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篩查:過度診斷有危害

2020-11-25 39健康網

  在我國,結直腸癌(CRC)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國結直腸癌發病數為37.0萬例,居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第3位。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重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來我國結直腸的發病率將會逐年提高。

  開展結直腸癌篩查工作對結直腸癌前病變及早期結直腸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有重要的臨床價值。結直腸癌篩查在許多國家廣泛實施,與此同時,國際腫瘤學界對「過度診斷」的關注和討論也在增加。

  

  一 最新結直腸癌篩查指南問世

  今年5月,美國癌症協會2018年新版結直腸癌篩查指南刊出,引起巨大反響。

  我國人口多、醫療資源相對不足,所以篩查技術路線選擇上有自己的特色:先利用問卷調查初步評估人群患病風險;重視糞便檢測等無創、經濟、便攜的初步篩查技術;結腸鏡是我國主要篩查手段。

  與美國相比,我國非侵入性篩查多採用gFOBT和FIT與腫瘤標誌物結合的方式,糞便DNA測試目前在我國應用很少。可視化檢查方面,我國我國結腸鏡檢查收費低,大部分可做到無痛,適合大規模篩查。而CT檢查由於其高昂費用現僅用於科研中。乙狀結腸鏡因無法進行近端結腸檢查而基本不用。

  二 過度診斷情況驚人

  近期美國胃腸病協會(AGA)發布研究,報告指出,在CRC篩查中過度診斷的情況存在驚人,並且在指南中幾乎沒有提及,也未在科學或公共辯論中提及。

  1 過度診斷有何危害?

  過度診斷定義為在患者一生中不會引起症狀或死亡的醫學病症或疾病診斷。患者並未從診斷中獲益,因為該診斷的「疾病」對於那個個體來說是「無害」的。

  對於有症狀患者的診斷治療並不是難題,但在癌症篩查中,對無症狀和假定健康的個體進行評估,這種高發病率和高負擔率的疾病容易發生過度診斷。另一方面,早期浸潤性癌症或癌前病變如果未被檢測到或遺漏,則可能發展成惡性疾病。

  過度診斷對患者個體造成的傷害首先是心理傷害,如焦慮,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其次是過度診斷帶來不必要的醫療後果和費用,例如強化監測和隨訪;還有就是過度診斷導致過度治療,引起短期或長期的副作用或併發症;更別說個體「患病」後放棄正常工作和社會生活等一系列邊際效應造成的高昂成本。

  息肉過度診斷

  從概念上說,早期篩查的並非旨在降低CRC的發病率,而是旨在降低CRC的死亡率。然而,因為結腸鏡檢查是結直腸篩查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不同於其他gFOBT和FIT等檢測手段,結腸鏡檢查本身就是一種預防性篩查試驗,它具有檢測和去除息肉的能力,應用較多,所以息肉容易被過度診斷。

  絕大多數CRC來自癌前息肉,包括腺瘤和無柄鋸齒狀息肉。內窺鏡檢查和去除這些息肉可以防止它們發展成癌症,從而降低癌症發病率。

  平均篩查人群中癌前息肉的患病率很高。最近一項國際篩查研究中,癌前息肉患病人數佔人群中的32%,包括60歲的個體及超過50%是年齡較大的個體。相比而言,個體平均的CRC終生風險較低(約5%,美國更低,北歐更高,女性低於男性)。

  因此,儘管大多數癌症是由息肉引起,但如果不去除,將會發展成為臨床症狀性癌症的息肉比例很低。在CRC篩查期間診斷的大多數癌前息肉被移除沒有臨床益處。根據定義,這些非進展性的息肉都被過度診斷了,因為它們不會發展成癌症也不會造成臨床症狀。然而,由於不知道哪種息肉會發展為症狀性癌症,因此篩查的成功取決於所有的癌前息肉的高檢測和去除率。

  儘管息肉的過度診斷是篩查中的主要危害,但其在早期篩查中引起的問題較少,結腸鏡檢查又是所有CRC篩查手段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所以息肉的過度診斷是早期檢測和預防性篩查試驗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隨著息肉檢出率的增加,篩查效果會提高,過度診斷的可能性也會增加。為了平衡這些益處和危害,需要認識到過度診斷的存在並開展大規模、高質量的研究,以達到最佳閾值,以實現息肉檢測和清除的益處和危害直接平衡。由於高腺瘤檢出率導致更多患者復檢頻率增加,增加了過度診斷的風險。因此,目前業內的焦點是通過增加腺瘤檢出率來改善結腸鏡檢查質量,這可能會增加過度診斷的比例和程度,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和監測結腸鏡檢查相關的危害。

