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罕見病遺傳密碼再獲破譯!北京協和醫院心內科荊志成教授團隊...

2021-01-10 澎湃新聞

北京協和醫院心內科荊志成教授團隊發現罕見病特發性肺動脈高壓(IPAH)的全新疾病基因前列腺素合成酶(PTGIS),該基因的罕見變異可解釋6.1%的IPAH患者病因。研究同時發現,攜帶PTGIS罕見變異的患者對前列環素類藥物治療更為敏感,或可為臨床精準用藥提供指導。研究成果於4月1日在線發表於心血管領域頂級雜誌JAMA Cardiology上。

IPAH是一種罕見惡性心血管疾病,病理機制不清,患者預後極差。BMPR2是已知的最主要IPAH致病基因,但僅能解釋14.5%的中國IPAH患者遺傳病因,還有大量疾病相關基因未被揭示。

面對肺動脈高壓重大挑戰,荊志成教授帶領團隊二十年如一日進行臨床和基礎研究。2019年,團隊完成首次中國人大樣本IPAH臨床隊列全基因組遺傳研究,發現全新IPAH致病基因BMP9,引起國際學術界高度關注[1]。為此,國際權威心臟病學雜誌《歐洲心臟雜誌》(European Heart J)在 2019 年終長篇報導了荊志成教授所帶領的團隊在心血管疾病的遺傳學、隊列研究以及新藥研發方面所取得令人矚目成就[2]。近日,重大突破性進展捷報再度傳來,該團隊發現了另一個全新的IPAH遺傳相關基因:前列腺素合成酶(PTGIS)。文章發表於心血管領域頂級雜誌JAMA Cardiology上[3]。

荊志成團隊首先對42個不攜帶BMPR2突變的IPAH患者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發現PTGIS基因罕見變異在IPAH患者中顯著聚集。隨後,擴大樣本的驗證表明,PTGIS基因罕見變異在IPAH患者中發生頻率為6.1%(14/230),顯著高於健康對照人群0.8%的發生頻率(8/968),使IPAH發病風險上升7.8倍(95%CI, 3.2~18.8; P=5.0 ×10-6)。

IPAH患者中共發現三種PTGIS基因罕見變異:一個剪接位點變異(c.521+1G>A)和兩個錯義變異(p.R252Q和p.A447T)。功能研究表明這三種變異均導致PTGIS蛋白功能缺失:剪接位點變異導致錯誤mRNA剪接;兩個錯義變異均顯著降低了PTGIS蛋白合成前列腺素(PGI2)能力,也降低了PTGIS蛋白保護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使血管內皮細胞更易凋亡和受損。

更讓人興奮的是,PTGIS罕見變異與IPAH患者肺血管反應性具有很強的相關性。線性回歸模型研究表明,與不攜帶PTGIS罕見變異患者相比,攜帶罕見變異患者在吸入伊洛前列素後肺血管阻力下降更明顯(95% CI,-3.40 ~ -0.87;P=0.001),心功能指數升高更明顯(95% CI,0.19 ~ 0.65;P<0.001)。這意味著攜帶PTGIS罕見變異的患者對前列環素類藥物的肺血管反應更敏感,很可能更適合進行前列環素類藥物治療,說明PTGIS罕見變異具有重要的指導臨床治療價值。

▲ 攜帶PTGIS 基因變異的肺動脈高壓患者與不攜帶PTGIS基因變異的患者,在導管室吸入伊洛前列素之後的急性血流動力學,包括肺血管阻力與心指數等指標有很大差異,提示PTGIS基因可成為未來藥物基因組學研究的重要靶點

PTGIS基因罕見變異的發現是一個重大突破,不僅解釋了額外6.1%IPAH患者的病因,亦可為臨床精準用藥提供指導。

荊志成教授表示,他堅信當世間存在肺動脈高壓這種疾病時,也在患者體內留下了解決問題的密碼,科研工作者的使命就是要尋找到這些密碼。在荊教授的指導下,團隊繼在2019年發現BMP9這一中國IPAH患者中排名第二的致病基因後,再一次破譯了IPAH的遺傳密碼!

王曉建副研究員、徐希奇副主任醫師、孫凱副研究員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荊志成教授和張學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張抒揚教授全程參與了研究的設計和實施。該研究獲得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與健康科技創新工程等資助。

參考文獻

1.Wang XJ, Lian TY, Jiang X, et al. Germline BMP9 mutation causes 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J]. Eur Respir J, 2019, 53(3). pii: 1801609. doi: 10.1183/13993003.01609-2018.

