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鏡檢查正常,結直腸癌的長期風險如何?

2020-11-25 醫脈通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現行指南建議在結腸鏡檢查結果正常(陰性結腸鏡檢查結果)後,間隔10年重新進行篩查,但支持該建議的證據有限,證據質量為「適度」。為了評估正常結腸鏡檢查後結直腸癌及其相關死亡的長期風險,該研究在大型社區環境中,對結腸鏡檢查結果陰性的個體與未篩查的個體進行了比較。研究結果在線發表於12月17日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


在北加州一所400多萬會員的綜合醫療保健中心,進行了回顧性隊列研究。從1998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共有1251318例平均風險篩查合格患者,年齡50-75歲,平均年齡為55.6歲,其中男性為50.9%。這項研究於2016年12月31日結束。


圖1 篩選合格群體選擇的流程圖


使用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根據結腸鏡檢查結果陰性(或未篩查者隊列進入)以來的時間,計算結直腸癌及相關死亡的風險比(HRs)。風險比根據年齡、性別、種族/民族、Charlson合併症指數和體重指數進行調整。


在4639809人年的未篩查患者隨訪中,5743例結直腸癌被確診,其中1821例(31.7%)為近端癌,2588例(45.1%)為晚期癌。


對99166例結腸鏡檢查結果陰性的患者進行了417987人年的隨訪,共診斷結直腸癌184例,其中近端癌94例(51.1%),晚期癌91例(49.5%)。


圖2 在結腸鏡檢查結果為陰性後,根據時間間隔結直腸癌的調整風險:具體部位和分期分析


在未篩查患者隊列中,結直腸癌的發生率從第1年的每10萬人年62.9增加到第12年的每10萬人年224.8。死亡率從每10萬人年的10.5上升到同期每10萬人年的192.0。


在結腸鏡檢查結果陰性的個體中,從第1年到第10年,結直腸癌的發生率從每10萬人年16.6上升到10萬人年133.2。死亡率從第1年的每10萬人年6.8上升到第12年的每10萬人年92.2。


圖3 結腸鏡檢查結果陰性,按時間間隔的結直腸癌發生調整風險


圖4 結腸鏡檢查結果陰性,按時間間隔的結直腸癌死亡率


與未進行篩查相比,陰性結腸鏡檢查結果與結直腸癌的風險顯著降低相關,調整後的危險比在1年及以下為0.05,在10年為0.54,均顯著降低。


研究小組還計算出,與未進行篩查的患者相比,陰性篩查結果顯著降低了結直腸癌死亡率,調整後的危險比在1年及以下為0.04,在10年為0.12,均顯著降低。


在平均風險、篩查合格的患者中,與未篩查相比,陰性結腸鏡檢查結果與檢查後12年以上結直腸癌死亡和總體、近端、遠端、早期和晚期結直腸癌的較低風險相關。在陰性結腸鏡檢查結果後推薦的10年重新篩查間隔內,結直腸癌和相關死亡的風險分別降低了46%和88%。這項研究結果可以為重新篩選的指導性建議和將來的研究提供指導,以評估早期和晚期重新篩選間隔的成本和益處。


