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煙臺8月14日訊(記者 通訊員 李成修 馬瑾)
和腦血管疾病周旋,為運動神經元病憂心,還要時刻提醒患者警惕焦慮、抑鬱的侵襲……從醫30多年來,毓璜頂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孫旭文不斷精進自身業務的同時,還通過打造精英團隊來抗擊疾病,為患者贏得更多機會。
枕戈待旦,孫旭文和她團隊從不敢真正放鬆,隨時保持「戰鬥能力」是他們對疾病最有力的的回應,也是給患者最大的保證。
溶栓技術讓27歲小夥腦血管「堵」後又「通」
工作忙碌、壓力大,加上經常熬夜,終於把27歲的楊琪熬倒了。
正在銀行忙著清點的他,突然左側身子被「定」住了,手腳動彈不得,不能說話,怎麼嘗試發聲也無法清晰地表達。跟家人求助後,在醫院工作的爸媽迅速將其從老家海陽送到了毓璜頂醫院。
開通綠色通道,急診抽血檢查,通過CT排除腦出血,孫旭文和她的團隊一刻沒耽擱,組織為其進行靜脈溶栓,症狀較前迅速緩解,複查核磁共振發現是大腦中的動脈血管發生堵塞,之後行腦血管造影,手術異常順利,出院回到單位後,根本沒人看出他的病症。
「這是我們最欣慰的,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孫旭文說,腦血管閉塞以後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啟動治療,開通閉塞血管,方法主要有兩種即靜脈藥物溶栓治療和動脈內支架取栓治療。對於急性腦梗死患者,發病後4.5小時內經靜脈注射溶栓藥物治療既安全又有效。但對於大的腦動脈閉塞,單獨靜脈溶栓治療血管開通率低,多採用動脈取栓的方式進行。
相較於救治的成就感,孫旭文和她的團隊更希望能防患於未然,幫患者將疾病扼殺在萌芽裡。2009年6月,在國家衛生部的領導下,中國老年醫學保健研究會、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啟動了「腦卒中篩查與防控工程」。2011年,毓璜頂醫院成為煙臺唯一一家篩查基地。那之後,通過健康大課堂、進社區等活動宣講腦卒中防治知識就成了孫旭文心裡的頭等大事。
「適量運動、合理飲食是關鍵。」孫旭文說,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是腦卒中的高危因素,此外吸菸、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重要誘發因素。如果周圍人出現語言不清、手腳無力、面癱及突然眩暈、跌倒、對新近事情遺忘等應立即撥打「120」得到及時救治。
記者獲悉,僅上半年毓璜頂醫院神經內科完成介入手術400餘例,靜脈溶栓手術120多例,動脈取栓20餘例。近年來,由於工作成績顯著,毓璜頂醫院神經內科被評為全省神經內科的重點學科。此外,由於在腦卒中方面的突出貢獻,今年6月底在全國卒中大會上又被評為全國十佳綜合卒中中心之一。
無震顫也可能被「沉默的殺手」盯上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群人,步入老年後,他們行動遲緩,步態不穩,面容僵硬,四肢不穩,即使對平常人來說再容易不過的一個動作,他們往往拼盡全力也不能完成,他們的苦惱可能就源於帕金森病。因病情進展緩慢,初期不易被察覺,帕金森病又被成為「沉默的殺手」。與早期單純憑藉是否有震顫等運動症狀來判斷相比,近年來,「沉默的殺手」愈發狡猾,即使沒有明顯震顫,老年人也可能早被其盯上了。
60歲的宋先生是福山人,日前受胳膊僵硬、無法自由擺動的困擾,已經無法自如地「穿衣解帶」。四處求醫均被告知是血栓惹的禍,然而醫治兩年多仍不見效不說,一些精細的動作他徹底做不了,這讓家人憂愁不已。後經朋友介紹轉到毓璜頂醫院神經內科就診,結合一系列檢查結果,最終他被確診為帕金森。
「雖然沒有明顯的震顫,但肌張力增高很明顯,這是判斷帕金森的一個重要的依據。」孫旭文主任介紹稱,除運動遲緩、步態不穩、肌張力增高等明顯的運動症狀外,近年來嗅覺減退、胃腸蠕動受阻導致的頑固性便秘、心慌、焦慮、失眠等非運動症狀也是判斷帕金森的重要依據,而此前被譽為帕金森患者的「標誌性動作」震顫已不再是判斷是否患病的必備條件。
明確病症後,經過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運動指導和定期隨訪,宋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如今五年過去,他生活可以自理,沒事還會和朋友一起到公園打太極拳,生活得很愜意。
為給患者帶去更規範、專業的治療,減輕家庭和社會的壓力,2014年7月,毓璜頂醫院開設了專門的帕金森門診,並派出巴茂文博士多次外出學習,專攻此方向,以期給患者帶來更好的診療服務。
「過度拖延治療和不能及時調整用藥量是導致患者病情加劇的重要原因。」孫旭文主任稱,很多患者一旦被確診就會出現恐慌、焦慮等情緒,拒絕或過度拖延治療。且因為帕金森患者需要終生服藥,部分患者擔心藥物副作用或消極治療,往往不會遵醫囑及時調整用藥量,大大降低了治療效果。
