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5日,以「疫情形勢下早癌篩查在臨床檢驗應用中的機遇和挑戰」為主題的2020第七屆301論健分論壇隆重召開。作為2020第七屆301論健暨第九屆全國體檢中心主任高峰論壇的重要環節,該論壇由解放軍總醫院、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主辦,諾輝健康承辦。
來自全國的體檢中心主任、醫學檢驗專家、健康管理專家13000餘人在線共同參與了大會,嘉賓的精彩發言和討論連獲點讚。
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曾強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康熙雄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宋震亞教授、北京協和醫院徐英春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齊軍教授、解放軍總醫院田亞平教授、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門劍龍教授、四川省人民醫院劉玉萍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張鈞教授、北京大學首鋼醫院胡守奎教授等眾多專家出席,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早癌篩查的檢驗新技術、新標準、新策略,以推動癌症預防工作「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的貫徹落實。
後疫情時代,健康管理觀點提升,篩查與檢驗受到重視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民對自身健康管理的意識有所提升,認知也在發生轉變。
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曾強教授在開幕致辭中表示,真正的健康管理是由「體檢-評估-幹預」三步曲組成的閉環,檢驗醫學是閉環中非常重要的決策力量。以癌症篩查為例,各種癌症篩查技術方法、服務模式應運而生,需要學術、臨床、技術、服務等多方力量匯聚,方能更好地服務社會民生。
多維度檢測技術聯合應用,做好疾病篩查、預防與診斷
對多維度檢測技術的理解和應用,成為本次論壇的焦點話題。
北京協和醫院徐英春教授分享了《新冠肺炎核算與抗體檢測的價值與局限》的主題報告。他表示,核酸檢測檢測過程中,檢測結果受抗本質量、病毒感染部位及表達量等眾多因素影響。在新冠肺炎的不同疾病進展階段,應協同使用核酸和抗體檢測,取長補短,提高診斷效率,監測疾病進展。
這一理念在癌症早篩方面同樣具有意義。腫瘤的發生、發展機制極其複雜,且具有異質性,基於多種方法、多個指標的多維度數據組合而成的聯合檢測,對腫瘤早篩至關重要。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康熙雄教授在題為《腫瘤早診早篩新技術與新平臺》的報告中講到,近年來ctDNA作為一種新的腫瘤標誌物,其攜帶的遺傳信息為精準醫學提供重要幫助,但用於早期診斷受正常細胞來源基因突變的影響,而ctDNA的甲基化,是癌症發生的早期事件,基於ctDNA基因突變和甲基化的聯合檢測技術在腫瘤早期檢測中前景較好。
以結直腸癌為例,結直腸癌早期DNA標誌物眾多。原癌基因KRAS突變是結直腸癌發生的重要早期事件,腫瘤抑制因子BMP3、NDRG4高度甲基化也是結直腸癌早期的重要生物學特徵,聯合檢測多個相關基因要比單個突變更加敏感。
諾輝健康自主研發的多靶點糞便FIT-DNA聯合檢測技術,通過分析糞便腸道脫落細胞中與腸癌發生密切相關的基因變異、甲基化變異和便隱血指標,可檢測出直徑1釐米以上的進展期腺瘤和腸癌病灶。
應用多靶點糞便FIT-DNA聯合檢測技術的早癌篩查產品「常衛清」,在國內人群的初步臨床驗證數據顯示具有良好性能,腸癌敏感性達97.5%,進展期腺瘤敏感性達53.1%,特異性達88.1%,得到臨床眾多專家的關注和推薦。
腸癌居家早篩技術在體檢中的應用價值凸顯
全球範圍內,癌症的發病率不斷攀升,各國都面臨著醫療衛生支出捉襟見肘的難題。癌症診療想要做到關口前移,在體檢人群開展腫瘤早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實踐表明,以「常衛清」為代表的腸癌居家早篩技術,有效提升了體檢人群的腸鏡依從性,息肉腺瘤等早期病變的檢出率較高,水平穩定。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宋震亞教授在本次論壇上匯報了其牽頭的浙江省健康管理中心糞便DNA篩查結直腸癌多中心項目最新數據。該項目共納入2017年8月-2020年5月醫院體檢中心就診的體檢人群3906例,人群年齡分布廣泛,40歲以上人群為主體,男性多於女性,均進行了風險問卷調查和「常衛清」多靶點糞便FIT-DNA檢測。結果顯示,「常衛清」陽性率11.31%,腸鏡隨訪率76.94%,腸鏡依從率60.53%,腸鏡異常檢出率40.69%。在83例腸鏡異常者中,有1例腸癌,64例腺瘤/息肉,18例腸炎/潰瘍。
諾輝健康首席科學家陳一友博士分享了近期由中華預防醫學會腫瘤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諾輝健康與愛康體檢聯合發布的2020年《中國體檢人群結直腸癌及癌前病變白皮書》數據。
白皮書數據納入人群為2016年11月-2020年3月愛康體檢中心體檢人群,人群分布也同樣廣泛,40歲以上也佔主體,男性多於女性。數據顯示,「常衛清」陽性率9.01%,腸鏡隨訪人群6746例,腸鏡依從率29.83%,腸鏡總異常檢出率43.84%,結直腸癌及癌前病變檢出率33.80%;在869例腸鏡異常者中,有31例腸癌,639例腺瘤/息肉,199例腸炎/潰瘍。
綜合上述報告結果可見,無論在公立醫院體檢中心還是民營連鎖體檢機構,相比問卷/FIT陽性後直接做腸鏡檢查的人群,「常衛清」陽性人群的結直腸癌及癌前病變檢出率明顯提高,提示「常衛清」用於人群的結直腸癌初篩或精篩有助於提高腸鏡檢出效率,優化腸鏡資源使用,積極應對我國腸鏡資源相對缺乏的國情。
醫學檢驗的未來,居家篩查模式引關注
隨著分級診療政策、家庭醫生模式的推出及落實,越來越多的慢病管理及用藥監測項目將在家中進行。
與會專家討論認為:尤其經此一「疫」,民眾健康意識提高,更多居民會開始配置家用健康產品和關注家用POCT產品,特別是慢性病、腫瘤監測等。應用於家庭場景的早篩產品及健康管理服務將是未來醫療發展的重要方向。而隨著個體化醫療、精準醫療需求以及公共衛生防控需求的增加,第三方醫學檢驗也應將向著規範化信息化的方向發展。
諾輝健康聯合創始人兼CEO朱葉青先生在總結中提到,創新的居家早篩模式未來能在健康管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居家早篩未來會成為腫瘤早篩的趨勢。諾輝健康希望通過技術、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幫助國人在面對癌症威的時能夠做到「早篩查、早發現、早治療」,幫助國家做好人民群眾的大病早篩,實現「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的關口前移、重心下沉的目標,為國家節約醫療資源,節省醫療衛生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