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麻下微創手術,讓91歲「偏癱」老人恢復自理能力

2020-12-08 大河報網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魏浩 通訊員 王媛 安志偉

「昨天晚上睡得好不好?」「好!」

「早上飯吃了嗎?「吃了!」

「這是誰?「大妮兒!」

「右手能摸到鼻子嗎?「能!」

近日,在鄭州市第十五人民醫院神經外科病房,聽到91歲張老太太洪亮的回答,何世傑主任欣慰地笑了。

這是一份意想不到的喜悅,家屬也很慶幸採納了大夫的治療建議。

20多天前,張老太太的右手突然拿不住筷子、右腿走路也不利索,且病情越來越重。

家人帶她來到鄭州市第十五人民醫院,經過CT檢查,發現老人是「慢性硬膜下血腫」,遂入院到神經外科病房。

該科何世傑主任和多科室專家會診後認為,老人的病情急需手術切開、將血腫引流出來。「否則血腫壓迫神經,分解的毒素可能對大腦造成二次傷害,老人的偏癱也會加重,或逐漸陷入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特別是了解到老人平素身體好、85歲還能跳繩時,何世傑主任更堅定了挽救老人生命的信念。

但得知91歲的母親需要手術,老人的家人直擺手:「俺舅都說了,去醫院輸輸水。」

面對家屬的不理解,何世傑主任指著掛圖,和腦部模型,詳細講解血腫的位置、手術過程,以及術後可能恢復到發病之前狀態的預期。

看到何世傑主任眼中的真誠,經過一夜商量後,老人的家屬決定:儘快為老人手術。

5月9日,經過認真準備,何世傑、鄧宏亮、張朝輝三位醫師在局麻下為老人實施了鑽孔引流術。

當天下午,老人已經下床小便。經過抗感染、活血化瘀、高壓氧等治療,術後第3天老人已經可以自己端起碗吃飯。

5月28日,經過系列康復治療後,老人順利出院。

何世傑主任稱,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腦萎縮,空間大,對血腫的耐受性較年輕人大。即使出血量是年輕人的2倍,如果顱底結構清楚,瞳孔沒有散大,就可以考慮微創手術:在局部麻醉下,CT檢查準確定位,鑽開一個小孔,將軟管置到理想位置,引出液體血,注入藥物化開凝固血塊,使血腫清除、壓迫解除,病情迅速得到改善。

"年齡不能成為手術的障礙。」何世傑說,該科運用微創手術已救治病人幾百例,其中年齡最大的95歲,給老年腦出血病人創造了新的救治機會。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李燕紅

