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C 2020|李延青教授:論結直腸癌的重點篩查對象與方法

2020-11-25 騰訊網

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主辦,廣東省醫學會、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承辦的中華醫學會第二十次全國消化系病學術會議於2020年10月29-31日在廣東省珠海市召開。本次會議上,來自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消化科的李延青教授以「結直腸癌(CRC)早期診斷新模式」為主題進行了精彩的學術報告,醫脈通現為您呈現如下。

李延青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山東大學消化病研究所所長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醫學博士

中華醫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內鏡分會副會長

山東省微生態研究與診療中心主任

我國結直腸癌現狀

隨著近年來我國生活條件改善和城鎮化進程加速,CRC發病率顯著上升。

過去,許多醫生認為我國消化道癌的重心在於胃癌,CRC離我們較遠。實際上這些年來,CRC發病率飆升。就拿上海舉例,CRC發病率已然超過胃癌,為第二大高發癌症。

由於我國對CRC篩查的重視度不夠,CRC的早期診斷率僅在10%-15%。

作為為數不多容易篩查的腫瘤,CRC的早期診斷率的提升能顯著降低死亡率。

2000年前我國CRC的5年生存率不足50%;隨著對篩查的重視,CRC的5年生存率不斷提高,但仍低於歐美等發達國家。

確診越晚,CRC患者的5年生存率越低。

人群篩查VS機會性篩查

人群篩查的效果如何?李延青教授引用了我國上海2013年發起的CRC篩查項目的數據,該項篩查項目的詳情介紹見下圖:

李教授總結道:

篩查項目早期結腸癌診斷率明顯高於上海居民早期結腸癌檢出率(52.80%vs 12.13%);

篩查項目結腸癌檢出率顯著高於上海居民結腸癌發病率(210.07/10萬vs109.00/10萬);

篩查項目結腸癌五年生存率明顯高於未參與篩查的因症就診結腸癌患者(81.00%vs57.00%)。

可見,篩查能使患者明顯獲益。

廣州市疾控中心公布的2014年廣州市戶籍居民癌症監控數據也不容樂觀,據顯示,每天有7.5個戶籍確診為CRC,CRC發病率升至所有腫瘤第2位,死亡率升至第3位,而結腸癌早期診斷率只有13%。

並且,CRC的發病趨於年輕化,平均發病年齡從平均60歲以上降至40歲左右。

但是,人群篩查(社區人群)現階段大規模開展困難較大,機會性篩查(針對就醫人群進行的篩查)可望成為現階段篩查主要模式。

哪些人群應重點篩查?

據研究,「三高」患者結直腸腫瘤發病率升高。

Ⅱ型糖尿病患者的CRC發病率明顯高於非糖尿病患者:9.89%vs 2.03%;

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結直腸腫瘤發病率高於一般人群:30.4%vs20.8%;

頸動脈狹窄患者結直腸進展期腺瘤檢出率高於無頸動脈狹窄人群:15.2%vs 8.2%。

因此,機會性檢查目標人群除了消化內科就診患者中的CRC高風險人群,還應納入其他就診科室中常見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患者、腦血管病患者。

教授認為,對於這些依從性較好、關注自己健康的患者進行機會性篩查有望成為現階段適合中國國情的CRC篩查新模式。

目前可選的篩查方法

在西方,由於結腸鏡檢查較貴,且50-60%的CRC好發於左半結腸,因此乙狀結腸鏡檢查(06)存在優勢;同理,CT結腸造影也在國外使用較多。國內一般使用結腸鏡檢查,結腸鏡檢查的病理結果是CRC診斷的「金標準」。

化學法糞便潛血試驗較為傳統,其雖簡單方便,但易受飲食、藥物影響。

早年,歐美國家也使用化學法,但由於化學法檢測敏感性低,準確性低。之後便對此進行了改良,改良後的高敏gFOBT(HS-gFOBT)在靈敏度上有一定的提升,但對於更高的靈敏度的證據有限。

定性FIT對CRC的診斷結果根據廠家、檢出線、批次的不同有差異,穩定性較差。

定量FIT(qFIT)可通過自動化、批量處理,評估糞便Hb水平。結果為連續變量,可以為醫生提供更多的患者病變信息,且穩定性佳。該法在日本、歐美國家已成為主流。

qFIT結合糞便DNA檢測診斷結直腸病變是另一種方法,但DNA檢測價格昂貴,且需和FIT聯合進行,難以推廣。

最後,李延青教授還介紹了其團隊正在研發的一種高敏定量糞便免疫潛血試驗(hs-qFIT),其敏感性可達94%,特異性93%更高。檢測管可在常溫下保存7天,冷藏14天,患者可以在家中採便後帶至醫院檢測,使用方便,是CRC初篩的優選方法之一。

