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中國什麼被濫用得最為嚴重,心臟支架肯定榜上有名。國內有好幾個專家都曾呼籲「規範使用支架」,但時至今日,支架濫用的問題仍然屢見不鮮,為什麼明明是一種治病的東西,漸漸變成賺錢的「工具」?今天,我們來揭露支架的內幕。
支架被濫用了?衛計委:患者人均1.5個支架!
支架,是放置在血管內的一個細長狀金屬籠子,能夠將即將堵死的狹窄血管撐開,從而恢復心臟冠狀動脈的供血,改善心肺功能,讓本來受疾病影響的器官能夠回歸正常的工作狀態。
介入治療術從1985年引入中國,之前鮮為人知,但近十年發展開始加速。國家衛計委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行冠脈介入治療總病例書達到66萬多例,比2015年增長17.42%。
有人認為,介入治療之所以發展迅速,根本原因在於它高昂的利潤。正因為受到利益的雞翅,導致有些患者體內放了3-5個支架。
但實際上,支架的成本價並沒有網上所說的那麼低廉——雖然直徑只有兩三毫米、長度不過幾釐米,僅材料價格至少在萬元以上。
另外,患者放置支架的數目也並非如網上所言有「3-5個」那麼多。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指出,「2016年我國進行介入治療的患者平均每人支架使用數為1.5枚。」
心臟支架≠一勞永逸!為什麼放了支架還會堵?
支架在臨床上只是一種救急手段,讓患者暫時擺脫致命的危險,將血管阻塞的部分打通,緩解了心肌缺血,但並不能一勞永逸的解決心臟疾病。接受手術支架置入後的患者,如果沒有遵醫囑服藥,或在術後沒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很有可能會使血管再次堵塞,疾病復發。
深圳市孫逸仙心血管醫院醫生王萍指出,要預防復發,植入後的一年是個「坎」。
支架術後需要做後續的「保養」來穩定病情,首先藥物治療一定要跟上。需要規律服用大量的藥物才能減少支架內血栓及支架內狹窄的風險,尤其是抗血小板藥物;
患者還需要做好定期複查,保持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處於正常水平;
另外,日常生活中的良好習慣養成也需要注意,控制高油高蛋白的飲食、加強鍛鍊。
哪些人需要放置心臟支架?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陳晞明建議,如果患者屬於以下三種情況之一,就可以考慮進行心臟支架植入。
1、急性心肌梗塞。心梗發生後的患者應在6小時內儘快到醫院進行介入治療,快速打開堵塞的血管,其心功能恢復效果比溶栓、藥物治療要好。
2、不穩定型心絞痛。這類患者有可能演變成急性心肌梗塞,適宜放置心臟支架,預防急性心梗。
3、勞力型心絞痛。這類患者通常在走路稍遠的情況下都可能出現胸痛胸悶等不適症狀,靜坐休息症狀就會緩解。也建議放置心臟支架來預防心梗。
做了心臟支架,會對身體有哪些影響?
再怎麼說,支架也是一種手術,做完這個手術,會對病人身體有哪些影響呢?
第一,支架是有創治療,術後可能會有出血和血腫的風險,有些患者血栓脫落可能引起栓塞。
第二,支架能撐開狹窄的冠狀動脈,但遠端的血流可能會減慢。
第三,支架可能會引起血栓和再狹窄,但這個機率比較小,大約為3%,可以通過術後服藥降低風險。
第四,術後需要服用較長時間的藥物。放置支架後並非就一勞永逸了,還需要遵醫囑服藥,才能避免病情復發。
實際上,大部分人做完心臟支架並不會影響自然壽命,甚至有延長壽命的作用。但有一些病人在做完支架不久後,就去世了。例如急性大面積心肌梗死的病人,即使做完支架死亡率也很高,這種患者做心臟支架只是為了增加生存的可能性,如果不做,可能連搶救的機會都沒有。所以搶救後的死亡跟支架沒有直接關係,並不是因為做了支架導致了死亡。
總之,心臟支架手術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手段,但是不應該成為心腦血管疾病唯一的治療手段,目前仍存在被濫用的現象。如接受了支架手術,要注意術後的保養和恢復,以免病情復發。
參考資料
[1]《不要迷信心臟支架》.今日保健.2010(03)
[2]《濫用心臟支架,撐起少數人的暴發路》.人民網.2015-02-1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