相關焦點

  • 偏癱手術突破技術瓶頸,神經移位術融合創新,實現患者基本自理
    近期,北部戰區總醫院神經外科和平病區關靖宇教授團隊融合創新了「頸後路神經移位手術」治療偏癱,使得患者的偏癱上肢活動能力在原有基礎上提高近40%,這無疑是偏癱患者黯淡生活中的一束希望之光,對提高部隊醫院康復類醫療保障能力有著長遠的意義。
  • 八旬老人摔傷頭部 半個月後竟偏癱,原是遲發血腫惹的禍
    楚天都市報8月22日訊(記者陳媛 通訊員金靜)八旬老人散步時意外摔傷頭部,半個月後才發現腦內出血,壓迫腦神經險致癱。醫生提醒,老年人輕微腦外傷後,要小心遲發性硬膜下出血。昨天,80歲的程婆婆在家人的攙扶下辦理了出院,「躺著進來的,沒想到一個星期後,竟站著回家!」老人開心的表示,但回憶起發病的經過一家人仍心有餘悸。原來,上個月底,在外散步的程婆婆不慎被小區裡的窨井蓋絆倒,磕傷了左邊後腦勺,嚇壞的家人趕緊將她送到附近醫院檢查,除了頭暈不適及一些老年慢性病,沒有發現嚴重情況,便沒太在意。
  • 心房上長了雞蛋大的粘液瘤 專家為老人巧施施全胸腔鏡下微創心臟手術
    術後,老人胸痛不適明顯緩解,目前已康復出院。李鴻雁副主任醫師(左二)正在為患者做檢查 老人胸痛不適原來是心房粘液瘤作祟兩周前,72歲安徽籍李大爺突然感覺胸痛不適,還伴有頭暈乏力,休息後症狀也沒有緩解。於是,家人立即帶老人到當地檢查,心臟彩超顯示是左心房粘液瘤。為進一步診治,李大爺和家人經親戚推薦來到中大醫院胸心外科門診就診。
  • 上海一醫院研發神經受損後上肢偏癱新療法
    新華社上海12月22日電(記者仇逸)記者從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獲悉,醫務人員開展健側頸神經根移位治療中樞損傷後上肢偏癱取得理想效果,給大量由於腦卒中、腦癱、腦外傷等原因導致上肢偏癱的患者帶來了希望。  研究成果「健側頸神經根移位手術治療腦卒中、腦癱後上肢痙攣性偏癱」被《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以原創論著形式21日在線發表。
  • 山東省立三院破禁區:84歲食管癌患者常年便秘,微創手術解病痛
    家住臨沂的王爺爺(化名)今年已經84歲了,最近老人出現了進食吞咽困難的症狀,當地醫院行胃鏡檢查後在老人的食管內發現了惡性腫瘤。儘管老人的家屬極力想為老人採取手術治療,但介於高齡風險,當地醫院建議到省城濟南做進一步治療。家屬經多方打聽,慕名來到山東省立三院胸外科就診。山東省立三院胸外科主任隋剛接診了患者,並對老人的身體情況進行了全面評估。
  • 腦出血肢體偏癱要多久才能恢復正常?還能治好嗎?
    腦出血是一種致殘率高的疾病,輕者發生腦出血後會出現一側肢體活動不便,重者雙側肢體癱瘓,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所以,治療要及時。那麼,腦出血肢體偏癱要多久才能恢復正常?還能治好嗎?  腦出血肢體偏癱要多久才能恢復正常?  腦出血包括急性期、恢復期和後遺症期。
  • 75歲老人咽癌不能手術碘粒子植入2天即出院
    小女兒照料術後的胡江暉老人「治療前連喝水都覺得喉嚨痛,結果治療的第二天竟然就能吃得下一個包子了。」患有咽癌的75歲胡江暉(化名)老人接受碘粒子植入治療後,第二天飲食就恢復正常。老人的女兒對父親恢復如此迅速感到十分訝異和驚喜。
  • 家裡老人骨折了 到底要不要手術?
    近日,家住荷塘區66歲的劉奶奶就遇到了這種困擾。11月10日,劉奶奶在家不慎摔傷送往市三醫院,經相關檢查後醫生診斷為:右轉子間粉碎性骨折、右肘關節脫位並多發性骨折、右側肘關節韌帶損傷、右側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等多處骨折和損傷,這可急壞了劉奶奶的家屬:一來擔心患者年齡大,且伴有高血壓、腦梗死後遺症、冠心病等增大手術風險的疾病;二來擔心多處骨折產生的高額手術費用無力承擔。
  • 腫瘤壓迫腦幹致偏癱 湘雅專家妙手切除一周後恢復正常行走
    央廣網長沙1月25日消息(記者傅蕾)腦幹是人的生命中樞,如果這個中樞被腫瘤糾纏,生命便岌岌可危,66歲的趙奶奶正是因患上腦幹腦膜瘤而不幸偏癱。經湖南省顱底外科與神經腫瘤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博士生導師劉慶教授團隊成功實施手術,趙奶奶術後一周就能下床走路。1月15日,趙奶奶在家人的攙扶下開心地走出了醫院。
  • 中風偏癱後還能恢復正常行走嗎?
    腦卒中(中風)偏癱後還能恢復正常行走嗎? 腦中風,又稱腦卒中,包括腦梗死和腦出血,嚴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質量,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負擔。
