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披20餘斤鉛衣,分秒之間跑贏死神——記省胸科醫院心內科團隊

2021-01-09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焦守廣 通訊員 趙公雙 李雷陽 張小娟 朱家良

他們披著密不透風、重達20餘斤的鉛衣,與「死神」賽跑。頭髮脫落、皮膚粗糙、腰肌勞損、白細胞減低、腫瘤高發……這些潛在的威脅並不能阻擋他們站上手術臺的腳步。他們不是跑的最快的人,卻在分秒之間贏過了死神;他們不是最有力氣的人,卻用肩膀扛起了沉甸甸的生命。他們是山東省胸科醫院心內科團隊。

多年來,在主任張春盛的帶領下,山東省胸科醫院心內科在心病介入治療領域,從無到有,由弱到強,攀登著一個又一個的高峰。

老人下樓溜達,突發「瀕死的感覺」

今年入伏後,家住王舍人的劉大爺,經常一陣陣的胸悶、氣短,自覺是天氣悶熱的緣故。下午6:00左右吃完晚飯出門透氣,然而這平常的一次出門,卻與死神擦肩而過,過程可謂是驚心動魄。

「吃完飯了啊,去哪溜達啊?」劉大爺笑著跟鄰居打招呼,說話間突然感覺胸口像壓著大石頭一樣的悶疼、喘氣費勁,他趕緊坐在臺階上,想跟往常一樣歇歇,然而這次卻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嚴重。很快,劉大爺疼的渾身是汗,話不成句,出現了一種「瀕死的感覺」。

鄰居看出不對勁來,聯繫家屬緊急送往社區診所,做完心電圖,醫生面色凝重的說:「急性心肌梗死,病很重,轉大醫院吧!」緊急聯繫120途中,劉大爺的胸痛即使在嗎啡止疼的情況下仍然不見緩解,老伴急得直哭,一遍遍的詢問醫護人員,「大夫啊,啥是心梗啊,能治好不?」

那麼心肌梗死到底是什麼病呢?

眾所周知,心臟是人體的「發動機」,由一個個心肌細胞組成,其動力源泉為循環不息的血液,而冠狀動脈則是為心臟輸送血液的通道,隨著年齡的增加,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菸等因素會促進其發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斑塊。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如情緒激動、寒冷刺激、勞累,均可導致斑塊破裂,血栓形成,血管閉塞,冠脈血流中斷,心肌細胞缺血缺氧而死亡,這就是急性心肌梗死。

因其來勢兇猛,致死率高為人所知,如大家熟悉的演員古月、馬季、高秀敏、謝園等均因心梗死亡。若不及時開通閉塞血管,壞死心肌逐漸增多,收縮功能下降,影響心肌間的傳導束,繼而引起急性心力衰竭、惡性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併發症,威脅生命。開通血管、恢復血流是其最最主要的治療方式,有效的方法就是——冠脈支架介入治療,而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

下午6:30左右,山東省胸科醫院心內科主任張春盛、主任醫師張小娟及主治醫師李雷陽,同時接到了急診電話,「懷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情較重,大概20分鐘後到院!」電話就是命令,介入治療室是他們的戰場,沒有任何遲疑,10分鐘左右三人均已到位,與救護車上的隨車醫生及時取得聯繫,了解病人病情,指導臨時處理。與此同時,介入治療室相關人員已經到位,準備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晚7:00,救護車到達,立即開通急診綠色通道,病人直接送入介入治療室。消毒、穿刺、冠脈造影,一切步驟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然而病變的嚴重程度讓大家的心跟著懸了起來。造影結果顯示,患者前降支自口部全程瀰漫狹窄,最重處95%,第一對角支瀰漫狹窄,最重處95%,迴旋支中段瀰漫狹窄85%,遠段以後完全閉塞,右冠中段可見血栓影,中段以後完全閉塞。