帕金森並不可怕,孫旭文稱,雖然現在的醫療水平不足以根治,但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保持愉悅的心情,提高生活質量,對預防帕金森非常有益。
無故舌頭疼可能是焦慮、抑鬱發出的「信號」
在多年的門診交流中,孫旭文發現前來神經內科就診的患者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伴發焦慮抑鬱症狀,而這兩種疾病往往比較「隱蔽」,常隱藏在各種無故疼痛、失眠中難以辨識。
日前,今年50歲的尚女士突然感覺舌頭疼,並伴有焦慮、煩躁、坐立不安等情緒,多番求醫未果,她找到孫旭文,簡單詢問病癥結合其既往的就診情況,孫旭文診斷其實由於焦慮、抑鬱引發的神經疼。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疏導,加上抗抑鬱、焦慮的藥物治療,尚女士很快恢復健康。
孫旭文告訴記者,現代社會環境變化快、生活節奏快,很多人心理壓力過大,長此以往,精神會不自覺地陷入緊張焦慮、抑鬱中,可嚴重影響生化質量。患者雖然不像精神分裂症那樣會有傷害他人的暴力行為,但仍對家人生活造成困擾。
「發現問題及時就醫,千萬不能拖延。」孫旭文說,接診過程中太多病人因心裡抗拒而延誤治療時機導致病情加重,她建議如果感到焦慮抑鬱可儘早就醫,通過不斷的心理調節和藥物治療爭取早日敞開心扉,回到正常生活中去。
打造精英團隊,集體發力抗擊病痛
從醫30多年來,未曾敢有一刻放鬆,只願竭盡全力為患者一搏,熱愛自己的行業,說起神經系統疾病及診療方式她如數家珍。一枝獨秀俏也不爭春,作為科室帶頭人,這些年孫旭文還著力打造她的精英團隊,集體發力,為患者帶去更精準的醫療服務。
10年前,一名產婦生產完17天,由於孕後體內激素分泌變化,導致頭疼、抽搐、渾身乏力,隨後陷入昏迷,全身動彈不得,情況十分危急。臨危受命,孫旭文結合各項檢查結果,迅速判斷其患的是靜脈竇血栓。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腦血管疾病,發生率不足所有卒中的1%,進行抗凝等綜合治療。孫旭文格外謹慎,同時利用外地專家交流的機會,特意將病例拿去會診,反覆推敲,最終為女子尋到了最佳的治療方案。
不僅如此,當得知女子家中四個老人相繼患病去世,襁褓中的嬰兒又嗷嗷待哺,無力承擔高昂的治療費用,孫旭文默默組織科室人員捐款,助其度過難關。
急患者之所急,不斷精進業務的同時,作為科室帶頭人,孫旭文還著力打造精英團隊,通過每周的疑難病例討論,督促團隊成員不斷學習,以此為臨床實踐提供更多有力的支撐。
如今,毓璜頂醫院神經內科已相繼成立帕金森、癲癇、介入、痴呆和眩暈五個亞專業門診,團隊成員術業專攻,分門別類為患者提供更精準的診療服務。此外,擔任科室主任的十餘年間,孫旭文還帶動毓璜頂醫院神經內科成為省級重點學科、省級醫藥衛生專業重點學科,並於2011年獲批食藥局新藥臨床試驗基地(GCP)、2014年獲批首批國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
「我們不能休息,因為患者不能等。」從醫這麼多年來,孫旭文坦言從來沒敢真正休個假,休息日也像工作日一樣時刻準備著救治患者,「病情就是命令」和死神爭搶希望孫旭文總是鬥志昂揚。同時,孫旭文一直努力通過打造精英團隊來增加「戰鬥力」,為患者贏得更多生機,神經內科團隊「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三特精神」在其帶領下口口相傳。
專家簡介:
孫旭文,女,主任醫師,三級教授,醫學碩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衛生計生委腦卒中防治專家委員、國家卒中學會醫療質量管理與促進分會委員,山東省腦血管病防治協會預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心功能學會腦血管分會及睡眠障礙分會委員、醫師學會女醫師分會常務理事、醫師學會內科委員、預防醫學學會常委,煙臺市神經內科學會副主任委員、腦血管病學會副主任委員、心理學會副主任委員、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委員。先後在北京天壇醫院、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進修學習。
煙臺毓璜頂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大內科主任神經內科工作30餘年,在煙威地區率先開展了腦梗死的動靜脈溶栓治療及神經介入技術,能夠解決神經科各種疑難雜症,對腦血管疾病、神經系統變性病、各種睡眠障礙、運動神經元病、癲癇等神經系統疾病均有豐富臨床經驗,曾獲市科技進步獎五項。
發表國家中華級或SCI收錄論文30餘篇,著作3部。多次獲得煙臺毓璜頂醫院十佳共產黨員、十佳醫師等榮譽稱號。所帶神經內科連年被評為醫院先進科室,並評審為省級重點學科。
[責任編輯:楊凡、董曉爽、孫凱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