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11歲的女孩小蔣同學是株洲某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三年前起因反覆出現陣發的心悸不適,到醫院就診,診斷為「心律失常: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由於症狀反覆發作,導致小蔣一直不敢參與體育鍛鍊,上體育課對於其他同學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快樂,但對於她卻是一種奢望。
醫院多次建議她做射頻消融手術根治此病,雖然手術創傷很小,風險也不大,但手術需藉助X線完成,X射線對正在生長發育的兒童或多或少會有一定的影響,小蔣的父母親始終未能下定決心。
就在近段時間,小蔣心悸的老毛病又犯了,而且越來越頻繁,儘管有一些顧慮,但是父母親還是帶著愛女來到株洲市中心醫院心內科就診,接診她的是心內科副主任醫師符孝磊,符醫生詳細詢問了小蔣的病情,同為人父,很了解她父母的心情,符孝磊醫生對女孩父母說:「放心,我來給她完成射頻手術,不用接觸X線」。
11月18日,在心內科三病區主任謝秋平帶領下,該科起搏與電生理小組負責人符孝磊副主任醫師和江平主治醫師藉助Ensite三維標測系統,零射線下成功為小蔣完成了射頻消融手術,當天符孝磊還為另兩位同患此病的患者完成了手術,徹底幫患者解除了病痛。
三臺手術全程在Ensite三維導航標測系統指引下完成,X射線量為零,真正實現了「綠色電生理」,開創了株洲地區心律失常零射線射頻消融治療的先河,為以後開展零射線下房顫射頻消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心律失常可通過介入手術得到根治,但應用傳統的介入治療技術對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室性早搏和心房顫動等各種心律失常患者行射頻消融術時,必須在X線透視下引導,透視幫助醫生看清導管在體內運行的整個過程。但X線對患者會造成一定劑量的輻射,特別對一些特殊人群,如正在發育階段的青少年、備孕或懷孕婦女、白細胞較低屬於手術相對禁忌症的患者以及對X線影響存在擔憂的人群。而「零射線」綠色電生理技術能夠實現「低害,安全,精準,高效」的治療效果,這種新理念和新方法學代表著心律失常領域的技術創新。
符孝磊副主任醫師說:隨著心電生理射頻消融治療技術的發展,「零射線」綠色電生理技術,已成為目前心電生理醫生進行心律失常射頻消融介入治療中追求的最高境界。該技術的應用可有效避免術中射線對孕婦、患兒造成的傷害,同時降低介入手術醫生的累計射線接收量。
該項技術對術者的技術要求非常高,這類手術的難度在於,術者要有極其嫻熟的操作技術和臨床專業積累,才能在開始「不可視」的情況下讓導管在心臟中「走對路」。
「零射線」射頻消融技術的開展給那些不能接受X射線照射但又患有心律失常的特殊心臟病患者帶來福音,相信綠色電生理技術可以惠及更多株洲地區的患者。
專家推薦
心內科副主任醫師 符孝磊
醫學碩士,心內科副主任醫師,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心電學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南醫學會心電生理與起搏青年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全科醫師轉崗培訓指導老師。
從事心血管內科臨床一線工作16餘年,臨床經驗豐富,曾在中國知名的電生理團隊之一——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進修起搏與電生理介入。擅長冠心病、高血壓、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各類心血管疾病的診治,各類危急重症的搶救處置,尤其擅長人工心臟起搏器植入和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術。率先在株洲地區獨立開展經皮心房顫動射頻消融術和經皮腋靜脈左束支區域起搏術,填補了該類技術在株洲地區的空白。能常規開展人工心臟起搏器植入技術、三維標測下陣發性室上速、特發性室早、房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心房顫動等複雜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技術。參編著作2部,近5年發表核心期刊論文5篇。
坐診時間:周一上午、周二下午、周五上午坐診地點:門診二樓C區心臟中心
【來源:株洲市中心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