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室」的故事:一支影像科隊伍的3次火線「接管」

2020-12-08 騰訊網

導讀:這支100人組成的「隊伍」,除了堅守中南醫院本部外,還先後接管了武漢市第七醫院、雷神山醫院、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的CT檢查工作,這場時間跨度長達2個多月的日日夜夜,他們累計為15000餘名患者進行了CT檢查。

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

記 者丨陳紅霞,姚煜嵐,陳婧之

編 輯丨包芳鳴

身著二三十斤的防護服,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技師剛亞棟和同事們使出渾身力氣拖著重達800多斤的「移動床邊照」機器,吃力地邁過雷神山醫院的一道道門檻,因為是貨櫃式的格子間,每過一道門檻,他們就要找很多木板墊在下面作為支撐。為了把這臺機器推到重症監護室,三四百米的路程他們走了一天。

將機器運到重症監護室之後,要在重症或危重症患者的脊背下墊一塊成像板,然後用探頭正對著成像板拍片。

「這個時候,技師和護士一起把病人先抬起來,放置好板子,再把病人放到成像板上。整個操作過程要近距離接觸患者,另外身著厚重的防護服,操作後技師和護士的隔離服都能擰出水來。」

剛亞棟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然而,這樣的場景每天都要重複多次。

剛亞棟所在的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由徐海波主任帶領,自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爆發以來,這支100人組成的「隊伍」,除了堅守中南醫院本部外,還先後接管了武漢市第七醫院、雷神山醫院、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的CT檢查工作,這場時間跨度長達2個多月的日日夜夜,他們累計為15000餘名患者進行了CT檢查。

中南醫院影像科團隊的經歷,是影像學工作者抗擊新冠病毒的縮影。「CT影像學在這次的疫情防控診治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月9日,徐海波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CT的快速便捷操作和客觀直觀可視化結果的展示,使它的作用貫穿於新冠肺炎診斷、治療效果評估、病情變化預判、出院後複查等整個過程。」

兩天時間緊張備戰

1月初,中南醫院影像科副主任徐麗瑩發現肺部出現毛玻璃狀陰影的患者逐漸多了起來。「起初一天僅一兩名患者,一月中旬增長到7-8例/天,封城以後基本上科室業務均以胸部CT為主,佔到90%以上。我們基本上是24小時做檢測,直到建了方艙之後,患者才逐漸減少。」

作為最早一批定點醫院,武漢市第七醫院(下稱「第七醫院」)發熱門診被定於1月22日開診,並由中南醫院接管。

中南醫院影像科技師小組長範晨虹向記者回憶剛去第七醫院的狀態, 「一天有300-400名患者,擠滿了檢查室。前來的患者很焦慮,很多感冒、流感患者也因為擔心感染新冠肺炎扎堆來醫院排隊拍CT。」

同一時間,他的同事王歡仍堅守在武大中南醫院本部,也有著相似的經歷。她回憶起第一次默默落淚的場景:

「一位同事疑似感染被隔離,切實感受到戰『疫』打響了。年輕同事們紛紛取消休假,留守崗位。有同事騎車兩小時上班,有同事差點因生理期貧血昏倒,有同事14小時不吃不喝只為少損耗防護服。」

「距離開診前2天接到通知。」徐海波回憶起接管第七醫院的過程,當時準備時間非常緊張。彼時,第七醫院的隔離、檢查、臨床診治等仍存在諸多不足。「放射科接診區沒有隔離接診臺,需要製備安裝鋁合金材料的隔離窗和接診臺。放射科走道狹窄、候診室最多只能容納15人且只有一個門出進,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徐海波建議按照傳染病要求緊急改建工作環境,在1月22日晚上十點前把牆砸開,並對候診室擴大開放通風、醫患分道、清潔或汙染區嚴格劃分,制定安排防護物質的儲備應用管理措施等。

第七醫院放射科僅有三名技師和五名醫生,其中一位高年資醫師近60歲。徐海波按排第七醫院放射科兩名醫生臨時調崗為技師,與中南醫院放射科的6名技師混合排班,最終排出6個班次。診斷醫生排班方面,第七醫院的3名醫師輪流上班白天寫診斷報告,下午5:30後到第二天早上8點由中南醫院放射科醫生通過PACS系統寫診斷報告,「後續病人增多,幾乎24小時由中南醫院放射科醫生對接完成寫報告。」

