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檢測中LC-MS/MS應用——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副主任...

2020-12-01 儀器信息網

  臨床檢驗由臨床實驗室將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洩物等標本進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為臨床醫學提供的一系列實驗室檢測工作和項目的結果,用於疾病的診斷。近幾十年來,有關基礎科學飛速發展,新的分析檢測的方法和儀器不斷湧現,大大推動了臨床檢驗的發展,使臨床檢驗在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上海中山醫院臨床檢驗在國內始終走在前沿,也是首批採用LC-MS/MS技術的國內醫院之一。我們特別請到檢驗科郭瑋老師來談談這項技術在臨床檢測中的應用和意義。

  我們此次就臨床檢測中的LC-MS/MS應用採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副主任郭瑋。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副主任  郭瑋

  面對檢驗醫學領域新技術、新方法的迅猛發展,作為主流臨床實驗室的檢驗科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郭瑋:隨著高新技術的日新月異,新的檢測方法和新的項目不斷湧現,對我們檢驗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是巨大的發展機遇。包括質譜分析技術、聚合酶鏈擴增技術、基因測序等新技術平臺與檢測手段的出現使我們的檢測方法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臨床檢驗不再是簡單的三大常規,更多高靈敏度和特異性的檢測方法在臨床上得以推廣運用,甚至使我們能夠在分子層面對疾病的本質進行認知,也催生了大量對疾病的分層診斷、預後評估及療效判斷更有價值的新項目。應對此類發展趨勢,我們科室以國家重點臨床檢驗專科為契機,相繼引進了CellSearch循環腫瘤細胞檢測系統、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分析儀、基因測序儀、螢光原位雜交儀、高效毛細管電泳儀等先進檢測系統,使我們檢驗科的檢測結果與報告在臨床診療工作中扮演了愈發重要的角色,能夠為臨床醫生提供更全面,更有幫助的臨床信息。

  中山醫院為什麼會考慮引進LC-MS/MS檢測平臺?該方法在臨床上的推廣應用到底有什麼意義?

  郭瑋:LC-MS/MS方法作為一種新興的檢測平臺,已廣泛應用於生物醫學研究領域。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LC-MS/MS逐漸轉向臨床實驗室檢測,為臨床內分泌相關疾病診療監測提供更具可靠的檢測結果。

  相比目前市場上廣泛使用的商品化免疫學方法,這一方法具有多種目標分析物共檢測、抗幹擾能力強(嗜異性抗體、自身抗體、交叉反應)、高特異性和靈敏度等優點。參考國外的臨床應用,隨著質譜技術的發展和管理的完善,LC-MS/MS將會成為未來檢測小分子激素的趨勢。

  LC-MS技術相比之前傳統檢測方法有什麼不同或改變?能否舉例說明?

  郭瑋:從技術上講,LC-MS相比於傳統免疫方法,更加準確可靠,特異性和靈敏度更高。質譜檢測技術的檢測靈敏度能夠達到pg/mL的水平,傳統方法受制於標準曲線檢測限的原因遠達不到該水平。同時質譜法是通過被檢測物的荷質比進行精確定量的,與傳統的免疫學檢測方法相比,特異性更好,準確性更高。例如在進行一些激素水平檢測時,由於該類物質在人體內濃度都相對較低,且結構相似的物質較多,傳統免疫方法和HPLC方法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無法達到檢測要求。而相關激素檢測在腎上腺腫瘤的鑑別診斷、前列腺癌患者的激素抑制治療的效果評價、甲狀腺腫瘤的根治治療中的預後判斷方面均具有重要價值。比如說臨床上診斷嗜鉻細胞瘤,傳統方法檢測的診斷指標包括血和尿兒茶酚胺(CA)、尿香草扁桃酸等,但均缺乏足夠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受多種物質及疾病狀態的幹擾。而近年來研究發現CA在嗜鉻細胞內的兒茶酚-O-甲基轉移酶的作用下生成變腎上腺素類物質(MNs),血漿MNs的半衰期較CA長,因此血漿游離MNs的診斷性能更加穩定且直接反應腫瘤細胞狀態。血漿游離變腎上腺素類物質對嗜鉻細胞瘤因其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已成為嗜鉻細胞瘤診治導則中的推薦標誌物。

  目前中山醫院檢驗科使用LC-MS/MS方法主要有哪些方面的檢測?他們分別具有怎樣的臨床應用價值?