2.Jiang X, Xu XQ, Jing ZC. The Key Laboratory of Pulmonary Vascular Medicine,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KLPVM-CAMS)[J]. Eur Heart J, 2019,40 (48): 3881-3885. doi: 10.1093/eurheartj/ehz845.

3.Wang XJ, Xu XQ, Sun K, et al. Association of Rare PTGIS Variants With Susceptibility and Pulmonary Vascular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J/OL]. JAMA Cardiol,2020-04-01, doi:10.1001/jamacardio.2020.0479.

文字/心內科 王晶

圖片/心內科供圖

監製/張抒揚 主編/陳明雁

原標題:《重磅 | 罕見病遺傳密碼再獲破譯!北京協和醫院心內科荊志成教授團隊發現全新肺動脈高壓疾病基因》

相關焦點

  • 四位大咖真知灼見 罕見病精準診療獲突破
    罕見病診療與精準醫學的「聯姻」之路,看似水到渠成,卻非一帆風順。國內有一支力量正致力於此。2016年12月初,中國研究型醫院協會罕見病分會在京成立,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張抒揚擔任該分會的首任會長。
  • 北京協和醫院「普內科保衛戰」
    專科越來越專呼喚大內科回歸近年來,傳統意義上的內科已被細分為多個亞專科,包括腎內科、神經內科、心內科等,對於普通患者而言,去醫院掛號就診也似乎不再需要掛普內科。真的如此嗎?健康界調查了多家北京的二級以上醫院發現,只有協和醫院有普內科,其他醫院相關科室只有內科或綜合內科。
  • 第一批北京罕見病推薦醫院名單公布
    為使罕見病患者得到規範治療,保障患者醫療安全,北京市衛健委和北京醫學會罕見病分會制定了《具備第一批罕見病目錄中所列疾病診治能力推薦醫院/科室名單(2018年)》。目前國家第一批121種罕見病目錄中,根據北京市患病人口規模及實際診療情況,每種疾病分別有2家至7家推薦醫院。
  • 重磅| 協和朱蘭團隊繪製女性陰道前壁脫垂細胞圖譜
    重磅 | 協和朱蘭團隊繪製女性陰道前壁脫垂細胞圖譜 2021-01-07 21: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著名醫院神經內科專業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的領導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形成了較為系統完整的中醫腦病診療體系和學科團隊,目前在中醫腦病(中風病及多種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治療和研究方面居國內地位。> 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內科為全國規模最大、學科建設最為齊全的學科之一,目前為國家級重點學科。
  • 北京最好的醫院有哪些 北京看病最新指南!
    其他推薦:   中日醫院院長:王辰院士、林江濤教授   2心內科   主要疾病:冠心病、房顫、高血壓、心律失常、心臟病、心臟介入等   推薦醫院:北京安貞醫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北京朝陽醫院   其他推薦: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霍勇教授。上海復旦大學中山醫院心內科:葛均波院士。
  • 武漢協和醫院首次挺進復旦中國醫院排行榜前十,創歷史新高!
    2019年度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在上海重磅發布,發布會上傳來喜訊——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綜合排名位列全國第 10 位,較上一年(2018年),排名再進2位! 中國醫院綜合排行榜 武漢協和醫院 全國第十!
  • 遺傳密碼的破譯史
    大體過程如下:①通過簡單的排列組合推測遺傳密碼是三聯體→②遺傳密碼的閱讀方式如何(重疊讀碼還是非重疊讀碼)→③克裡克通過T4噬菌體突變實驗證實了遺傳密碼是三聯體並採用非重疊的讀碼方式→④遺傳密碼與胺基酸如何對應→⑤尼倫伯格和馬太通過體外無細胞體系合成蛋白質的實驗破譯了UUU編碼苯丙氨酸→⑥AAA和CCC也隨之被破譯→⑦通過異聚核苷酸作為mRNA的體外合成蛋白實驗,找出了各種胺基酸密碼子的大體範圍
  • 破譯遺傳密碼 掌握生命秘密
    你想像過,在科幻電影中才會出現的場景,也許有一天會成為現實嗎——        那時,有一本記錄著自身遺傳密碼的書伴隨自己從出生到死亡,裡邊密密麻麻的符號能夠清楚地表明你患有某些疾病的機率;癌症這樣可怕的疾病也有辦法被攻克,因為醫院可以監測到你的身體指標,哪種基因發生了突變都可以被發現,甚至在發病前就有可能擁有治療方案
  • 遺傳密碼的破譯
    破譯遺傳密碼實際上就是要找到基因中DNA的鹼基順序與其編碼的蛋白質胺基酸順序的對應關係:幾個鹼基決定一個胺基酸?哪幾個鹼基決定哪種胺基酸?要判斷哪個三聯體密碼決定哪種胺基酸,首先需要一種人工合成RNA的方法和一個能夠在體外合成蛋白質的實驗系統,這樣,在試管中加入已知序列的RNA,再通過分析新合成的蛋白質產物的胺基酸排列順序就可以推斷密碼子和胺基酸的對應關係。
  • 北京協和攜手春富研究院成功治療罕見免疫缺陷疾病