張春盛判斷右冠狀動脈為梗死相關血管,經過溶栓治療,中遠端仍閉塞,遂行右冠介入治療,導絲順利通過閉塞段後行球囊擴張。此時患者心率突然降至40次/分,血壓降至80/50mmHg,期間出現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室速、室顫。當機立斷,迅速為病人行臨時起搏器及主動脈球囊反搏(IABP)置入術,在這些措施的支持下,心率和血壓須趨於穩定。後於右冠狀動脈中段病變處置入支架1枚,整個血管開通過程僅用時半小時。

在完成手術後,張春盛後背已被汗水浸潤,但是依然無法掩蓋內心的喜悅,「患者堵塞的血管開通了,就像缺水的麥苗一樣,灌溉後重新充滿了生機。」

劫後餘生的劉大爺和喜極而泣的老伴,共同向醫護人員表達了感激之情。

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

在心內科醫生中有句名言,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是與時間賽跑的過程。隨著時間的延長,心肌壞死越多,併發症也就越多,預後也就越差,血管開通越早,對心臟遠期的影響也就越小。心內科介入手術因為要在X線下完成,因此被稱為「射線下的心尖舞者」。

他們披著密不透風、重達20餘斤的鉛衣,與「死神」賽跑。有人說心臟介入醫生的工作就是「以命換命」,手術臺上幫助病人與死亡賽跑,厚重的鉛衣也只能阻擋部分射線,你可知,一臺介入手術的輻射量相當於1000次X光片!他們卻毅然的暴露在射線之下。

心內科主任醫師張小娟鉛衣為裳,射線為羽,手術臺上,射線底下,一站便是二十餘年。一臺臺的手術透支著他們的健康,頭髮脫落、皮膚粗糙、腰肌勞損、白細胞減低、腫瘤高發。這些潛在的威脅並不能阻擋他們站上手術臺的腳步,他們不是跑的最快的人,卻在分秒之間贏過了死神;他們不是最有力氣的人,卻用肩膀扛起了沉甸甸的生命。

家住聊城的王先生,在外人眼中年輕有為,30歲的年紀,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兒女雙全,家庭幸福。殊不知,他一直有一個困擾他將近20年的心病。

小時候的事情,能給王先生留下記憶的不多,但有一種「心病」,卻像噩夢一樣反覆出現,給他的童年留下了一片「陰影」。初次出現是在學校,他正在與小夥伴嬉笑玩耍,突然感覺心慌得厲害,心跳得非常快,感覺要隨時蹦出嗓子,嚇得他趕緊閉上了嘴巴,臉色煞白。萬幸的是,這種心慌一會就好了。然而2個月後同樣的感覺再次出現,這次持續的時間稍長,但也自行恢復了。這次小朋友害怕了,回家弱弱的告訴父親,家人帶他去醫院做了檢查,顯示一切正常。無辜的小朋友被生氣的爸爸踹了一腳,質問道:「是不是不想上學騙我呢!」

這之後,小王也不敢跟家人提這種「心病」了,但頻繁出現的心慌,讓他有一種心臟隨時可能跳出來的不安。

成年後的王先生仍反覆出現這種情況,也曾多次醫院就診,但因持續時間短,未「抓到」犯病時的情況。最近1年感覺越來越頻繁了,有時高速路上開車時犯病,已經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4個月前,他就診於當地醫院,醫生建議行心電生理檢查,然而手術持續2小時仍未能標到靶點,射頻未成功,建議轉至上級醫院進一步明確診治。經朋友引薦,來到了山東省胸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尹中君了解過患者的病情後,考慮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可能性大。建議進行射頻消融治療,安全有效。

術前準備完善後,王先生很快被推進介入治療室,刺激心臟進行心電生理檢查,明確患者為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隨後採用最先進的Ensite3000-NavX三維標測系統為患者進行射頻消融治療。術中進行詳細標測、確定靶點、消融100s、消融成功,整個過程僅持續不超過5分鐘。

