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以上,帕金森患病率為2.5%

2020-11-29 青島晚報電子報
75歲以上,帕金森患病率為2.5%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3.21 星期三

這個病不會影響壽命
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你家有帕金森病患者嗎?沒有!恭喜你。如果有也沒必要氣餒。
    謝安木教授從1988年從事神經內科臨床,就開始接觸帕金森病人。 2001年專業方向開始側重帕金森病的診斷治療與研究。源由是謝安木教授的博士課題做的就是帕金森病,他的導師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專門研究帕金森病的知名專家。
    他告訴記者,帕金森發病率確實越來越高,但是這個病不影響壽命,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而且隨著內外科的結合治療,加上全球都在研發治療此病的新藥特藥,這個病在臨床正不斷地減輕症狀。
    有一位患者60多歲時患有帕金森,已經在臨床跟了謝安木13年,如今近80歲了,依然可以正常散步,生活能夠自理。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臨床上以震顫、肌強直、運動減少和姿勢平衡障礙等為特徵,是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影響人們生活質量。有專家預測,到2030年,我國將有300萬到500萬帕金森病患者,但是目前針對帕金森病的診療水平良莠不齊,造成許多病人的漏診、誤診,延診等。青大附院成立帕金森病亞專科,可以規範帕金森病的診斷,給予病人綜合性的精準化治療。
預防方法是多多鍛鍊
儘可能保持心情愉悅
    謝安木是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委員,山東只有2人,青島唯一一人。他說,帕金森病高發的原因主要有幾個:一是遺傳因素,有家族遺傳史的容易發病;二是環境因素,患者頻繁接觸農藥或者重金屬;三是人們壽命長了,發病的機率就大了。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過去人們對帕金森病認識不足,在臨床經常會和腦血管病、突發性震顫等混淆。
    帕金森病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臨床症狀及體徵。一般的輔助檢查多無異常改變。藥物治療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療手段。左旋多巴製劑仍是最有效的藥物。手術治療是藥物治療的一種有效補充。康復治療、心理治療及良好的護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狀。目前應用的治療手段雖然只能改善症狀,不能阻止病情的進展,也無法治癒疾病,但有效的治療能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他告誡老人,多參加體育鍛鍊,保持心情愉悅,避免接觸有毒的物質,可以預防帕金森病的發生。
男性略高於女性
腦力勞動者易得
    帕金森病多見於60歲以上老人,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高發病率也在增高。 55歲以上發病率為1%,65歲以上為1.7%,75歲以上為2.5%。全國目前有250萬帕金森病人。臨床診斷主要憑病人臨床表現和醫生經驗。門診需要給患者做各種檢查目的是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謝安木介紹,帕金森病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現在臨床有口服藥物六七種,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不同選擇相應的藥物。他們與神經外科合作,開展帕金森病的DBS即腦起搏器手術。帕金森病需要長期藥物治療、手術治療、運動療法、心理疏導及照料護理等綜合治療,患者早期藥物療效明顯,兩到五年後藥物的療效就會減退,同時出現多種副作用,目前沒有根治帕金森病的方法,但通過採取內科藥物、外科手術及其他輔助康復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法,可以大大減緩症狀,讓患者能夠獨立生活,且保持較好的生活質量。
    帕金森病男性略高於女性,可能與女性的激素有關。還有知識分子易得此病,可能與長期腦力勞動有關。 青島晚報 掌上青島 青網 記者 張麗玲
相關連結
關於DBS手術
    帕金森病亞專科醫生術前對病人篩選以及術後對患者程控,對帕金森病人進行充分的術前評估,並進行多個量表的評分,有DBS手術適應症的患者推薦到神經外科行DBS手術,嚴格把控DBS手術適應症,使得合適的患者從先進的手術方式中獲取最大的收益。他們開展了神經調控技術在治療帕金森病中的應用新技術新項目,並成立了青島市神經調控中心,負責帕金森病病人DBS術後的程控。
名醫檔案
    帕金森病亞專科帶頭人謝安木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青大附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嶗山院區神經內科主任,現任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副主委,山東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副組長,山東省老年醫學研究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臨床神經科學雜誌》編委,主要從事帕金森病及痴呆等神經變性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近年發表論著30餘篇,其中國際SCI期刊論文10餘篇,最高影響因子5分多。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省市科技發展計劃多項,參與國家「十五」攻關課題和國家863課題子課題各1項研究。主編專著《老年神經病學》1部,副主編或參編3部。獲得山東省醫學科技獎三等獎一項,山東省高校科技成果三等獎一項。與神經外科合作開展帕金森病的DBS手術,手術效果顯著,開展1年多,已行50多例DBS手術,負責術前病人篩選以及術後患者程控。在帕金森病的診治以及學術影響力在山東省乃至全國行業內都屬於前列,得到患者和業內同行的肯定。
謝安木門診時間:周一上午,青大附院嶗山院區。
周三全天,市南院區。