  郭瑋:目前,我們主要使用LC-MS/MS進行激素類物質的檢測,包括血漿間甲腎上腺素類物質、甲氧酪胺、尿兒茶酚胺、17羥α孕酮、25羥基維生素D及治療藥物濃度等的相關檢測。我們開展的間甲腎上腺素類激素(MNs)包括間甲腎上腺素(MN)和去甲變腎上腺素(NMN),已有臨床研究表明多種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及精神類疾病都會表現出變腎上腺素類激素異常,如嗜鉻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腦梗死、重症肌無力、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心肌梗死、躁狂性精神病,帕金森病、癲癇等疾病等。北美神經內分泌腫瘤協會2010年就嗜鉻細胞瘤,副神經細胞瘤,甲狀腺髓樣瘤在內的三類腫瘤的診斷和治療發布導則指出,對於不同檢測物質在不同樣本中的診斷價值方面,血液中MN和NMN水平在所有組合中具有很好的敏感度和特異性。而維生素D是一種類固醇激素,維生素D家族中最重要的是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研究表明,佝僂病、骨質疏鬆、腫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都與維生素D缺乏有關。傳統免疫學方法檢測不能區分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會影響結果準確性。當使用LC-MS/MS檢測時,首先使用有機溶劑提取血液中的維生素D,之後使用LC-MS/MS系統對複雜的血樣進行色譜分離,根據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不同的分子量進行特異性質譜檢測,從而得到血液中維生素D的含量。

  LC-MS/MS應用於治療藥物檢測,不同檢測指標通常應用方法存在一定差異,如何保證在不同時間、不同儀器上的重現性?換句話說,如何保證檢測質量?

  郭瑋:我們有著嚴格的實驗室管理流程,作為實驗室自建項目(LDT),我們科室也制定了相應的LDT規範及質量保證體系。我們對LC-MS/MS的每一種新的方法都進行了相應的性能驗證,包括回收率、技術驗證等。很多方法都有對應的應用方法和標準品、試劑盒,不同時間、不同儀器上的重現性是有保證的。除此之外,我們也得到廠家工程師專業維護和技術支持,以保證良好運行的檢測狀態。

  您如何看待LC-MS/MS技術的今後發展前景,中山檢驗在這方面有何相應舉措?

  郭瑋:LC-MS/MS的迅速發展已受到醫藥、製劑、科研等多個領域的廣泛關注。內分泌領域涉及有關LC-MS/MS方法的文獻每年增加超過100篇,隨著研究數據的積累,相對於免疫學方法和GC-MS,LC-MS/MS優勢顯露無疑。目前國際上已經先後將許多激素及小分子的質譜檢測方法定義為參考測量程序,並作為檢測「金標準」應用於臨床。我們科室內部近年來也快速建立起了一支基於質譜檢測技術平臺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注重硬體與軟體並進,轉化先進的研究和技術成果,為臨床提供更加靈敏、準確及可靠的檢驗信息,提高腎上腺腫瘤、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甲狀腺腫瘤的診療水平。

  中山醫院檢驗科率先在國內檢驗領域採用質譜等先進檢驗技術,請問有什麼體會?

  郭瑋:我們一直致力於推進包括質譜技術在內的一些新技術新方法在臨床檢測工作中的良性發展,將國際上最先進的臨床檢驗技術與中國實際的臨床需求相結合,滿足臨床對於各類內分泌激素、新生兒代謝性疾病、小分子物質等檢測診斷的需求,使臨床檢驗更好地支撐臨床診斷與治療,實現疾病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節約醫療資源,真正使患者得到更優質的臨床診療服務。

LC-MS/MS技術在激素檢測中的應用

目前,中山醫院開展的醛固酮檢測項目主要針對哪些疾病的臨床診斷?

