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瑛教授:MSS/MSI-H BRAF突變結直腸癌,治療策略大不同!

2020-11-26 騰訊網

2020年11月12-15日,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省抗癌協會承辦,國際抗癌聯盟、中國整合醫學發展戰略研究院協辦的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CCO)在廣州順利召開。會議期間,醫脈通有幸邀請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袁瑛教授,為大家分享了結直腸癌免疫治療的臨床經驗和研究方向。

袁瑛教授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腫瘤內科主任

教育部惡性腫瘤預警與幹預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常委、遺傳學組組長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靶向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轉移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理事

CSCO結直腸癌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兼秘書

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遺傳專委會主任委員

衛計委2017版結直腸癌診療規範小組專家

浙江省醫學會腫瘤分會常務委員

浙江省抗癌協會腫瘤轉移專業委員會 主任委員

浙江省抗癌協會腫瘤內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青委會主任委員

醫脈通:BRAF V600E突變結直腸癌患者整體預後不良,目前有何最新研究進展?

袁瑛教授:在腸癌中,BRAF V600E突變是預後最差的類型,其約佔腸癌的7%左右,對於這部分患者的治療,目前主要是進一步細化成兩類人群,一是合併微衛星高度不穩定(MSI-H)患者,約佔BRAF V600E突變的五分之一。二是合併微衛星穩定(MSS)的BRAF V600E突變人群。對於後者來說,已經有較多的臨床研究數據顯示,二線及後線治療可使用BRAF抑制劑+抗EGFR單抗±MEK抑制劑治療。而對於第一類患者即BRAF V600E合併MSI-H的患者,SWOG 1406和BEACH研究的亞組分析均顯示,這些患者使用VIC方案和BRAF抑制劑+抗EGFR單抗±MEK抑制劑方案均獲益有限,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是這類患者的主要選擇。

醫脈通:請您談下,免疫治療在結直腸癌中的治療地位如何,未來方向如何?

袁瑛教授:MSI-H/dMMR約存在於13%~14%的結直腸癌中,並不是主流患者人群,對於這部分患者,無論是單藥還是雙藥聯合,無論是後線還是一線,都已經獲得了比較確切的成果。值得指出的是,今年公布的KEYNOTE-177研究評估了帕博利珠單抗對比標準治療(化療±貝伐珠單抗或西妥昔單抗)一線治療MSI-H/dMMR的轉移性結直腸癌的療效和安全性。結果顯示,帕博利珠單抗組無進展生存期(PFS)優於化療組(中位PFS 16.5 個月 vs 8.2 個月; HR 0.60;P= 0.0002)。

KEYNOTE-177研究結果即將在12月初全文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對於MSI-H/dMMR患者,PD-1治療提升至一線治療,療效優勢明顯,且安全性和耐受性佳。個人認為該研究已然改變目前的臨床實踐和臨床指南。

而對於 MSS患者,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無論是後線治療、一線治療還是圍術期治療都處於探索階段,研究者仍在嘗試通過進一步篩選患者,以及聯合其他治療手段來提高療效。比如聯合傳統化療、靶向治療和抗血管生成等方法。臨床實踐中,臨床醫師更關注這部分患者的治療,因為大部分患者屬於MSS型,希望免疫治療能為這部分患者帶來突破。