-----------------------------------------------------------------------

相關焦點

  • 帕金森手術有效率達到97%以上是怎麼回事 帕金森是什麼病
    據悉,帕金森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不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醫學部主任醫師毛之奇表示,隨著新技術的應用,帕金森的手術有效率達到97%以上,其手術關鍵就是如何把電極精準地放到腦部核團位置上。
  • 杭州民政局調查顯示:75歲以上老人認知功能障礙者佔比77.2%
    據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主任趙胡明介紹,今年8至9月該中心用時40天,組織20多名調查人員對杭州市拱墅區小河街道長徵橋社區75周歲以上老年人挨家挨戶上門走訪,共調查719名老人,實際收回有效問卷465份,調查內容為認知症篩查和養老服務需求調查。
  • 帕金森病具體有哪些症狀?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多在60歲以後發病。主要表現為患者動作緩慢,手腳或身體的其它部分的震顫,身體失去了柔軟性,變得僵硬。最早系統描述該病的是英國的內科醫生詹母帕金森,當時還不知道該病應該歸入哪一類疾病,稱該病為「震顫麻痺」。這個名稱在我國舊的教科書中也是這樣的,至今仍有一些非專科醫生在使用這個名稱。
  • 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
    歐洲帕金森病聯合會從1997年開始,將每年的4月11日被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     原標題: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
  • 猴子也會自發罹患帕金森病
    猴子也會患上帕金森病嗎?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昆明動物所)研究人員對其圈養的實驗猴大群體進行了篩選,在對篩選出的60隻食蟹猴和恆河猴進行對比實驗後,他們發現,其中一隻10歲的雄性食蟹猴自發地表現出典型並且嚴重的帕金森病症狀,這是國際上首次在
  • 腦子裡植入「黑科技」,讓帕金森病人不再抖動
    根本停不下來……這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帕金森病,老年人多見,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40歲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較少見。我國65歲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大約是1.7%,僅次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威脅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第三殺手」。特別是在中國,帕金森患者總數已達250萬,約佔全世界總患病人數的一半,並且呈現年輕化趨勢。
  • 帕金森是怎麼來的?分析了4個原因,一個都不能小瞧
    據了解,帕金森病屬於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多出現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身上,病理改變是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從而導致紋狀體DA含量顯著減少,有這種情況帕金森病容易出現而帶來身體傷害,因此,要對帕金森病有足夠的了解,掌握該疾病的發病原因以及預防措施,才能降低疾病的發病率。
  • 美國研究發現眼淚可用來診斷帕金森病:一蛋白質是常人5倍
    【編譯/觀察者網 陸雨聆】打個哈欠哭兩下,就可以知道自己得沒得帕金森病?這一天也許不再遙遠。 由於病因複雜、患者臨床症狀表現多樣等原因,精確診斷帕金森病向來不是一件易事。高漏診率和誤診率,給全球各地的患者都帶來了極大痛苦。 而近期,美國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便宜、可靠、還不具侵襲性」的全新診斷方法。
  • 世界帕金森日,瑞金醫院成立我國首家帕金森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
    人民網上海4月11日電 (記者田泓)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我國首家帕金森一站式診療專病中心暨中國帕金森診療培訓基地今天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建成啟動。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人群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我國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約為1.7%。目前,我國帕金森病患者已達250萬人,佔全球帕金森病患者總人數的一半。且每年新增患者10萬人,預計至2030年患者人數將達500萬左右。
  • 60歲以後的人要注意帕金森,如果發現3種徵兆,及時去醫院治療
