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處於上升階段,其中冠心病1100萬。
一提到腫瘤,老百姓立馬聯想到的是「絕症」,「死亡」,可謂談癌色變,事實上,在中國,心血管病死亡佔居民所有死亡原因的40%以上,比腫瘤所致的死亡人數要高得多。
如此可怕的冠心病,到底是怎樣一種疾病呢?
心臟,如同人體的「水泵」一樣,將血液泵出,給全身的器官供血,同時心臟作為人體的器官,自身也需要血液。有一組血管像帽子一樣,包繞心臟,負責給心臟供血,因此稱為「冠狀動脈」,簡稱「冠脈」。
冠心病就是冠狀動脈出現了狹窄堵塞,影響供給心臟的血液,導致心臟缺血,產生心絞痛等不適症狀。如果冠狀動脈完全堵塞,心臟完全沒有血液供應,就是我們所說的心肌梗死。隨著冠心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並且造成的結果比較嚴重,人們越來越重視冠心病的正確診斷與治療。
很多人都知道,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是冠狀動脈造影(冠脈造影)。所謂金標準,就是診斷冠心病,它說了算。做個冠脈造影,它有問題,那就是冠心病;它沒問題,那就不是冠心病。醫學上一直是這麼認為的。
那麼冠脈造影怎麼做呢?
簡單來講,就是通過手上或腿上的外周動脈將一根造影專用導管一直插入到心臟的冠狀動脈開口處,通過造影導管向冠脈內打造影劑。
由於X線穿透造影劑的能力比較差,造影劑在X光下會出現與周圍組織不同的顏色,也就是黑色,在X光底下照片,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血管的黑色輪廓了。如果血管輪廓光滑,沒有狹窄缺損的表現,那就沒有冠心病;如果見到狹窄表現,那就是冠心病。
然而,冠脈造影正常,就真的沒有問題嗎?其實,造影作為一種檢查手段,自身也存在不足之處。
冠狀動脈像樹幹一樣,不斷分叉,最終分成很細的血管進入心肌給心臟供血,冠脈造影只能看到整個冠狀動脈的5%,也就是直徑在500μm以上的血管,還有95%的血管屬於龐大的心肌內微循環血管,造影卻看不到,我們平時所做的冠狀動脈CT也無法看到這些血管。而心肌血流中80%都會參與心肌微循環,一旦心肌微循環出現障礙就會導致心肌灌注不足。
200年前,人們發現心外膜冠狀動脈的阻塞性病變是導致心絞痛的原因;100年前人們發現突發血栓形成是造成心肌梗死的原因;可是直到近20年,我們才認識到冠脈微血管功能障礙是造成心肌缺血的重要原因。2015年發表於《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的文章指出,未來冠心病治療的突破,取決於我們對於冠脈微血管病變的理解和幹預。
(戴能/上海中山醫院心內科博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