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導 讀 :
心誠學院由華醫心誠醫生集團開辦,並設立「才俊講堂」欄目,邀請行業心血管青年才俊講授相關課程。
本期分享「十大基本功」系列課程第三講《超聲心動圖與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第一節《心內科醫生為什麼必須要掌握心臟超聲知識?》。
華醫心誠醫生集團孔令秋:為什麼必須要掌握心臟超聲知識?
本節課同步字幕:
本講是「十大基本功」系列課程第三講《超聲心動圖與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的第一節《心內科醫生為什麼必須要掌握心臟超聲知識?》。
一、為什麼要討論該話題?
因為介入醫生和超聲醫生對疾病的診斷思路是不同的。
介入醫生診斷冠心病,從心電圖開始 ? 心肌酶學 ? 冠脈造影 ? 隨訪
從症狀到血管
超聲醫生主要從結構進行觀察,包括心包、心肌、大血管等
從症狀到結構
完整的臨床思維應該包括ECHO知識。除了要看疾病的方面,還有一些併發症,包括結構上的併發症等,都是需要進行觀察的。
超聲與臨床醫生本來是一家人,但是在國內因為觀點的衝突,被劃分到不同的學科,要把二者真正的融合併非易事。互相都不明白對方想做什麼、能做什麼。
為了解決這種分歧,我們提出兩種方案,分別是:臨床醫生學超聲、超聲醫生學臨床。
二、超聲心動圖的優勢
最簡單、快捷的心臟結構評估手段。
是心臟血流動力學無創評估最準確的手段。
可以為結構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保駕護航。
三、超聲 VS X線
介入心臟病學均是建立在X線基礎上。
介入心臟病學之父
沃納·福斯曼(Werner Forssmann)做的第一例心導管檢查,將一根導尿管插入自己的心臟,並通過X線透視顯示導管已經到達心臟。
冠脈、電生理、起搏器、結構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均與X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對X線的依賴程度不同。
冠脈介入手術對X線的依賴最大。
電生理介入治療對X線的依賴越來越小。隨著綠色電生理時代的到來,三維標測技術的開展使現在很多電生理醫生上臺前都不用穿鉛衣。但仍不能完全擺脫射線。
起搏器植入術的透視時間相對比較平穩,取決於醫生的能力和病情的複雜程度。
結構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在超聲作用下,有可能完全擺脫射線。
四、心臟形態評估:X線 VS 超聲
X線:
顯示的是心影。
由於封堵器、支架均不透光,在X線下可以觀察二者位置與毗鄰關係。
超聲:
顯示的是心腔。
超聲可以直接顯示心腔、大血管。能對結構性心臟病進行實時評估。
五、超聲技術的發展早已今非昔比
分別是二尖瓣、主動脈瓣、左心房佔位、左上肺靜脈與左心耳
這些圖像均為最新的超聲設備的圖像,與內鏡的圖非常相似。隨著時代的發展,超聲圖像已經做的非常精緻,還可以展示實時、動態的過程。
未完待續 敬請期待
審校:張曉冬┆編輯:徐凌一┆來源:心誠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