醫脈通編譯自:Long-term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and Related Deaths After a Colonoscopy With Normal Findings.JAMA Internal Medicine.December 17, 2018.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近九成的結腸鏡檢查後結直腸癌可以避免!做好這4點是關鍵
    1 這5種結腸鏡檢查質量控制指標可降低PCCRC風險  結腸鏡檢查後結直腸癌(PCCRC)定義為結腸鏡檢陰性結果後6-36個月診斷出結直腸癌的情況,是指在結腸鏡檢查時未發現癌細胞,而後診斷為結直腸癌(CRC),可能是由於漏診癌症,漏診或未切除的良性病變引起的。
  • 結直腸癌篩查:過度診斷有危害
    在我國,結直腸癌(CRC)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國結直腸癌發病數為37.0萬例,居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第3位。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重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來我國結直腸的發病率將會逐年提高。  開展結直腸癌篩查工作對結直腸癌前病變及早期結直腸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 NEJM:結直腸癌篩查,結腸鏡 PK 糞便免疫化學試驗
    NEJM:結直腸癌篩查,結腸鏡 PK 糞便免疫化學試驗
  • 45歲,結直腸癌篩查年齡要提前了
    David Karsenti博士補充說:「無論篩查類型如何,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結直腸癌篩查應從45歲開始。這將有助於促進年輕人早期檢測結直腸癌,也可以診斷和安全清除可能癌變的息肉。」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們的飲食結構、工作環境及社會行為發生了巨大改變,結直腸癌發病率迅速攀升,已成為肺癌、胃癌之後排名第三位的健康殺手。我國人口眾多,直接採用結腸鏡檢查進行人群普查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且結腸鏡檢查有一定的併發症風險,因此對平均風險人群進行初篩,再針對高危人群行結腸鏡精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 別等到「有感覺」再做腸道篩查|結直腸癌|大腸癌|腸道|檢查|檢測|...
    與檢查醫生的經驗手感密切相關,整體上準確性並不是那麼高。凡有便血或大便習慣改變,經直腸指檢無異常者,應進行腸鏡檢查。3.  腸鏡檢查包括結腸鏡、乙狀結腸鏡、直腸鏡等。結腸鏡是利用電子腸鏡從肛門,經過直腸、乙狀結腸,到達回盲部,從黏膜側觀察結腸病變(如炎症、息肉、腫瘤等)的過程。
  • 出現結直腸癌症狀或篩查發現異常,還可以做哪些檢查進行診斷?
    診斷性結腸鏡檢查 診斷性結腸鏡檢查就像篩查性結腸鏡檢查一樣,但這樣做是因為一個人有症狀,或者因為在另一種類型的篩查測試中發現了異常。 對於這項檢查,醫生用結腸鏡觀察結腸和直腸的全程,結腸鏡是一個薄而柔韌的發光管,末端帶有一個小型攝像機。
  • 杭州市重點人群結直腸癌篩查工作正在進行...
    ★篩查是指運用快速簡便的實驗檢查或其他手段,從表面健康的人群中去發現那些未被識別的可疑病人。篩查能夠有效的降低結直腸癌疾病負擔。   浙江省2020年民生實事項目——   重點人群結直腸癌篩查   為降低我省結直腸癌的死亡率和發病率,浙江省政府將重點人群結直腸癌篩查列為2020年民生實事項目。
  • 腸鏡檢查正常後,仍可發生結腸癌,研究發現其原因
    根據一項回顧性的基於人群的168例結直腸癌成年人的研究結果,結腸鏡檢查後的結直腸癌更有可能在近端結腸中出現,並且顯示微衛星不穩定性(MSI)。MSI是指與正常組織相比,在腫瘤中某一微衛星由於重複單位的插入或缺失而造成的微衛星長度的任何改變,出現新的微衛星等位基因現象。研究報告說,總共有64%的結腸鏡檢查後的大腸癌位於近端結腸,而檢出的大腸癌為44%(P = .016)。
  • 醫生提醒:得結直腸癌的人,一般會有這些共性!年過40都對照下
    在惡性腫瘤中,必須說結直腸癌,結直腸癌的發病率是惡性腫瘤中的第二高。不幸的是,人們對結腸直腸癌的關注遠遠低於肺癌,在臨床上,大腸癌的早期診斷率偏低,其原因主要是人們對該病的早期信號沒有足夠的重視。而我國結直腸癌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大約有6成的大腸癌都長在直腸,其中有60%-75%的直腸癌都在指檢範圍內,即很容易通過直腸指檢就能夠早期發現。
  • 45歲以上應做個結腸鏡檢查
