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鏡檢查正常後,仍可發生結腸癌,研究發現其原因

2020-11-26 消化空間

根據一項回顧性的基於人群的168例結直腸癌成年人的研究結果,結腸鏡檢查後的結直腸癌更有可能在近端結腸中出現,並且顯示微衛星不穩定性(MSI)。MSI是指與正常組織相比,在腫瘤中某一微衛星由於重複單位的插入或缺失而造成的微衛星長度的任何改變,出現新的微衛星等位基因現象。

研究報告說,總共有64%的結腸鏡檢查後的大腸癌位於近端結腸,而檢出的大腸癌為44%(P = .016)。此外,在結腸鏡檢查後的結直腸癌中有32%檢測到微衛星不穩定性(MSI),而在檢測到的結直腸癌中則有13%(P = .005)。這些發現可能表明結腸鏡檢查後結腸直腸癌和檢測到的結直腸癌的潛在生物學差異。需要進行研究以「確定結腸鏡檢查後癌症是否通過可能加速腫瘤進展的特定遺傳途徑發生」。

研究人員指出,結腸鏡檢查後的結直腸癌是「大腸癌的一小部分,但在臨床上很重要」,該患者在進行結腸鏡檢查後未發現任何癌症,因此被診斷出來。這些癌症的全球患病率估計為3%至9%,合併患病率估計為3.7%。結腸鏡檢查後大腸癌的危險因素包括腺瘤檢出率低,檢查設備差以及非消化科醫生的檢查。然而,研究人員說,與檢測到的癌症相比,腫瘤特異性和患者特異性因素,包括結腸內的位置和存活率,增加了與腫瘤發生有關的潛在分子差異的可能性。

為了研究這個想法,研究回顧了1995年2月15日至2009年1月31日期間在猶他州的兩個大型臨床機構之一進行結腸鏡檢查的50歲至80歲之間的猶他州居民的數據。研究使用州人口資料庫,將這些患者的醫學信息與猶他州癌症登記處的癌症病史合併在一起。這使研究能夠將所有84種結腸鏡檢查後的結直腸癌(定義為在結腸鏡檢查後6-60個月內檢測到的)與可用於分析84種檢測到的結直腸癌(在結腸鏡檢查後6個月內檢測到)的組織進行比較。

在多變量分析中,MSI是唯一的分子特徵,在結腸鏡檢查後比檢測到的結腸直腸癌更為頻繁(優勢比為4.20; 95%置信區間為1.58-11.14)。然而,結腸鏡檢查後的結直腸癌更可能是早期階段(86%對比檢測到的結直腸癌為69%; P = .040)。兩組之間的五年生存期無顯著差異。

在研究中,結腸鏡檢查後結直腸癌的分子特徵與零星的MSI和鋸齒狀路徑重疊,表明這些機制在結腸鏡檢查後結直腸癌中起著不成比例的作用。還需要進行其他研究來確定這些結腸鏡檢查後結腸直腸癌是否通過散發性病變的家族性癌症途徑和/或鋸齒狀腫瘤途徑引起。