  3 CRC過度診斷

  CRC過度診斷是指在篩查時檢測到並且在篩查個體死亡之前都不會發展成臨床症狀性的腫瘤。浸潤性CRC的發展歷程很難弄清楚,因此,無論它是停止生長,甚至退化,還是完全消失,CRC的潛力都很難可靠地估計。但就像其他癌症一樣,CRC中也可能發生非進展甚至退化。

  CRC過度診斷可能隨著限制預期壽命因素的增加而增加,特別是在老年人或者患大量併發症的人群中進行篩查,由於其死亡風險和CRC患病率都較高,可能會出現過度診斷。大於70歲的人隨著年齡增加,篩查的有效性下降。

  4 息肉和癌症的過度治療

  對於過度診斷的CRC和息肉的治療稱為過度治療。

  與息肉相比,CRC的患病率較低,並且導致癌症相關死亡的風險更高。因此,CRC過度診斷的絕對風險小於息肉,但過度診斷的危險不僅與診斷有關,很大程度上與後續治療有關。

  與去除CRC相比,息肉切除更容易、侵入更少,在內窺鏡下就能完成,負擔較輕。儘管如此,積累的風險和負擔不可忽略,在美國,癌前息肉手術切除率正在增加,並且7個患者中就有1個經歷了重大術後事件。因此,息肉的過度治療可能產生比預期更嚴重的後果,這在篩查計劃相關決策中都需要考慮到。

  三 該如何應對過度診斷問題

  過度診斷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是一個共性問題。

  從醫生角度看,首先應警惕到過度診斷會發生,才有可能減少其發生機會,否則,一旦過度診斷髮生,決策者會不知不覺進入過度治療階段。繼續尋找新的篩查手斷以及標準化癌症篩查方式來實現真正有意義的早期診斷,特別是對腫瘤的異質性有識別力的分子生物水平負的篩查手段大有前途。

  對於公共衛生體系來說,對那些不必要的篩查(尤其是商業體檢)進行約束才能儘可能維護公平。由於我國人口眾多,各地發展不平衡,尤其在偏遠地區結直腸癌發病率較高,而基層醫院內鏡醫師大多沒有經過規範的內鏡操作培訓,結腸鏡檢查過程仍有較大可能漏掉病變或過度診斷,故推薦加強消化內鏡醫師的規範化培訓,提高對早期CRC及癌前疾病的識別、診斷能力。

  對於患者來說,要根據個體實際情況與醫生共同做出醫療選擇,力爭最終基本滿意的結局。

  參考文獻:

  [1]MettleKalager,Paulina Wieszczy, et al.Overdiagnosis in Colorectal CancerScreening:Time to Acknowledge a Blind Spot[J]. Gastroenterology,2018August 01.

  [2]Wolf AMD,FonthamETH,Church TR,et al.Colarectal cancer screening for average-risk adults:2018guideline update from 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J].CA Caner J Clin,2018 May30.

  [3]張政,張澍田,李鵬.2018年美國癌症協會結直腸癌篩查指南解讀[J].中國實用內科雜誌,2018,38(9):814-816.

  [4]潘輝,黃穎烽.我國結直腸癌篩查依從性影響因素的探討[J].中國腫瘤,2018,27(8):578-582.

  [5]高標,陸小新.腫瘤過度診斷的現狀、原因及對策[J].醫學與哲學,2018,38(6B):1-6.

