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結直腸癌症狀或篩查發現異常,還可以做哪些檢查進行診斷?

2020-11-26 騰訊網

診斷性結腸鏡檢查

診斷性結腸鏡檢查就像篩查性結腸鏡檢查一樣,但這樣做是因為一個人有症狀,或者因為在另一種類型的篩查測試中發現了異常。

對於這項檢查,醫生用結腸鏡觀察結腸和直腸的全程,結腸鏡是一個薄而柔韌的發光管,末端帶有一個小型攝像機。它通過肛門插入直腸和結腸。如果需要,可以通過結腸鏡進行活組織檢查或移除任何可疑區域(如息肉)。

結腸鏡檢查可以在醫院門診部、診所或醫生辦公室進行。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直腸鏡檢查

如果懷疑直腸癌,可以進行該檢查。對於這項檢查,醫生用直腸鏡觀察直腸內部,這是一個薄而堅硬的發光管,末端帶有一個小型攝像機。它是通過肛門投入的。醫生可以通過鏡頭仔細觀察直腸的內層。可以看到並測量腫瘤,還可以確定其確切位置。例如,醫生可以看到腫瘤與控制糞便通過的括約肌的遠近。

活檢

通常,如果通過任何篩查或診斷測試發現疑似結腸直腸癌,則行結腸鏡進行活組織檢查。在活組織檢查中,醫生通過檢查鏡的特殊儀器移除一小塊組織。不太常見的是,部分結腸可能需要通過外科手術切除以進行診斷。

圖片來源於網絡

活組織檢查樣本的實驗室檢測

將活組織檢查樣本(來自結腸鏡檢查或手術)送到實驗室進行仔細觀察。其他檢查項目可能表明存在結直腸癌,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方法是在顯微鏡下觀察活檢標本。

如果發現癌症,也可以對活檢標本進行其他實驗室檢查,以幫助更好地對癌症進行分類。

基因檢測:

醫生可能會尋找癌症細胞中特定的基因變化,這些變化可能會影響癌症的最佳治療方式,尤其是癌症已經擴散(轉移)。例如,醫生現在通常測試細胞中KRAS、NRAS 和BRAF基因的變化。一些醫生也可能測試BRAF基因內部的變化。具有這些基因突變的癌症患者通常不能從某些靶向抗癌藥物的治療中獲益。

圖片來源於網絡

MSI和MMR檢測:

通常對結直腸癌細胞進行檢測,以確定它們是否顯示出一種被稱為微衛星不穩定性(MSI)高水平的基因變化。還可以進行檢測以查看癌細胞是否在任何錯配修復(MMR)基因(MLH1,MSH2,MSH6和PMS2)中發生變化。

MSI或MMR基因(或兩者)的變化常見於Lynch症候群(HNPCC)患者。大多數結腸直腸癌沒有高水平的MSI或MMR基因的變化。但大多數與Lynch症候群相關的結直腸癌都有。

有兩種可能的原因來測試結直腸癌的MSI或MMR基因變化:

· 確定應該接受Lynch症候群檢測的患者。Lynch症候群的診斷可以幫助計劃患者的其他癌症篩查(例如,患有Lynch症候群的女性可能需要篩查子宮惡性腫瘤)。此外,如果患者患有Lynch症候群,他們的親屬也可能患有Lynch症候群,並且可能希望對其進行檢測。