相關焦點

  • 結腸癌難治癒,哪些人容易被盯上?醫生勸告:這4類人儘早做腸鏡
    縱觀我國目前癌症的發病情況,結腸癌雖排在肺癌、胃癌、肝癌之後,但其病發率卻呈現出一個上升的趨勢,甚至可達到世界平均的兩倍。據數據統計,我國每年被結腸癌奪走生命的人數將近20萬,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後果,除結腸癌本身早期難以發現的特點之外,腸鏡篩查的普及率不高,可以說是背後的一個「推手」。
  • 做腸鏡檢查前,了解這3點,能減輕疼痛感
    做腸鏡能檢查出多種疾病,比如大腸息肉、慢性結腸炎、早期結腸癌和潰瘍性結腸炎等。一提到做腸鏡,很多人甚是驚慌。做腸鏡是把帶有微型電子攝像機的纖維軟管,從肛門部位插入進入大腸中來檢查大腸部位病變。做檢查前一定要了解其相關事項,能減輕疼痛感。
  • 這個症狀可能是結腸癌的早期預警,90%的人都忽略了!
    果然,CT檢查發現乙狀結腸有一塊腫塊,他立即進行了結腸鏡檢查,最終被診斷出患有3期結腸癌。好在張先生及時重視,積極檢查和治療,一年後,體內的病灶清除了。但實際上,很多像張先生這樣的患者,都沒有足夠重視這些症狀,確診時往往已經到最晚期,沒有好的治療方案了。結直腸癌究竟是如何發生的?
  • 腸鏡檢查是怎麼樣子的?
    紅網時刻7月14日訊(通訊員 石豔芝)小王很注重養生,他對自己的身體健康很重視,但近日,小王卻發現自己有便血的情況發生,想起自己這幾天因為應酬吃了很多頓火鍋,害怕腸胃出了什麼問題,於是利用周末時間來到了長沙東大肛腸醫院就診。
  • 14個腸鏡中13個有癌前病變,1個確診腸癌!這22種情況必須查個腸鏡!
    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胃腸鏡的重要性,也使許多人避免了悲劇的發生。但是還有有更多的人需要了解和普及。」一天14個腸鏡檢查中:13個有癌前病變,1個確診腸癌!當然,息肉不是一天就會癌變,從腸正常黏膜到癌形成,起碼需要5-15年的時間,我們只要在其癌變前,做一次腸鏡,就能發現並切掉它,絕除後患。像今天這些息肉,雖然全是腺瘤,但發現了切掉,就沒事了,不會得腸癌了;如果不理它,總有一天就會癌變,只不過有的人快一點,有的人慢一點。
  • 大便常出血,以為是痔瘡,廈門30歲女子被確診結腸癌!
    發現了問題 劉女士的大便習慣發生了改變,原來一天1-2次,現在變為一天3-4次;便血為暗紅色,且夾雜有血塊,不同於痔瘡便血的鮮紅色;最近三個月,她急速消瘦,體重減了十幾斤,消瘦原因不明。
  • 43歲男演員因結腸癌去世,結腸癌難治癒,4類中年人最易中招
    目前為止已經歸納出來可導致結腸癌發生的因素分為兩類 :(1)環境因素 :飲食習慣、化學致癌物質、腸道細菌、土壤中缺鉬和硒 ;(2)內在因素 :腺瘤、炎性腸病、基因變異、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出現便血,便頻,便秘,粘液血便,腹痛等腸道症狀者,以及大腸癌高發區的中老年人,請提高警惕!
  • 做腸鏡檢查有大量糞塊、糞渣、糞水,會影響結果嗎?
    腸鏡檢查是診斷腸道疾病的常用的檢查方法, 腸鏡檢查對診斷下消化道的病變,尤其是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下腹痛和腹瀉等症狀反覆發作有重要的意義。  因為腸鏡檢查要比上消化道內鏡(胃鏡)檢查操作複雜,技術要求較高。
  • 做一次高質量的腸鏡可管你至少5年,許多人還不當回事
    提起腸鏡檢查,很多人會從內心表示拒絕,認為這項檢查既麻煩又痛苦。但實際上,這樣一個「不招人喜歡」的檢查,真的可以救命。一次高質量的腸鏡檢查,可至少管5年!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2015年中國惡性腫瘤流行情況分析》顯示,2015年我國結直腸癌新發病例數為38.8萬人。
  • 為什麼到了40歲,沒症狀也必須做一次腸鏡?醫生告訴你N個不能拒絕的...
    先來看看下面這個病例,是無症狀體檢發現的早期結腸癌。男性患者,50歲。無明顯不適症狀,聽別人說年紀大了應該做個腸鏡檢查,故來我院行腸鏡檢查。直腸、乙狀結腸及升結腸可見多枚廣基、帶蒂息肉樣隆起。其中乙狀結腸一枚息肉表面發白凹陷。NBI觀察腺管結構消失,同樣考慮惡變可能。同樣圈套器下壓後切除病變。
  • 結腸癌有哪些症狀?直腸癌又有哪些症狀?確診後要儘快手術嗎?
