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醫學界影像診斷與介入頻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喝,喝,繼續喝!
胃腸準備別想省!
每天早上放射科候診室都擠滿了患者,而早上大多數患者都是做全腹部CT掃描,做檢查之前的胃腸道準備大家都清楚嗎?特別是臨床的消化科醫生。做好了胃腸道準備後,來到放射科,依然要求喝大量清水或對比劑(急診除外),但是每次叫患者喝水的時候,部分患者及其不配合,喝了2杯(一次性紙杯)後都說:我自己喝飽了,要嘔了,為什麼還要叫我喝水?
很多臨床醫師或者患者都想儘快做檢查,但是對於腹部CT來說,檢查做得快並不等於就能診斷的好,影像科醫師對於CT圖像的質量是有要求的。不符合規範的圖像可以要求患者重做。
對此,今天我來講講做腹部CT掃描時,為什麼要做胃腸道準備?為什麼要喝很多水?
在腹部CT掃描前做好胃腸道準備的目的,一句話來說,就是要看好胃腸道,看看有沒有長東西,把胃腸道充盈起來。
在中華醫學會腹部掃描規範指南裡對各空腔臟器做出了具體的要求,針對16層CT掃描。
一、常規胃掃描
檢查前禁食4-6 h,口服對比劑:檢查前10 min口服溫水或1.5%-2.0%碘對比劑溶液(500-1000 mL)。掃描前靜脈或肌內注射山莨菪鹼20 mg。
而對於我們科室來說,喝的就是溫開水,按照指南要喝500-1000 mL,所以喝2杯是遠遠不夠的,能喝儘量喝多一點,把胃壁撐開,就可以看看有沒有長東西了。我們用CT圖來說明問題。
圖1
圖2
如上圖1:黃色箭頭指的就是胃,這是一個沒有喝水,沒有充盈好的胃,我們可以看到箭頭指的胃壁是明顯厚的,正常的胃壁也是厚的,但是如果裡面隱藏長著東西,剛好胃壁這裡有個小胃癌,那就沒辦法診斷了,就會導致漏診。
再看看圖2:這個患者胃腸道準備做得很好,我們可以看到一樣是黃色箭頭裡指的胃,裡面裝的都是水,胃壁被填充成薄薄的一層了,如果長東西胃壁異常增厚,那麼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二、小腸常規掃描
腸道準備:掃描前一天下午5點口服20%甘露醇500 mL,6點口服清水1000 mL,9點口服酚酞200 mg,檢查當日禁食早餐,早晨開塞露1支塞肛,排盡大便。口服對比劑:檢查前45 min開始口服對比劑,約每15 min口服等滲甘露醇500 mL。掃描前靜脈或肌內注射山莨菪鹼20 mg。
小腸的掃描規範略複雜,我想很多醫院都沒辦法按照規範來做,一般都能做到口服甘露醇或者清潔灌腸,目的就是為了排空小腸裡的內容物,塞開塞露,也是為了排空大腸裡的糞便,有利於觀察腸道。
圖3
如圖3:這是一個未按規範做的患者,紅色箭頭可見未被水充盈而聚集的小腸,這時候就很容易漏了這裡的病灶。而黃色箭頭的是被水充盈的一小部分腸管,小腸壁是薄的。
三、結直腸掃描
腸道準備:掃描前一天下午5點口服20%甘露醇500 mL,6點口服清水1000 mL,9點口服酚酞200 mg,檢查當日禁食早餐,早晨開塞露1支塞肛,排盡大便。腸道對比劑:檢查前使用低張藥後注入空氣約2000 ml。掃描前靜脈或肌內注射山莨菪鹼20 mg。
結直腸就是我們所謂的大腸,裡面裝的都是經過消化吸收之後殘留的糞便組織,開塞露是為了排盡這些大便,而向肛門注入空氣是為了把結直腸充盈起來,而我們科室最常用的方法是注入清水。
圖4
圖5
如圖4:紅色箭頭指的就是未做胃腸道準備的患者,可見聚集的直腸明顯增厚,這一段腸管很容易被認為是增厚的病變,直腸癌?這時候就要打問號了,是真正的增厚的腸管還是糞便。
這時候再看圖5,同一個患者同一個部位,檢查前清潔灌腸後,向肛門注入清水,可見直腸被充盈起來了,壁很薄,一點都沒有增厚。所以如果單單就圖4,很容易被誤診為直腸癌。這也正體現了做CT之前胃腸道準備的重要性。如果臨床配合不好,做的不足,會影響CT的診斷結果。
圖6
圖6:這是圖4患者的圖像,向肛門注入清水,整個結腸充盈了清水後,壁薄,顯示得一覽無遺。
腹部CT掃描時,很多臨床醫生怕麻煩,沒有做胃腸道準備,這時候就給我們放射科的工作增加了難題,並且很容易導致誤診和漏診。在放射科我們工作人員要求患者喝水的時候,也是為了提高病變的檢出率,為患者著想。
所如果喝飽了沒達到要求,別掙扎了,肯定還是需要繼續喝的。
【版權聲明】本平臺屬公益學習平臺,轉載系出於傳遞更多學習信息之目的,且已標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