· 確定結直腸癌的治療方案,其中MSI或MMR結果可能改變其治療方式。

相關焦點

  • 別等到「有感覺」再做腸道篩查|結直腸癌|大腸癌|腸道|檢查|檢測|...
    早期大腸癌往往無症狀,而隨著癌腫的發展,才慢慢出現症狀:1.  排便規律發生改變。排便次數增多或特別困難,腹瀉、便秘或交替出現的腹瀉與便秘,有時裡急後重。2.  大便形狀發生異常。大便變細,扁形便,或大便有稜角。3.  大便性質改變。出現便中帶血或黏液血便,大便不成形。4.  消化道症狀。腹痛、腹脹、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 結直腸癌篩查:過度診斷有危害
    在我國,結直腸癌(CRC)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國結直腸癌發病數為37.0萬例,居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第3位。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重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來我國結直腸的發病率將會逐年提高。  開展結直腸癌篩查工作對結直腸癌前病變及早期結直腸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 不同人群該如何進行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看這裡
    結直腸癌如何早期篩查關注健康預防直腸癌√ 早發現 √ 早診斷 √ 早治療 √多鍛鍊—— 國家數據統計 ——據我國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三早」已被公認為癌症防控最有效的途徑!
  • 45歲,結直腸癌篩查年齡要提前了
    法國的David Karsenti博士及其團隊開展了一項前瞻性研究,評估了2016年在法國大型轉診內鏡中心進行的6027例連續結腸鏡檢查,結果發現與40-44歲的患者相比,在45-49歲之間的發現腫瘤的患者增加了400%。45-49歲之間的腫瘤檢出率也比50-54歲之間高出8%。。
  • 結直腸癌的體檢篩查不只是腸鏡,還有高危因素評分、糞便檢查等等
    一方面是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發病率為消化腫瘤前兩名),一方面是大家對腸鏡檢查的恐懼與牴觸,這讓人們很糾結,尤其是出現結直腸癌的相關症狀時:如便血、長期便秘或腹瀉、肚子疼,尤其是便血時,自己希望是痔瘡,但又害怕是腸癌。那麼對於結直腸癌來說還有沒有其他是體檢、篩查方法呢,當然是有的,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
  • 結直腸癌篩查的檢測方法有哪些?
    篩查是在沒有症狀的人中尋找癌症的過程。可以使用幾種檢查來篩選結直腸癌。這些檢查可分為兩大類: · 基於糞便的檢測:這些檢測檢查糞便是否有癌症跡象。這些測試的侵入性更小,更容易完成,但需要更頻繁地完成。
  • 篩查大腸癌,只能做腸鏡嗎?有沒有無創的篩查方法?
    ; 85%的患者 不知道怎麼篩查結直腸癌; 97%的結直腸癌患病前未做過腸鏡; 85.8%的被調查患者首次就診原因是發現便血、嚴重腹瀉或腹痛等進展期症狀;
  • 鹿城開展結直腸癌免費篩查了!陽性對象將獲「500元財政補助」
    溫州網訊 近日,鹿城區對結直腸癌免費篩查工作再次加碼,針對鹿城戶籍居民推出「500元財政補助」,用於支持篩查陽性對象的結腸鏡檢查。這些病人原來都沒有症狀,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得了癌症,通過免費篩查及時發現,對患者本人及家庭的意義不言而喻。此次結直腸癌免費篩查主要面向50歲至74周歲的老人,凡浙江省戶籍常住鹿城的人員,均可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享受免費篩查服務。
  • 別等到「有感覺」再做腸道篩查
    早期大腸癌往往無症狀,而隨著癌腫的發展,才慢慢出現症狀: 1. 排便規律發生改變。排便次數增多或特別困難,腹瀉、便秘或交替出現的腹瀉與便秘,有時裡急後重。 2. 大便形狀發生異常。大便變細,扁形便,或大便有稜角。 3. 大便性質改變。出現便中帶血或黏液血便,大便不成形。
  • 結直腸癌篩查(Hb+Tf)開啟聯檢+定量檢測新時代
    結直腸癌的現狀結直腸癌(CRC)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過去幾十年裡,由於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變化,我國城鄉居民的結直腸癌發病率呈持續性升高。CRC目前已成為我國發病率前5的惡性腫瘤[1]。CRC的症狀常表現為腹痛、便血、黑便,大便習慣改變及貧血等。