  郭瑋:醛固酮是由腎上腺皮質合成的一種甾體激素,作為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主要效應分子,它可以調節離子及水在腎臟的重吸收,對人體血容量和鈉鉀代謝有著重要影響。血漿醛固酮檢測是診斷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簡稱原醛症)的主要參考指標,對鑑別腎上腺皮質增生、腫瘤等相關疾病引起的繼發性高血壓具有重要價值。

  研究表明高血壓人群中原醛症患病率大於 5%,這類患者接受常規降壓藥物治療的效果往往不理想或難以持續,原醛症在難治性高血壓人群中的患病率甚至可高達 17~23%,為他們鑑明病因並採取具有針對性的治療,可以有效改善預後。美國內分泌協會近年在更新原醛症管理指南時,除建議擴大篩查人群外,不斷強調血漿醛固酮/腎素比值在診斷中的地位,也指出了串聯質譜技術應用對改進醛固酮檢測標準化及準確性的重要價值。

  在引入 LC-MS 系統進行醛固酮檢測之前,中山醫院(或業界)主要採用哪種檢測方法?在使用之前檢驗方法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

  引入 LC-MS 系統進行檢測之前,醛固酮的檢測主要採用放射免疫法,這一方法也是以往認為用於甾體激素測定靈敏而有效的理想方法。但由於甾體激素代謝物在結構上具有很高的相似性,放射免疫法難以避免標本中結構類似物的幹擾。

  美國內分泌協會的新版原醛症管理指南中也指出:「放射免疫法在檢測實際濃度低於 200pmol/L 的血漿醛固酮樣本時,結果易產生 50%~100% 不等的高估,主要源自其可溶性代謝產物所引起的交叉反應」。在開展放射免疫法醛固酮檢測的過程中,我們也確實遇到過臨床表現與檢測結果不符的個例,其中可能受到交叉反應的影響。

  LC-MS 系統在醛固酮檢測方面具有哪些傳統方法所不具有的優勢?LC-MS 系統又是如何解決傳統醛固酮檢測方法所面臨的挑戰?

  郭瑋:中山醫院採用的 LC-MS/MS 方法,採用高效液相色譜將待測樣本準確分離,再通過串聯四極杆質譜進行多反應監測掃描,根據醛固酮特有的離子對對物質含量進行準確的定量,有效提高了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同時準確性顯著提升,解決了放射免疫法中無法避免的抗體交叉反應的問題。

  並且,應用 LC-MS/MS 技術還可以同時檢測多種物質,克服了傳統方法一次實驗只能檢測一種特定物質的局限性。醛固酮的檢測前處理經過固相萃取,應用配套的前處理裝置,操作簡單,重現性與穩定性良好,檢測方法的靈敏度和特異性能更好滿足臨床需求。

  截至今年年底,中山醫院開展了多少例醛固酮檢測?LC-MS 系統為中山醫院開展醛固酮檢測帶來了哪些受益?

  郭瑋:截至 2016 年底,中山醫院檢驗科採用 LC-MS/MS 方法進行了數千例次的醛固酮檢測,在協助臨床診療方面取得了不錯的反響。隨著新指南對放寬原醛症篩查適應徵的建議,來自臨床科室的送檢數量未來還會逐步提高。LC-MS/MS 方法開展至今,其優異的性能表現幫助臨床相關科室提升了相關疾病的檢測效率與準確性,獲得了臨床相關科室的廣泛認可。

  除了醛固酮檢測,中山醫院是否已經開展了別的激素檢測項目?

  郭 瑋:除了醛固酮檢測,中山檢驗目前還開展了基於 LC-MS/MS 平臺的甲氧基腎上腺素類物質、尿兒茶酚胺類物質、維生素 D 檢測等項目,年樣本檢測例次逾千。

  最近臨床實驗室自建項目(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s, LDTs)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您對這種方式有哪些理解和看法?LC-MS/MS 技術在 LDTs 的應用前景如何?

  郭 瑋: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精準醫療的實現離不開新技術手段、新檢測項目的發展應用,我們對 LDTs 應持有鼓勵態度,注重以臨床需求為中心的開發與拓展。但所有醫療決策都需要準確的實驗室檢測性能作為基礎,LDTs 的監管應跟上其發展的步伐。LC-MS/MS 技術無疑是 LDTs 中一個重要的板塊,臨床應用前景廣闊。

  一直以來,您對於使用 LC-MS/MS 技術開展臨床檢驗項目非常的重視,這點對於臨床實驗室建設和醫院實力提升有哪些幫助?

