是。
  • 心臟是否有事 7項檢查幫到你
    此外,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同位素心肌掃描有助於了解心肌缺血或壞死的部位、程度及範圍,血管造影、血管超聲有助於了解血管病變的部位和程度。  在眾多的檢查方法中,心電圖是診斷冠心病最簡單、最常用的方法。當心肌缺血時,心臟的電活動會發生特異性變化,通過心電圖儀描記這種電生理變化,可以幫助診斷冠心病。
  • 彩超,X光,CT,核磁,都有什麼不一樣?醫生和你講一講
    對於曾經在醫院看過病的人來說,各種各樣的雷射或者ct肯定是非常常見的。而在醫學專業裡,醫學影像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不過對於普通人來說,什麼彩超、核磁共振、ct和與x光的確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這也讓很多人都感到了一絲迷惑。
  • 關於心電圖檢查,你知道多少?
    心電圖檢查是一門古老的檢查手段,至今有一百多年歷史,至今仍是臨床上最為常用的檢查方法之一。對於第一次做心電圖,病人總有許多疑慮及擔憂,希望此文能幫助大家了解心電圖檢查的基本常識。什麼是心電圖檢查?心臟由數以萬計的心肌細胞組成。
  • 心臟專家一次總結,收藏再也不求人
    當然患者也有自己的困惑,說什麼時候做心電圖都是正常的,當然一個是心電圖是發作時最容易看出問題這是其一,其二心電圖最重要的是看變化,也就是不同時間的心電圖,尤其是發病和不發病的時候對比,更有意義。對於到醫院症狀就馬上緩解的情況,必要時,可以選擇24小時動態心電圖,把心臟24小時每一次心跳都詳細記錄。
  • 56歲心臟病患者,要求複查造影,醫生講完造影的危害,馬上拒絕!
    門診有位56歲男性患者,直接要開一個檢查單,說要複查一個造影。我說:第一造影得住院,第二您具體什麼問題,說說看,看有沒有必要複查造影?我說:如果沒有不舒服,沒有特殊情況根本不用造影,因為第一沒必要,第二造影本身是有創檢查,是有風險的。經過詳細解釋,這位患者才放棄自己的」特殊要求「。那冠心病患者哪些情況需要造影?如果不造影都應該複查哪些項目呢?
  • 心臟做一個CT就能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醫生告訴您做CT的優缺點
    冠心病包括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臟支架、心臟搭橋、沒有症狀的冠心病、心衰等等。 我們在醫院要診斷冠心病,絕不能草草了事。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僅憑一張心電圖的T波倒置,或ST-T改變就診斷冠心病,這樣過於草率。
  • 心臟做一個CT就能診斷冠心病心肌缺血?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僅憑一張心電圖的T波倒置,或ST-T改變就診斷冠心病,這樣過於草率。我們診斷冠心病要靠症狀、心電圖、運動實驗、動態心電圖、冠脈CT、冠脈造影、核素顯像等等。當然我們不是給每個患者都做所有的檢查,我們需要根據不同情況選擇適合患者的檢查。我們今天就說說冠脈CT。
  • 三維彩超、四維彩超和超聲造影是一回事嗎? 有哪些區別?
    三維彩超、四維彩超和超聲造影是一回事嗎? 有哪些區別?時間:2016-07-02 10:56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三維彩超、四維彩超和超聲造影是一回事嗎? 有哪些區別? 三維彩超、四維彩超、超聲造影的區別是什麼呢?這3種雖然都是超聲檢查,但是是有所區別的,不能一概而論。
  • 心臟是兩房兩室「戶型」!內部結構你知嗎?「檢修」方法有哪些?
    雖然我們住的房子不會動,但心臟會活動,所以收縮和舒張的功能也是心臟彩超要考察的。 2.心臟放射性核素顯像 又稱心臟同位素檢查,是通過放射性核素技術檢查心臟的方法。
  • 幫你真正理解冠脈造影:冠脈造影投照體位基礎
    該冠脈到達後十字交叉並發出後降支PDA  定義2. 該冠脈發出PDA並同時有大的左室後側支PLV  比例: 85%右優勢, 8%左優勢, 7%均衡型  冠脈造影對術者的要求  ◆了解心臟解剖形態  ◆熟悉冠狀動脈解剖  ◆熟悉造影體位與冠狀動脈走行關係  ◆病變血管需要多體位投照
  • 心臟不舒服胸悶憋氣,但心電圖、彩超正常,這可如何是好?
    無論是門診還是網上,總有不少人提出這個問題:心臟難受, 總胸悶憋氣,可是心電圖、心臟彩超都正常,到底是怎麼回事?一、就算心電圖和心臟彩超正常,也不能排除心臟病心臟不舒服,胸悶憋氣,確實首先要想到是心臟病,但心臟病有很多具體的問題,不同心臟病,診斷和檢查的項目不同。
  • 超聲心動圖十大基本功3.1:心內科醫生為什麼要掌握心臟超聲知
    華醫心誠醫生集團孔令秋:為什麼必須要掌握心臟超聲知識?本節課同步字幕:本講是「十大基本功」系列課程第三講《超聲心動圖與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第一節《心內科醫生為什麼必須要掌握心臟超聲知識?》。一、為什麼要討論該話題?因為介入醫生和超聲醫生對疾病的診斷思路是不同的。介入醫生診斷冠心病,從心電圖開始 ? 心肌酶學 ? 冠脈造影 ?
  • 杏林夜談|冠脈造影檢查正常一定沒有問題嗎
    心臟,如同人體的「水泵」一樣,將血液泵出,給全身的器官供血,同時心臟作為人體的器官,自身也需要血液。有一組血管像帽子一樣,包繞心臟,負責給心臟供血,因此稱為「冠狀動脈」,簡稱「冠脈」。冠心病就是冠狀動脈出現了狹窄堵塞,影響供給心臟的血液,導致心臟缺血,產生心絞痛等不適症狀。如果冠狀動脈完全堵塞,心臟完全沒有血液供應,就是我們所說的心肌梗死。
  • 行業|為什麼影像廠商都愛強調「這款CT能掃描心臟」?
    與CT機架旋轉速度一樣重要的是心臟成像的重組技術。雙源CT和單源CT在提高圖像時間解析度的區別在於雙源CT採用雙X線管(硬體),而單源CT大都數採用的是多扇形重組技術(軟體)來完成。二、CT在心血管疾病診斷中應用心臟CT檢查的適應症包括心絞痛、心絞痛等同症狀;其他檢查不能提供有效的診斷;懷疑先天性冠脈血管異常;心臟搭橋的通暢和心肌病的檢查等。從檢查快捷和經濟角度出發,相關研究表明心臟CT能夠減少約54%診斷時間和約38%的花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