    每年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已成為繼「心腦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症」之後,嚴重威脅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第三大殺手,可是大多數人對於帕金森病並不了解。
  • 研究發現猴子也會自發罹患帕金森病,發病機制與人類患者相似
    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昆明動物所)研究人員對其圈養的實驗猴大群體進行了篩選,在對篩選出的60隻食蟹猴和恆河猴進行對比實驗後,他們發現,其中一隻10歲的雄性食蟹猴自發地表現出典型並且嚴重的帕金森病症狀,這是國際上首次在
  • 帕金森病怎麼改善?有方法麼?
    帕金森病又稱為震顫麻痺,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性疾病。多在50歲以後發病,隨年齡增長其患病率逐漸增高。1817年首次報導本病以來,雖對帕金森病的診斷與治療有長足進步,但迄今為止,其病因和病理機制尚不明確、主要病理改變是中腦黑質多巴桉(DA)能神經元變性脫失,DA遞質分泌減少,殘留神經元胞漿中形成路易小體。
  • 九院神經內科入選全國首批帕金森病標準中心
    帕金森病是一種中老人常見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以震顫、強直、運動減少及姿勢步態異常等運動症狀,感覺障礙、睡眠障礙、神經精神症狀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非運動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65歲以上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達1.7%,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加劇,預計到2030年我國的帕金森病患者將達到500多萬。該病的致殘率較高,嚴重危害人民的健康水平,社會負擔和經濟負擔沉重。目前約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就診於綜合醫院神經科, 但部分神經科醫生對帕金森病早期識別率較低,誤診率較高,同時治療中也存在諸多的不規範之處,影響本病的治療效果。
  • 帕金森病,時刻威脅著老年人的生命和健康,需要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一代偉人鄧小平患帕金森病的時間長達幾十年,拳王阿里也在42歲時被診斷出患有帕金森病。隨著許多人口的總體壽命延長,人口老齡化所產生的經濟和社會影響將繼續增加,此病的發病率處於不斷上升趨勢。據統計,帕金森病全人群患病率約為0.3%,65歲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為1%-2%、85歲以上為3%-5%。
  • 中國精神障礙患病率數據發布
    焦慮障礙是加權12月患病率及終生患病率最高的一類精神障礙,分別為5.0%(4.2-5.8)和7.6%(6.3-8.8);其次為心境障礙,分別為4.1%和7.4%。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礙的加權終生患病率為0.7%,30天患病率為0.6%。65歲及以上人群痴呆的加權患病率為5.6%(3.5-7.6)。
  • 世界帕金森日:警惕早期信號 提早治療不要「帕」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5c81eee2a2644aea8135747dffa53be3
  • 你可能得了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病因和症狀複雜隱匿,進展緩慢,很多患者都是在出現典型的靜止性震顫、肌強直、姿勢步態異常等運動症狀時,本人及家屬才會意識到帕金森病而就醫。而事實上,除了這些典型症狀外,如果能注意到一些「蛛絲馬跡」,帕金森病是可以做到早發現早幹預的。分不清味道可能是帕金森病在南京鼓樓醫院,醫生正在用一臺嗅覺閾值與識別測試儀對患者進行嗅覺測試。
  • 多巴胺能提高帕金森患者「運動能量」
    科技日報訊 (記者馬愛平)「帕金森病並不像它最初起病時那麼簡單,涉及多個神經遞質網絡的多系統變性,小腦網絡的異常改變可能也參與某些運動症狀的發生。幸運的是,多巴胺能提高運動能量,足以改善運動控制,但最終其他的退行性改變更加重要。」
  • 十大症狀辨別帕金森氏症,生活飲食與復健改善生活
    2什麼原因誘發多巴胺神經元死亡?目前導致病因還沒有確切的說法,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年齡老化、氧化應激等均可能參與PD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過程。多數帕金森氏症患者在50歲以後發作,平均年齡是60歲,40歲以前發病的稱為早髮型帕金森氏症,較為少見。另外,男性比女性患病的機會稍高一點。
  • 我國青光眼患病率為2% 北京有青光眼患者42萬人
    央廣網北京3月5日消息(記者李單 通訊員梁亮亮)今年的3月8日至14日是世界青光眼周。青光眼已經成為國際上十分重視的一種眼部疾病。在宣傳周期間,北京市將開展青光眼科普宣傳活動,提高市民的對青光眼的認知,降低青光眼的危害。青光眼是排在全球首位的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也是一種發病極其隱匿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