  郭 瑋:中山檢驗以「不斷提升檢測質量、不斷改善服務態度」作為質量方針,LC-MS/MS 平臺的建設與應用也體現了這一點。結合 LC-MS/MS 技術開展的現有檢測項目不僅性能優勢明顯,也正契合臨床科室急需。檢驗科在不斷提升與填補空缺的過程中,開拓了一批「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實驗室檢測項目,也為相關臨床科室提升診療水平創造了技術先決;臨床學科形成了專業特色病種,加強了學科乃至醫院的影響力,吸引了更多患者慕名而來,為我們科室未來的開拓與發展也提供了更多的資源積累與經驗總結。檢驗科與臨床科室間是能夠形成這種良性互動的,在同步提升、共同發展的同時,也令更多患者切實受益。

LC-MS/MS技術在治療藥物檢測中的應用

什麼是治療藥物監測?

  郭瑋:顧名思義,「治療藥物監測」是監測用於治療某些疾病的藥物濃度,具體是指在使用一些容易產生不良反應的治療藥物時,臨床實驗室需要檢測血液或體液中的藥物濃度,臨床醫生根據檢測結果調整給藥方案,從而使患者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避免不良反應。

  治療藥物監測的目的是什麼?

  郭瑋:目前,精準醫療的概念受到廣泛關注。利用治療藥物監測,採用量體裁衣式的治療方案,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則是精準醫療的一種有效的實現形式。首先,由於個體間存在差異,不同個體接受同等劑量的藥物治療而療效卻不一定相同。比如成人,無論性別,身高,體重,說明書一般都推薦服用相同的劑量。那麼如果一個身高 180 cm,體重 100 公斤的男性和一個身高 160 cm,體重 50 公斤的女性服用相同劑量的藥物,獲得的治療效果卻並不相同,這是由於藥物體內代謝過程中存在差異,這將直接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或者產生不良反應。其次,某些藥物的有效治療窗口較「窄」,由於治療效果與藥物在體內的有效濃度密切相關,濃度過高或者過低,均有可能會引起不良反應的發生。

  哪些藥物推薦進行治療藥物監測?

  郭瑋:並非所有的藥物或者所有的患者均需要進行治療藥物監測,有下列情況者需進行監測:1、易成癮性的藥物,如免疫抑制劑,精神類藥物,抗抑鬱藥物及抗腫瘤藥物。2、應用治療指數低、安全範圍小、不良反應強、無明確判斷指標的藥物,如地高辛。3、應用具有非線性藥代動力學特徵的藥物和藥代動力學個體差異大的藥物,如阿司匹林、雙香豆素、保泰松等。4、多種藥物聯合用藥時。

  綜合以上幾點,就免疫抑制劑而言,是一類需要定期進行監測的藥物,主要用於預防器官移植術後的排斥反應,也可用於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臨床常用的免疫抑制劑有環孢黴素、他克莫司、西羅莫司、依維莫司等,劑量不足或者血藥濃度過低可能會導致移植物的排斥反應;濃度過高常會引起肝、腎、神經系統、生殖系統的毒性反應,這些藥物長期服用會損害胰腺,導致高血糖等危害。

   臨床治療藥物監測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郭瑋: 主要方法包括傳統免疫學方法,光譜法和色譜法。色譜法又包括液相色譜紫外檢測法和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檢測法(LC-MS/MS)。目前,免疫學方法和 LC-MS/MS 方法是主流的檢測手段,但從技術上而言,LC-MS/MS 技術相比於免疫學方法,更加準確可靠,特異性和靈敏度也更高。此外,LC-MS/MS 方法能夠同時檢測多種化合物且不會產生相互幹擾。而傳統的免疫學方法一次檢測只能針對一種藥物,且可能存在交叉反應,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目前,國內外越來越多的實驗室已採用 LC-MS/MS 方法替代免疫學方法開展臨床治療藥物監測。

  為什麼 LC-MS/MS 技術相比免疫檢測方法具有以上的這些優勢?