總結

CRC發病率顯著上升,死亡率高。早診早治可明顯提高CRC患者生存率,高危人群機會性篩查可望成為現階段適合國情的早診新模式。高敏定量FIT準確性好,是篩查的優選方法。

相關焦點

  • .| 李延青教授:早期診斷能顯著降低死亡率,論大腸癌的重點篩查...
    CGC 2020 | 李延青教授:早期診斷能顯著降低死亡率,論大腸癌的重點篩查對象與方法
  • 杭州市重點人群結直腸癌篩查工作正在進行...
    杭州市重點人群結直腸癌篩查工作已在進行當中!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生活方式等因素的變化,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態勢。據國家癌症中心相關數據顯示,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位於我國惡性腫瘤中的第3位和第5位。   近年來,杭州市結直腸癌報告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 45歲,結直腸癌篩查年齡要提前了
    近日在巴塞隆納召開的第25屆歐洲胃腸病周上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由於近年來50歲以下的結直腸癌發病率正在上升,結直腸癌篩查應該從45歲開始,而不是50歲。1.篩查對象中國早期結直腸癌篩查及內鏡診治指南建議以50歲作為中國結直腸癌篩查的起始年齡。對75歲以上人群是否行篩查尚有爭議,結合我國國情,暫不推薦對75 歲以上人群進行篩查。
  • 鹿城開展結直腸癌免費篩查了!陽性對象將獲「500元財政補助」
    溫州網訊 近日,鹿城區對結直腸癌免費篩查工作再次加碼,針對鹿城戶籍居民推出「500元財政補助」,用於支持篩查陽性對象的結腸鏡檢查。自今年6月省級民生實事——結直腸癌免費篩查工作啟動以來,鹿城區共引導適齡老人21437人參加篩查,並動員187例陽性對象做進一步的結腸鏡檢查,檢出結腸癌和癌前病變29例,癌症和癌前病變檢出率達15.5%,超過全省平均值。
  • 中國研究人員研發出結直腸癌早期篩查新方法
    新華社華盛頓1月4日電(記者周舟)中國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只需抽取幾毫升血液就可對結直腸癌進行早期篩查和診斷的新方法。該研究成果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徐瑞華教授團隊收集了801例結直腸癌患者和1021例正常對照者血漿提取的循環腫瘤DNA(ctDNA),從中篩選出9個可用於診斷結直腸癌的甲基化標誌物,以及5個可用於預測結直腸癌預後的甲基化標誌物。  循環腫瘤DNA是腫瘤細胞釋放到循環系統中的基因組小片段,是一種特徵性的腫瘤生物標記物,就像是腫瘤細胞留下的「指紋」。
  • 不同人群該如何進行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看這裡
    結直腸癌如何早期篩查關注健康預防直腸癌√ 早發現 √ 早診斷 √ 早治療 √多鍛鍊—— 國家數據統計 ——據我國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有一級親屬家族史的高危對象(僅 1 位,且發病年齡高於 60 歲): 40 歲開始篩查,每年 1 次 FOBT 檢測 , 每十年一次腸鏡檢查。
  • 結直腸癌篩查:過度診斷有危害
    在我國,結直腸癌(CRC)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全國結直腸癌發病數為37.0萬例,居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第3位。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重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來我國結直腸的發病率將會逐年提高。  開展結直腸癌篩查工作對結直腸癌前病變及早期結直腸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 篩查因人因地 重點關注40 49歲人群
    近期,《中國早期結直腸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2019)》發布。該共識意見由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牽頭,組織我國消化、內鏡、腫瘤、健康管理和內鏡質控等多學科專家,以《中國早期結直腸癌篩查及內鏡診治指南(2014年,北京)》為基礎,進一步細化並確立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早期結直腸癌篩查流程。
  • 結直腸癌篩查(Hb+Tf)開啟聯檢+定量檢測新時代
    結直腸癌的現狀結直腸癌(CRC)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過去幾十年裡,由於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變化,我國城鄉居民的結直腸癌發病率呈持續性升高。CRC目前已成為我國發病率前5的惡性腫瘤[1]。CRC的症狀常表現為腹痛、便血、黑便,大便習慣改變及貧血等。