同時,他們還安裝新CT設備,建立PACS系統,並制定好運行實施後的管理工作。兩天時間十分寶貴,這些細緻的準備為後續CT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夯實基礎。

1月22日晚10點,第七醫院發熱門診正式接診,當晚約80名患者進行了肺CT檢查,1月23日近400人進行肺部CT檢查。

李歡是派去支援第七醫院的影像診斷醫生之一,她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流程理順後,我們的磨合也逐步進入狀態。現在影像科檢查的更多是確診患者治療後複查的病人。因此診斷組醫師現在發報告的時候,就特別要注意與之前的對比,包括病灶的範圍、密度,吸收或進展的程度,為臨床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

雷神山「從零開始」

2月8日晚上,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接到通知接管雷神山。徐海波當晚就接到醫院院長的緊急授命,他的任務是:接手雷神山醫院放射科。

「病房具體是什麼樣子?設備配置到什麼程度?我都不知道,我們僅有三天準備時間。領導和我說了三句話,『一邊做、一邊改善、一邊執行』。」徐海波主任回憶道,「次日一早七點多,我就帶領影像科的成員一行二十多人去雷神山查探情況準備接手相關事宜。」

胡金香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門診醫技黨總支副書記,她感嘆道:「當時基本是『從零開始』,雷神山病房已經建設得很好,但因為經驗不足,用作拍CT的醫技樓除了3臺CT已經安裝好外,什麼也沒有。」

在實地探查完情況後,徐海波和胡金香立即規劃分工,和團隊的技師、護士們一起行動起來。由於當時雷神山醫技樓不同房間之間空氣是互通的,所以當時首先解決的是防止檢查室與外界的空氣流通,避免醫患交叉感染。胡金香說道:「工程隊的工人很配合我們的工作常常施工到晚上一兩點。」

其次是防止院感的布置與完善,包括清潔區、緩衝區、汙染區的分布,醫務人員、患者、保潔與後勤人員進出的通道和路徑安排。由於雷神山醫院是格子板房,每個房間房門都是一樣的,前期標識還沒有完善,為了區分,徐海波帶領團隊設計通道路線,用A4紙畫箭頭貼在牆壁上作為標識。

環境打掃與清潔同樣重要,室內布置要嚴格按照傳染病防治法進行,並且對消殺時間、消殺內容做好規劃,結合雷神山的情況因地制宜。「當時也不可能再去招清潔人員,我們就全員參與,先做衛生再添置辦公物品,桌子、椅子、印表機、紙筆,一趟趟到庫房去搬。」胡金香說,忙活了三天,影像科實現了正常運轉。

進入到工作環節,為了避免交叉感染,雷神山的拍片室與掃描間、病房和檢查室、醫患通道是隔開的,若無清晰的標示和簡潔優化的工作流程,非常容易打亂仗。

在此過程中追求完美的設計師——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住院總廖如芳不斷琢磨改進完善與臨床溝通,簡化臨床預約、檢查時間精確段和行進路線圖,做到了無紙化預約登記和檢查,在大量病人檢查這種特殊環境下,至今對接未出差錯。

在最高峰時期,雷神山的影像科室曾經連續四五天每天都要拍300多張CT片子,從早晨八點半到晚上八、九點,一刻不停。

「我們儘量使拍片部位準確,減少對病人的輻射劑量。此外,由於老年人從病房轉到檢查樓拍CT大部分需要輪椅、平車,技師們還需注意防止患者在拍片過程中撞到CT機。」剛亞棟告訴記者。

在拍片過程中,剛亞棟曾遇到另一難題:「技師在操作間有一個角度存在視覺盲區,定位不是很精準,如果掃描不到病變的位置,拍的片子有可能跑到成像的視角之外。後來應用了新技術軟體後,這個問題被解決,定位準確,拍片速度加快。」

再造「方艙」檢查流程

2月5日,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建成啟用,2000張床位將用於收治輕症患者。2月16日,徐麗瑩和王歡接到指令去武漢客廳方艙進行支援。

