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誠學院由華醫心誠醫生集團開辦,並設立「才俊講堂」欄目,邀請行業心血管青年才俊講授相關課程。
本期繼續分享「十大基本功」系列課程第二講《哪些超聲心動圖表現不具備臨床意義》的第三節《需警惕的解剖結構(二)》。
華醫心誠醫生集團孔令秋2.3:需警惕的解剖結構(二)
本節課同步字幕:
四、右心房終末嵴
右心房終末嵴,又稱為右心房界嵴。界嵴,英文為Crista Terminalis(CT)。
從右心房頂部向右心房下壁延伸,跨過下腔靜脈口,逐漸走行,像山脈一樣把心房隔開。此時從四腔心切面觀察,可見心房水平面。
切開後,界嵴的橫斷面顯示在心房頂部,見右圖。
★★ 需要警惕的是,該橫斷面容易被誤診為腫瘤。此時可以藉助其他切面進行診斷,CT和磁共振檢查也有助於鑑別診斷。
五、華法林嵴
對應於右心房的界嵴,是分隔左心耳和左上肺靜脈的解剖結構。
食管超聲斷面圖
牛角狀的為患者的左心耳,上方為左上肺靜脈。
二者間的隔膜為華法林嵴,類似棉籤樣改變。
超聲心動圖
可表現為Q尾徵,見箭頭處。
★★ 該結構是正常的,在臨床診療過程中需要注意鑑別。
超聲出現後,由於我們不認識該解剖結構,經常誤診為血栓之類的疾病,導致有些患者在早期時服用華法林(商品名Coumadin),因而得名。
上世紀80、90年代,日本學者曾提出「超聲製造病」這一概念。指在沒有超聲檢查之前,我們不知道某些疾病的存在。而在超聲檢查出現後,會把正常的結構誤診為疾病。界嵴和華法林嵴均屬於超聲製造病的典型代表,其實二者都是正常的解剖結構,但是被誤診為佔位或血栓等。
六、左心室假腱索
可起源於左心室任何一側壁,多見於前壁和乳頭肌,終止於室間隔膜部、肌部或心尖部。少數假腱索起止於乳頭肌、心尖部和游離壁之間,極少數位於左心室流出道和主動脈瓣。
臨床意義:含有一些傳導束,可能引起早搏。
超聲表現:
粗大的假腱索
從心尖處延伸到室間隔膜部。
細小的假腱索
游離壁和室間隔之間進行連接,且合併室壁瘤。
右圖顯示的是短軸切面。
有些學者認為左心室假腱索含有傳導細胞或者異位起搏細胞。少數患者在心臟舒張時,假腱索受到牽拉,可能會導致室性早搏。但多數患者沒有任何症狀。
未完待續 敬請期待
審校:張曉冬┆編輯:徐凌一┆來源:心誠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