以上內容僅授權39健康網獨家使用,未經版權方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45歲,結直腸癌篩查年齡要提前了
    近日在巴塞隆納召開的第25屆歐洲胃腸病周上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由於近年來50歲以下的結直腸癌發病率正在上升,結直腸癌篩查應該從45歲開始,而不是50歲。David Karsenti博士補充說:「無論篩查類型如何,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結直腸癌篩查應從45歲開始。這將有助於促進年輕人早期檢測結直腸癌,也可以診斷和安全清除可能癌變的息肉。」
  • 出現結直腸癌症狀或篩查發現異常,還可以做哪些檢查進行診斷?
    診斷性結腸鏡檢查 診斷性結腸鏡檢查就像篩查性結腸鏡檢查一樣,但這樣做是因為一個人有症狀,或者因為在另一種類型的篩查測試中發現了異常。 對於這項檢查,醫生用結腸鏡觀察結腸和直腸的全程,結腸鏡是一個薄而柔韌的發光管,末端帶有一個小型攝像機。
  • 中國研究人員研發出結直腸癌早期篩查新方法
    新華社華盛頓1月4日電(記者周舟)中國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只需抽取幾毫升血液就可對結直腸癌進行早期篩查和診斷的新方法。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徐瑞華教授團隊收集了801例結直腸癌患者和1021例正常對照者血漿提取的循環腫瘤DNA(ctDNA),從中篩選出9個可用於診斷結直腸癌的甲基化標誌物,以及5個可用於預測結直腸癌預後的甲基化標誌物。  循環腫瘤DNA是腫瘤細胞釋放到循環系統中的基因組小片段,是一種特徵性的腫瘤生物標記物,就像是腫瘤細胞留下的「指紋」。
  • 不同人群該如何進行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看這裡
    結直腸癌如何早期篩查關注健康預防直腸癌√ 早發現 √ 早診斷 √ 早治療 √多鍛鍊—— 國家數據統計 ——據我國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有大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7. 診斷為遺傳性大腸癌患者的直系親屬,年齡超過 20 歲。
  • 別等到「有感覺」再做腸道篩查|結直腸癌|大腸癌|腸道|檢查|檢測|...
    如果我們能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給疾病可乘之機,有些息肉根本不會有形成的機會,從而實現真真正正的科學預防!那麼,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篩查大腸癌呢?我們來看看各種篩查手段的優缺點:1.  大便潛血檢測(FOBT)是用單克隆免疫試劑檢測出大便中有無微量出血,進而間接判斷腸內有無出血性病變。
  • 結直腸癌篩查(Hb+Tf)開啟聯檢+定量檢測新時代
    結直腸癌的現狀結直腸癌(CRC)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過去幾十年裡,由於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變化,我國城鄉居民的結直腸癌發病率呈持續性升高。CRC目前已成為我國發病率前5的惡性腫瘤[1]。CRC的症狀常表現為腹痛、便血、黑便,大便習慣改變及貧血等。
  • 結腸直腸癌家族史的基因檢測,篩查和預防
    如果您有結直腸息肉或癌症的家族史,您自己患結直腸癌的風險較高,有強陽性結直腸癌家族史的人群的風險甚至更高。父母,兄弟和姐妹等親密(一級)親屬的癌症最值得關注,但更遠親的癌症也很重要。有2個或更多患有結直腸癌的親屬比只有一個親屬患有結腸直腸癌更令人擔憂。如果您的親屬在比普通人更年輕的時候被診斷出患有癌症,那也更值得擔憂。
  • 鹿城開展結直腸癌免費篩查了!陽性對象將獲「500元財政補助」
    溫州網訊 近日,鹿城區對結直腸癌免費篩查工作再次加碼,針對鹿城戶籍居民推出「500元財政補助」,用於支持篩查陽性對象的結腸鏡檢查。自今年6月省級民生實事——結直腸癌免費篩查工作啟動以來,鹿城區共引導適齡老人21437人參加篩查,並動員187例陽性對象做進一步的結腸鏡檢查,檢出結腸癌和癌前病變29例,癌症和癌前病變檢出率達15.5%,超過全省平均值。
  • 杭州市重點人群結直腸癌篩查工作正在進行...
    杭州市重點人群結直腸癌篩查工作已在進行當中!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生活方式等因素的變化,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態勢。據國家癌症中心相關數據顯示,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位於我國惡性腫瘤中的第3位和第5位。   近年來,杭州市結直腸癌報告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 結腸鏡檢查正常,結直腸癌的長期風險如何?