經過消融之後,王先生這個「心病」再也不會犯了。

尹中君介紹,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是心內科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是一種快速而整齊的心律,多突發突止,發作時可表現為心悸、胸悶、焦慮不安,頭暈,心室率多波動在150-250次/分。

射頻消融是一種微創介入治療技術,是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最有效的辦法,局麻下,將電極導管經靜脈或動脈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釋放射頻電流導致局部心肌凝固壞死,達到阻斷快速型心律失常傳導束或異常起源點的技術。心內科採用的Ensite3000-NavX 三維標測系統,患者幾乎零射線暴露,此外可提高消融靶點準確性,具有創傷小、恢復快、成功率高、併發症少的優點。山東省胸科醫院心內科團隊開展射頻消融治療數十年,積累了豐富經驗。

科室介紹>>

山東省胸科醫院心內科成立於1991年,一直是醫院重點發展科室,經過30餘年發展,已經成為與其他省級三甲綜合醫院心內科並駕齊驅發展的科室。形成了以冠心病介入、心律失常的電生理及射頻消融治療,人工心臟起搏器植入為特色的綜合性心內科。

心內科目前擁有46張病床,科內醫護人員共25名,醫生9名,正高職稱4人,副高職稱2人,博士2人,碩士5人。護理人員16名,副主任護師2人,主管護師5人,護師6人,護士3人。

心內科主要收治冠心病、心律失常、各種原因的心力衰竭、高血壓病、各種心肌疾病、心包積液、肺栓塞、肺源性心臟病、風溼性心臟病、感染性心內膜炎、先心病等心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目前科室開展右心導管檢查、冠狀動脈造影、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血管內超聲、心律失常的心臟電生理檢查及射頻消融術、人工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先心病封堵等檢查及操作技術。

科室配備有先進的心導管設備:包括國內最先進的PHILIPS UNIQFD20血管造影機、心電生理檢查儀Ensite3000-NavX 三維標測系統、VOLCANO S5的血管內超聲機,Datascope CS100主動脈氣囊反搏泵、除顫儀及無創心排檢測儀,這些為開展介入性治療創造了條件,確保心臟介入治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在無創檢查方面,具有最新一代的飛利浦Epic 7C彩色都卜勒超聲心動儀、動態心電圖分析儀、動態血壓監測儀及飛利浦IQon spectral螺旋CT,三維冠狀動脈CT成像清晰精確。

近年來,科室始終重視醫療、教學及科研工作,不斷加強業務學習,掌握本專業的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先後於國際上發表SCI收錄的專業論文10餘篇,在國家級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省級刊物上發表專業論文近百篇。每年舉辦山東省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共計參會專業人員2000餘人。

