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直腸癌糞便免疫化學檢驗或可取代FOBT

2020-11-25 醫脈通

日前發表於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的一項薈萃分析的結果顯示,糞便免疫化學檢查(FIT)對結直腸癌(CRC)的總體診斷準確度可達95。在美國、歐洲和亞洲,這項檢查早已開始取代糞便潛血檢查(FOBT)用於國家篩查項目。FIT檢出CRC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達到79%和94%。



美國Kaiser Permanente研究部門的Douglas Corley博士等人認為,這一系統綜述和薈萃分析提示, FITs檢驗CRC具有高精確度、高特異性和中等程度的高敏感性。研究者稱,與FOBT相比,FIT檢出CRC和腺瘤的敏感性都更強,對於家庭使用也更為實用,僅需要1份或2份糞便樣品,也不需要特殊的飲食或藥物限制。


儘管 FITs 用於群體篩查可能更方便,但關於其診斷性能的報告卻並不一致。因此,研究者進行了這項薈萃分析,目的是確定這項檢測的總體診斷準確度和影響檢測性能的因素。分析共納入19項試驗,包含113,000多例受試者,並且提供了關於在美國使用的8種不同FIT的數據。


除FIT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數據之外,研究者還計算了陽性和陰性似然率(LR),分別評估這些檢查「納入」或「排除」CRC診斷的能力。為陽性LR設定的截點為數值>5,對於陰性LR為0.2。來自這些試驗的匯總數據顯示陽性LR為13.10,陰性LR為0.23。


FIT樣品數增加不會影響FIT對CRC的總敏感性、特異性、陽性LR或陰性LR。研究中評估的不同FIT檢測試劑的性能也無顯著差異。不過研究者承認,因為多數研究未進行頭對頭比較,因此對這些結果的解釋需謹慎。研究者表示,診斷性能受到用於確定陽性檢測結果的臨界值的影響,這可能影響衛生系統對檢測手段的選擇。