    結腸癌、直腸癌發病原因基本相同,都與飲食習慣、生活方式、遺傳基因等因素有關,因此,兩種疾病往往放在一起討論,但它們的症狀還是有些不一樣,治療也有些不一樣。結腸癌的症狀主要是腫瘤佔位、出血引起。腫瘤初期,相對於寬大的腸腔,它不能引起明顯症狀。隨著腫瘤增大,可能會造成腸腔狹窄、排便不暢,病人或有隱隱約約的腹痛!
  • 體檢發現大便隱血「+」不當回事 半年後再做腸鏡已經是腸癌中晚期
    近日,65歲的章先生(化名)到浙江省立同德醫院消化科複查,所有指標正常,去年手術切除的病灶沒有再出現。  回想起一年前發生的事,他心裡還有點後悔。去年上半年,他在體檢中發現大便隱血陽性+沒當回事,結果半年後腸鏡檢查卻發現,已經是腸癌中期。  我們需不需要做胃腸鏡檢查?是不是很痛苦?腸息肉到腸癌是怎麼個變化過程?
  • 打垮黑豹的結腸癌,在浙江平均發病年齡僅45歲!從息肉到瘤變,你有10...
    經過多學科討論後,醫生強烈建議切除其全部的結腸。考慮到疾病有家族遺傳的可能,李德川主任醫師建議隨行的妹妹也進行腸鏡檢查。結果,妹妹也被診斷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腸子內同樣布滿了上百顆大小不一的腺瘤,幸運的是息肉還沒有癌變。如果不及時治療,終將癌變,所以妹妹也在醫院進行了全結腸切除術,病理提示尚未發現癌變情況。
  • 篩查大腸癌,只能做腸鏡嗎?有沒有無創的篩查方法?
    正是由於這些原因,才造成我國結直腸癌持續高發病率、高死亡率;綜合5年生存期低於30%! 實際上,結直腸癌是很容易早期發現的癌症,也是在早期最容易徹底治癒的癌症;但這都必須建立在「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基礎之上。
  • 結直腸癌的體檢篩查不只是腸鏡,還有高危因素評分、糞便檢查等等
    CRC就是結直腸癌的意思,(0~1分:低危;2~3分:中危;4~7分:高危人群) 對於普通大眾的篩查,這可以篩查出高危人群,而對於高危人群來說,還是建議做一次腸鏡檢查的,畢竟腸鏡檢查
  • 它是醫生眼中的「傻子癌」,做一次腸鏡居然能管10年!這5類人群更要做
    醫生詢問病史時得知劉阿姨的愛人上個月剛因結腸癌做了手術,她愛人反覆便血好幾個月都沒當回事,之後便血量越來越多,去醫院一查,居然是腸癌。 這可把一大家子都嚇壞了,紛紛來醫院做腸鏡檢查,就連劉阿姨這種特別怕麻煩的人都主動提出做腸鏡篩查。
  • 腸鏡檢查、肛腸檢查,會不會很尷尬啊?……
    可以檢查7-10cm;全稱叫作「肛門指診」,是肛門直腸疾病檢查中最簡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為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和可靠性,可以及時發現肛門直腸的諸多早期病變。約有80%的直腸癌是在指診時發現的。 電子肛門鏡:可以看清痔核的大小、個數、黏膜的顏色等,對痔瘡做出準確判斷。
  • 腸鏡發現腸息肉是怎麼回事?怎麼切個息肉還要另外收費
    根據她的病情,我準確地判斷,她應該是腸道的疾病,給她開了腸鏡檢查。腸鏡一般指的是大腸鏡,不包括小腸鏡。小腸很長,可以達到5-7米,做小腸鏡難度大,發病的機會也沒有結腸和直腸的大,一般考慮有腸道疾病的,先看結腸和直腸,有需要才去做小腸鏡或者膠囊內鏡。腸息肉是怎麼回事?息肉是人體正常組織上生長出來的小腫物。
  • 大便不正常竟是腸癌徵兆 4個小症狀你要注意
    在臨床上,大腸癌的早期診斷率偏低,其原因主要是人們對該病的早期信號沒有足夠的重視。 結直腸癌(即大腸癌)的症狀較隱匿,在疾病的早期,甚至疾病的晚期階段,患者可沒有明顯的局部症狀,以至於許多患者在確診時已到中晚期,治療效果大打折扣。大腸癌早期症狀多不明顯,隨著癌腫的增大與併發症的發生才出現症狀。
  • 研究發現核轉錄因子對結腸癌的重要作用
    來自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營養科學研究所,復旦大學醫學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稱為核轉錄因子(PAX2)的作用分子在結腸癌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指出這種轉錄因子能促進結腸癌細胞增殖和腫瘤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