    院慶活動上,北京協和醫院兒科主任宋紅梅教授和春富研究院院長李春富教授共同總結與回顧了9歲的罕見病患者小晴的確診和治療過程。 北京和東莞2020年7月27日 /美通社/ -- 近期,高博醫學(血液病)廣東研究中心南方春富(兒童)血液病研究院舉行了成立兩周年慶祝活動。院慶活動上,北京協和醫院兒科主任宋紅梅教授和春富研究院院長李春富教授共同總結與回顧了9歲的罕見病患者小晴的確診和治療過程。
  • 北京協和醫院網際網路診療迎來首位患者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王璐 陳明雁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5月21日早8:40,林奶奶通過北京協和醫院官方App,向心內科劉永太副主任醫師敘述自己的病情,這是北京協和醫院網際網路診療正式上線後的首位患者。
  • ...為罕見病診療打造樣板——中國溶酶體貯積症診療能力建設項目啟動
    值此特殊背景下,為了儘快幫助小寶確診,作為STEP項目啟動後的首個落地學術平臺,經中國罕見病聯盟協調,北京協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山東省立醫院、邢臺市人民醫院和邢臺小寶家中多點連線互動,進行了MDT多學科遠程會診,幫助小寶進行了線上確診並制定了後續邢臺當地規範診療的長期隨訪方案。
  • 向生命致敬 向醫師致敬(一):不忘醫者初心——記北京協和醫院劉正印
    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獲得者劉正印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主任醫師、教授。2020年1月26日,正是大年初二,北京協和醫院響應國家號召,吹響馳援武漢的號角,劉正印作為第一批北京協和醫院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的隊長,披甲出徵。
  • 協和張烜團隊建立CAR-T精準...
    北京協和醫院張烜教授團隊與北京大學藥學院聯合,創新性地開發了基於自身抗原肽的可控、通用型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新技術,並將其應用於自身免疫病的治療。北京協和醫院疑難重症及罕見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平臺張博博士和張烜教授分別為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北京大學藥學院周德敏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和重點項目、國家「十三五」自身免疫病重點研發計劃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創新工程多個基金的支持。
  • 諾貝爾醫學獎揭曉,協和感染內科專家這麼說——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劉曉清教授、劉正印教授和周寶桐副教授對此發表的精彩點評——劉曉清簡介: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主任醫師,內科學系常務副主任。國際臨床流行病學網(INCLEN)北京協和醫學院臨床流行病學室(CEU)主任,北京市臨床研究質促中心(協和)主任,中華醫學會臨床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醫學會常務理事、臨床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委員、臨床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協作組副組長,北京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抗癆協會理事。長期從事感染性疾病診治工作。
  • 北京協和醫院教授:師從世界頂尖專家,學成毅然回國,成領域先驅
    1930年2月17日,湯曉芙出生在上海,從上海,到廣州,最後從北京協和醫學院畢業。畢業後,湯曉芙再沒去過別的單位,她在協和呆了一輩子,從事神經病學研究六十餘年,在肌電圖、神經電圖及誘發電位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同時也在國內最早開展了運動障礙的肉毒毒素治療。
  • 住院醫師規培 北京協和醫院是這樣做的
    在這種情況下,12月18日,第十一屆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住院醫師病例報告大會召開。情景再現8分鐘據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戴毅介紹,該會議主要是想為神經科青年住院醫師搭建展示臨床思維的舞臺。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主任崔麗英本次前來「應考」的25名住院醫來自4個城市的8家醫院,他們均為在協和醫院完成了或正在進行住院醫培訓的年輕醫師。
  • 北京專家來濟南三院坐診會診!涉心內科和神經內科
    心內科專家手術時間:本周五 11月27日心內科專家坐診時間:本周五 11月27日上午9:50--11:30(限號15人)地點:門診樓三樓內科門診專家介紹:>賈德安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醫院教授專家履歷:專業特長: 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及腔內影像學、功能學評價 多支病變,慢性完全閉塞等複雜病變的介入治療心血管內科醫學博士,在冠心病及危險因素(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