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結直腸癌篩查,結腸鏡 PK 糞便免疫化學試驗
2012-02-24 來源:愛唯醫學網
以上是西班牙加那利島大學醫院胃腸病科的Enrique Quintero博士及其同事對一項為期10年(將於2021年完成)的臨床研究的期中分析結果。在這項隨機對照研究中,研究者假設每2年1次FIT篩查在降低10年後中危受試者的結直腸癌相關死亡率方面的作用不劣於單次結腸鏡檢查。
該研究的受試者是來自西班牙8個地區的50~69歲男性和女性居民。這些受試者受邀在15家三級醫院進行FIT(n=26,599)或結腸鏡檢查(n=26,703)。結腸鏡檢查組僅5,649名受試者同意接受篩查,並且僅4,953名實際接受結腸鏡檢查,另有1,628名轉而接受FIT檢查。FIT組共9,353名受試者同意接受篩查,其中8,983名實際接受FIT檢查,另有106名轉而接受結腸鏡檢查。參與FIT檢查的受試者比例為34.2%。2組參與率均非常低,但FIT組的參與率高於結腸鏡檢查組。在首輪篩查中,2組檢出結直腸癌的受試者數相似。意向篩查分析顯示,結腸鏡檢查組和FIT組中分別有30名(0.1%)和33名(0.1%)受試者檢出結直腸癌。對實際接受篩查的受試者進行分析發現,結腸鏡檢查組和FIT組分別有27名(0.5%)和36名(0.3%)受試者檢出結直腸癌。2組的腫瘤分期相似。然而,結腸鏡檢查在包括晚期腺瘤[比值比(OR)=4.32]和非晚期腺瘤(OR=25.98)的腺瘤檢出率方面優於FIT。結腸鏡檢查組24名(0.5%)受試者發生嚴重併發症,其中12名發生出血,1名發生腸穿孔。FIT組無受試者發生嚴重併發症,但在一些具有陽性結果並隨後接受結腸鏡檢查的受試者中,8名發生結腸鏡檢查所致的出血。
該研究的主要預後指標(10年後的結直腸癌死亡率降幅)尚不可評價。研究者表示,隨著2年1次的FIT篩查的持續進行,將可檢出更多的結直腸癌病例,並導致該組的癌症檢出率增加及死亡率降低。另一方面,結腸鏡檢查組檢出和切除的腺瘤數多於FIT組,因此結腸鏡檢查組預防的腫瘤病例可能更多。
該研究獲多家機構支持。研究中用於FIT的自動分析儀及相關材料由日本榮研化學株社會及Palex Medical和Biogen Diagnostics公司提供。Bretthauer博士聲明與福克製藥和奧林巴斯光學歐洲分公司存在聯繫。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