  • 杭州市重點人群結直腸癌篩查工作正在進行...
    杭州市重點人群結直腸癌篩查工作已在進行當中!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生活方式等因素的變化,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態勢。據國家癌症中心相關數據顯示,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位於我國惡性腫瘤中的第3位和第5位。   近年來,杭州市結直腸癌報告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 結直腸癌早期4個「求救信號」你收到了嗎?為什麼越早發現越好?
    由於結直腸癌的發生、發展隱秘,所以多數病人發現時已屬於中晚期,大部分患者在早期的時候不會被察覺,所以能夠早期發現結直腸癌的「求救信號」對疾病至關重要,那麼結直腸癌有哪些信號呢?但是,不要與痔瘡出血相混淆,痔瘡出血一般為手紙帶血或滴血,建議大家不管是哪種原因引起的便血都要由醫生做檢查診斷,以免耽誤治療時機。
  • 直腸癌和痔瘡症狀那麼相像,怎麼區分?
    如何區分直腸癌和痔瘡 由於痔瘡和直腸癌的發病部位相似,最常見的症狀都是便血,因此當有些症狀交叉或不典型時,臨床診斷常常混淆。尤其是兩種疾病並存時,檢查發現有痔瘡後,就局限於痔瘡的治療,有可能延誤直腸癌的治療。 那麼,痔瘡和直腸癌有哪些不同呢?
  • 結腸鏡檢查正常,結直腸癌的長期風險如何?
    現行指南建議在結腸鏡檢查結果正常(陰性結腸鏡檢查結果)後,間隔10年重新進行篩查,但支持該建議的證據有限,證據質量為「適度」。為了評估正常結腸鏡檢查後結直腸癌及其相關死亡的長期風險,該研究在大型社區環境中,對結腸鏡檢查結果陰性的個體與未篩查的個體進行了比較。
  • 結腸直腸癌家族史的基因檢測,篩查和預防
    如果您有結直腸息肉或癌症的家族史,您自己患結直腸癌的風險較高,有強陽性結直腸癌家族史的人群的風險甚至更高。父母,兄弟和姐妹等親密(一級)親屬的癌症最值得關注,但更遠親的癌症也很重要。有2個或更多患有結直腸癌的親屬比只有一個親屬患有結腸直腸癌更令人擔憂。如果您的親屬在比普通人更年輕的時候被診斷出患有癌症,那也更值得擔憂。
  • 西安醫學院附屬胃泰消化病醫院專家解析:帶走《黑豹》男主離世的結...
    對於上述結直腸癌高危患者,建議日常應做到以下幾點:1、40歲以上有症狀的高危人群:若兩周症狀沒有緩解,應及時做肛門直腸指檢、大便隱血試驗檢查,任一指標陽性應進行鋇劑灌腸檢查或腸鏡檢查。2、50歲以上無症狀的高危人群:每年接受1次糞便潛血試驗檢查,如果隱血試驗呈陽性,則需加鋇劑灌腸檢查或腸鏡檢查以明確診斷。
  • 80歲腸癌老人術後5天出院,專家教你觀察大便來發現結直腸癌
    圖文無關,僅為配圖專家提醒,結直腸癌具有較強的隱蔽性,30%患者查出時已經是晚期。因此,早期篩查十分重要,建議40歲以上人群每1-2年篩查一次,40歲以下人群每3-5年篩查一次。同時,日常也多觀察大便的顏色、形狀、頻率等,如發現異常,需及時就診。挑戰難度!
  • 這個症狀可能是結腸癌的早期預警,90%的人都忽略了!
    2017年9月,在癌症診斷前約三個月,他他又出現便秘和胃腸痙攣。當他去醫院時,鑑於他有幾十年的老胃病,醫生只說這是一種腸易激症候群輕微症狀,建議服用纖維補充劑,症狀確實緩解了。2017年12月,張先生突然出現低燒,當他去醫院時,血液檢測沒有發現任何異常,於是醫生說這可能是季節性某種病毒導致,建議他回家觀察。
  • 醫者名片|即使害怕也得做的檢查,不然等到發現腸癌時就晚了
    相關數據顯示:早期結直腸癌,治療後5年生存率高達90%,而晚期結直腸癌治療後5年生存率僅有12%。 90%和12%,這麼大的差異,關鍵在於早診斷、早治療! 如果到有症狀才去看醫生,那可能已經晚了。 而早診斷,做個腸鏡檢查就知道了。
  • 《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範(2017版)》發布!
    多數患者發現時已屬於中晚期。為進一步規範我國結直腸癌診療行為,提高醫療機構結直腸癌診療水平,改善結直腸癌患者預後,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特制定《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範(2017版)》。現將診斷技術部分內容整理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