「來的第一天,我們傻眼了。」徐麗瑩和王歡都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溝通交流方式回到了原始狀態,技師要手動輸入患者信息,扯著嗓子核對姓名,看圖像只能去指揮部,手機拍攝才能最快了解患者情況。一旦有病人信息錯誤,以及增加刪減病人,只能用對講機反覆確認基本信息,圖像傳輸也需要一個個確認傳輸成功,醫生們只能左手閱片,右手在電腦上碼字。」

人工操作不便的現狀阻礙了病人進行肺CT複查,影響了康復患者順利出艙的進度。方艙醫院領導打電話表明需要徐海波團隊給予支援,加快肺部CT檢查速度,緩解艙內等待檢查的滯留量。

徐海波接到指令後,當晚即與負責方艙放射科的外援醫療隊負責人展開詳細調研,找到問題,並拿出解決方案。團隊接管方艙醫院後,與外援醫療隊合作下,在第三天就完成搭建新的信息溝通渠道,建好電子預約、PACS系統與本部對接,順利完成CT檢查的數位化改造和臨床信息傳遞。

王歡回憶,「那幾天已經入住了1000多號病人,有大量的歸檔工作,又怕把病人資料弄混影響後續治療。系統接入後,醫生可以直接看到每個病人的電子病例,進而縮短了診斷時間。」

2月22日,新CT設備到位後,檢測效率也得到提升。從起初的50人/天到達最高峰將近300人/天,這也使得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在3月1日創造了132人單日出院之最的紀錄。

CT診斷之爭

2月5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進行了調整,要求在湖北省內增加「臨床診斷病例」分類,後來《診療方案第六版》取消了臨床診斷病例分類。一進一出之間,CT影像學在新冠肺炎的診療過程中的作用,引起全社會關注。

徐麗瑩解釋稱:

「影像學上有個說法叫『同病異影,異病同影』,也就是說單從CT上看,磨玻璃狀陰影也有可能是其它肺炎,所以核酸檢測仍是主要確診手段。但考慮到第五版時,院外仍有上萬患者等待著被確診,加上核酸檢測試劑盒供不應求,假陰性較高,所以將CT暫時性地納入了確診標準之一。」

徐海波也認為:「在當時特定情況下,對比武漢其它三家傳染病醫院(金銀潭醫院、胸科醫院、肺科醫院)檢驗科核酸陽性率只有20%-60%,因此必須要以CT做為臨床診斷病例的標準,作為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張笑春教授提出了CT作為主要診斷依據的建議起到了建設性作用。」

但這種調整也曾帶來階段性的副作用。「部分患者過度迷信CT,沒有什麼體徵,都恐慌地跑來做CT,反而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風險;另一方面,檢測時呼氣不徹底或者呼吸運動不完全都可能導致磨玻璃狀的模糊影像。」徐麗瑩向記者表示,後來核酸試劑盒增加,方艙醫院陸續建成,醫院承載量上來了以後,考慮到入院標準需要更加嚴格,核酸檢測是確認新冠病毒的核心標準,而CT的影像學特性只能作為診斷判斷的輔助標準之一,所以有了第六版的調整。」

團隊齊心合力迎曙光

醫技人員在自己的崗位上恪盡職守。護士做環境的消殺、分診、跟病人臨床的溝通,還要一趟一趟地跑到院區的另一頭倉庫領物資。「我們還打趣說,只要去領一趟物資微信步數就能達到一萬多,領兩趟物資微信步數準能破兩萬步。」胡金香說,所有醫護人員在做好自己份內工作之外,還會搶著做事情。「團隊非常團結,沒有誰說這個任務不是我的就不去做。」

「早期每天很多病人,我們都是從早上八點半工作到晚上九點多,甚至有時候到十點,大家都沒有一句怨言。」剛亞棟也說道。

徐海波深有感觸地說,這是一場團體作戰,大家都各盡其責。目前,戰「疫」還處於相持階段,但相比於早期壓抑的心情,在環境改善、病人出院率提高之後,現在醫護人員對疫情的控制越來越有信心。

胡金香笑著說:「初期我們壓力很大不夠放鬆。現在出院病人越來越多,加上我們對病症越來越了解,心情也輕鬆很多。」

走過這段日子,徐海波也由衷表示,「春暖花開,東湖無恙,相信不久我們就會相聚在珞珈山下!」

本期編輯 範家興

我在看,你呢?

