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焦守廣 通訊員 趙公雙 李雷陽 張小娟 朱家良
他們披著密不透風、重達20餘斤的鉛衣,與「死神」賽跑。頭髮脫落、皮膚粗糙、腰肌勞損、白細胞減低、腫瘤高發……這些潛在的威脅並不能阻擋他們站上手術臺的腳步。他們不是跑的最快的人,卻在分秒之間贏過了死神;他們不是最有力氣的人,卻用肩膀扛起了沉甸甸的生命。他們是山東省胸科醫院心內科團隊。
多年來,在主任張春盛的帶領下,山東省胸科醫院心內科在心病介入治療領域,從無到有,由弱到強,攀登著一個又一個的高峰。
老人下樓溜達,突發「瀕死的感覺」
今年入伏後,家住王舍人的劉大爺,經常一陣陣的胸悶、氣短,自覺是天氣悶熱的緣故。下午6:00左右吃完晚飯出門透氣,然而這平常的一次出門,卻與死神擦肩而過,過程可謂是驚心動魄。
「吃完飯了啊,去哪溜達啊?」劉大爺笑著跟鄰居打招呼,說話間突然感覺胸口像壓著大石頭一樣的悶疼、喘氣費勁,他趕緊坐在臺階上,想跟往常一樣歇歇,然而這次卻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嚴重。很快,劉大爺疼的渾身是汗,話不成句,出現了一種「瀕死的感覺」。
鄰居看出不對勁來,聯繫家屬緊急送往社區診所,做完心電圖,醫生面色凝重的說:「急性心肌梗死,病很重,轉大醫院吧!」緊急聯繫120途中,劉大爺的胸痛即使在嗎啡止疼的情況下仍然不見緩解,老伴急得直哭,一遍遍的詢問醫護人員,「大夫啊,啥是心梗啊,能治好不?」
那麼心肌梗死到底是什麼病呢?
眾所周知,心臟是人體的「發動機」,由一個個心肌細胞組成,其動力源泉為循環不息的血液,而冠狀動脈則是為心臟輸送血液的通道,隨著年齡的增加,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菸等因素會促進其發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斑塊。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如情緒激動、寒冷刺激、勞累,均可導致斑塊破裂,血栓形成,血管閉塞,冠脈血流中斷,心肌細胞缺血缺氧而死亡,這就是急性心肌梗死。
因其來勢兇猛,致死率高為人所知,如大家熟悉的演員古月、馬季、高秀敏、謝園等均因心梗死亡。若不及時開通閉塞血管,壞死心肌逐漸增多,收縮功能下降,影響心肌間的傳導束,繼而引起急性心力衰竭、惡性心律失常等一系列併發症,威脅生命。開通血管、恢復血流是其最最主要的治療方式,有效的方法就是——冠脈支架介入治療,而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
下午6:30左右,山東省胸科醫院心內科主任張春盛、主任醫師張小娟及主治醫師李雷陽,同時接到了急診電話,「懷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情較重,大概20分鐘後到院!」電話就是命令,介入治療室是他們的戰場,沒有任何遲疑,10分鐘左右三人均已到位,與救護車上的隨車醫生及時取得聯繫,了解病人病情,指導臨時處理。與此同時,介入治療室相關人員已經到位,準備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晚7:00,救護車到達,立即開通急診綠色通道,病人直接送入介入治療室。消毒、穿刺、冠脈造影,一切步驟有條不紊的進行著,然而病變的嚴重程度讓大家的心跟著懸了起來。造影結果顯示,患者前降支自口部全程瀰漫狹窄,最重處95%,第一對角支瀰漫狹窄,最重處95%,迴旋支中段瀰漫狹窄85%,遠段以後完全閉塞,右冠中段可見血栓影,中段以後完全閉塞。
張春盛判斷右冠狀動脈為梗死相關血管,經過溶栓治療,中遠端仍閉塞,遂行右冠介入治療,導絲順利通過閉塞段後行球囊擴張。此時患者心率突然降至40次/分,血壓降至80/50mmHg,期間出現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室速、室顫。當機立斷,迅速為病人行臨時起搏器及主動脈球囊反搏(IABP)置入術,在這些措施的支持下,心率和血壓須趨於穩定。後於右冠狀動脈中段病變處置入支架1枚,整個血管開通過程僅用時半小時。
在完成手術後,張春盛後背已被汗水浸潤,但是依然無法掩蓋內心的喜悅,「患者堵塞的血管開通了,就像缺水的麥苗一樣,灌溉後重新充滿了生機。」
劫後餘生的劉大爺和喜極而泣的老伴,共同向醫護人員表達了感激之情。
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
在心內科醫生中有句名言,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是與時間賽跑的過程。隨著時間的延長,心肌壞死越多,併發症也就越多,預後也就越差,血管開通越早,對心臟遠期的影響也就越小。心內科介入手術因為要在X線下完成,因此被稱為「射線下的心尖舞者」。
他們披著密不透風、重達20餘斤的鉛衣,與「死神」賽跑。有人說心臟介入醫生的工作就是「以命換命」,手術臺上幫助病人與死亡賽跑,厚重的鉛衣也只能阻擋部分射線,你可知,一臺介入手術的輻射量相當於1000次X光片!他們卻毅然的暴露在射線之下。
心內科主任醫師張小娟鉛衣為裳,射線為羽,手術臺上,射線底下,一站便是二十餘年。一臺臺的手術透支著他們的健康,頭髮脫落、皮膚粗糙、腰肌勞損、白細胞減低、腫瘤高發。這些潛在的威脅並不能阻擋他們站上手術臺的腳步,他們不是跑的最快的人,卻在分秒之間贏過了死神;他們不是最有力氣的人,卻用肩膀扛起了沉甸甸的生命。