    在4639809人年的未篩查患者隨訪中,5743例結直腸癌被確診,其中1821例(31.7%)為近端癌,2588例(45.1%)為晚期癌。對99166例結腸鏡檢查結果陰性的患者進行了417987人年的隨訪,共診斷結直腸癌184例,其中近端癌94例(51.1%),晚期癌91例(49.5%)。
  • 結直腸癌篩查市場爆發在即,諾輝健康獲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未來可期
    從細分的癌症種類來看,結直腸癌是富貴癌,發病數在所有癌症中排名第三,為中國排名第五的癌症死因,特別是近幾年在中國發病率的快速攀升,顯示出巨大的市場潛力。諾輝健康作為一家以結直腸癌篩查為起點專注於癌症早篩的生物高科技公司,如何領跑這樣一個極具前景的賽道?
  • 結直腸癌的體檢篩查不只是腸鏡,還有高危因素評分、糞便檢查等等
    一方面是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發病率為消化腫瘤前兩名),一方面是大家對腸鏡檢查的恐懼與牴觸,這讓人們很糾結,尤其是出現結直腸癌的相關症狀時:如便血、長期便秘或腹瀉、肚子疼,尤其是便血時,自己希望是痔瘡,但又害怕是腸癌。那麼對於結直腸癌來說還有沒有其他是體檢、篩查方法呢,當然是有的,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
  • 結直腸癌篩查的檢測方法有哪些?
    篩查是在沒有症狀的人中尋找癌症的過程。可以使用幾種檢查來篩選結直腸癌。這些檢查可分為兩大類: · 基於糞便的檢測:這些檢測檢查糞便是否有癌症跡象。這些測試的侵入性更小,更容易完成,但需要更頻繁地完成。
  • NEJM:結直腸癌篩查,結腸鏡 PK 糞便免疫化學試驗
    NEJM:結直腸癌篩查,結腸鏡 PK 糞便免疫化學試驗
  • 吸菸與結直腸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教你兩招防腸癌
    ,收集了1958年~2018年間發表的188篇原始研究,共計納入383154例結直腸癌病例,提供了關於吸菸與結直腸癌風險之間關係的最全面、最新的證據。■ 吸菸時間越久,患結直腸癌風險越大與從未吸菸者相比,有20年吸菸史的人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增加了9%,有40年吸菸史的人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增加了20%。
  • 探討結直腸癌一站式分子檢測應用——泛生子專場衛星會亮相第十三...
    大會期間,泛生子於10月29日舉辦"結直腸癌精準篩查與分子診療"專場衛星會,攜手大腸癌領域的專家共同探討結直腸癌遺傳篩查與精準醫療的最新進展、基因檢測在結直腸癌預防與診療領域中的應用。  精準檢測先行 推動結直腸癌一站式精準診療發展結直腸癌是人類主要惡性腫瘤之一,且在國內其發病年輕化趨勢明顯,這與早期腸癌確診率不高有關。
  • 生命科學學院文路副研究員與合作者利用DNA甲基化檢測實現結直腸癌...
    ,利用團隊之前開發的甲基化CpG短串聯擴增與測序技術(MCTA-Seq),通過對患者血漿游離DNA中異常高甲基化CpG島進行基因組規模的高靈敏度測序分析,實現結直腸癌早期無創診斷。結直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死亡率高,發病率逐年上升,而早期篩查可顯著減少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 新冠肺炎期間結直腸癌患者個體化治療的就醫流程
    結直腸癌的患者的就醫應該注意些什麼呢?以下我們分享一下新冠肺炎期間結直腸癌患者接受個體化治療的就醫流程。,完善新冠肺炎篩查後,可考慮行內鏡或介入治療,解除梗阻或行止血治療應儘早後續治療;如果出現嚴重出血、完全性腸梗阻、腸道穿孔或急性腹膜炎的結直腸患者,立即當地醫院急診手術治療。
  • 結直腸癌早期4個「求救信號」你收到了嗎?為什麼越早發現越好?
    近年來,由於飲食結構的變化、生活習慣的改變導致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呈年輕化趨勢。由於結直腸癌的發生、發展隱秘,所以多數病人發現時已屬於中晚期,大部分患者在早期的時候不會被察覺,所以能夠早期發現結直腸癌的「求救信號」對疾病至關重要,那麼結直腸癌有哪些信號呢?
  • 《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範(2017版)》發布!
    為進一步規範我國結直腸癌診療行為,提高醫療機構結直腸癌診療水平,改善結直腸癌患者預後,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特制定《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範(2017版)》。現將診斷技術部分內容整理如下。結直腸癌患者在診斷、治療前、評價療效、隨訪時必須檢測CEA、CA19-9;有肝轉移患者建議檢測AFP;疑有腹膜、卵巢轉移患者建議檢測CA125。五、內鏡檢查直腸鏡和乙狀結腸鏡適用於病變位置較低的結直腸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