可喜的是,今年ESMO大會上公布的KEYNOTE-651研究B隊列和D隊列結果均顯示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不俗的療效。隊列B、D分別為一線和二線治療隊列,帕博利珠單抗分別聯合mFOLFOX7和FOLFIRI一線治療和二線治療MSS型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結果顯示,隊列B和D的ORR分別為60.0%和12.5%。而在後線治療中,PD-1抑制劑聯合抗血管生成藥物的REGONIVO研究也進一步的探索了免疫治療在MSS型結直腸癌中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探討結直腸癌一站式分子檢測應用——泛生子專場衛星會亮相第十三...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袁瑛教授在發表題為"我國遺傳性大腸癌篩檢策略及現狀分析"的演講中表示:"儘管大部分結直腸癌呈散發,但據估計仍有約10~30%的結直腸癌患者具有家族聚集特徵,且5%-6%與多種遺傳症候群相關,因此遺傳的易感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 MSI-H晚期結直腸癌一線治療新標準|晚期結直腸癌|一線治療|MSI-H|...
    但是在MSI-H-dMMR晚期或轉移性結直腸癌一線治療中,PD-1抑制劑和化療的療效比較尚未明確。‖ 復發定的義為首發癌症發生後≥6個月發生繼發性結直腸癌。**本試驗納入了3例同時有BRAF V600E突變和KRAS或NRAS突變的患者。†† 如果無BRAF V600E、KRAS和NRAS突變,以及如果至少一個突變狀態為不確定或缺失,或者BRAF突變類型並非BRAF V600E,則定義為患者的BRAF、KRAS和NRAS無法評估。
  • FDA批准Pembrolizumab用於MSI-H/dMMR 結直腸癌一線治療!
    FDA已經批准pembrolizumab (Keytruda,派姆單抗)單一療法用於不可切除或轉移性微衛星不穩定性高(MSI-H)或錯配修復缺陷(dMMR)結直腸癌(CRC)患者的一線治療。
  • KRAS與BRAF,轉移性結直腸癌生存面對的兩座大山
    RAS基因是最為重要的癌基因之一,在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中,大約50%的患者具有RAS基因突變,而CRC患者接受抗EGFR分子靶向藥物如西妥昔單抗、帕妥珠單抗的療效與RAS基因的突變狀態密切相關,僅野生型患者才能從抗EGFR治療中獲益。
  • 2019年結直腸癌治療進展盤點
    一年到頭了,總是要對過去的這一年做些總結、盤點,那麼,在過去的2019年,結直腸癌領域有哪些值得我們記住的治療進展呢?尤其是那些已經或即將改變我們臨床實踐的進展。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陳功教授對此進行了詳細梳理。
  • 免疫治療面面觀之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也稱為大腸癌或者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1995年之前,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遠低於西方發達國家,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改變,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逐年攀升,已趕上西方發達國家。
  • 最新直腸癌靶向治療基因突變檢測在華上市
    原標題:最新直腸癌靶向治療基因突變檢測在華上市  新華網北京11月22日電(記者齊中熙)羅氏診斷產品(上海)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其KRAS基因突變檢測已獲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上市,通過對KRAS基因突變狀態的識別,幫助醫生選擇適合患者基因特質的治療方案,為轉移性結直腸癌的靶向治療提供依據,推進個體化醫療。
  • 結直腸癌患者常有的基因突變,你存在嗎?
    結直腸癌中的基因突變 colorectal cancer Cancer Genes 突變(又稱表觀遺傳修飾)會改變癌細胞的特定基因。
  • 結直腸癌重磅消息!默沙東Keytruda一線治療MSI-H/dMMR患者頭對頭...
    2020年04月03日訊 /生物谷BIOON/ --默沙東(Merck & Co)近日宣布,評估抗PD-1療法Keytruda(可瑞達,通用名:pembrolizumab,帕博利珠單抗)一線治療微衛星不穩定性高(MSI-H)或錯配修復缺陷(dMMR)、不可切除性或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患者III期KEYNOTE-177試驗(NCT02563002
  • 不同人群該如何進行結直腸癌早期篩查?看這裡
