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9月11日訊記者 劉迅 通訊員 馬遙遙 實習生 劉玉
專家名片
姓名:段鑫
職務:武漢市中心醫院疝與腹壁外科副主任醫師
擅長:擅長腹壁疝外科診療,包括腹股溝疝、切口疝、臍疝、造口旁疝、腹壁包塊等,尤其擅長腹腔鏡下的腹股溝疝、切口疝及食管裂孔疝的治療。
門診時間:周一、二、三、四上午(後湖院區)
在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中,疝氣是「常客」,其患病率為3%以上。然而調查發現,約80%的老年疝病患者要麼強忍痛苦,要麼聽信民間偏方,一味保守治療。8月22日,武漢市中心醫院疝與腹壁外科副主任醫師段鑫做客本報「市民有約·楚天名醫大講堂」,為市民揭開疝氣的危害及其常見誤區,並介紹了「日間手術」的治療優勢。今日,不少參與講堂的市民專程前往門診諮詢手術情況。
成人疝不可能自愈
很多老百姓認為,疝氣不是什麼大病,八成選擇忍耐。但您不知道的是,疝病久拖不治,只會越拖越大,甚至危及生命。
究竟何為疝氣?講堂一開場,段鑫解釋,疝氣的普遍叫法是「小腸氣」, 在老百姓眼中,「疝氣」是時隱時現的包,但在外科醫生眼中,「疝氣」包塊的根源是腹壁缺損,是腹腔內的腸管「跑偏」,通過腹壁的「破洞」進入到皮下形成包塊。
在我國,「疝氣」是老人和兒童的常見病。段鑫說,成年男性的患病機率遠高於女性,年齡越大風險越高。一般情況下,疝病表現為腹壁鼓起的小包塊,不痛不癢,按照部位分為腹股溝疝、造口疝、膈疝等,其中,在腹股溝區的疝佔「疝氣」的90%左右。除了1歲以內的嬰幼兒「疝氣」部分可以自愈;成人疝自愈是不可能的,不及時治療甚至會導致嵌頓卡壓後的腸梗阻,腸壞死甚至嚴重威脅生命。
「很多病人罹患疝氣後,覺得不痛不癢、沒必要治療。」段鑫表示,疝病如不及時治療,腹壁缺損將被越撐越大,移位的腸管越來越多,發生粘連,這時再手術愈發困難。隨著病情的進展還會出現腹脹、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狀。部分患者還會出現「嵌頓卡壓」需要急診手術。
疝病一般發生在腹股溝區比較隱私的部位,很多患者羞於啟齒,諱疾忌醫,其實疝氣是一種很正常的老年化的退行性疾病,大大方方的早起就醫才是關鍵。
治疝已步入「日間手術時代」
現場不少市民拿出疝氣帶詢問,「戴這個可以治療疝氣嗎?」此外,還有市民聽信廣告,以為吃藥打針可以緩解病情。段鑫解釋,這些都是治療上的誤區,首先疝氣帶只是緩兵之計,暫時通過外力堵住缺損,但是給生活帶來很多不便。疝氣帶只適用於完全不能耐受手術的極度衰弱病人;而所謂的吃藥打針完全是浪費時間和金錢。所謂的注射膠水封堵更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容易導致感染,並破壞精索,給後期正規治療造成極大困難。
在門診,很多老人常因害怕耽誤子女時間、懼怕手術「下不了臺」而拖延治療;而家長主要擔心「疝寶寶」年齡小不能耐受手術。段鑫表示,手術是疝氣唯一有效治療方法,孩子若1歲以後不能自愈應及時手術。
「隨著外科微創技術發展,疝氣手術已經步入日間手術時代。」段鑫介紹,患者在門診預約好手術時間後,通過簡單的術前檢查,即可在預約手術日完成手術,次日出院回家休養。在醫院只需要休息和觀察一晚即可,第二天醫生會查房仔細檢查傷口,並留下電話隨時隨訪病人,患者出院回家後生活自理完全沒有問題。相比傳統手術,創傷小、恢復快,醫療費用也節省不少。
該院疝與腹壁外科是湖北省腹壁疝規範化治療培訓基地,也是全省疝手術量最大的手術基地,年手術量1400臺,其中一半左右是為患者施行日間手術。