  郭 瑋:這要從兩種技術的原理上說起。傳統免疫學方法是基於抗原與抗體在體外特異性結合,對樣品中的待測物定量的檢測。當待測物的分子量很大的時候,如>10kDa,免疫學方法具有極好的特異性。但當待測物分子量<1kDa時,免疫學方法的特異性就會變差,主要原因是交叉反應。由於小分子藥物和藥物代謝物結構相似,抗體很難區分原型藥物和代謝物,會同時與原型和代謝物相結合,造成檢測結果偏高。此外,在臨床上還有一些聯合用藥的情況,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雞尾酒療法」。免疫學方法一次實驗只能檢測一種化合物,如果聯合用藥,一個樣本則需要進行多次實驗。

  相比之下,LC-MS/MS 技術從原理上就突破了這兩個限制。在 LC-MS 技術中 LC 主要是分離作用,MS/MS 負責檢測部分。樣本進樣後首先經過液相色譜柱的分離進入到質譜中,在離子源內氣化,並發生離子化進入到四級杆質量分析器中,根據被測物的質荷比(m/z)分析,第一個四級杆只允許具有特定質荷比的母離子通過,之後被測物在碰撞室內在碰撞氣的作用下發生碎裂,進入到第三個四級杆。第三個四級杆只允許特定質荷比的子離子通過,最後被測物到達檢測器進行檢測。這一過程具有極高的特異性,能夠根據化合物的極性、母離子和子離子的不同進行分析檢測。無論待測物分子量大小 LC-MS/MS 方法能夠實現特異性檢測,解決免疫學方法交叉反應的問題。另外,LC-MS/MS 技術檢測速度極快,一個化合物檢測通道僅需幾個毫秒, 可以同時設置上千個檢測通道檢測不同化合物,因此一次實驗可以同時檢測多種藥物,沒有相互幹擾,提高了檢測效率。

  國外藥物濃度監測發展的新趨勢有哪些?

  郭 瑋:歐美國家採用質譜進行藥物濃度監測早於國內大約 10 多年時間。在美國,臨床質譜檢測技術的快速發展,得益於臨床實驗室和與質譜公司的大力合作,不僅從技術層面進行創新,而且不斷更新升級軟硬體設備,完善應用支持服務等。除此以外,美國對於臨床質譜管理採用實驗室自建方法體系(Labortaory Developed Test,LDT),美國鼓勵技術創新,並遵守管理嚴謹的風格,不斷研發臨床所需的藥物濃度監測項目,通過對其進行嚴格的方法學驗證,保證該技術能夠可控地進入臨床診療工作中,而這種應用模式極大地促進了美國國內質譜技術的快速發展,得到了患者、醫院、第三方實驗室、保險公司的廣泛認可。這幾年,質譜在國內臨床檢驗領域也發展很快,我們正在努力推動實驗室自建方法體系相關指南的修訂,以促進質譜更好地用於臨床。

  中山醫院是如何開展治療藥物監測的?

  郭 瑋:中山醫院作為上海地區規模最大的臨床檢驗實驗室之一,一直致力於推進質譜技術在臨床檢測工作中的發展。積極開展 LC-MS/MS 進行免疫抑制劑的監測。中山醫院應用 LC-MS/MS 質譜系統開發了人體血液中環孢黴素、他克莫司和西羅莫司的體內藥物濃度監測的方法,採用極少的血液樣本,通過簡單的樣本前處理即可在 3 分鐘同時實現多種免疫抑制劑的檢測。我們正在開發和驗證精神類藥物,抗抑鬱藥物和抗腫瘤藥物的檢測項目,服務於臨床,並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LC-MS/MS技術在新生兒篩查與代謝性疾病檢測方面的應用

作為衛生部部屬的綜合性醫院,目前貴醫院採用液相色譜串聯質譜(LC-MS/MS)開展了哪些臨床檢驗項目?

  郭瑋:目前,我們醫院主要使用LC-MS/MS進行激素類物質的檢測,包括血漿間甲腎上腺素類物質、尿兒茶酚胺、25羥基維生素D及治療藥物濃度等的相關檢測。

  與傳統的免疫學方法相比,LC-MS/MS在哪些項目上的應用突顯了其價值?