衛生系統希望優化定量 FITs的使用,但應考慮權衡敏感性增加(降低陽性檢測結果的臨界值)和導致陽性結果數增加之間的矛盾。因陽性檢測結果提示需進一步檢查,故陽性結果數增加可能對結腸鏡資源的使用造成很大影響。研究者推薦衛生系統還應關注那些比較單一或重複檢驗的研究,因為當前數據未提供關於樣品數量對於FITs性能影響的確切結論。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NEJM:結直腸癌篩查,結腸鏡 PK 糞便免疫化學試驗
    NEJM:結直腸癌篩查,結腸鏡 PK 糞便免疫化學試驗
  • 免疫治療面面觀之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也稱為大腸癌或者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1995年之前,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遠低於西方發達國家,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飲食結構改變,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逐年攀升,已趕上西方發達國家。
  • 45歲,結直腸癌篩查年齡要提前了
    由於40% ~50%的結直腸癌患者無報警症狀,因此不建議根據有無報警症狀而納入或排除篩查對象。根據我國國情和結直腸癌的流行病學特徵,符合以下①和② ~③中任一項者均應列為高危人群,建議作為篩查對象: ①年齡50 ~ 75 歲,男女不限; ②糞便隱血試驗( FOBT) 陽性; ③既往有結直腸腺瘤性息肉,或UC、克羅恩病(CD) 等癌前疾病。
  • BMJ:糞便免疫化學檢測在英國被推薦用於大腸癌篩查
    BMJ:糞便免疫化學檢測在英國被推薦用於大腸癌篩查
  • 糞便免疫化學試驗陽性後內鏡檢查不容忽視
    根據發表在JAMA上的最新研究,糞便免疫化學試驗陽性後,與那些在一個月內即接受隨訪結腸鏡檢查的患者相比,等待10個多月後才接受結腸鏡檢查的患者結直腸癌(CRC)的風險更高,並且在診斷時有一個更高的疾病發展階段。
  • 結直腸癌篩查(Hb+Tf)開啟聯檢+定量檢測新時代
    結直腸癌的現狀結直腸癌(CRC)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過去幾十年裡,由於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變化,我國城鄉居民的結直腸癌發病率呈持續性升高。CRC目前已成為我國發病率前5的惡性腫瘤[1]。CRC的症狀常表現為腹痛、便血、黑便,大便習慣改變及貧血等。
  • 結直腸癌篩查的檢測方法有哪些?
    可以使用幾種檢查來篩選結直腸癌。這些檢查可分為兩大類: · 基於糞便的檢測:這些檢測檢查糞便是否有癌症跡象。這些測試的侵入性更小,更容易完成,但需要更頻繁地完成。 · 視覺(結構)檢查:這些檢查可以查看任何異常區域的結腸和直腸結構。
  • 杭州市重點人群結直腸癌篩查工作正在進行...
    40歲後,其發病率隨著年齡增長也逐漸上升,2019年杭州市結直腸癌報告死亡率位居惡性腫瘤的第二位。結直腸癌已成為威脅生命健康和引發社會負擔的重要惡性腫瘤之一。篩查能夠有效的降低結直腸癌疾病負擔。   浙江省2020年民生實事項目——   重點人群結直腸癌篩查   為降低我省結直腸癌的死亡率和發病率,浙江省政府將重點人群結直腸癌篩查列為2020年民生實事項目。   杭州市重點人群結直腸癌篩查工作已在5月份正式啟動。
  • 結直腸癌,靶向、免疫治療比化療「高大上」嗎?合理應用是關鍵!
    近些年,由於人們物質生活極大豐富和一些生活方式改變,結直腸癌發病率逐年上升,也有人稱它是「富貴病」。目前,我們國家每年將近有40萬人罹患結直腸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的第三位。
  • 2020結直腸癌免疫療法大盤點
    結直腸癌在全球範圍內都是影響程度較大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在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三,死亡率排名第四。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第4位,死亡率位居第5位。但是近年來,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在全世界範圍內均呈上升趨勢。 目前,臨床治療結直腸癌仍以手術、放化療、靶向藥為主,但總體效果差強人意。
  • 譜系依賴性基因表達程序影響結直腸癌的免疫圖譜
    譜系依賴性基因表達程序影響結直腸癌的免疫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7 14:37:38 韓國三星基因組研究所Woong-Yang Park和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
  • 結直腸癌的檢測方法——糞便潛血試驗及糞便DNA檢測
    基於愈創木脂的糞便潛血試驗(gFOBT) 基於愈創木脂的糞便潛血試驗(gFOBT)通過化學反應以與FIT不同的方式檢測糞便中的隱匿(隱藏)血液。但是就像FIT一樣,這個試驗無法判斷血液是來自結腸還是來自消化道的其他部位(如胃)。
  • 一文讀透結直腸癌PD1免疫治療神預測指標-微衛星不穩定(MSI)!
    本以為他們的故事就僅限於此了,哪知,免疫治療時代的到來再次激起了他們之間的火花。早期的一些抗PD-1免疫治療臨床試驗在轉移性結直腸癌的治療中並沒有發現顯著獲益,後有研究將患者進一步細化,於2015年正式開啟「豪門」與MSI的對抗時代。先看看結直腸癌的後線免疫治療。
  • 結直腸癌的體檢篩查不只是腸鏡,還有高危因素評分、糞便檢查等等
    一方面是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發病率為消化腫瘤前兩名),一方面是大家對腸鏡檢查的恐懼與牴觸,這讓人們很糾結,尤其是出現結直腸癌的相關症狀時:如便血、長期便秘或腹瀉、肚子疼,尤其是便血時,自己希望是痔瘡,但又害怕是腸癌。那麼對於結直腸癌來說還有沒有其他是體檢、篩查方法呢,當然是有的,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
  • 2019年結直腸癌治療進展盤點
    2.3 MSS型mCRC的免疫治療 自2015年開啟結直腸癌免疫治療的MSI時代以來,免疫治療MSS型mCRC的各種努力和探索相繼折戟沉沙,直到2019年,才在如下三個方面取得了些許突破。
  • 結直腸癌最新療法,你必須知道的!
    結直腸癌的微衛星狀態 結腸癌與直腸癌合併稱為「結直腸癌」 (colorectal cancer,CRC),CRC是佔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首位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據統計,我國85%以上的CRC發現已屬晚期。
  • 2020結直腸癌精準聯盟峰會舉辦
    11月13日,「攜手同行,精準論道——2020結直腸癌精準聯盟峰會」在廣州舉辦,精準診療領域的專家和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默克、因美納等基因測序及體外診斷領域頭部企業齊聚一堂,共商共議打造中國結直腸癌的精準診療生態圈,以進一步提升中國結直腸癌診療水平,共同聚力推進結直腸癌精準醫學發展。結直腸癌是困擾中國患者惡性程度最高的癌症類型之一。
  • 別等到「有感覺」再做腸道篩查|結直腸癌|大腸癌|腸道|檢查|檢測|...
    大便潛血檢測(FOBT)是用單克隆免疫試劑檢測出大便中有無微量出血,進而間接判斷腸內有無出血性病變。據統計,50%~60%大腸癌患者、30%大腸息肉患者的FOBT試驗均呈陽性。如結果為陽性,需進一步做腸鏡檢查。FOBT也是目前惟一得到循證醫學證實能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的篩檢手段,可使大腸癌死亡率降低18%。優點:方法簡便易行,可作為普查篩選手段。
  • 新冠肺炎期間結直腸癌患者個體化治療的就醫流程
    結直腸癌的患者的就醫應該注意些什麼呢?以下我們分享一下新冠肺炎期間結直腸癌患者接受個體化治療的就醫流程。,完善新冠肺炎篩查後,可考慮行內鏡或介入治療,解除梗阻或行止血治療應儘早後續治療;如果出現嚴重出血、完全性腸梗阻、腸道穿孔或急性腹膜炎的結直腸患者,立即當地醫院急診手術治療。
  • 結直腸癌篩查市場爆發在即,諾輝健康獲中國癌症早篩第一證未來可期
    百億結直腸癌早篩市場,即將進入爆發期首先從需求端來看,結直腸癌早篩擁有成為癌症早篩市場下一個爆發點的潛質。目前,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費用非常高昂,尤其是晚期結直腸癌患者,需要承擔沉重的經濟壓力。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晚期遠程轉移階段的結直腸癌治療所需費用超過20萬人民幣,處於早期原位階段的患者治療費用也要約8.3萬人民幣。但如果處於癌前病變階段,治療費用就會低很多,終身結直腸癌治療成本僅僅需要8千多人民幣。因此,有效的結直腸癌早期篩查,能使患者及家庭免於承擔不必要的醫療開支負擔,對整個社會來講可節約整體醫療衛生支出,具有衛生經濟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