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是什麼器官,人體的「司令部」。出生就自帶「安全帽」——顱骨,對比同有肋骨保護的心臟、肺部,優勝一籌。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病變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腦每分鐘循環的總血流量約為750毫升,相當於心臟輸出量的15%,而腦的重量僅佔體重的2%左右。代謝水平高,消耗的能量是葡萄糖的有氧氧化,所以耗氧量也大,安靜時每分鐘耗氧量約為50毫升,約佔全身耗氧量的20%。
腦組織對缺血、缺氧很敏感,若每100g腦組織血流量低於40毫升/分鐘時,就會出現腦缺血症狀。
腦的血液供應來自頸內動脈和椎動脈,缺血症狀各不相同
一、頸內動脈供血不足
主要症狀是視覺受損或腦半球病變。
如:缺血在左側,則視覺受損是左眼,運動和感覺障礙(或偏癱)是右側手、腳。少數是同時出現這兩種症狀,多數是單獨出現。
短暫單眼失明或一過性黑矇最常見。黑矇為視野內的明暗度逐漸下降(或增加)逐漸演變為單眼完全的無痛性失明。有時也表現為視野不全、全面視物模糊或者灰色或明亮的視物模糊。部分人因黑矇就診於眼科,易漏診。
二、椎動脈供血不足
症狀多樣,常有眩暈、復視、構音障礙、雙側面部麻木、共濟失調、手腳單側或雙側的無力或麻木。
不常見的症狀還有:偏癱、頭鳴或耳鳴、頭部疼痛或其他特殊的頭部感覺、嘔吐、呃逆、傾斜感、記憶喪失、行為紊亂、睏倦、聽力受損、聾、單側肢體抽搐、幻覺、眼球不共軛等。
慢性供血不足的後果是什麼,導致慢性腦功能不全——認知功能的損傷
認知障礙的表現形式多樣,包括了學習、記憶、語言、運動、思維、創造、精神、情感等。
一、學習、記憶障礙
記憶的過程包括:感覺輸入→感覺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儲存信息。
短時記憶、長時記憶與特定的蛋白質磷酸化有關,在大腦皮層不同部位在缺血損傷時,則會出現不同的記憶障礙。
如顳葉海馬區受損可引起空間記憶障礙,杏仁核區受損可引起情感記憶障礙。
二、語言--失語
如腦供血不足在丘腦、基底節這地方,可引起失語。
失語就是語言交流能力障礙。如聽不懂別人及自己的講話,說不出要表達的意思,不理解亦寫不出發病前會讀、寫的字句等。
三、失認
不能通過某一種感覺辨認以往熟悉的物體,但能通過其他感覺通道進行識別。
如看見手錶而不知為何物,但可通過觸摸手錶的外形或聽表走動的聲音,可感知其為手錶。
四、失用
不能在全身動作的配合下,正確地使用一部分肢體功能去完成那些本來已經形成習慣的動作。
如不能按要求做伸舌頭、吞咽、刷牙、洗臉等簡單動作,但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卻能自發地做這些動作。
五、其他精神、神經活動的改變
表現為話多嘮叨、情緒多變、焦慮、憂鬱、激動、欣快等精神、神經活動方面的異常改變。
六、痴呆
是認知障礙最嚴重的表現形式。
腦供血不足的預防
預防的重點在於找出病因,病因消除就達到預防目的;不能消除的病因,能較好的控制其進展也是一種預防措施。
一、缺血
缺血的發生一般是血管發生改變,如血管內斑塊、血管硬化,導致了血流發生改變。
如頸動脈的斑塊,導致了血流通過後變小而導致腦供血不足。此處病變可通過B超發現,一般的治療方案是控制血壓、降血脂,目的是防止斑塊變大和新生斑塊,但不能消除斑塊。對於斑塊過大,嚴重影響腦供血,則選擇手術摘除。
二、缺氧
腦供血充足,但缺氧,也可算為供血不足。
腦組織依靠的能量是葡萄糖的有氧氧化,缺氧則會發生無氧酵解。無氧酵解產生的能量較低,而且可引起腦組織乳酸酸中毒,損傷腦組織。
引起缺氧的病因有兩方面:一是供氧不足,二是利用氧存在障礙。
①氧不足
常見為肺部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等;預防在於積極的給予吸氧治療,如家庭氧療。
②用氧障礙
常見為貧血、一氧化碳中毒。
貧血時血紅蛋白數量減少導致運輸氧的能力不夠,一氧化碳中毒導致血紅蛋白運輸氧的能力下降。預防在於糾正貧血,戒菸或遠離二手菸環境。
腦供血不足可以說不是一個疾病,而是各種病因導致腦缺血後出現的一系列症狀,所以,診斷、治療、預防的根本在於尋找各種存在的病因,消除病因就消除了供血不足;一些不可逆轉的病因,如動脈硬化、斑塊,可針對性治療,預防其進展,防止嚴重併發症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