相關焦點

  • 穿越火線史上最經典翻盤:漢宮是支神奇的隊伍
    穿越火線史上最經典翻盤:漢宮是支神奇的隊伍 翻盤是很多玩家喜歡幹的事,尤其是在穿越火線中,憑藉著出色的意識和精湛的槍法
  • 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 檢查需要注意這些
    那麼,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做ct能檢查出什麼?ct掃描有危害嗎?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了解一下吧。肺部ct能查出什麼病任何檢查方式都有其適應範圍,沒有什麼檢查手段是萬能的。CT檢測對於血流方面是不錯,增強掃描可以提高解析度,檢查出疾病的機會提高。但是CT是射線檢測原理,需要權衡後開展。肺部檢查手段多,需要針對性的開展。
  • 啟東CT室電動鉛門屏蔽設計方案
    啟東CT室電動鉛門屏蔽設計方案指用金屬鉛軋制而成的板材,具有很強的耐酸鹼,耐酸環境施工、醫用防輻射,X光,CT室射線防護、加重、隔音等許多方面,而且是一種比較廉價的防輻射材料。但是鉛這種金屬有毒,因此如何能既利用這種材料的有用性,有儘可能減少其危害。
  • 我們能在院外建立一個CT室嗎?GE「諾亞計劃」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但就在最近,廣州佛山市中醫院臨時在停車場邊搭建的發熱門診處憑空出現了一個「影像科」。這個佔地48平方米,包含獨立掃描間和操作間的「影像科」是GE醫療的傑作,全稱為一體式CT影像檢查室方案「諾亞一號」。「靈活、規範是打動我們的最主要原因。」佛山市中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徐志強表示。
  • > 穿越火線漢宮
    [查看詳情] 更新時間:[04-12] 隨著漢宮戰隊拿下了2019年穿越火線首個冠軍---G聯賽冠軍,這不僅為其他職業戰隊做了榜樣,也給自己開了一個好頭,十年雄心老將歸來,相信小夥伴們一定十分期待。
  • 《SD高達:火線縱橫》CT調出機體方法教學
    《SD高達G世紀火線縱橫》遊戲中玩家可以使用修改器在前期就獲得一些後期才會獲得的機體
  • 禍起CT室,東生生物提供過氧化氫消毒機可有效殺滅病毒
    國家衛建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中,CT影像結果為"臨床診斷病例"的判定依據CT檢查室環境特點:1、日常使用頻繁,空氣汙染程度較高;2、高度疑似患者進行CT檢查後需要進行消毒,以預防交叉感染;3、患者手接觸的物體表面清潔要求高;一方面,在操作中需要將患者移入CT機房後進行胸部掃描,非常容易導致設備及環境被汙染;另一方面
  • 《SD高達G世紀火線縱橫》怎麼用CT調出機體 CT調出機體方法教學分享
    下面帶來玩家「undeadandy」分享的《SD高達G世紀火線縱橫》CT調出機體... 《SD高達G世紀火線縱橫》遊戲中玩家可以使用修改器在前期就獲得一些後期才會獲得的機體,那麼怎麼使用CT刷出想要的機體呢?
  • 分清科室,不要再拿著ECT單子去CT室預約啦!
    生活中,上述情景對於影像科的醫生來說並不陌生。相信很多患者也有過拿著臨床醫生開的ECT檢查單跑到CT室或者CT檢查單跑到ECT室預約的經歷。其實發生這種烏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對ECT顯像並不了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好好介紹一下ECT顯像,讓大家避免去錯科室的尷尬瞬間。
  • > 穿越火線TGF
    更新時間:[11-18] NEST2017全國電子競技大賽穿越火線項目的決賽已經結束了,5G以2-1的比分戰勝TGF獲得冠軍。隨著比賽落下了帷幕,作為參賽隊伍之一的TGF也在這場比賽後徹底謝幕,留給我們的只有TGF的記憶!
