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溯源》欄目組走進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
2020年3月14日,《溯源》欄目組走進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溯源》欄目組將用鏡頭記錄在抗擊新冠肺炎期間這些可敬可愛的醫護人員為保衛人民健康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青浦區是浙江、江蘇進入上海的重要交通入口之一,輸入人員眾多。青浦醫院作為上海130家發熱門診之一,承擔著防禦疫情輸入的重要的任務。
青浦醫院李院長主持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第35次會議
採訪當日正趕上醫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第35次會議。劉書記認真傾聽各個科室的情況匯報,指示目前新冠肺炎已經進入了收官階段,在這個階段要更加嚴謹認真,不能有絲毫的放鬆。
從工作匯報中我們可以看到醫院在防疫工作中的嚴謹和細緻,以大愛去守衛人民的健康。很多身處一線的醫護人員,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調休。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為防控疫情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默默貢獻貢獻自己的力量。
會議結束後,《溯源》欄目對李院長進行了現場採訪。李院長說在1月23號青浦醫院接到防疫任務之後,深感責任重大。當時醫院面臨物質短缺的嚴峻情況,N95口罩和防護服嚴重短缺。在迅速組織援鄂醫療隊後,舉全院之力,隨援鄂醫療隊一共發出2000個N95口罩和部分簡單的防護服。去最危險的地方,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援李院長說道,所有的醫護人員都跟自家孩子一樣,鄂任務完成後,一定要一個不少的回來。
談到當時的情境,李院長也為援鄂醫療團隊的奮不顧身的精神感動。同時,作為作為發熱門診之一,醫院留守的醫護人員也發揮了救死扶傷的大無畏精神,肩負著防疫的重要任務。當時醫院物資極其緊缺,只剩2套防護服。就是在如此情況下,也沒有難道醫院的醫護人員。從新冠肺炎的篩查,治療等各方面,醫院從來沒有懈怠。面對高危的發熱,醫護人員以專業的技術和奮不顧身的精神衝在抗疫的第一線。特別一些護士,她們作為接觸患者最多的人,以勇敢和樂觀感染著每一個人。
醫療物資是一個醫院必不可少的保障。《溯源》欄目組對負責物資的朱院長進行了採訪。朱院長跟欄目組記者說,當時的情況是全國物資都短缺。上海市衛健委和青浦區衛健委通過各種渠道組織物資支援一線,朱院長自己也發動自己身邊的人組織物資。從國內到國外,隨著疫情的發展,社會各界也積極支援一線工作人員,很多人為醫院捐贈各種物資,從醫療物資到生活物資源源不斷的送到醫護人員手裡。在此也對各界愛心人士表示感謝。
目前上海整體疫情控制已經趨於平穩,連續新增報零。青浦醫院正常的醫療工作也在穩定有序的恢復和進行中。醫院作為疫情期間最特殊的公共機構,既承擔著發熱門診的收治,也承擔著正常病患的救治工作,這給青浦醫院帶來了極大的壓力。除了獨立劃出發熱治療區域之外,門診、急診、居家病房等正常的醫療工作也依然進行著。
溯源欄目組進入到門診等科室進行現場拍攝報導。
下一步,《溯源》欄目組將深入發熱病房,進一步採訪戰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為大家帶來更多一線抗疫的精彩報導。
《溯源》欄目組以通過外景拍攝的形式,以紀錄片的形式進行真實探索,通過鏡頭記錄那些具有倡導和弘揚中國「工匠精神」的企業,講述被訪嘉賓背後的創新傳統技藝和傳承工匠精神的匠心故事。
《溯源》倡導和弘揚中國的「工匠精神」,實現從「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溯源初心,溯源品牌,溯源產品,傳承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百折不撓的優良傳統,回歸心靈源頭,初心不改,方得始終。
作為一檔大型電視紀實類節目,展示產品工藝,弘揚工匠精神。《溯源》承載著正本清源的責任,寄託萬千消費者的殷切希望,是一個公正、透明的官方溯源平臺。
播出平臺編輯
《溯源》的播出平臺包括老故事頻道與CCTV7國防軍事頻道,老故事頻道是一個始終秉承「用影像訴說歷史」文化理念,發現國家記憶、展示文化風採、記錄社會進步、講述百姓故事的專業化數字頻道。還將在全國500家省市級、地方電視臺聯合播出。另外在央視頻、優酷、土豆、愛奇藝、酷6等十幾家主流視頻網站,人們也可以實時觀看《溯源》並關注欄目動態。
老故事《溯源》欄目團隊
製片人:成新東
總策劃:劉英
監製:田聰 餘俊
導演:許芮博、葉菲菲、谷超、焦宇超、郭哲源、沈福雄、高峰
策劃:劉濤
編導:丁一、孫春陽
製片主任:王丹、謝宗位、朱星澤、王瑾青、莊將、姜燕
制 片 組:陳立、譚金夢、宋刃、張號臻、朱成彪、張苗、王新、馬祥玄、張敏、陶瑞鋒、詹魯、金轉平、王熙達
後 期:柴明琛、羅霄、郝冠楠、李麗、常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