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老年人常患的神經內科疾病有哪些?)
圖/視覺中國
老年人對神經系統的疾病並不陌生,但卻很少有人了解都有哪些神經系統常見疾病。日前,重慶醫科大學副校長謝鵬在「第五屆嶺南國際神經病學與神經免疫學大會」上表示,神經內科有三大疾病在老年人中尤為高發,只有真正了解了有關神經系統疾病的知識,才能從源頭開始預防。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神經
內科主任 陸正齊
重慶醫科大學副校長 謝鵬
文/羊城晚報記者 餘燕紅 通訊員 江瀾
A
腦中風
該病在老年人中發病率最高。腦中風泛指一切急性腦血管病,其共同特點有三:急性發病,以偏癱、失語症狀為主,病變在血管。腦卒中分為缺血性腦血管病(腦梗塞、腦血栓形成)和出血性腦血管病(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兩類。
重慶醫科大學副校長謝鵬介紹,常見的高血壓性腦出血是由於腦內的小動脈破裂,血液流到腦組織中,直接或間接破壞腦組織,引起一系列臨床症狀,又如蛛網膜下腔出血,是由於腦底的動脈瘤或腦內外畸形血管破裂,血液流到蛛網膜下腔。
缺血性腦血管病又分腦血栓塞。腦血栓是血管本身管壁增厚、壞死、管腔狹窄,並在此基礎上,血流淤滯而凝固,形成閉塞,而腦栓塞血管本身並無病變,但其他部位脫落下來的栓子隨血液循環流到這裡,將血管堵塞。無論是腦血栓、腦栓塞,最後的結果都可能使閉塞血管支配的腦組織軟化壞死。
B
老年痴呆
現如今,有好多老年人出現記性不好的情況,這是否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陸正齊稱,老年痴呆症患者早期會表現為記憶的障礙,尤其是近記憶的障礙,通常在幾小時前甚至幾分鐘前剛剛發生的事情就回憶不起來。比方說,在日常的生活中,家人會發現他經常「丟三落四」、 「說完就忘」;原本很熟悉的路他卻找不見自己家門;別人跟他說話,他也找不到合適的詞語,這就說明他的判斷力、計算力下降、注意力分散;還有就是一個精神和性格的改變,比方說患者的性格可能會發生劇烈的不合情理的變化,喜歡疑神疑鬼、猜忌別人等。
發生老年痴呆的危險因素有很多,包括至今尚未完全揭曉的原因,因此還沒有特異性的可以肯定防止痴呆發生的辦法。然而在痴呆的諸多危險因素之中,有一些是可防可控可治的,比如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吸菸、頭部外傷等,可能的保護因素有適度飲酒、體育活動等。
C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也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人的疾病,它通常可表現為手、頭部或者腿的不自主抖動,還有的病人肢體活動不靈活、僵硬、行動困難、走路前衝等,生活不能自理等。陸正齊介紹,常被誤診為頸椎病、精神病等並給予相應的治療,結果不盡如人意。後來經過仔細的詢問病史和查體,才診斷帕金森病。
陸正齊介紹,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變是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紋狀體DA含量顯著性減少而致病。導致這一病理改變的確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年齡老化、氧化應激等均可能參與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過程。
藥物治療是帕金森病的常規手段,但並不能使患者的症狀得到長久緩解,藥物療效較好的「蜜月期」一般只有3-5年,當「蜜月期」過後,藥物療效逐漸下降,會出現開關現象、異動症、凍結步態等症狀。此時無論怎樣調整藥物,帕金森病都開始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在這個階段可考慮進行腦起搏器手術。
Tips
預防這些病,記住這五點
要預防神經內科這三大高發病,陸正齊表示,可以從日常生活點滴開始,主要有以下五點——
第一,保障睡眠。正常成年人應當保證每天7-9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人體會疲憊、過度勞累,而睡眠超過9個小時則會因為心跳呼吸變慢,容易缺氧。
第二,適當運動。每周應當進行3-5次的運動,例如慢跑、快走、打球、跳舞、瑜伽等,具體的運動種類不限,重要的是「動起來」。
第三,飲品要喝「黑白紅綠」。提倡喝的飲品除了每天2500-3000毫升的水外,還有咖啡、紅酒、綠茶,即「黑白紅綠」四類。咖啡裡含有的物質能減低心血管疾病、痴呆、抑鬱的發病率,早晨一杯咖啡有助於保持一天的愉悅心情,但要注意咖啡裡加入的奶、糖不宜過多;紅酒有助軟化血管,建議成年人每天喝紅酒不超過4-6兩;綠茶裡茶多酚對人體有益。對於咖啡和茶,應在兩餐之間喝,即10點左右和下午4點左右,且晚上不宜再喝以免失眠,每天喝的量應控制在三杯左右,且分兩三次喝。
第四,食品注意營養均衡。日常飲食中應避免高鹽、高糖、高澱粉、高碳水化合物等的高熱卡低營養素的食物,且紅肉也不宜多食。此外,主食也不推薦稀飯,因為稀飯容易導致高血糖,而且除了澱粉沒有什麼別的營養元素,建議將主食換成含膳食纖維的粗糧如窩窩頭、玉米等,因為它們含有大量維生素B和纖維素等營養元素。
第五,讓心情愉悅。心態對身體的健康狀況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
(《老年人常患的神經內科疾病有哪些?》由金羊網為您提供,轉載請註明來源,未經書面授權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版權聯繫電話:020-87133589,87133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