相關焦點

  • 醫生穿20斤重鉛衣在X光射線輻射下手術[圖]
    手術室裡心內科醫生穿上重達20多斤的鉛衣工作,長年累月,許多醫生的腰椎、膝關節嚴重受損。南方日報記者 曾強 攝  日本核洩漏事件讓不少人「談核色變」,而「福島50死士」的精神則令人讚嘆。
  • 生死之交⑤:我們跑贏了死神!
    死神已向她步步逼近……01內科主任醫師 周曉勤:當時周女士面色蒼白,浮腫,躺在手術臺上,因為胎盤嚴重粘連,植入子宮肌層檢查發現嚴重的腦水腫,血液指標顯示出現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急性心肌損傷,嚴重酸中毒,乳酸值已顯示她正邁向死亡之門,死神已向她步步逼近……噢,不,不可以,搶救團隊奮力作戰,讓死神望而卻步!
  • 【關注醫生健康】醫師穿20斤重鉛衣在X光射線輻射下手術
    日本核洩漏事件讓不少人「談核色變」,而「福島50死士」的精神則令人讚嘆。  但其實,在我們身邊就有一群特別的醫護人員,他們每天穿著20斤重的鉛衣,冒著X光射線輻射,在手術臺上連續十幾個小時為病人「補心」、「通波仔」,與死神賽跑。近日,筆者走進廣東省人民醫院的心血管介入導管室,探訪他們鮮為人知的辛酸和期盼。
  • 65歲阿姨15分鐘內心臟反覆停跳7次 銅川醫生和死神賽跑贏了幾秒
    不得已的情況下,護士直接跪在病床上胸外按壓按壓,而楊阿姨已然失去了意識……  5分鐘的路程,帶著心電監護儀楊阿姨三次心臟停搏, 一路全靠胸外按壓,終於在進入手術室前楊阿姨恢復了心跳。  手術臺上心跳消失護士穿鉛衣按壓  搶時間!
  • 日照大咖帶領團隊與死神殊死搏鬥!
    日照心臟病醫院/青島大學日照醫院介入手術室裡傳出葛均波院長焦急的聲音。63歲的魏毅(化名)突發胸痛,病情極度複雜、危重,命懸一線!面對很多醫生都不敢觸碰的高難度手術,葛均波院長帶領心內科團隊展開與死神的殊死搏鬥!1.
  • 另闢新徑,救治天生「異」心:胸科醫院團隊完成世界首例特殊結構...
    日前,上海市胸科醫院心內科副主任、房顫亞專科主任劉旭團隊成功救治了這樣一位特殊患者,完成了首例「鏡面右位心合併下腔靜脈離斷、經頸內靜脈途徑房顫導管消融」手術。團隊另闢新徑、迎難而上,將不可能變為可能,為此類特殊生理結構的房顫患者帶來治療希望。據悉,此例手術世界範圍內尚未見報導。 57歲的唐先生有先天性器官異位,本該在左邊的心臟長到了右邊。
  • 胸科醫院施行全球首例「肺動脈自膨脹式瓣中瓣」植入術
    「我18歲在這裡治好了先天性心臟病,如今我54歲了,胸科醫院的專家又救了我一回。」病床上的劉阿姨臉上掛著笑容,看起來氣色很好,很難想像她曾經經歷了無數次心臟疾病的折磨。近日,上海市胸科醫院心臟中心主任、心內科主任何奔,以及結構性心臟病亞專業主任潘欣帶領多學科團隊,運用國際先進的介入技術,成功施行了全球首例「肺動脈自膨脹式瓣中瓣」植入術。劉阿姨出生時就患有法洛四聯症(TOF),這是一種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畸形,75%的重症者活不過10歲。在她18歲時,胸科醫院首席專家、心外科教授邱兆昆為她做了外科修復手術,取得良好效果。
  • 「抗擊」疾病—毓璜頂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孫旭文和她的團隊
    記者獲悉,僅上半年毓璜頂醫院神經內科完成介入手術400餘例,靜脈溶栓手術120多例,動脈取栓20餘例。近年來,由於工作成績顯著,毓璜頂醫院神經內科被評為全省神經內科的重點學科。此外,由於在腦卒中方面的突出貢獻,今年6月底在全國卒中大會上又被評為全國十佳綜合卒中中心之一。
  • 湖州市中心醫院:與時間賽跑,只為喚醒沉睡的心
    作為湖州市中心醫院心內科的一名主任醫師,對於這樣的「騷擾」早就習以為常。  時間就是生命,醫院規定急診備班醫生必須在接到電話後的最短時間內趕到醫院搶救病人,而每一次急診的電話就像戰場的號角,催促著俞海峰火線奔走,他說「這是使命。」
  • 江西省胸科醫院呼吸介入學科通過醫學領先學科驗收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袁小蘭報導:日前,江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組織召開的江西省醫學領先學科建設計劃項目——呼吸介入學科驗收評審會在江西省胸科醫院舉行,江西省胸科醫院院長許斌、副院長宗佩蘭、陳中書,以及呼吸介入科團隊成員、醫院各學科帶頭人、職能科室主要負責人等20餘人參加了會議
