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中老年朋友都會遇到腦供血不足。但是有專家說,腦供血不足,嚴格意義上說,不能算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系列症狀的俗稱。為什麼這麼說?
為了讓大家更詳細地了解腦供血不足的相關知識,河北綜合廣播FM1043《燕趙大醫生》節目連線河北省人民醫院神經內六科主任李俐濤為廣大聽友帶來有關這方面的知識。
李俐濤
河北省人民醫院
神經內六科主任
1、大腦供血的幾條「主幹道」在什麼位置?
大腦需要有充足的血液供應來維持腦組織的代謝。大腦分為三部分:大腦、小腦和腦幹,主要有三支主要動脈,左側和右側的頸內動脈系統(前循環系統),加上椎基底動脈系統(後循環系統)來維持大腦、小腦和腦幹的血液供應,維持正常的高級神經皮層的活動。
2、大腦供血「主幹道」一旦出問題,供血不足了,會對我們的健康產生哪些影響?
長期腦供血不足會出現腦組織缺血、缺氧,出現頭暈、記憶衰退、手腳麻木、睡眠障礙等症狀。
3、哪些人群容易出現腦供血不足?
腦供血不足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動脈粥樣硬化,而年齡是動脈硬化不可控的因素。所以60歲以上的老年人出現腦供血不足更多見,尤其是平時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的老人。
4、腦供血不足的問題只有老年人有嗎?年輕人是否也該注意?
腦血管病的發病率逐漸年輕化,年輕人因為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熬夜),飲食不健康,吸菸酗酒,肥胖,高脂血症會出現腦供血不足,所以也要引起注意。
5、腦供血不足主要有哪些典型表現?
腦供血不足的症狀分為兩大類:急性腦缺血(腦卒中)和慢性腦缺血。慢性腦缺血的典型表現為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反應慢、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等;急性腦缺血的典型表現為偏癱、交流困難、吞咽困難、頭暈噁心、昏厥等。
6、腦供血不足需要做什麼檢查?
最準確的檢查就是頭顱的核磁檢查,因為出現頭暈時,最需要關注的腦血管病是後循環,即小腦和腦幹部分,核磁平掃加血管成像可以幫助查看小腦和腦幹是否有病灶,是否有椎底動脈粥樣硬化等。
7、改善腦供血不足,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
腦供血不足患者日常需要積極改善生活方式和治療原發疾病,保持規律作息時間、合理膳食以及良好的心情狀態都有助於改善因此病引起的症狀。
專家介紹
李俐濤,河北省人民醫院神經內六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博士後、博士生導師。曾在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留學一年。
現任中國醫師協會神經病學分會青年委員,河北省醫師協會神經病學分會青年委員,河北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委員。
長期從事神經內科臨床工作,擅長頭痛、頭暈、腦血管病、認知障礙、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周圍神經病、肌肉疾病、變性病、帕金森病的診斷治療。
修改/審核:王淑芳
音頻來源:河北綜合廣播 FM1043《燕趙大醫生》
編輯:劉思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