    結直腸癌如何早期篩查關注健康預防直腸癌√ 早發現 √ 早診斷 √ 早治療 √多鍛鍊—— 國家數據統計 ——據我國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大腸癌手術後的人群;5. 大腸腺瘤治療後的人群;6. 有大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7. 診斷為遺傳性大腸癌患者的直系親屬,年齡超過 20 歲。
  • 結直腸癌患者必讀,接受靶向治療前需要檢測這些靶點
    分子靶向藥物治療已經成為結直腸癌個體化治療和綜合治療的一線方案,為結直腸癌患者帶來更高的生存獲益。目前針對結直腸癌靶向治療的藥物主要為抗EGFR單抗(西妥昔單抗和帕尼單抗)。多項研究證明,抗EGFR單抗靶向藥物的療效與RAS和BRAF基因類型密切相關。具體這些藥物的療效與不同基因突變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小編為您一一道來。
  • 一文讀透結直腸癌PD1免疫治療神預測指標-微衛星不穩定(MSI)!
    那就不的不提到家族遺傳性疾病「林奇症候群(Lynch Syndrome)」,也叫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科學家們在研究這類疾病中發現超過90%的林奇症候群是由於錯配修復基因(MMR)突變引起微衛星不穩定(MSI)而發生的。
  • 3分鐘了解 2018 CSCO 結直腸癌診療指南更新要點!
    來自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的袁瑛教授在本次會議上介紹了2018 CSCO結直腸癌指南的更新要點,我們整理如下:《2018版CSCO結直腸癌診療指南》在2017版的基礎上,根據證據級別分為基本策略和可選策略兩部分。2018版指南進一步把相應的證據級別分成了三個等級的專家推薦。
  • 原癌基因BRAF突變檢測的價值
    日前,在「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第二十一次學術會議暨第五屆中國病理年會」期間,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病理科教授應建明表示:「在病理診斷中,BRAF V600E在多種腫瘤中均有表達,其對於多種腫瘤的預後管理、鑑別診斷及治療等都有很好的臨床價值,BRAF突變檢測對腫瘤預後評估、靶向治療等均意義重大。
  • 精準檢測,藥盡其用,專家教你如何精準診療結直腸癌
    由於左右半結腸直腸癌的基因表達譜、分子通路、突變頻率、生物學特徵等不盡相同,同一腫瘤已不能簡單地作同一疾病處理。 精準醫療時代,分子標誌物是轉移型結直腸癌一線治療決策的重要影響因素,(2020.V1)NCCN 臨床實踐指南,2019 CSCO 結直腸癌診療指南等檢測共識與臨床指南一致推薦,對於轉移型結直腸癌應常規檢測 RAS, BRAF 和 MSI。
  • 結直腸癌重磅消息!BRAF V600E mCRC靶向方案:Braftovi二藥&三藥...
    2020年11月29日訊 /生物谷BIOON/ --小野製藥(Ono Pharmaceutical)近日宣布,2款靶向抗癌藥——BRAF抑制劑Braftovi(encorafenib)和MEK抑制劑Mektovi(binimetinib)在日本獲批一個新的適應症,用於治療接受化療後病情進展的不可切除性晚期或復發性BRAF突變結直腸癌(mCRC
  • 治療KRAS陽性結直腸癌,PLK1抑制劑臨床結果積極
    ▎藥明康德/報導 今日,Trovagene公司宣布,其在研PLK1抑制劑onvansertib,與Folfiri,Avastin(bevacizumab)聯合,作為二線療法在治療攜帶KRAS基因突變的轉移性結直腸癌(CRC)患者的1b/2期臨床試驗中
  • 結直腸癌,靶向、免疫治療比化療「高大上」嗎?合理應用是關鍵!
    近些年,由於人們物質生活極大豐富和一些生活方式改變,結直腸癌發病率逐年上升,也有人稱它是「富貴病」。目前,我們國家每年將近有40萬人罹患結直腸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的第三位。
  • 「MSI-H/dMMR亞型」腫瘤患者的免疫治療
    錯配修復缺陷(dMMR)通常是由於錯配修復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基因編碼突變導致的,這些錯配修復蛋白負責識別和糾正錯配核苷酸,或通過MLH1基因啟動子的甲基化。如果錯配修復系統出現問題,錯配修復就會積累形成微衛星(短DNA重複序列)不穩定(MSI-H)。
  • BRAF V600基因突變是什麼意思?晚期癌症還有得治嗎?
    braf基因位於7q34,編碼一種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與araf和craf構成raf家族;ras-raf-mek-erk信號通路存在於人體多種生物學反應中,ras蛋白通常在細胞膜表面,接受外來的信號刺激後會募集raf蛋白使其磷酸化,從而激活了下遊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級聯途徑,braf是mek/erk最為關鍵的激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