  • 火線和零線可以分多少 火線和零線怎麼接
    火線和零線可以分多少一支表筆接觸零排,另一支表筆分別與幾根未知電線接觸——表筆不夠長?可以拿一段電線,電線的一端接在零排上,另一端引到測試點附近(測地線的時候接到地排上,下文不再重複)。測試過程中,凡是能夠讓萬用表發出蜂鳴聲的,都是零線。
  • 他們訓練有素他們是一支年輕的隊伍押運員
    他們肩負重任,他們訓練有素,他們是一支年輕的隊伍——押運員。押運員的工作不僅艱辛,同時也要細心。天剛蒙蒙亮,他們便進入了工作崗位。晨會上,隊員們要對一天的工作進行詳細的部署,以應對複雜的工作。
  • ...一支天文學家組成的隊伍發現了一顆暫時環繞地球旋轉的小行星...
    2020-11-28 07:37:49來源:FX168 【科學家證實發現第二顆迷你月球:約小汽車大小】綜合報導,一支天文學家組成的隊伍發現了一顆暫時環繞地球旋轉的小行星
  • 廣饒縣衛生健康局:打造一支訓練有素、吃苦耐勞的疫情防控專業隊伍
    「我是廣饒縣稻莊鎮衛生院的劉坤,自接到縣衛生健康局的緊急集結通知,我們院就迅速拉起了一支衛生防疫隊伍參加到全縣衛生防疫工作中,在稻莊高速路口、稻三村等轄區內的村居開展衛生防疫檢測。」自全國疫情出現以來,廣饒縣各級各部門迅速進入「戰時狀態」,廣饒縣衛生健康局立即組建疫情防控應急處置工作專班,迅速集結系統內的疫情防控專業隊伍。
  • CF席位制戰隊揭曉:老牌CFPL強隊四支LGD等新晉隊伍六支
    2019穿越火線電競發布會於9月29日在騰訊大本營科興科學園順利落下帷幕,備受關注的CF席位制名單終於揭曉,老牌CFPL隊伍共計四支,AG,情久,白鯊以及SV;新加入的隊伍有LGD,SN,KZ,eStar,WE和EDG。
  • 結構生物學實驗室——對抗SARS戰場上的一支研究隊伍
    無標題文檔 結構生物學實驗室——對抗SARS戰場上的一支研究隊伍   在舉國上下抗擊「非典」的鬥爭中,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實驗室的全體成員,在饒子和教授的領導下Bartlam副教授、金英花博士和韓雪清博士以及徐彥輝博士生等為研究主幹組成了一支富有戰鬥力的「SARS研究小組」,他們夜以續日、不知疲倦地在實驗室工作,表現出科研工作者的責任感和永往直前的敬業精神。這個研究組全體成員,在「五一」期間也沒有休息,一直戰鬥在SARS研究的第一線。這些行動也促動了其他研究人員和學生主動請戰,先後又有20多名學生參加了這個研究隊伍,使抗SARS研究在本研究室全面展開。
  • 用萬用表測量漏電和區分火線和零線的辦法你知道嗎?
    將萬用表接頭插入測量交流電對應接線柱,然後用一支筆測零線或者地線,另外一支筆測你懷疑漏電的地方,看萬用表示數,如果是0,說麼此處無漏電,無電壓!如果是220或者其他超過36V的電壓示數,都是漏電的,說明此處不安全!用萬用表電阻檔200M檔測量絕緣電阻,先確定是哪根線漏電,或者哪兩根線短路。
  • 穿越火線戰術解析 供電TD戰術教學(一)
    穿越火線戰術解析 供電TD戰術教學(一) 發布時間:11-07-06 14:57 來源:52pk整理 作者:
  • 累 收入地位不高 有輻射 影像科醫生的煩惱:我們就像影子
    這是他看好的行業,「醫學影像需求很大,但大多公立醫院的影像科卻面臨招不到醫生的尷尬,而現有醫生的工作量已趨近飽和。」他說。一名資深放射科醫生對記者說:「對於運用醫學影像較多的放射科來說,現在全國約有七萬名放射科醫生,但實際需求起碼七十萬。」影像科醫生缺口真這麼大嗎,背後有何原因,又該如何破解?錢報記者走訪了杭城幾家醫院。
  • 穿越火線:3大初始GP角色,所有玩家遊戲開始的地方
    塞斯是《穿越火線》中的一個基本角色,頭戴防毒面具,是他的基本特徵。賽斯其原型為英國的皇家特種空勤團,又稱作皇家特勤隊。在官方給出的背景中,賽斯作為E國的特種部隊,以殘酷的選拔訓練而聞名於世。在眾多近代特種部隊中,是歷史和傳統最為悠久的一支部隊,而且是世界其他許多特種部隊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