  郭瑋:人體內某些激素、小分子藥物含量十分稀少,甚至僅為pmol/L這樣低濃度的數量級,通過LC-MS/MS的檢測,能準確地得到結果,並且能避免化學結構類似物的幹擾。因此,在兒茶酚胺或者類固醇激素的檢測上,LC-MS/MS方法發揮了重要作用。傳統的免疫學方法因方法學的限制,無法得到準確的結果。此外,LC-MS/MS技術可以一次進樣得到多個結果。例如,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或者治療藥物濃度監測。

  據您的了解,目前LC-MS/MS在國內醫療機構的應用覆蓋範圍是怎樣的?應用前景如何?

  郭瑋:目前,國內大部分的省級婦幼保健院,甚至市級婦幼保健院都在使用LC-MS/MS對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進行篩查。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三甲醫院,其檢驗科、藥劑科也已經開始逐漸關注LC-MS/MS在臨床中的應用。我相信擁有IVD認證的LC-MS/MS會在臨床診療領域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臨床應用上使用LC-MS/MS,醫院檢驗科的人員能夠短時間內就掌握這項檢測技術?

  郭瑋:我覺得任何一個新技術的出現都會帶來一些挑戰,醫院檢驗科會對人員進行系統性的培訓,操作人員也需要通過專業認真的學習和經驗的積累,才能正確掌握LC-MS/MS這項技術。我們使用的是Waters的LC-MS/MS系統,廠家也會派應用專家也會對我們的操作人員進行培訓,協助方法開發。

  LC-MS/MS用於遺傳代謝性疾病檢測,對所得的結果具體怎樣進行分析,以及對檢測出陽性的指標要如何進行後續的幹預呢?此項技術是否真的能很好的應用於臨床研究呢?

  郭瑋:目前,美國和歐洲大部分的國家和地區已採用LC-MS/MS進行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並且已經有十餘年的歷史了,覆蓋率達到90%以上。在國內,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區也早已開展此類檢測項目。在進行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時一般會通過專門的應用軟體,分析新生兒(或兒童)血液中胺基酸或者醯基肉鹼的含量,確定是否有陽性結果。對於陽性樣本會再進行一次復檢,之後通過電話通知家長或者就診醫生,及時進行後續的確診檢查,並採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LC-MS/MS對不同檢測,其結果要如何確認?臨床如何對LC-MS/MS所提供的數據進行疾病分析?

  郭瑋:目前,LC-MS/MS在臨床中主要用於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小分子藥物、體內較微量類固醇激素等物質的檢測。該技術具有靈敏度高,準確度好的特點。LC-MS/MS方法檢測得到的數據仍需要臨床醫生結合患者相應的臨床表現,綜合進行判斷。

  郭瑋簡介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副主任、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腫瘤分子診斷、腫瘤轉移復發機制。在國內外統計源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主編、參編專著7部。現任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第九屆委員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上海市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第九屆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臨床生化學組成員、《檢驗醫學》等多本雜誌編委。主持癌變與侵襲原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1項、上海市科委基金2項、上海市衛生局基金3項;參與完成「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1項、衛生部醫政司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1項。獲上海市醫學科技獎二等獎1項。

  中山醫院檢驗科介紹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始建於1940年,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從單一手工操作的簡單化驗室發展成為了一個檢測設備先進齊全、兼具現代化硬體和軟體的醫學檢驗科。特別是近20年來,有了飛速發展與長足進步,2009年成為上海市首家通過ISO15189醫學實驗室質量與能力認可的實驗室,同年成為美國NGSP認證的HBA1c一級參考實驗室,2010年獲首批國家臨床重點檢驗專科建設項目,相繼引進了CellSearch循環腫瘤細胞檢測系統、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檢測平臺、基因測序儀、螢光原位雜交儀等先進檢測系統及技術平臺。近年來先後被歐洲最大的檢驗集團之一BARC公司以及美國最大的檢驗集團QUEST公司選擇作為全球藥物臨床試驗大中華區中心實驗室。目前檢驗科開展檢測項目數超過500項,年工作量超過3500萬項次,是上海地區規模最大的臨床檢驗實驗室之一。在如此巨大的工作量面前,科室本著「不斷提高檢測質量、不斷改善服務態度」的發展目標,從細節著手,優化檢驗流程,力求用最短的時間讓病人拿到檢測報告,TAT時間在行業內首屈一指,實現了門診患者一天內完成就醫的願望,極大的方便了周邊患者,取得了卓越的社會效益,受到多家主流媒體報導。