  • 著名醫院神經內科專業
    開設癲癇、睡眠、腦卒中篩查、腦血管狹窄與供血不足、帕金森病、記憶障礙與老年痴呆、眩暈、不安腿症候群、頭痛、神經病理性疼痛、不自主運動、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神經調控、神經肌肉病、神經脫髓鞘、運動神經元病、多發性硬化、中西醫結合、心身疾病等20多個專業門診。日均門診量兩千餘人次。
  • 湖南省胸科醫院與湖南源品細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紅網時刻11月9日訊(通訊員 楊正強 記者 周曼)11月6日,湖南省胸科醫院與湖南源品細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源品生物)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中南源品幹細胞科技園舉行。雙方將攜手致力突破幹細胞與免疫細胞在腫瘤、結核病臨床診療關鍵技術難題,將為雙方在幹細胞的臨床應用、學術交流、科研成果轉化、科研教學等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礎。
  • 她每天負重20斤站8小時!這不是在「練功」,而是在救命
    說到護士你最先想到的是否是白衣天使但事實上他們當中還有一個特殊的群體每天穿戴20斤左右的鉛衣工作戳視頻,感受"鉛衣天使"的工作視頻來源:央視新聞移動網矩陣號「紫金山視頻」馮雪是江蘇南京總醫院心臟內科介入導管室的一名護士
  • 穿30斤鉛衣 大夫X光下骨釘正畸
    一脊柱側彎彝族少年來京矯形,2周後有望長高五六釐米  本報訊(記者王卡拉)X光射線下,身穿30多斤重鉛衣的大夫,歷經6個多小時,依次將14顆螺釘打入了患者的脊柱內,其中一顆螺釘與脊柱的直徑僅相差0.1毫米。前天,身患先天脊柱側彎的17歲四川彝族孤殘少年馬秀才,在人民醫院接受了矯形手術。醫生透露,預計兩周後他能夠實現挺直腰板行走,他的身高也將增加五六釐米。
  • 北京協和醫院心內科荊志成教授團隊...
    北京協和醫院心內科荊志成教授團隊發現罕見病特發性肺動脈高壓(IPAH)的全新疾病基因前列腺素合成酶(PTGIS),該基因的罕見變異可解釋6.1%的IPAH患者病因。研究同時發現,攜帶PTGIS罕見變異的患者對前列環素類藥物治療更為敏感,或可為臨床精準用藥提供指導。
  • 2019山東省胸科醫院合同聘用制工作人員招聘20人公告
    2019山東省胸科醫院合同聘用制工作人員招聘20人公告 2019-05-21 11:05:25| 山東省胸科醫院 根據醫院發展要求和實際工作需要,現公開招聘合同聘用制工作人員,具體事宜如下
  • 附屬胸科醫院施行國內首例導航支氣管鏡聯合錐形束CT引導下微波...
    近日,這一領域又增「新武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呼吸內鏡室主任孫加源攜其團隊,在呼吸內科主任韓寶惠教授的指導下,聯合導管室、麻醉科、放射科等科室,在國內首次成功使用了導航支氣管鏡聯合錐形束CT(CBCT)技術,對一位多原發病灶的早期肺癌患者進行了微波消融術治療。
  • 與青浦百姓同心,守護心健康 ——記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
    劉主任脫下重重的鉛衣,此時他已經在手術臺上站了超過4個小時。在匆匆吃了幾口冷卻的飯菜後,又立刻投入到下一臺手術中。他就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的心內科劉海波主任,自2020年4月份離開工作多年的東方醫院來到我院心內科主持工作以來,這種工作狀態已經成為他的日常,緊張而有序。
  • 河北省胸科醫院:「爭取讓更多患者早日出院」
    1月14日13時50分,68歲的陸某走出河北省胸科醫院的病房,一身輕鬆。「不光身體沒事了,而且心裡也痛快。」她高興地說,「有醫生護士的治療和照顧,這次沒遭罪,說真的,他們比自個兒家人還親呢!」1月4日住進石家莊第五醫院,1月7日轉到河北省胸科醫院,經過多天的治療,她明顯感到身體的變化,不再胸悶氣短,各方面檢查都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