    11月29日,在「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結直腸癌轉移治療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學術會議」上,該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蔡建強告訴記者,結直腸癌肝轉移成為影響患者生命長短和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治療成敗的關鍵。而現在,已有手術、放化療等多種手段應對該問題。
  • 直腸癌自檢方法,當大便出現這4個情況,趕緊看醫生檢查
    那麼如何診斷是否患有直腸癌呢? 2、結腸鏡檢查 肛門觸診時如果沒有碰到腫瘤,但指腹有血跡,需要進行結腸鏡檢查,明確腫瘤是否發生病變。 3、B超檢查 當直腸有腫瘤時,應在直腸腔內進行B超檢查,了解直腸腫瘤的範圍。
  • 長期便血,一查已是直腸癌晚期!若是出現「3多、3痛」儘早去醫院查查!
    那麼,這兩種病到底該如何區分呢? 痔瘡和直腸癌之間的區別 1、排便次數不同 平常人一天排便一到兩次為正常;痔瘡患者也是每天一到兩次左右;但直腸癌患者就比較多了,普遍是四到五次,有些直腸癌中期患者每天排便可達到七八次,而且是長期持續幾年的。
  • 結直腸癌篩查的檢測方法有哪些?
    可以使用幾種檢查來篩選結直腸癌。這些檢查可分為兩大類: · 基於糞便的檢測:這些檢測檢查糞便是否有癌症跡象。這些測試的侵入性更小,更容易完成,但需要更頻繁地完成。 · 視覺(結構)檢查:這些檢查可以查看任何異常區域的結腸和直腸結構。
  • 結腸直腸癌家族史的基因檢測,篩查和預防
    如果您有結直腸息肉或癌症的家族史,您自己患結直腸癌的風險較高,有強陽性結直腸癌家族史的人群的風險甚至更高。父母,兄弟和姐妹等親密(一級)親屬的癌症最值得關注,但更遠親的癌症也很重要。有2個或更多患有結直腸癌的親屬比只有一個親屬患有結腸直腸癌更令人擔憂。如果您的親屬在比普通人更年輕的時候被診斷出患有癌症,那也更值得擔憂。
  • 最新研究:這種在家就能做的大腸癌檢測,效果媲美結腸鏡
    01 糞便免疫化學檢測大腸癌,準確率近100% 結直腸癌(CRC)是消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早期診斷對結直腸癌的治療以及預後十分重要。
  • 鹿城開展結直腸癌免費篩查了!陽性對象將獲「500元財政補助」
    溫州網訊 近日,鹿城區對結直腸癌免費篩查工作再次加碼,針對鹿城戶籍居民推出「500元財政補助」,用於支持篩查陽性對象的結腸鏡檢查。自今年6月省級民生實事——結直腸癌免費篩查工作啟動以來,鹿城區共引導適齡老人21437人參加篩查,並動員187例陽性對象做進一步的結腸鏡檢查,檢出結腸癌和癌前病變29例,癌症和癌前病變檢出率達15.5%,超過全省平均值。
  • 結直腸癌篩查(Hb+Tf)開啟聯檢+定量檢測新時代
    結直腸癌的現狀結直腸癌(CRC)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過去幾十年裡,由於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變化,我國城鄉居民的結直腸癌發病率呈持續性升高。CRC目前已成為我國發病率前5的惡性腫瘤[1]。CRC的症狀常表現為腹痛、便血、黑便,大便習慣改變及貧血等。
  • 不同人群該如何進行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看這裡
    結直腸癌如何早期篩查關注健康預防直腸癌√ 早發現 √ 早診斷 √ 早治療 √多鍛鍊—— 國家數據統計 ——據我國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4. 大腸癌手術後的人群;5. 大腸腺瘤治療後的人群;6. 有大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7. 診斷為遺傳性大腸癌患者的直系親屬,年齡超過 20 歲。
  • 吸菸與結直腸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教你兩招防腸癌
    ,收集了1958年~2018年間發表的188篇原始研究,共計納入383154例結直腸癌病例,提供了關於吸菸與結直腸癌風險之間關係的最全面、最新的證據。■ 吸菸強度越高,患結直腸癌風險越大與從未吸菸者相比,每日吸20支香菸的人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增加了14%;每日吸40支香菸的人患結直腸癌的風險增加了31%。
  • 也有可能是大腸癌|結直腸癌|大腸癌|痔瘡|便血|大便|...
    如果出現便血情況,無論性狀如何,都應該認真檢查排除腫瘤。雖然痔瘡更多是滴落的鮮血,而大腸癌則是血液、黏液分布在大便表面或混雜在大便之中,但對於普通人來講,是無法做出正確區分的,甚至醫生單純憑藉大便情況,也可能分不清到底是痔瘡還是腫瘤,因此,最重要的是通過專業檢查進行鑑別。除了便血外,排便習慣改變時也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