相關焦點

  • LC-MS/MS 在治療藥物監測中的應用——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
    近幾十年來,有關基礎科學飛速發展,新的分析檢測的方法和儀器不斷湧現,大大推動了臨床檢驗的發展,使臨床檢驗在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上海中山醫院臨床檢驗在國內始終走在前沿,也是首批採用 LC-MS/MS 技術的國內醫院之一。  此次我們邀請上海中山醫院檢驗科副主任郭瑋來和大家談談LC-MS/MS技術在治療藥物檢測中的應用。
  • LC-MS/MS在新生兒篩查與代謝性疾病檢測方面的應用——訪復旦大學...
    近幾十年來,有關基礎科學飛速發展,新的分析檢測的方法和儀器不斷湧現,大大推動了臨床檢驗的發展,使臨床檢驗在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上海中山醫院臨床檢驗在國內始終走在前沿,也是首批採用 LC-MS/MS 技術的國內醫院之一。  此次我們邀請上海中山醫院檢驗科副主任郭瑋來和大家談談LC-MS/MS技術在新生兒篩查與代謝性疾病檢測方面的應用。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皮膚科發現一種特殊類型的皮肌炎
    皮肌炎是一種臨床累及皮膚和肌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有肺臟的損傷,表現為肺間質纖維化,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近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皮膚科在國際上首次報導了一種特殊類型的皮肌炎,並命名為脂溢性皮炎樣皮肌炎(SD-distributed DM)。
  • 讓串聯質譜「聽命」於臨床——訪北京婦產醫院檢驗科副主任曹正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LC/MS/MS)在美國的臨床領域已經有了超過十年的應用歷史,串聯質譜是美國臨床檢測中必不可少的技術和儀器,大多數醫院都設有質譜分析室。但在我國,串聯質譜技術對於醫院臨床檢測還是一個新技術,目前在檢驗科配備和使用串聯質譜的醫院並不在多數。
  • 南京膚康皮膚病研究所特邀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將於11月21-22日...
    南京膚康皮膚病研究所特邀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將於11月21-22日聯合會診市場信息網   2020-11-19 09:10:42   來源:    評論:   2020年11月21日-22月22日,由南京膚康皮膚病研究所特邀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皮膚病教研室副主任秦立模,攜手南京膚康皮膚醫生團,在南京膚康皮膚病研究所為我省廣大皮膚病患者舉行大型專家會診
  • ...胸痛護理專業技能培訓班第二期·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站順利召開
    為提升胸痛中心各崗位護士勝任力,規範胸痛救治流程,2020年10月22日,由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中國胸痛中心聯盟、心血管病護理及技術培訓中心、蘇州工業園區心馨心血管健康基金會主辦、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承辦的胸痛護理專業技術培訓班第二期如期召開。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攜手華大揭示原發和復發肝癌腫瘤微環境差異...
    2020年12月23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了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合作的最新成果「早期復發肝癌微生態系統的單細胞全景分析」。  相關成果發布會於12月24日在上海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周儉,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臟外科副主任孫惠川,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外科主任醫師楊欣榮,華大集團聯合創始人、董事長汪建,華大集團執行長、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徐訊、華大集團執行副總裁、長三角首席代表楊爽,華大研究院超級細胞研究所所長劉龍奇、華大研究院精準健康研究所所長金鑫
  • 【2017歐洲微生物與傳染病年會系列報導】MALDI-TOF MS在ECCMID中...
    2002年,該技術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評獎委員會認為該技術突破了生物大分子質譜分析的難題,在臨床診斷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maldi-tof ms技術在eccmid會議上多次被提到,其中在華人會議上,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徐英春主任介紹在關於中國侵襲性真菌的流行性及耐藥情況的研究中
  • 頂尖醫院「新標配」質譜檢測給患者帶來什麼
    難治高血壓找到病因,腫瘤精準用藥成為可能  前不久,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舉辦的「第四期中山醫院檢驗科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技術臨床應用培訓班」以及「中山醫院臨床質譜高級進修班」迎來報名名額又一次「被秒殺」的盛況,國內醫院對掌握該技術的渴望可窺一斑。
  • 走過五十年,用「閃亮成績」締造了「世界奇蹟」 復旦大學(中山醫院...
    復旦大學(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的奮鬥歷程和輝煌成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醫療事業、醫學研究和醫學教育發展的縮影,是復旦大學附屬醫院醫教研一體化發展、臨床與科研結合「雙輪驅動」的典範,也是幾代上醫人中山人為國為民、艱苦奮鬥、開拓進取、薪火相傳的結晶。湯釗猷院士是這個優秀群體的傑出代表。