家住聊城的王先生,在外人眼中年輕有為,30歲的年紀,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兒女雙全,家庭幸福。殊不知,他一直有一個困擾他將近20年的心病。
小時候的事情,能給王先生留下記憶的不多,但有一種「心病」,卻像噩夢一樣反覆出現,給他的童年留下了一片「陰影」。初次出現是在學校,他正在與小夥伴嬉笑玩耍,突然感覺心慌得厲害,心跳得非常快,感覺要隨時蹦出嗓子,嚇得他趕緊閉上了嘴巴,臉色煞白。萬幸的是,這種心慌一會就好了。然而2個月後同樣的感覺再次出現,這次持續的時間稍長,但也自行恢復了。這次小朋友害怕了,回家弱弱的告訴父親,家人帶他去醫院做了檢查,顯示一切正常。無辜的小朋友被生氣的爸爸踹了一腳,質問道:「是不是不想上學騙我呢!」
這之後,小王也不敢跟家人提這種「心病」了,但頻繁出現的心慌,讓他有一種心臟隨時可能跳出來的不安。
成年後的王先生仍反覆出現這種情況,也曾多次醫院就診,但因持續時間短,未「抓到」犯病時的情況。最近1年感覺越來越頻繁了,有時高速路上開車時犯病,已經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4個月前,他就診於當地醫院,醫生建議行心電生理檢查,然而手術持續2小時仍未能標到靶點,射頻未成功,建議轉至上級醫院進一步明確診治。經朋友引薦,來到了山東省胸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尹中君了解過患者的病情後,考慮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可能性大。建議進行射頻消融治療,安全有效。
術前準備完善後,王先生很快被推進介入治療室,刺激心臟進行心電生理檢查,明確患者為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隨後採用最先進的Ensite3000-NavX三維標測系統為患者進行射頻消融治療。術中進行詳細標測、確定靶點、消融100s、消融成功,整個過程僅持續不超過5分鐘。
經過消融之後,王先生這個「心病」再也不會犯了。
尹中君介紹,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是心內科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是一種快速而整齊的心律,多突發突止,發作時可表現為心悸、胸悶、焦慮不安,頭暈,心室率多波動在150-250次/分。
射頻消融是一種微創介入治療技術,是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最有效的辦法,局麻下,將電極導管經靜脈或動脈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釋放射頻電流導致局部心肌凝固壞死,達到阻斷快速型心律失常傳導束或異常起源點的技術。心內科採用的Ensite3000-NavX 三維標測系統,患者幾乎零射線暴露,此外可提高消融靶點準確性,具有創傷小、恢復快、成功率高、併發症少的優點。山東省胸科醫院心內科團隊開展射頻消融治療數十年,積累了豐富經驗。
科室介紹>>
山東省胸科醫院心內科成立於1991年,一直是醫院重點發展科室,經過30餘年發展,已經成為與其他省級三甲綜合醫院心內科並駕齊驅發展的科室。形成了以冠心病介入、心律失常的電生理及射頻消融治療,人工心臟起搏器植入為特色的綜合性心內科。
心內科目前擁有46張病床,科內醫護人員共25名,醫生9名,正高職稱4人,副高職稱2人,博士2人,碩士5人。護理人員16名,副主任護師2人,主管護師5人,護師6人,護士3人。
心內科主要收治冠心病、心律失常、各種原因的心力衰竭、高血壓病、各種心肌疾病、心包積液、肺栓塞、肺源性心臟病、風溼性心臟病、感染性心內膜炎、先心病等心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目前科室開展右心導管檢查、冠狀動脈造影、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血管內超聲、心律失常的心臟電生理檢查及射頻消融術、人工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先心病封堵等檢查及操作技術。
科室配備有先進的心導管設備:包括國內最先進的PHILIPS UNIQFD20血管造影機、心電生理檢查儀Ensite3000-NavX 三維標測系統、VOLCANO S5的血管內超聲機,Datascope CS100主動脈氣囊反搏泵、除顫儀及無創心排檢測儀,這些為開展介入性治療創造了條件,確保心臟介入治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在無創檢查方面,具有最新一代的飛利浦Epic 7C彩色都卜勒超聲心動儀、動態心電圖分析儀、動態血壓監測儀及飛利浦IQon spectral螺旋CT,三維冠狀動脈CT成像清晰精確。
近年來,科室始終重視醫療、教學及科研工作,不斷加強業務學習,掌握本專業的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先後於國際上發表SCI收錄的專業論文10餘篇,在國家級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省級刊物上發表專業論文近百篇。每年舉辦山東省心血管病學術會議,共計參會專業人員20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