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5 13: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上海新華醫院 上海新華醫院
30歲的張女士懷孕28周,而且是一對雙胞胎,但隨著孕期的增加,她開始出現心動過速症狀,心跳竟然高達近210次/分,且持續30小時未能緩解,病情嚴重危及母嬰健康。當「孕28周」「雙胞胎」「持續心動過速30小時」這次關鍵詞集合在一起,治療非常棘手:藥物治療,怕影響胎兒發育;物理刺激,效果不明顯;導管射頻消融治療,孕婦及胎兒又不能接受X線曝光……
圖:李毅剛教授指導施行導管消融術
新華醫院心內科導管室李毅剛教授團隊,在沒有使用射線的情況下,成功施行精準射頻消融術,挽救了母親的生命,保障了胎兒的健康發育。目前,張女士已經康復出院。
張女士自8歲起每1-2年便會突發一次「頑疾」,沒有任何誘因,就出現胸悶、心悸、全身無力等症狀數天無法緩解。張女士曾多次去醫院就診,但卻一直沒能查明原因。懷孕後,這個頑疾就像一個定時炸彈一樣,讓張女士忐忑不安。懷孕28周時,頑疾找上門,張女士再次突發胸悶、心悸,持續達30小時以上無法緩解,急查心電圖顯示心率高達211次/分。
圖: 患者入院心電圖報告
在新華醫院,張女士被診斷為妊娠期合併室上性心動過速,心率190-210次/分,如不儘快進行治療,將嚴重影響到腹中胎兒的發育和孕婦妊娠期的生命安全。由於張女士的情況特殊又緊急,治療非常棘手,新華醫院產科、心內科召集全院多學科大會診。據新華醫院心內科主任李毅剛介紹,如果採用藥物治療的話,擔心對胎兒的影響,只能選擇對胎兒影響較小的藥物,但療效會大大受限,而不用藥的話,心動過速持續發作,對胎兒也不利;如果不用藥物治療,採用電復律等物理手法刺激,效果或不明顯;通常,導管射頻消融治療,會放在最後考慮。如果採用導管射頻消融治療,孕婦及胎兒又不能接受X線曝光,手術難度會大大增加。
專家們考慮到患者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綜合心內科會診意見,決定進行物理刺激——電復律。然而多次電復律效果均不佳,張女士的病情沒有明顯改善。
一天後,針對張女士棘手的病情,新華醫院召集了第二次全院大會診,此次會診涉及眾多學科,多位專家參與其中,專家組決定決定為患者在「零射線」下,實施射頻消融術,終止張女士的心動過速。
1月4日上午9時,作為新年伊始的第一臺手術,在新華醫院心內科導管室李毅剛教授團隊的孫健副主任醫師和陳牧博士「輕裝上陣」:因為孕婦及胎兒不能接受X線曝光,所以兩位醫生也未穿平時手術時的防護鉛衣。
手術方式也是沿用了李毅剛教授於2016年在國內率先提出的「無線精準」術式。很快,憑藉多年的經驗和過硬的技術,孫醫生將導管順利放置到右心房,然後通過三維電解剖(CARTO)系統,使用PENTARAY導管,迅速地將右心房的解剖和電傳導圖形構建出來,並同時建立了冠狀靜脈竇的解剖,然後順利將十級電極放入冠狀竇,快速明確了患者的心動過速機制為房室結雙徑路折返所致。
李毅剛主任親自上陣,在多次誘發及鑑別診斷的基礎上,輕鬆將慢徑消融搞定,術後反覆刺激,並觀察等待了半小時,仍未能再誘發心動過速,也未損傷房室結傳導系統,順利結束手術。
圖:手術完成後全體醫護人員合影
「傳統的射頻消融,醫生需要在射線下指導手術,射線可能對孕婦,尤其是對胎兒的發育造成影響。」據李毅剛介紹,「新華醫院『無線精準』理念已經提出來5年了,在平時的手術中,就一直踐行著這個理念,平時的手術,主刀術者也多數是不穿鉛衣的。此次手術,更是做好了全方位準備。手術前,心內科和產科、SICU有過多次協商,做足了充分的準備和預案,手術中,產科醫生全程陪同護送以及術中實時胎心監測,外科手術室處於備用狀態,還特別準備了腔內超聲(ICE)備用,可以使醫生在不依賴X線的情況下,安全而準確地看清楚心腔內結構和導管位置。」
術後檢查顯示,張女士的心臟心動過速現象完全消失。張女士已康復出院,孕期及生產都不會受影響。
醫生介紹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