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田進9月11日,2020中國醫院大會在北京舉行,會上同時表彰了2020年優秀醫院院長和突出貢獻獎獲得者。會議期間,經濟觀察網專訪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顧建英,她也在當天的會議上獲評優秀醫院院長。
據了解,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始建於1937年,是上海市第一批三級甲等醫院。其中,中山醫院本部佔地面積9.6萬平方米,核定床位2005張。
以下為經濟觀察網整理的顧建英專訪精簡文字。
此次疫情,對公共衛生乃至整個社會都是一個大考,對醫院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考驗。此前,大型公立醫院的門診基本是人滿為患的,知名的專家更是「一號難求」。疫情到來後,一方面,我們需要應對常規疾病的患者以及疑難危急重症等;另一方面,我們還需要做好疫情防控。這對我們醫院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2020年1月20號,我們就發出全院號召來抗擊疫情,當時在全院組織了7個組,包括綜合保障組、物資保障組(負責醫療防護、醫療質量)等,分條線的來做好各類的疫情防控。通過這一系列舉措,確保了醫院能夠在疫情期間一方面順暢的做好日常的工作,另一方面做好醫院發熱門診的健康保護。
對於我們醫院的抗疫前線,因為中山醫院位於上海,上海第一位「逆行者」就是中山醫院的鐘鳴,是在小年夜作為國家醫療隊的專家組成員前往武漢的。中山醫院醫療隊也是上海第一批整建製作為國家隊去援助武漢的。我們醫院接到任務後,在不到12個小時的時間內,集結了136人去到武漢一線。因為當時正好在過節期間,我們的醫療防護物質是非常緊缺的。同時我們作為一個常規的公立醫院,而非傳染病醫院,因此實際上對我們而言有著很大的挑戰。
在接到任務當晚,我印象很深刻,那天晚上我們樊嘉院長大概在晚7點多接到任務,晚上9點全院就在一起召開行政辦公會,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內,我們集結了136名的醫護和相關工作人員,包括領隊隊長、專門的行政管控小組。當晚11點,我們就報給了國家衛健委。
因為136人每人都要帶兩周的防護與生活物資,為此,我們物資保障人員連夜從上海的各個兄弟醫院和政府等層面搜集兩周的防護物資,通宵達旦,從晚上11點工作到凌晨5點左右,才把所有的防護物資包裝成箱並做好防護與生活物資的清單。
第二天一早,援助武漢的醫療隊出發時,每個人都帶兩個箱子的物資,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上面寫著中山醫院是你們的堅強後盾。醫療隊到了武漢以後,因為也是剛剛去,生活物資等各方面的東西都缺乏,我們在後面接到電話,也是第一時間不顧一切去籌備物資。我們樊嘉院長當時表示,哪怕我們自己苦一點,也一定要確保在一線抗疫的同志們的安全,讓每一個人做好工作,平平安安的回來。
回到當下,除了疫情期間醫院面臨的各種挑戰,現在醫院的日常防護也是一項考驗,包括體溫的監測、人流的控制。因為像我們這類處在市中心的醫院,空間還是有限。為此,我們想通過信息化的手段,推進患者的分時段、全流程、全預約制就診,從而更好的控制醫院人流量。除了數位化,我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是,通過數據的智能分析,在患者預約複查時,能把複雜的流程精確化,減少患者在醫院內逗留與等待的時間,從而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這也將考驗著我們管理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