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AS與BRAF,轉移性結直腸癌生存面對的兩座大山
2016-08-02 來源:醫脈通
醫脈通編譯整理,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
RAS基因是最為重要的癌基因之一,在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中,大約50%的患者具有RAS基因突變,而CRC患者接受抗EGFR分子靶向藥物如西妥昔單抗、帕妥珠單抗的療效與RAS基因的突變狀態密切相關,僅野生型患者才能從抗EGFR治療中獲益。因此,RAS基因狀態對結直腸癌治療有一定的預測作用。
RAS家族包括KRAS、HRAS和NRAS三種基因。結直腸癌RAS突變中佔比最大的是KRAS,其突變率波動在30%~45%,KRAS第2外顯子第12、13密碼子突變超過95%。然而,NRAS突變受到關注較少且突變率較低,不同的RAS基因突變類型與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預後的關係不清,尤其缺少大樣本的分析。
BRAF V600E突變在轉移性結直腸癌中的發生率大概5-10%,儘管也受限於單個研究的樣本量限制,但通常認為該突變與治療後病情快速進展相關,是轉移性結直腸癌預後較差的標誌之一。
近期發表在Annals of Oncology雜誌的一項研究在大樣本基礎上檢測轉移性結直腸癌中的KRAS、NRAS、BRAF基因突變及KRAS不同突變類型對患者預後的影響。
主要研究
本研究中1239名患者來自FIRE-1,FIRE-3,AIO KRK0207,AIO KRK0604,RO91這5個隨機對照研究中,排除一線抗EGFR治療。
在分子檢測方面,KRAS第2外顯子和BRAF V600E突變都是利用上述研究已有的亞組數據,但FIRE-1, FIRE-3和AIO KRK 0207參與者額外檢測了KRAS第3-4外顯子,NRAS第2-4外顯子。
主要結果
分子檢測結果顯示,664例腫瘤中無目標基因突變,為野生型;462例腫瘤存在KRAS基因突變,39例存在NRAS基因突變,74例存在BRAF基因突變。
不同分子亞型與預後關係密切,其中:
與野生型相比,KRAS基因突變患者的無進展生存(PFS,HR=1.20)和總生存(OS,HR=1.41)較差。
與野生型相比,BRAF基因突變患者的PFS(HR=2.19)和OS(HR=2.99)的劣勢更為明顯。
上圖A為四種突變情況下PFS生存曲線,BRAF突變患者明顯處於劣勢。圖B為OS生存曲線,BRAF突變患者預後遠差於前三組。
具體到KRAS基因某一位點,KRAS G12C突變患者(n=28)與野生型患者相比,總生存較差(HR=2.26);在KRAS G13D突變患者(n=71)中,也存在這一趨勢(HR=1.46但p=0.10)。
但其他更為常見的G12D突變(n=152)和G12V突變(n=92)並未對總生存形成明顯影響。
結語
該研究匯集了5個臨床試驗數據,形成了較大的樣本。研究發現,對於轉移性結直腸癌,KRAS和BRAF突變提示患者預後更差。其中KRAS第2外顯子突變位點多樣,G12C型患者總生存更短。
文獻:D. P. Modest.et al.Outcomeaccording to KRAS-, NRAS- and BRAF-mutation as well as KRAS mutation variants:pooled analysis of five randomized trials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by theAIO colorectal cancer study group.June 29, 2016.AnnOncol.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