  • 2020年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補充編內82人公告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系隸屬廈門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的全民事業單位,是廈門市委、市政府重大民生工程建設項目,建設發展目標是建成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海峽西岸一流的三級甲等醫院。醫院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負責管理。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吳淞醫院新增兒科生長發育門診!
    為了給寶山地區兒童及家長提供科學、規範的生長發育指導,發揮兒童身高增長的最大潛能,自11月18日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吳淞醫院開設「兒童生長發育門診」。孩子們生長發育是否正常?作為家長,您關注過嗎?孩子長期坐在班級第1排?孩子每年長高不到5釐米?孩子比同齡人矮半個頭?女孩8歲前乳房發育?
  •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醫科大學|程...
    11月14日,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正式發布2019年度中國醫院綜合排行榜、2019年度中國醫院專科聲譽和專科綜合排行榜。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排名《2019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綜合)》第6位,蟬聯華南第一。
  • 與青浦百姓同心,守護心健康 ——記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
    在匆匆吃了幾口冷卻的飯菜後,又立刻投入到下一臺手術中。他就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的心內科劉海波主任,自2020年4月份離開工作多年的東方醫院來到我院心內科主持工作以來,這種工作狀態已經成為他的日常,緊張而有序。
  • 超純水在LC-MS生物醫學分析中的應用
    1,2現在的LC-MS儀器已經從研究到常規臨床實驗室範圍廣泛使用,並有效應用於以下領域:· 治療藥物監測 - 測量血漿,血液或組織中的藥物(例如免疫抑制劑) · 濫用藥物測試 - 測量在尿液或唾液中的藥物(例如大麻,美沙酮,苯丙胺,嗎啡,哌替啶,等等) · 激素測試 - 測量血清或血漿中的激素(例如類固醇或甲狀腺激素
  • 【動態】中山醫院專科聯盟和名醫工作室組團下沉 同質化、高水平...
    >11月24日,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專科聯盟暨「大國工匠」/名醫工作室揭牌儀式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吳淞醫院(吳淞中心醫院)舉行。>圖丨吳淞中心醫院冠名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吳淞醫院為此,中山醫院不僅派駐了高精尖的管理團隊,還先後派遣了11批次58位專家教授和醫療骨幹至吳淞醫院開展學科調研和需求對接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汪昕「名醫工作室」揭牌
    12月15日,汪昕「名醫工作室」揭牌儀式在上海中山醫院和紹興文理學院附屬醫院兩地通過網上直播同步舉行。汪昕教授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黨委書記,二級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徐匯區十六屆人大常委。
  • 《溯源》欄目組走進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
    原標題:《溯源》欄目組走進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2020年3月14日,《溯源》欄目組走進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溯源》欄目組將用鏡頭記錄在抗擊新冠肺炎期間這些可敬可愛的醫護人員為保衛人民健康所作出的卓越貢獻。青浦區是浙江、江蘇進入上海的重要交通入口之一,輸入人員眾多。
  • MALDI-TOF MS 病原體鑑定質量保證專家共識
    2.安全防護:任何操作臨床病原體樣本或病原體的實驗活動至少需要在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BSL-2)中進行。MALDI-TOF MS應安置在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內,同時使用MALDI-TOF MS檢測臨床病原體樣本時除了需考慮生物危害的風險外還要注意化學試劑的潛在風險。
  • 他們幹了好幾件感染防控的大事——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
    今年,在阻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過程中,大家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團結,這就是提出「團結起來保護抗微生物藥物」口號的背景和初衷。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是抗微生物藥物管理以及感染防控體系的重要陣地,守土有責,也必須守土擔責。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創建於1958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上海自行設計建設的首家綜合性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