  • 早期肺癌 微創手術效果好
    但如果能早期發現肺癌,經過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有90%的人能活10年以上。 專家表示,治療肺癌的關鍵還是在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4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做個胸部CT是最保險的方法。而對於早期肺癌,微創手術效果最好,現在最先進的手術方法只需要3cm切口就可以根治肺癌。
  • 患者膝關節骨折,微創手術四個小孔解決問題
    「我的膝蓋骨折了,還以為需要開刀做大手術,術後再打石膏……沒想到微創手術,幾個小孔就解決了骨折問題。」2日,已出院的王先生在電話裡對記者說。王先生今年59歲,因為意外車禍導致左膝關節受傷,11月15日來到新疆醫科大學第六附屬醫院關節外一科就診。接診的該科副主任舒莉介紹,通過輔助檢查診斷為:左膝後交叉韌帶脛骨止點撕脫骨折。
  • 腹腔鏡微創手術PK「開大刀」
    正常人的尿液沒有紅細胞,只有在劇烈運動、長期站立或勞累後,把尿液放到顯微鏡視野下查看,才會發現幾個紅細胞,而人的肉眼,根本看不出尿裡有血。當紅細胞在尿液中超過一定量時,尿液的顏色才會變成紅色,這就是血尿。血尿不是病,只是症狀,引起血尿的原因很多,包括惡性腫瘤,也包括結石等良性病。
  • 老人中風偏癱 打亂一家人生活
    「肢體運動功能障礙也就是常說的『偏癱』最為常見,早期的針灸幹預治療,對肢體功能的恢復能起到很大作用。」他說。燒飯時暈倒突發中風中風擊倒了爸爸和一家人75歲的陳大伯家住杭州濱江,平時除了血壓比較高,也沒什麼大毛病。
  • 女孩闌尾炎發作 內鏡手術不開刀微創治療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患了闌尾炎都要手術切掉闌尾,可西安25歲的女患者卻很幸運,不開刀,無疤痕,在內鏡下進行了微創治療,更神奇的是,還可以保留闌尾潛在的生理功能。  近日,西安交大一附院消化內科在消化內鏡室、介入手術室等相關部門的大力配合下,成功開展了西北首例內鏡下逆行闌尾炎治療術,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
  • 讓「大腦」再次「牽」起放下的手 腦重構治療偏癱貢獻「中國方案」
    當時,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手外科教授顧玉東遇到了一位29歲因車禍導致上肢功能喪失的病人,他一側的臂叢神經發生了根性撕脫斷裂,與中樞神經徹底分離,這在當時難以治癒。 「他還年輕,如果手得不到恢復,今後的生活可怎麼辦?」望著這位年輕人,顧玉東下定決心一定要治好他。
  • 早期肺癌不要慌 微創手術除病灶
    近日,63歲的患者餘先生因檢查發現右肺上葉結節,入上虞人民醫院心胸外科接受治療。術前胸部CT增強提示,患者右肺上葉見小結節高密度影,呈分葉狀,周緣見毛刺,大小約15*9mm,結節較四個月前CT對比有增實。
  • 女子每月發暈,不敢獨自出門一分鐘手術解除梅尼埃病
    接受時長一分鐘不到的微創手術後,黃女士近一年來眩暈沒有再發作,昨返院複診時特向手術醫生何婷致謝。46歲的黃女士是武漢黃陂人,深受梅尼埃病折磨多年。近年來,她每月會發作一兩次眩暈,暈起來感覺天旋地轉、噁心嘔吐。平素身邊必須有專人陪護,更不敢一個人出門,以防眩暈突然發作摔倒導致意外。黃女士去年就診於武漢市第一醫院眩暈多學科診療中心。
  • 立體定向手術「重啟」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腦
    這是28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小周,1個月前跟醫生的對話,她的病情讓整個家庭面臨崩潰。幸運的是,在接受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神經外II科腦立體定向手術治療後,她成功走出了「精神迷宮」。1月7日複診時,她已基本恢復正常生活。8年前,成績以優異的小周就讀於武漢一所985名校,一家人都在憧憬她的美好未來。
  • 暖聞|男子腦出血手術無親人籤字,醫生:先手術,責任我來擔
    42歲餐飲師傅突發腦出血在漢舉目無親無人籤字吳師傅今年42歲,目前還是單身,在武漢做餐飲服務。上周一下班時,突然左腿乏力、無法正常行走、偏癱明顯,被同事發現時竟突然摔倒在地,神志模糊不清,後經120救護車緊急送往梨園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