  • 結直腸癌篩查的檢測方法有哪些?
    篩查是在沒有症狀的人中尋找癌症的過程。可以使用幾種檢查來篩選結直腸癌。這些檢查可分為兩大類: · 基於糞便的檢測:這些檢測檢查糞便是否有癌症跡象。這些測試的侵入性更小,更容易完成,但需要更頻繁地完成。
  • 別等到「有感覺」再做腸道篩查|結直腸癌|大腸癌|腸道|檢查|檢測|...
    優點:腸鏡檢查是預防和診斷大腸癌的首選方法,最佳手段,直觀、清晰,部分消化道息肉和早期癌內鏡下微創治療可達到治癒性切除的目的。缺點:腸鏡不可能作為一種大規模的篩查方法。其檢查費用比起前兩項檢查來較高;腸鏡需要專門的醫師經過專業的培訓和長期的實踐實施操作;患者體驗度較差,清腸準備的麻煩程度和檢查過程的痛苦程度,令不少人望而卻步。
  • 腸癌篩查到底做不做?怎麼做?多少歲做?看張蘇展教授全面解答
    現在正值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中國癌症基金會與醫學界聯合主辦了「2020癌症防治在行動」大型公益活動,浙江大學腫瘤研究所的張蘇展教授為我們講解了關於結直腸癌篩查那些事兒,兩位阿姨快看看張教授的解答吧!  Q1:目前我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如何?真如網上所說我國是結直腸癌大國嗎?
  • 出現結直腸癌症狀或篩查發現異常,還可以做哪些檢查進行診斷?
    活檢 通常,如果通過任何篩查或診斷測試發現疑似結腸直腸癌,則行結腸鏡進行活組織檢查。在活組織檢查中,醫生通過檢查鏡的特殊儀器移除一小塊組織。不太常見的是,部分結腸可能需要通過外科手術切除以進行診斷。
  • 袁瑛教授:MSS/MSI-H BRAF突變結直腸癌,治療策略大不同!
    2020年11月12-15日,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省抗癌協會承辦,國際抗癌聯盟、中國整合醫學發展戰略研究院協辦的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CCO)在廣州順利召開。會議期間,醫脈通有幸邀請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袁瑛教授,為大家分享了結直腸癌免疫治療的臨床經驗和研究方向。
  • NEJM:結直腸癌篩查,結腸鏡 PK 糞便免疫化學試驗
    NEJM:結直腸癌篩查,結腸鏡 PK 糞便免疫化學試驗
  • 2020結直腸癌精準聯盟峰會舉辦
    11月13日,「攜手同行,精準論道——2020結直腸癌精準聯盟峰會」在廣州舉辦,精準診療領域的專家和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默克、因美納等基因測序及體外診斷領域頭部企業齊聚一堂,共商共議打造中國結直腸癌的精準診療生態圈,以進一步提升中國結直腸癌診療水平,共同聚力推進結直腸癌精準醫學發展。結直腸癌是困擾中國患者惡性程度最高的癌症類型之一。
  • 結直腸癌篩查市場爆發在即,諾輝健康獲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未來可期
    從細分的癌症種類來看,結直腸癌是富貴癌,發病數在所有癌症中排名第三,為中國排名第五的癌症死因,特別是近幾年在中國發病率的快速攀升,顯示出巨大的市場潛力。諾輝健康作為一家以結直腸癌篩查為起點專注於癌症早篩的生物高科技公司,如何領跑這樣一個極具前景的賽道?
  • 第七屆301論健:早癌篩查融入健康管理,臨床檢驗迎發展新機遇
    2020年6月15日,以「疫情形勢下早癌篩查在臨床檢驗應用中的機遇和挑戰」為主題的2020第七屆301論健分論壇隆重召開。作為2020第七屆301論健暨第九屆全國體檢中心主任高峰論壇的重要環節,該論壇由解放軍總醫院、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主辦,諾輝健康承辦。
  • 結直腸癌的體檢篩查不只是腸鏡,還有高危因素評分、糞便檢查等等
    一方面是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發病率為消化腫瘤前兩名),一方面是大家對腸鏡檢查的恐懼與牴觸,這讓人們很糾結,尤其是出現結直腸癌的相關症狀時:如便血、長期便秘或腹瀉、肚子疼,尤其是便血時,自己希望是痔瘡,但又害怕是腸癌。那麼對於結直腸癌來說還有沒有其他是體檢、篩查方法呢,當然是有的,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
  • 探討結直腸癌一站式分子檢測應用——泛生子專場衛星會亮相第十三...
    大會期間,泛生子於10月29日舉辦"結直腸癌精準篩查與分子診療"專場衛星會,攜手大腸癌領域的專家共同探討結直腸癌遺傳篩查與精準醫療的最新進展、基因檢測在結直腸癌預防與診療領域中的應用。  精準檢測先行 推動結直腸癌一站式精準診療發展結直腸癌是人類主要惡性腫瘤之一,且在國內其發病年輕化趨勢明顯,這與早期腸癌確診率不高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